1.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的國家檔案局令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已經國家檔案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局長楊冬權2012年12月17日
2. 企業檔案工作規范的業務范圍
7.1.1企業檔案工作是企業各項業務和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應納入企業領導工作議事日程,納入企業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納入企業部門和有關人員的經濟責任制或崗位責任制。
7.1.2 企業檔案部門或檔案人員應參加產品鑒定、科研課題成果審定、項目驗收、設備開箱驗收等活動,負責檢查應歸檔文件的完整、系統。
7.1.3 企業下達項目計劃任務應同時提出項目文件的歸檔要求;檢查項目計劃進度應同時檢查項目文件積累情況;驗收、鑒定項目成果應同時驗收、鑒定項目文件歸檔情況;項目總結應同時做好項目文件歸檔交接。 7.2.1 文件形成時應使用耐久、可靠的記錄載體和記錄方式。
7.2.2 文件形成者應將辦理完畢、有保存價值的文件及時交本部門、項目或專項工作檔案人員保管。 7.3.1 文件整理
文件立卷整理應遵循文件形成規律,區分保管期限,保持文件間有機聯系。文書、科技、會計、人事等門類文件的整理,應分別符合GB 9705、DA/T 22、GB/T 11822、財會字[1998]32號、勞力字[1992]33號等標准及文件的要求;音像、電子等載體形態文件整理,應分別符合GB/T 11821、DA/T 15、GB/T 18894、DA/T 32等標準的要求。
7.3.2 文件歸檔范圍
7.3.2.1 企業在籌備、建設、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及產權變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載體形式的文件都應納入歸檔范圍。國有企業文件歸檔范圍應符合檔發[2004]4號文件要求。
7.3.2.2 歸檔文件的主要來源有:
——本企業形成的文件;
——本企業引進項目、外購設備等接收的文件;
——所屬單位及參股企業應向本企業提交的文件;
——本企業參與的合作項目,合作單位按要求應向本企業提交的文件;
——本企業執行、辦理的外來文件。
7.3.2.3 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范圍和業務活動類型制定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確定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可參照、但不限於附錄A。項目建設類文件應依據企業在項目建設中的性質確定,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文件歸檔具體范圍參見DA/T 28;服務類型企業各類文件歸檔范圍及企業中專業性較強的業務活動的文件歸檔范圍,應結合企業活動和專門業務編制。
7.3.3文件歸檔時間
7.3.3.1 經營管理工作、生產技術管理工作、行政管理工作、黨群工作中形成的文件一般應在辦理完畢後的第二年一季度歸檔。
7.3.3.2 科研開發、項目建設文件應在其項目鑒定、竣工驗收前歸檔,周期長的可分階段、單項歸檔;產品生產及服務業務應定期或按階段歸檔。
7.3.3.3 產權產籍、質量認證、資質信用、合同協議、知識產權等文件應隨時歸檔;外購設備儀器或引進項目的文件應在開箱驗收或接收後即時登記歸檔。
7.3.3.4 會計核算專業材料應在會計年度終了後由會計部門整理歸檔,保管一年後向檔案部門移交。
7.3.3.5 電子文件邏輯歸檔宜定時進行,物理歸檔應與相應門類或內容的其他載體歸檔時間一致。
7.3.3.6 磁帶、照片及底片、膠片、實物等載體形式的文件應在工作結束後及時歸檔,或與相應內容的紙質載體歸檔時間一致。
7.3.3.7 更新、補充的文件,企業內部機構變動和幹部職工調動、離崗時應清退的文件,企業資產與產權變動過程中形成的文件,其他活動中形成的文件等,應隨時歸檔。
7.3.4 文件歸檔要求
7.3.4.1 企業應實行部門、項目及專項工作的文件收集、整理、歸檔責任制。各部門、項目及專項工作專兼職檔案人員應按照規定將文件整理後歸檔。
7.3.4.2 歸檔的文件應完整、准確、系統,其製成材料應有利於長久保存,圖文字跡應符合形成文件設備(列印機、復印機、掃描儀等)標稱的質量要求。
7.3.4.3 歸檔的文件應為原件。因故無原件的可將具有憑證作用的復製件歸檔。
7.3.4.4 非紙質文件應與其文字說明一並歸檔。外文(或少數民族文字)材料若有漢譯文的,應一並歸檔,無譯文的要譯出標題和目錄後歸檔。
7.3.4.5 歸檔的文件一般一式一份。重要的、利用頻繁的和有專門需要的可適當增加份數。
7.3.4.6 兩個以上單位合作完成的項目,應以合同、協議等形式約定文件歸檔要求。主辦單位一般應保存全套文件,協辦單位保存與所承擔任務相關的正本文件。
7.3.4.7 文件形成部門應就歸檔文件填寫《檔案交接登記表》(見附錄B表B.1)。重要項目文件歸檔時應由項目管理部門編寫歸檔說明,並經項目負責人審核簽字。 7.4.1 文件歸檔的交接
7.4.1.1 文件形成部門應按期將《檔案交接登記表》隨同已整理的文件向檔案部門移交。
7.4.1.2 檔案部門接收時應認真核對,並檢查檔案質量。雙方在《檔案交接登記表》簽字後各保留一份。
7.4.2 檔案與資料的收集
7.4.2.1 企業應接收所屬單位因產權變動後屬本企業所有的檔案。
7.4.2.2 企業應根據資產管理許可權接收無法人資格的所屬單位檔案。
7.4.2.3 企業可根據需要收集宣傳報道本單位的新聞資料。
7.4.2.4 企業可根據研發和市場競爭的需要收集與企業經營范圍相關的資料。
7.4.2.5 企業可根據需要向社會、離退休人員徵集檔案、資料。 7.5.1 檔案部門應區分全宗進行檔案的分類、排列與編目。
7.5.2 分類方案應依據企業管理職能,結合檔案形成特點制定,並應保持相對穩定性和可擴充性。分類方案應附有分類說明。
7.5.3 類別號可採用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拼音字母中的一種或兩種混合方法設定。
7.5.4 全宗內檔案按類分別集中排列,類別內檔案按類目條款順序依次排列編號。
7.5.5 根據分類方案和排列順序編制檔號。檔號應指代單一,具有唯一性。檔號編制方法見DA/T 13。
7.5.6 檔號可採用「[全宗號—]分類號(或項目代號或目錄號)—案卷號(或件號或盤、盒、張號)」([ ]表示可選)結構。
全宗號由企業根據對所屬單位集中統一管理檔案的需要和企業產權變更情況自行設定。
7.5.7 紙質檔案應與對應的非紙質載體檔案設立互見號。
互見號是反映同一內容其他載體檔案保管單位的檔號。
7.5.8 按全宗、類別、保管期限編制檔案目錄。
7.5.9 檔案部門應對每個全宗建立全宗卷。全宗卷可單獨管理。全宗卷的主要內容和編制方法見DA/T 12。 7.6.1 檔案存放應依據檔案載體選擇檔案櫃架。底圖不宜折疊;磁性載體應選擇防磁設施。重要檔案應異地備份。
7.6.2 檔案入庫前一般應去污、消毒。受損的檔案應及時修復或補救。對於易損的製成材料和字跡,應採取復制手段加以保護。
7.6.3 庫房管理
