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炫舞時代往期限時非賣

炫舞時代往期限時非賣

發布時間:2021-03-10 09:49:31

㈠ 求炫舞時代所有限時套裝等代碼

這個建議你最好去加個代碼的Q群,裡面一般都能有的。

㈡ 炫舞時代2017年限時非賣多會

按邏輯來說開新區的概率比較大 12年的時候有四個區現在變成了六個區 游戲沒有人玩才會倒閉不倒閉就會開新區 像炫舞1已經有那麼多了

㈢ 炫舞時代201612月限時

16年12月有兩個限時,一個聖誕限時一個梅花限時。
具體圖你可以去炫舞時代吧看,裡面都爆了。

㈣ 炫舞時代鑽石限時系列已經過期在哪裡買

鑽石系列?15年12月還有一批鑽石系列。

㈤ 炫舞時代2016年5月新品非買限時價格

粉瞳499,腳鏈和手鏈老樣子399,頭發199,鞋子399(貌似是的,還是499的)還有的你可以去炫舞時代吧看,上面都有爆的

㈥ 炫舞時代梅花限時價格是多少

中央官職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並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未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谷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地方官職
秦漢主要行政區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設節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此外,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幾個州,基本上是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隋唐全國分十幾個道,也稱監察區,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宋代全國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官職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現以後,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遷常用以下詞語:(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2)除。拜官授職,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3)擢。提陞官職。(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9)舉:提陞官職,對無官認識的提拔。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對貴戚功臣的封賜。

【丞相】是封建官僚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於宰相通稱,簡稱「相」。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奉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的政務。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軍機大臣少則三、四人,多則六、七人,被稱為「樞臣」。

【御史】本為史官,秦以後置御史大夫,職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官員過失諸事。

【樞密使】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舉薦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中央機關的要職。

【士大夫】舊時指官吏或較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歷法、祭祀等事。秦漢以後設太史令,其職掌范圍漸小,其地位漸低。

【長史】秦時為丞相屬官,兩漢以後成為將軍屬官,是幕僚之長。

【侍郎】初為宮廷近侍。東漢以後成為尚書的屬官。唐代始以侍郎為三省(中書、門下、尚書)各部長官(尚書)的副職。

【侍中】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郎中】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級官員,分掌各司事務。

【參軍】「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隋唐以後逐漸成為地方官員。

【令尹】戰國時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於丞相。明清時指縣長。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

【刺使】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巡撫】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為省極地方長官,地位略次於總督,別稱「撫院」、「撫台」、「撫軍」。

【校尉】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督捕盜賊等事務。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

【知府】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都尉】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陳涉世家》:「陳涉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鴻門宴》:「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

【冏卿】太僕寺卿的別稱,掌管車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記》「賢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吳公」』「因之」是吳默的字。

【司馬】各個朝代所指官位不盡相同。戰國時為掌管軍政、軍賦的副官,如《鴻門宴》:「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隋唐時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屬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當時被貶至九江,位在州郡別駕、長史之下。

【節度使】唐代總攬數州軍政事務的總管,原只設在邊境諸州;後內地也遍設,造成割據局面,因此世稱「藩鎮」。《紅樓夢》第四回:「雨村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並京營節度使王子騰。」

【經略使】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明清兩代有重要軍事任務時特設經略,官位高於總督。如《梅花嶺記》「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洪承疇降清後曾任七省經略,駐扎江寧。

【刺史】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教頭】宋代軍中教練武藝的軍官,《水滸傳》中的林沖就是京城八十萬禁軍的槍棒教頭。

【提轄】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督捕盜賊等事務。如《水滸傳》中的魯提轄魯智深。

【從事】中央或地方長官自己任用的僚屬,又稱「從事員」。《赤壁之戰》:「晶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
[編輯本段]
中國古代常見官職一覽表
尹史卿宰尉令丞

