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保證期限起訴

保證期限起訴

發布時間:2021-03-09 07:09:01

A. 保證訴訟時效與保證期間的關系

保證期間與訴訟時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由於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比較復雜,在實際生活中容易發生混淆,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和損失。正確區分兩者,准確適用法律,對維護保證關系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
一、保證期間是除斥期間
保證期間,是根據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律規定,債權人應當向債務人(在一般保證情況下)或者保證人(在連帶保證情況下)主張權利的期間。進一步說,保證期間是債權人主張請求權的權利存續期間,債權人在該期間內沒有主張權利,則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即,保證期間屆滿發生實體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
保證期間是一個不變期間。債權人和保證人可以在保證合同中自行約定保證期間,如果沒有約定,一般保證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止日起六個月。另外,如果合同中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止日起六個月。而在保證合同中經常出現的以「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止」或相類似的字樣約定保證期間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這里,保證期間的起算點是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那麼,如果主合同對主債務的履行期沒有預定或者約定不明時,該如何確定保證期間的起點?按最高人民法院頒發的《〈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上述情況下,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對於比較特殊的最高額保證合同,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如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有保證人清償債務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清償期限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六個月。
不論保證期間是「六個月」亦或「兩年」,都是一個不變期間,該期間不因任何事由而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也就是說,保證期間不同於訴訟時效,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保證期間終止,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二、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持續達到一定期間而致使其請求權消滅的法律事實。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勝訴權。
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要求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訴訟時效期間一般為兩年,但可能因權利人起訴或一些法定事由而中斷、中止、延長。
綜上,在保證期間和訴訟時效期間內債權人沒有行使權利,都可能導致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的法律後果。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保證期間內,債權人行使權利,既變更了原有的法律關系,使保證期間的作用消滅;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行使了權利,在於維持原有的法律關系,使原有的法律關系得以繼續存續。

B. 保證期間起訴後又撤訴,在後又起訴,如何適用保證期間

債權人起訴債務人和連帶保證責任人(保證期間:主債權履行期限屆滿後兩年),現想撤訴,撤訴後原約定的保證期間屆滿,之後債權人是否還可以起訴保證人?事實上,要判斷是否可以再次起訴連帶保證人,只要明確兩個問題:一.保證期間是否因起訴而中斷; 二.撤訴是否代表放棄對連帶保證人享有的債權。關於保證期間能否中斷的問題,立法和司法上的文字表述有所不同。《擔保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規定。」而擔保法的司法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 「保證期間」是否可以中斷,取決於它的性質和意義。假設允許保證期間發生中斷,連帶責任保證中, 保證人沒有先訴抗辯權,那麼只要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義務, 即可使保證期間得以延續,這顯然對保證人十分不利;在一般保證中, 保證人有先訴抗辯權,只行使此項權利便足夠, 如果再設保證期間中斷則顯得重復。事實上,超過保證期間的法律後果是債權人與保證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歸於消滅;而超過訴訟時效的法律後果是債權人喪失勝訴權,債權債務關系依然存在,只是原債務成為自然債務。保證期間消滅的是實體權利,而訴訟時效消滅的是訴訟權利。因此,保證期間不同於訴訟時效,而是屬於除斥期間,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規定。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內是否對保證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法律後果是不同的。未在保證期內起訴或申請仲裁的,保證期滿後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歸於消滅;保證期內起訴或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的法律功能就此終結,進入訴訟時效的計算。《擔保法》第二十五條「……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本人認為此處所謂「適用」,並非指保證期間發生中斷,而是指保證期間的法律功能就此終結,從而被普通的訴訟時效所替代。保證人與債務人同樣適用《民法通則》中有關二年訴訟時效的規定,符合擔保法的立法本意,也符合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有利於切實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綜上所述,本人認為自起訴書到達連帶保證人之日起,適用為期兩年的訴訟時效,不再計算保證期間。只要在訴訟時效期內就可以再次起訴連帶保證人。

C. 關於保證期間和保證債務訴訟時效的問題。。。

1、保證抄期間為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襲,是債權人向保證人行使追索權的期間。保證期間性質上屬於除斥期間,不發生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債權人沒有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但是一旦債權人在保證期間主張權利,保證期間的「後半部分」就「消失」,保證的訴訟時效期間開始計算。
2、保證債務的訴訟時效指在保證期間中,債權人主張權利的,保證責任確定。連帶保證從確定保證責任時起,開始起算保證的訴訟時效。一般保證,在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算保證的訴訟時效。