7.6.3.1 庫房應保持干凈、整潔,並具備防火、防盜、防光、防有害氣體、防塵、防有害生物等防護功能(見JGJ 25)。
7.6.3.2 庫房溫、濕度應符合JGJ 25、GB/T 18894和DA/T 15對各類檔案載體的保管要求,並有溫濕度登記(登記表參見附錄B表B.2)。
7.6.3.3 庫房設備運轉情況應定期檢查,並及時排除隱患。
7.6.3.4 庫藏檔案應定期清理核對,做到賬物相符。庫藏檔案數量發生變化時應記錄說明。 7.7.1 企業應成立由主管領導、職能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和檔案人員組成的檔案鑒定委員會(或小組),負責確定文件保管期限和到期檔案鑒定。
7.7.2 檔案保管期限應根據文件對企業、國家和社會所具有的現實和今後工作查考、憑證作用,以及歷史研究價值確定。
7.7.3 檔案保管期限一般分為永久和定期兩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執行《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7.7.4 永久保管檔案。凡是反映本企業主要職能活動和歷史面貌,對本企業、國家和社會有長遠利用價值的文件,列為永久保管。
7.7.5 定期保管檔案。凡是反映本企業一般工作活動,在一定時間對本企業各項工作有參考利用價值的文件,列為定期保管。定期保管檔案的年限可根據其參考利用價值分為30年和10年。
7.7.6 企業應定期對已到保管期限的檔案進行鑒定。經檔案鑒定委員會鑒定,仍需繼續保存的檔案應重新劃定保管期限;對保管期滿確無保存價值的檔案應登記造冊,填寫銷毀清冊(參見附錄B表B.3),經企業法定代表人批准後進行監督銷毀。銷毀清冊永久保存。 7.8.1 檔案部門應及時、准確地填報本企業檔案工作年報及有關統計報表。
7.8.2 建立檔案工作統計台賬,主要內容包括:檔案館(室)藏情況;年度入出庫情況;檔案利用情況;檔案專兼職人員情況;檔案設施、設備情況;檔案銷毀情況等。
7.8.3 檔案統計工作應保持連續性。 7.9.1 檔案部門應加強檔案檢索系統建設,開發檔案信息資源,及時、有效地提供檔案利用服務。
7.9.2 企業應根據保密規定和知識產權管理要求,設定利用者許可權。超越許可權的利用需經有關領導審批。 』
7.9.3 利用檔案應按規定進行登記(借閱登記表參見附錄B表B.4)。利用效果突出的宜進行登記(利用效果登記表參見附錄B表B.5)。
7.9.4 可採用直接查閱、電話調閱、網上查閱等方式提供利用原件、復製件、縮微件和電子檔案。
7.9.5 企業宜對檔案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形成專題匯編,如規章制度匯編、專題文件匯編等。
7.9.6 企業宜對檔案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形成專題材料,如大事記、年鑒、組織沿革、產品性能比較、科研成果簡介、工程項目簡介、設備的更新換代、市場的變化等。
7.9.7 企業宜對檔案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形成深層次加工材料,如歷年生產經營指標統計分析、重大事故原因研究分析、企業史志等。
7.9.8 企業可利用檔案舉辦檔案陳列或展覽。
3. 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的例子
#######局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
序號 文件材料歸檔范圍 保管期限
1 黨委會議、局務會議、局長辦公會議記錄 永久
2 本局召開的工作會議、專題會議的文件材料
2.1 請示、批復、通知、名單、日程、報告、講話、總結、決議、決定、紀要 永久
2.2 典型材料、代表發言材料、交流材料、簡報 30年
3 機關聯合召開會議的文件材料
3.1 本機關為主辦的
3.1.1 請示、批復、通知、名單、日程、報告、講話、總結、決議、決定、紀要 永久
3.1.2 典型材料、代表發言材料、交流材料、簡報 30年
3.2 本機關為協辦的
3.2.1 請示、批復、通知、名單、日程、報告、講話、總結、決議、決定、紀要 30年
3.2.2 典型材料、代表發言材料、交流材料、簡報 10年
4 本局組織機構設置、編制、人事任免文件
4.1 機構的設置、機構撤並、名稱更改、組織簡則、人員編制、印信啟用和作廢等文件材料 永久
4.2 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委組織部等關於人事任免、幹部退休、職稱的文件 永久
4.3 本局幹部、職工錄用、轉正、聘任、調資、定級、辭職、退休、死亡、撫恤等材料 永久
4.4 本局幹部、職工人事考核、職稱評審文件材料 永久
4.5 本局幹部、職工調動工作的行政、工資、黨團組織關系的介紹信及存根 永久
4.6 本局年度公務員、幹部、職工花名冊及公務員工資統計報表和各類人事報表 永久
4.7 人事工作制度、規定、條例、細則、辦法等文件 30年
5 本局起草的以區政府及其辦公室或兩辦名義制發的辦法、細則及專項業務文件 永久
6 本局代上級機關起草並被採用的重要法規性文件、專項業務文件的最後草稿 30年
7 表彰本局和人員的文件
7.1 受區級及以上的表彰、獎勵的 永久
7.2 受區級以下表彰的(內部表彰) 30年
8 對本局有關人員的處分材料
8.1 警告(不含)以上的 永久
8.2 警告的 30年
9 上級機關、上級領導檢查本地區、本機關工作時形成的文件材料
9.1 重要的 永久
9.2 一般的 30年
10 本局制發的房產管理方面普發性文件、中長期規劃、綱要等文件材料 永久
11 本局的請示與上級機關的批復
11.1 重要業務問題的 永久
11.2 一般業務問題的 30年
12 同級機關、委託管理企業的來函、請示與本局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12.1 重要業務問題的 永久
12.2 一般業務問題的 30年
13 機關聯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13.1 本局為主辦的
13.1.1 重要業務問題的 永久
13.1.2 一般業務問題的 30年
13.2 本局為協辦的
13.2.1 重要業務問題的 30年
13.2.2 一般業務問題的 10年
14 上級機關制發的文件材料
14.1 上級機關制發的屬於本局主管業務的文件材料
14.1.1 重要的 永久
14.1.2 一般的 30年
14.2 上級機關制發的非本局主管業務但要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15 本局的計劃、總結
15.1 年度及年度以上的 永久
15.2 年度以下的 10年
16 本局處理人民來信的材料
16.1 有領導重要批示和處理結果的 永久
16.2 其他有處理結果的 30年
17 本局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的答復材料 永久
18 本局事務管理的文件材料
18.1 有關房產、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等文件材料及重要的合同、協議 永久
18.2 其他的合同、協議 10年
19 本局年度大事記、組織沿革等 永久
20 本局編寫的簡報、信息 10年