卿士太史左史右史司徒司馬司空司寇職方

太師太傅大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宰少宰六卿

封人工正相國庶長令尹柱國公主駙馬三公

丞相宰相御史太尉九卿太僕廷尉宗正少府

將軍洗馬大夫博士郎中侍郎中郎議郎令史

尚書六曹合閣僕射侍中內史刺史州牧別駕

主薄郡守太守長史從事督郵縣令縣尉三老

亭長列侯主事三省行台都督錄事護軍可汗

六部三館學士總管元帥留守判官巡檢提刑

提轄通判孔目押司大人內閣廠衛太監都司

知府親王總督巡撫監司州判知縣提督總兵

參將散官流內流外貝勒

大良造左丞相右丞相大司徒大司空御史台

大司馬郎中令大司農大將軍執金吾中郎將

尚書省尚書令結事中京兆尹左馮翊 右扶風

關內侯中書省中書令門下省秘書省樞密使

員外郎著作郎國子監節度使招討使都點檢

觀察使按察使衍聖公大學土宣政院集賢院

軍機處翰林院欽天監內務府布政使未入流

稅務司資政院咨議局樞密院

三閭大夫御史大夫司隸校尉將作大匠諫議大夫

光祿大夫綉衣直指監察御史同平章事參知政事

翰林學土中書舍人都指揮使欽差大臣牛錄額真

參贊大臣總稅務司海軍衙門

典農中郎將北洋通商大臣南洋通商大臣

古代秘書官制簡介
主書:戰國時魏國為國君保各種文字資料的人員。

御史大夫:秦朝時負責監察百官,代表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國家重要圖冊、典籍,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西漢時,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由御史大夫遞補。晉以後御史大夫不再負責文書工作。

令史:漢代郎以下負責文書工作的官職。分:蘭台令史、尚書令史。隋:唐以後,令史變為三省、六部御史台低級事務員的稱謂。

宰相:封建時代「宰相為君主之幕僚長。」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

諫議大夫:西漢時稱秘書工作人員的諫大夫。東漢時改稱諫議大夫。隋、唐時錄屬於門下省,職責是侍從和規諫。宋代設諫院,遼金沿置,明代廢除。

黃門侍郎:西漢時在宮內內服務的郎官。東漢時黃門侍郎為專職,職責是侍從,傳達詔命。南朝以後黃門侍郎負責掌管機密文件。

左右曹:漢代處理文書的官職。這種官職不是專職,而是加職。大臣能得到左右曹加官,就能處理的文書。

譯官令 九譯令:漢代設置的翻譯官,負責翻譯異國來信之語言。相當於當代的外文秘書。

符寶郎:東漢時掌管天子印璽及符節的官。

御史中丞:漢代御史大夫的下屬官員,負責中央館、圖書館,處理直達君主的一切奏章,監督在外行使巡察權的各部刺史等。漢以後御史中丞為御史的長官,與司隸校尉國為最有權威的督察官。

從事:漢代刺史的佐吏,如別駕、治中、主簿等都為從事。當時各郡國也有從事。

書佐:漢代主管文書的小吏。像功曹書佐、典郡書佐等,負責起草和繕寫文書。

尚書:尚書是主管文書的意思。漢代在宮廷中主管文書的官稱為尚書。

二千石曹尚書:漢代郡國守相的官傣為二千石,古習慣上稱地方行政長官為二千石。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郡國守相文書的尚書被稱為二千石曹尚書。

三公曹尚書:東漢時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那時尚書是分曹辦事,分管三公職掌的文書的尚書被樂為三公尚書。

尚書令:尚書的主管為尚書令。隋、唐時逐漸形成以尚書為尚書省長官的制度,這樣尚書令就不是主管文書的官,而是中央行政監督各部門的最高首長。

丞相:秦、漢時期定的制度。以丞相為輔佐的最重政務長官,與太尉、御史大夫地位略等。漢代初期有時置左右丞相各一人。一般只置一人,不分左右。明初亦說左右丞相,不久即廢,此後不再有丞相之名。

中書令:漢武帝時以宦官充任,職掌傳宣詔令。曹丕即位後設中書監及中書令,監令同等,其權任相當於宰相,習慣上監在令前。隋、唐以後,中書監廢止,只存中書令。

中書監:魏時曹丕即位後所設,與中書令同等權位。

中書省:魏晉以後,尚書令之權被中書監、中書令所代,開始以中書省為中央總。至梁、陳時,中書省內部事務官中有中書舍人五人,領主事十人,書吏二百人。

中書舍人:唐、宋時中書舍人是相當尊貴的官職。明代設中書科中書舍人,僅掌書寫誥敕等事,官階從七品。開始名為中書省直省舍人,後固中書省廢而改稱中書科中書舍人。中書舍人不為人重視,僅作為外觀裝點而已。其中有以工書得名實際擔任繕寫者,清仍其制,一般稱中書科中書,是無是輕者之官。

秘書令:漢末曹操為魏王,初置秘書令,掌機要文書。曹丕即位後,改為中書監和中書令。

等級與管理許可權: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古代官職任免升降的術語
關於任職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於爵位)、贈(用於追封已故者)征、辟、薦、舉(多用於布衣作官)、點(用於口語)。