21 本局領導在公務活動、有關會議上的講話 30年
22 本局黨團、工會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22.1 工作報告、總結及成立換屆選舉結果 永久
22.2 重要專項活動的報告、總結等 永久
22.3 一般性活動的報告、總結等 10年
22.4 局年度黨員名冊、批轉加入黨組織的文件材料及共產黨黨內統計年報 永久
23 紀檢、監察工作中形成的綜合性報告、調查材料
23.1 重要的 永久
23.2 一般的 30年
24 本局行政管理工作制度、程序、規定等文件材料 永久
25 本局行政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審批、審查、核准等文件材料 永久
26 本局財務預算 30年
27 機關物資(辦公設備及用品、機動車等)采購計劃、審批手續、招標投標、購置等文件材料,機動車調撥、保險、事故、轉讓等文件材料 30年
28 本局檢查情況匯總、通報、整改通知等文件材料 永久
29 出國審批手續、執行日程、考察報告、一般會議記錄 30年
4. 檔案管理中文件保管年限的確定
參考一下吧
某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文件檔案保管期限表
一、辦公室
1 上級、同級、下級單位文件材料
1.1 上級部門制發的與旅遊投資工作有關方針、政策、意見、辦法、規定等文件材料 永久
1.2 上級單位對本單位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事編制的文件材料 永久
1.3上級單位或同級單位制發需承辦執行的文件材料
1.3.1上級單位或同級單位制發的由本單位主管業務需承辦執行的文件材料 30年
1.3.2上級單位或同級單位制發的非本單位主管業務但要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 10年
1.4下屬單位關於重要業務問題的來函、請示與本機關的復函、批復等文件 永久
2 會議文件材料
2.1本單位董事會、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議、工作會議及專題會議文件材料
2.1.1請示、批復、通知、日程、報告、講話、計劃、總結、章程、決議、紀要 永久
2.1.2典型材料、代表發言材料、交流材料、簡報 30年
2.2 聯合召開的會議文件材料
2.2.1 本單位為主辦的
2.2.1.1 請示、批復、通知、名單、日程、報告、講話、總結、
紀要 永久
2.2.1.2典型材料、代表發言材料、交流材料、簡報、會議紀錄 30年
2.3 本單位領導參加的全省、市、區重要會議與本單位工作有關的文件材料
2.3.1重要的 永久
2.3.2一般的 30年
3省、市、區級領導視察旅遊投資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
3.1 重要的 永久
3.2 一般的 30年
4 綜合性文件材料
4.1 本單位的請示、報告與上級單位的批復、批示
4.1.1 重要的 永久
4.1.2 一般的 30年
4.2同級單位、下級單位的來函、請示與本單位的復函、批復等文件材料
4.2.1重要的 永久
4.2.2一般的 30年
4.3 聯合行文的文件材料
4.3.1 本單位為主的 永久
4.3.2 本單位協辦的 30年
4.4本單位編輯、編寫的文件材料
4.4.1 大事記、組織沿革、年鑒等 永久
4.4.2工作簡報、情況反映、工作信息等 10年
4.5 計劃、總結、統計、調研等文件材料
4.5.1 本單位年度和年度以上的計劃、總結、統計材料 永久
4.5.2 本單位重要職能活動的總結、重要專題的調研材料 30年
4.6本單位與省、市、區上級部門簽訂的各類責任狀 10年
4.7區級建議、提案及答復意見 永久
4.8 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合同、協議等文件材料 30年
4.9本單位物資(辦公設備等)采購計劃、審批手續、購置等文件材料 30年
4.10固定資產管理(登記、統計、核查清算、交接等)文件材料
4.10.1重要的 永久
4.10.2一般的 10年
5人事工作文件材料
5.1 人事任免材料
5.1.1 任免通知、請示、批復 永久
5.1.2 招聘、考察及備案材料 10年
5.2 關於表彰、獎勵的文件材料
5.2.1 受區級以上表彰、獎勵的文件材料 永久
5.2.2 受區級以下表彰、獎勵的文件材料 30年
5.2.3 本單位內部年度考核評先評優文件材料 10年
5.3幹部聘任、調動、轉業軍人安置等文件材料 永久
5.4 人事考核文件材料 永久
6 紀檢監察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
6.1 紀檢、監察工作中形成的綜合性報告、調查材料 30年
6.2 個人年度廉政建設總結 10年
6.3本單位處理的人民來信來訪文件材料
6.3.1有領導重要批示和處理結果的 永久
6.3.2其它有處理結果的 30年
7 黨、團、工會工作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7.1工作報告、總結等材料 永久
7.2黨團員、工會會員名冊,批准加入黨團、工會組織的文件材料 永久
二、財務部
1本部年度和年度以上計劃、總結等文件材料
1.1重要的 永久
1.2一般的 10年
2上級、同級、下級單位文件材料
2.1重要的 永久
2.2 一般的 10年
3公司經營預算方案、經營目標、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3.1重要的 永久
3.2一般的 10年
4其他業務類有關文件材料
4.1重要的 永久
4.2一般的 30年
5會計類
5.1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
5.1.1原始憑證、記帳憑證和匯總憑證 15年
5.1.2會計帳冊類
5.1.2.1日記帳 15年
5.1.2.2總帳 15年
5.1.2.3明細帳 15年
5.1.2.4現金出納賬、銀行存款 25年
5.2其他類
5.2.1會計移交清冊 15年
5.2.2會計檔案保管清冊 永久
5.2.3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永久
三、投資經營部
1本部年度和年度以上計劃、總結等文件材料
1.1重要的 永久
1.2一般的 10年
2上級、同級、下級單位文件材料
2.1重要的 永久
2.2 一般的 10年
3公司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及規劃 永久
3.1重要的 永久
3.2一般的 10年
4項目組織實施、經營管理
4.1重要的 永久
4.2一般的 10年
5資產收購、資本運作和招商引資
5.1重要的 永久
5.2一般的 10年
6國內外旅遊市場進行調查研究,制定的中長期與近期開發方案 永久
7旅遊宣傳資料的編寫和製作文件材料 30年
8節慶活動、旅遊資源整合等文件材料 30年
9各類宣傳促銷、旅遊紀念品開發等文件材料 30年
10其他業務類有關文件材料
10.1重要的 永久
10.2一般的 30年
四、規劃建設部
1本部年度和年度以上計劃、總結、調研等文件材料
1.1重要的 永久
1.2一般的 30年
2上級、同級、下級單位文件材料
2.1重要的 永久
2.2一般的 10年
3項目的開發、建設及管理、招投標管理、做地等文件材料
3.1重要的 永久
3.2一般的 10年
4其他業務類有關文件材料
4.1重要的 永久
4.2一般的 30年
五、特種載體(各部辦)
1本單位召開的重要會議和重要活動形成的照片、聲像材料永久
2本單位主要職能活動(節慶、宣傳等)和其他具有長期保存價值的照片、聲像材料 永久
3各類獎狀、榮譽證書、獎牌等榮譽類材料 永久
4本單位的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證、法人證書、法人代碼證書等重要證明類材料 永久
六、電子文件(各部辦)
1電子文件歸檔的內容依據紙質文件的歸檔范圍執行
2有關的衍生信息,即電子文件簽署、審核、加密及軟硬體環等信息記錄
3必要的相關的支持軟體等
5. 有沒有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要求還是自己定就可以了一般怎麼分的
國家檔案局發布第10號令《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
作者: 來源: 國家檔案局 2012年12月20日
國家檔案局令
第10號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已經國家檔案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長楊冬權
2012年12月17日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
第一條 為便於企業正確界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准確劃分檔案保管期限,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和規范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指的企業文件材料是指企業在研發、生產、服務、經營和管理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門類和載體的記錄。
第三條 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企業資產關系分別負責對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編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四條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是:
(一)反映本企業在研發、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和基本歷史面貌的,對本企業各項活動、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歷史研究具有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
(二)本企業在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對維護國家、企業和職工權益具有憑證價值的文件材料;
(三)本企業需要貫徹執行的有關機關和上級單位的文件材料,非隸屬關系單位發來的需要執行或查考的文件材料;社會中介機構出具的與本企業有關的文件材料;所屬和控股企業報送的重要文件材料;
(四)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歸檔保存的文件材料和其他對本企業各項活動具有查考價值的文件材料。
第五條 企業下列文件材料可不歸檔:
(一)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制發的普發性不需本企業辦理的文件材料,任免、獎懲非本企業工作人員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參考的抄件等;
(二)本企業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無查考利用價值的事務性、臨時性文件,未經會議討論、未經領導審閱和簽發的文件,一般性文件的歷次修改稿、各次校對稿,無特殊保存價值的信封,不需辦理的一般性來信、來電記錄,企業內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企業負責人兼任外單位職務形成的與本企業無關的文件材料,有關工作參考的文件材料;
(三)非隸屬關系單位發來的不需貫徹執行和無參考價值的文件材料;
(四)所屬和控股企業報送的供參閱的一般性簡報、情況反映,其他社會組織抄送不需本企業辦理的文件材料;
(五)其他不需歸檔的文件材料。
第六條 凡屬企業歸檔范圍的文件材料,必須按有關規定向本企業檔案部門移交,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拒絕歸檔。
第七條 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定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第八條 永久保管的企業管理類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企業設立、合並、分立、改制、上市、解散、破產或其他變動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本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構成、變更、召開會議、履行職責和維護權益的文件材料;
(二)本企業資產和產權登記、評估與證明文件材料,資產和產權轉讓、買賣、抵押、租賃、許可、變更、保護等憑證性文件材料,對外投資文件材料;本企業資本金核算、確認、劃轉、變更等文件材料,企業融資文件材料;
(三)本企業關於重要問題向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請示、報告、報表及其復函、批復,有關機關和上級單位制發的需本企業辦理的重要文件材料,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對本企業做出的重要決定、出具的審計、公證、裁定等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與其他組織和個人形成的重要合同、協議及補充協議等文件材料;
(四)本企業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改革、年度計劃和總結文件材料,內部管理制度、規定、辦法等文件材料;
(五)本企業機構演變,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涉及職工權益的其他重要文件材料;企業文化建設文件材料;
(六)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
(七)本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