關於提升職務的有:抉或(用於由低級到譏級)、進(用於較高職務追加)、起復(恢復原職務)、超遷。

關於降級免職的:罷、免、解(因非嚴重過失而解除職務)、貶、謫(因過失而降級)、革、褫(撤職查辦)、開缺(奉命或自請解除職務)、致仕(帶職退休)、左遷(降級使用)。

關於調動職務的:移、調、徒、量移(調的比原職稍好)、補(由候補而正式上任)

關於兼職的:領(以本官兼較低職)、攝(暫時兼任比本官高的職務)、權(臨時代職)、行(代行某職而尚無此官銜)、(代替無本官的職務)、護(原官短期離職,臨叮守護印信)
[編輯本段]
古代官職變動用詞
1、除,任命、授職,一般指免去舊職、授予新職。如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

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2、賞,是由特旨頒布,賜予官職、官銜或爵位。如《譚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

3、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課文《海瑞傳》:「是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

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譚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同參預新政」。

4、遷,改官。用法較復雜,常見的有三種情況。一是升遷,如《海瑞傳》:「遷淳安知縣。」海瑞由原教諭官提升為知縣。二是改任,相當於轉調原職品級的官職,如《張衡傳》:「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新職太史令與舊職郎中官職級別相同。三是降職,即「左遷」。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即指被降為江州司馬。

5、徙,改任官職,多指一般的調職。《張衡傳》:「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即說張衡所居官職一直未得到改任。

6、謫,官吏降級,相當於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當潯陽城。」

7、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徵拜為郎中。」

8、出,指出京受任。《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中的「出」,就是指張衡離京任河間王的相。

9、去,卸職。《張衡傳》:「自去史職,五載復還。」這里的「去」,就是卸職之意。

10、黜,廢免,革職免官。《屈原列傳》:「屈原既黜,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

要注意,「黜」與「貶謫」相同,但有區別,貶謫是出自的詔令,黜有時則是上司對下屬官員的處分,《書博雞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對「臧使者」的處分。

11、放,放逐。如《史記·屈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中的「放」就是貶謫放逐的意思。

「放」有時也指京官調任外地,如《譚嗣同》「即放寧夏知府,旋升為寧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2、陟,升遷,指官吏的提升和進用。如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陟」即指提升和進用。

「陟」常和「黜」連用表示人材的進退,降官曰「黜」陞官曰「陟」。如韓愈《送李盤谷序》:「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13、奪,罷官免職。如《書博雞者事》「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

14、罷,革除官職。《書博雞者事》「又投間蔑污使君,使罷」中的罷是指被革去了官職。

15、復,恢復舊職。《書博雞者事》中「為復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復」指重新任命,恢復舊職的意思。

㈦ 炫舞時代桃子限時價格表

還沒出價格表不過貼吧已經有價錢了
個人總結 價格應該都是對的
桃子の耳朵 129 (頭飾)
桃子の羞羞 269(面飾)
夏日の正太 999 (男衣服?)

桃子の求婚 99 (手持)
桃子の親親 199(背飾)

桃子の抱抱 129(抱手上的)
夏日の魅惑 699(女上衣吧)
桃子の金輝 3666(套裝或者座椅)
小鴨游泳 199(戒指)
桃子の親親 199(背飾)
桃子の阿狸 169(手持)
桃子の羽翼 2999
桃子の萌噠 129(頭飾)
男瞳孔 499 (眼睛)

桃子の綠葉 3999

㈧ 炫舞時代愛麗絲限時非賣多少錢

衣服888
頭發169
皇冠150
腳鏈299
背飾777還是666的
座椅1999
已經出了😁

㈨ 2014年炫舞時代全部限時

2014年1月珍珠,2月櫻花,3月阿狸,4月羅小黑,5月蛋糕,6月皮揣子,7月蝴蝶,8月太陽,9月緞帶,10月彩虹,11月羽毛,12月蘋果和姜餅人。

㈩ 炫舞時代已經公布出來的所有限時

六一波板糖 端午熊貓竹子 七夕紅玫瑰 六一熱氣球 中秋月亮 聖誕 珍珠 心 紅唇 太陽 阿狸 水滴+櫻桃 蝴蝶結 金玫瑰 白玫瑰 向日葵 四葉草 女生節 雪花 櫻花 羅小黑 蛋糕 皮揣子 還有今年七夕會上架的蝴蝶 (PS:貌似已經全了 )

閱讀全文

與炫舞時代往期限時非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