(八)本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
(九)本企業黨群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
(十)新聞媒體對本企業重要活動、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
(十一)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領導、社會知名人士等重要來賓到本企業檢查、視察、調研、參觀時的講話、題詞、批示、錄音、錄像、照片及企業工作匯報等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參與國家和社會重大活動的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職工參加省級以上黨、團、工會、人大、政協等代表大會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
(十二)本企業直屬單位、所屬、控股、參股、境外企業和機構報送的關於重要問題的報告、請示和批復等文件材料。
第九條 定期保管的企業管理類檔案主要包括:
(一)本企業資本金管理、資產管理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涉及職工權益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二)本企業部門工作或專項工作規劃,半年、季度、月份計劃與總結等文件材料;
(三)本企業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發布的一般性公告;
(四)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五)本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六)本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七)本企業黨群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八)本企業關於一般性問題向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請示、報告、報表及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復函、批復,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行業協會制發的需本企業貫徹執行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和對本企業出具的一般性證明文件,本企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形成的一般性合同、協議文件材料;
(九)直屬單位、所屬和控股企業一般性問題的請示、報告、來函與本企業的批復、復函等文件材料;
(十)本企業參與國家和社會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職工參加省以上黨、團、工會、人大、政協等代表大會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接待重要來賓的工作計劃、方案等一般性文件材料。
第十條 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管理、行政管理、黨群工作等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見附件。
第十一條 本規定的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期限,各企業在具體劃分時可選擇高於本規定的期限。
第十二條 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業務、科研開發、基本建設、設備儀器、會計、幹部與職工人事等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按國家有關規定、標准,結合企業實際執行。
第十三條 企業應歸檔紙質文件材料中,有重要修改意見和批示的修改稿及有發文稿紙或文件處理單的,應與文件正本、定稿一並歸檔。
企業對於無相應紙質或確實無法輸出成紙質的電子文件應納入歸檔范圍並劃分保管期限。
企業對歸檔的電子文件的元數據要進行相應歸檔。
第十四條 多個企業聯合召開的會議、聯合研製的產品、聯合建設或研究的項目、聯合行文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件由主辦企業歸檔,其他企業將相應的復製件或其他形式的副本歸檔。
第十五條 企業應依據本規定和國家及專業相關規定,結合本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產品和服務特點,編制本企業的各類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企業應按資產歸屬關系,指導所屬企業根據有關規定規范各類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的編制並審批所屬企業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
第十六條 中央管理的企業(包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中央企業、金融企業、中央所屬文化企業等)總部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表,報國家檔案局同意後執行。
地方國有企業總部編制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表,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執行。
第十七條 企業資本結構或主營業務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修訂和完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
第十八條 企業在編制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時,應全面分析和鑒別本企業形成文件材料的現實作用和歷史價值,統籌考慮紙質文件材料與其他載體文件材料的管理要求,准確界定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劃分檔案保管期限。
第十九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設立的企業,在境外經營的企業,由企業總部參照本規定提出實施要求;科技事業單位可參照執行。
第二十條 本規定由國家檔案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6. 工商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
【標題】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私營企業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時效性】 有效
【頒布單位】 國家工商行管局
【頒布日期】 1993/08/23
【實施日期】 1993/08/23
【內容分類】 個體私營經濟管理
【文號】 工商個字(1993)225號
【正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私營企業檔案管理,發揮檔案在私營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私營企業檔案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對私營企業實施登記管理、監督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它是國家檔案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 私營企業檔案管理的任務是:接收、整理私營企業檔案材料,保護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的完整與安全,積極開發利用檔案資料,為私營企業管理提供基礎信息。
第四條 各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依照本規定管理私營企業檔案,接受上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和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業務監督和指導。
第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由核准登記該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建立和管理。
第六條 私營企業檔案按戶建檔,一戶一檔,一檔多卷。私營企業分支機構的檔案在該企業檔案中單獨立卷。
異地設立的私營企業分支機構在經營地單獨建檔。
第二章 檔案材料的立卷與歸檔
第七條 私營企業的檔案材料由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日常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組成:
一、開業登記材料:
《私營企業申請開業登記注冊書》;
《私營企業負責人履歷表》;
私營企業開業申請書;
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
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協議書;
申請人及合夥人、投資者身份證明;
場地使用證明;
資金證明;
管理、技術人員名冊;
部門審批文件;
其他有關文件證明。
二、其他登記材料:
《私營企業申請變更登記注冊書》;
變更登記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私營企業負責人履歷表》;
私營企業遷移申請表;
私營企業異地設立分支機構申請登記表;
《私營企業申請注銷登記注冊書》;
注銷登記提交的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債權債務清償證明或債務清償保證書;
完稅證明;
企業與僱工解除勞動合同文件;
營業執照;
企業轉讓協議書;
其他有關登記材料。
三、日常監督管理材料:
《私營企業年檢報告書》及其他年檢材料;
違法違章記錄材料、處理決定及執行情況;
營業執照或副本遺失申請補辦材料;
《私營企業停業報告書》;
《私營企業復業報告書》;
停業申請書、合夥人協議書、董事會決議書;
其他監督管理材料。
四、其他材料:
發明、創造、技術革新成果、專利產品及獲省、部級以上名優產品稱號的證明副本或復印件;
各種資質證書、產品合格證的復印件;
私營企業從業人員中縣級以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參加民主黨派、社會團體憑證的復印件;
有保存價值的其他材料。
第八條 私營企業登記和監督管理人員應將在登記管理和監督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檔案材料及時送交檔案管理人員。送交時應確保文件齊全,圖文字跡清晰,格式標准統一,並辦理送交手續。對不符合要求的,檔案管理人員不予接收。
第九條 接收的檔案材料要進一步整理,對破損的材料進行修補或復制,復製件放在原件後面。裝訂部位過窄或有字跡的材料,要用紙張加襯邊。紙面過大的材料,應按卷宗大小折疊整齊。對字跡難以辨認材料,應當附上抄件。材料上的金屬物要剔凈。
第十條 檔案管理人員應根據檔案材料的形成時間或自然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逐頁編碼,頁碼位置正面在右上角,背面在左上角,空白面不編號。
聲像材料應當用文字標出錄攝的對象、時間、地點。
第十一條 根據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編頁順序,分別填寫私營企業開業登記材料目錄、私營企業其他登記材料目錄、私營企業監督管理材料目錄和私營企業其他材料目錄。
第十二條 私營企業檔案材料應按「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分別裝訂成卷。並把每類首頁加蓋檔案戳。註明案卷號及目錄號,裝入檔案盒。並按行政區(16位)流水號(6位)編制檔案號。
歸檔材料中如有文件、材料說明,均應填寫在備考表內。同時,將立卷人、檢查人的姓名和歸檔時間填寫清楚。
新形成的檔案材料應定期訂到卷內。
第十三條 填寫私營企業檔案檢索卡片,建立私營企業檔案檢索系統。
第十四條 私營企業注銷登記後,各卷檔案材料按「開業登記材料」、「其他登記材料」、「監督管理材料」和「其他材料」的順序合訂為一卷,原各卷檔案目錄不動。
注銷登記後的私營企業檔案應單獨存放並建立私營企業注銷登記檔案檢索系統。
第三章 檔案的保管
第十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為永久性保管檔案。
第十六條 私營企業檔案應有專人管理並保持管理人員的相對穩定。檔案管理人員應熟悉私營經濟管理業務和檔案管理業務,要有高度的責任感。檔案管理人員調動工作時,應在離職前做好檔案的移交工作,辦理移交手續。
第十七條 私營企業檔案要有專門裝具,並應有防盜、防火、防潮、防鼠、防蟲、防光(紫外線)、防塵等設施。
第十八條 私營企業聲像檔案應根據其保管期限定期復制。
第十九條 私營企業檔案管理人員應定期對檔案進行檢查和清點,並作記錄。對於破損、蟲蛀、鼠咬、變質、字跡褪色的檔案要及時採取防治措施,並進行修補和復制。發現案卷丟失的,應立即向領導匯報,並積極查找,寫出處理報告。
第二十條 積極採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逐步實現私營企業檔案的計算機管理以提高檔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第四章 檔案的利用
第二十一條 利用私營企業檔案,須持有介紹信等合法證明,經檔案管理人員及主管檔案的處(科、股)長同意後,方可利用。
復制的私營企業檔案材料,應由檔案管理人員與原件核對後,加蓋證明章。
第二十二條 查閱私營企業檔案應有專門場所,並注意監護。私營企業檔案利用者不得修改、污損、標注、撕拆、抽調、散失、銷毀和轉借檔案材料。
第二十三條 未經檔案存放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授權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公布私營企業檔案材料的內容。
第二十四條 除公、檢、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外,任何單位或公民利用私營企業檔案,應支付費用,收費標准參照國家檔案局和國家物價管理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五條 私營企業檔案的卷皮、卷盒、目錄頁、備考表,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9705—88》制定。
第二十六條 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具體的立卷歸檔制度、檔案保管制度、檔案保密制度、檔案利用制度和檔案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度。
第二十七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7. 公司的所有的檔案先按大類分好後,再按年限進行劃分,怎樣劃分檔案的保管年限
建議你先學習下《歸檔文件整理規則》(DA/T22-2000),裡面對歸檔文件的分類、編號、整理都進行了詳細說明,仔細學習後對公司檔案的整理應該比較了解了。
至於檔案的保管年限,每個企業都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的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把檔案劃分為永久和定期。你可以參考下《企業檔案工作規范》(DA/T42-2009),裡面有一個企業文件保管期限表,制定自己企業的文件保管期限表後,按表劃分檔案的保管期限就很容易了。
檔案里的卷按照《檔案工作基本術語》里描述,案卷(file):由互有聯系的若干文件組合成的檔案保管單位。現在的檔案整理都是以件為單位,不用立卷了。
8.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的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規定
第一條 為便於企業正確界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准確劃分檔案保管期限,促進企業依法經營和規范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指的企業文件材料是指企業在研發、生產、服務、經營和管理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門類和載體的記錄。
第三條 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依照企業資產關系分別負責對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編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四條 企業文件材料歸檔范圍是:(一)反映本企業在研發、生產、服務、經營、管理等各項活動和基本歷史面貌的,對本企業各項活動、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和歷史研究具有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二)本企業在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對維護國家、企業和職工權益具有憑證價值的文件材料。(三)本企業需要貫徹執行的有關機關和上級單位的文件材料,非隸屬關系單位發來的需要執行或查考的文件材料;社會中介機構出具的與本企業有關的文件材料;所屬和控股企業報送的重要文件材料。(四)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應歸檔保存的文件材料和其他對本企業各項活動具有查考價值的文件材料。
第五條 企業下列文件材料可不歸檔:(一)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制發的普發性不需本企業辦理的文件材料,任免、獎懲非本企業工作人員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參考的抄件等;(二)本企業文件材料中的重份文件,無查考利用價值的事務性、臨時性文件,未經會議討論、未經領導審閱和簽發的文件,一般性文件的歷次修改稿、各次校對稿,無特殊保存價值的信封,不需辦理的一般性來信、來電記錄,企業內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本企業負責人兼任外單位職務形成的與本企業無關的文件材料,有關工作參考的文件材料;(三)非隸屬關系單位發來的不需貫徹執行和無參考價值的文件材料;(四)所屬和控股企業報送的供參閱的一般性簡報、情況反映,其他社會組織抄送不需本企業辦理的文件材料;(五)其他不需歸檔的文件材料。
第六條 凡屬企業歸檔范圍的文件材料,必須按有關規定向本企業檔案部門移交,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任何個人不得據為己有或拒絕歸檔。
第七條 企業檔案的保管期限定為永久、定期兩種,定期一般分為30年、10年。
第八條 永久保管的企業管理類檔案主要包括:(一)本企業設立、合並、分立、改制、上市、解散、破產或其他變動過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本企業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的構成、變更、召開會議、履行職責和維護權益的文件材料。(二)本企業資產和產權登記、評估與證明文件材料,資產和產權轉讓、買賣、抵押、租賃、許可、變更、保護等憑證性文件材料,對外投資文件材料;本企業資本金核算、確認、劃轉、變更等文件材料,企業融資文件材料。(三)本企業關於重要問題向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請示、報告、報表及其復函、批復,有關機關和上級單位制發的需本企業辦理的重要文件材料,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等對本企業做出的重要決定、出具的審計、公證、裁定等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與其他組織和個人形成的重要合同、協議及補充協議等文件材料。(四)本企業發展規劃、戰略決策、重大改革、年度計劃和總結文件材料,內部管理制度、規定、辦法等文件材料。(五)本企業機構演變,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涉及職工權益的其他重要文件材料;企業文化建設文件材料。(六)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七)本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八)本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九)本企業黨群工作的重要文件材料。(十)新聞媒體對本企業重要活動、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十一)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領導、社會知名人士等重要來賓到本企業檢查、視察、調研、參觀時的講話、題詞、批示、錄音、錄像、照片及企業工作匯報等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參與國家和社會重大活動的重要文件材料,本企業職工參加省級以上黨、團、工會、人大、政協等代表大會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十二)本企業直屬單位、所屬、控股、參股、境外企業和機構報送的關於重要問題的報告、請示和批復等文件材料。
第九條
定期保管的企業管理類檔案主要包括:(一)本企業資本金管理、資產管理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涉及職工權益的一般性文件材料。(二)本企業部門工作或專項工作規劃,半年、季度、月份計劃與總結等文件材料。(三)本企業召開會議、舉辦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發布的一般性公告。(四)本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五)本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六)本企業行政管理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七)本企業黨群工作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八)本企業關於一般性問題向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請示、報告、報表及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的復函、批復,有關機關和上級主管單位、行業協會制發的需本企業貫徹執行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和對本企業出具的一般性證明文件,本企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形成的一般性合同、協議文件材料。(九)直屬單位、所屬和控股企業一般性問題的請示、報告、來函與本企業的批復、復函等文件材料。(十)本企業參與國家和社會活動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職工參加省以上黨、團、工會、人大、政協等代表大會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本企業接待重要來賓的工作計劃、方案等一般性文件材料。
第十條 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技術管理、行政管理、黨群工作等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見附件。
第十一條 本規定的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為最低期限,各企業在具體劃分時可選擇高於本規定的期限。
第十二條 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業務、科研開發、基本建設、設備儀器、會計、幹部與職工人事等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按國家有關規定、標准,結合企業實際執行。
第十三條 企業應歸檔紙質文件材料中,有重要修改意見和批示的修改稿及有發文稿紙或文件處理單的,應與文件正本、定稿一並歸檔。企業對於無相應紙質或確實無法輸出成紙質的電子文件應納入歸檔范圍並劃分保管期限。企業對歸檔的電子文件的元數據要進行相應歸檔。
第十四條 多個企業聯合召開的會議、聯合研製的產品、聯合建設或研究的項目、聯合行文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原件由主辦企業歸檔,其他企業將相應的復製件或其他形式的副本歸檔。
第十五條 企業應依據本規定和國家及專業相關規定,結合本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產品和服務特點,編制本企業的各類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企業應按資產歸屬關系,指導所屬企業根據有關規定規范各類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的編制並審批所屬企業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
第十六條 中央管理的企業(包括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中央企業、金融企業、中央所屬文化企業等)總部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表,報國家檔案局同意後執行。地方國有企業總部編制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管理類檔案保管期限表,報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執行。
第十七條 企業資本結構或主營業務發生較大變化時,應及時修訂和完善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
第十八條 企業在編制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時,應全面分析和鑒別本企業形成文件材料的現實作用和歷史價值,統籌考慮紙質文件材料與其他載體文件材料的管理要求,准確界定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和劃分檔案保管期限。
第十九條 本規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設立的企業,在境外經營的企業,由企業總部參照本規定提出實施要求;科技事業單位可參照執行。
第二十條 本規定由國家檔案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