D. 在一般保證中必須在保證期間內先起訴債務人嗎

這個又涉及到保證債務訴訟時效的問題,如果債權人在保證期間未過的情況下提起訴訟後,這時就沒有保證期間的問題,就轉化成為保證債務訴訟時效來保護債權人利益。因為保證期間是除斥期間,當權利人在除斥期間內提出權利請求的,這時除斥期間就沒有意義了。 還是舉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甲欠乙500萬,約定2006年3月1日還款2,丙為一般保證人。後甲到期未還。乙於2006年8月1日訴甲,11月1日判決 生效,乙勝訴;甲無財產,執行未果。那麼此時乙最晚到什麼時候請求丙承當責任呢,否則乙對丙的權利不受法律保護。最晚應該到2008年11月1日。這時可以看到提起訴訟後,保證期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從而轉化成保證合同(或債務)的訴訟時效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樓主不知道明白沒有,保證裡面最難就是這了,各個期間的問題,很復雜。

E. 保證訴訟時效與保證期間的關系是什麼

保證的訴訟時效和保護期間的理解
1.保證期間的界定
(1)一般情況下,保證期間在保證合同中訂明。
(2)特殊情況下保證期間的法律界定。
①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6個月。
②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2年。
2.保證期間的作用
保證期間的作用主要在於界定保證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如果在保證期間行使權利的,保證人需要按照規定承擔保證責任,如果債權人沒有在保證期間行使一定權利的,保證人的保證責任免除。
①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一般保證的「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解釋】由於一般保證方式下,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因此,債權人不能直接向保證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只能向債務人提起,法律認定,只要債權人在約定的保證期間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保證人的責任就不能免除。
②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未要求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3.保證的訴訟時效計算時間
①正常情況下,一般保證的訴訟時效計算時間為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
【舉例】A企業向B銀行貸款100萬元,約定還款時間為2004年1月1日,C為一般保證人,保證期間為3個月。A到期不歸還銀行貸款,由於一般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因此B銀行只能先向A提起訴訟,如果B銀行在2004年2月1日對A提起訴訟,由於在保證期間內提起的訴訟,因此保證人的責任不能免除。人民法院在3月1日作出判決,那麼B銀行對保證人的訴訟時效為從3月1日起計算的2年。
②連帶責任保證的訴訟時效計算時間為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
【舉例】沿用上例,如果保證合同約定的是連帶責任保證,A到期不歸還銀行貸款。B銀行在2004年2月1日要求保證人C承擔保證責任,那麼B銀行對保證人的訴訟時效為2004年2月1日起計算的2年。

F. 保證期間和保證的訴訟時效有什麼區別

1、保證期間內,債權人行使權利,既變更了原有的法律關系,使保證期間的作用消滅;在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行使了權利,在於維持原有的法律關系,使原有的法律關系得以繼續存續。

2、保證期間是指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關繫到債權人和保證人之間的債權債務能否履行,也是確定保證債務與訴訟時效關系的依據。保證期間為除斥期間,不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

保證期間經過,引起的後果就是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的永久性消滅。只有保證期間未經過,才有保證合同訴訟時效適用的必要,如果保證期間經過了,保證責任就不存在,其訴訟時效期間也就不存在。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的保證期間都是一樣的。保證期間應在保證合同中明確規定。

如果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履行屆滿之日起6個月。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兩年。

3、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為兩年。訴訟時效期間是可變期間,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持續達到一定期間而致使其勝訴權消滅的法律事實。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適用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延長的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喪失勝訴權。

(1)一般保證中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如果債權人沒有對債務人提起起訴或仲裁的,即為保證期間經過,保證人免責。

(2)連帶保證中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合同訴訟時效開始計算,如果債權人未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即為保證期間經過,保證人免責。這里並不需要債權人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所以連帶保證的訴訟時效期間起算日與一般保證不同。

(6)保證期限起訴擴展閱讀:

在保證期間中,債權人應當向債務人提起訴訟或仲裁(在一般保證中)或向保證人(在連帶保證中)主張權利。逾此期限,債權人未提起上述主張的,保證人則不承擔保證責任。可見,保證期間經過構成債權人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擔保權利消滅的法律後果。

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向主債務人提起訴訟或仲裁的(一般保證中)或向保證人主張(連帶保證中)保證債權,則保證期間因此而早於約定的期間提前結束,但保證責任並不因此而結束。即使超過保證期間,保證人仍然可能承擔責任。

例如一般保證合同中當事人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後一年。債權人因債務人在超過主合同履行期10個月仍未能履行(未還完錢),遂向法院起訴債務人和一般保證人,此時保證期間終止(完成它的作用),若只起訴一般保證人,法院一般請債權人添加債務人做共同被告。

勝訴後經法院強制執行債務人未果之時,可要求一般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即申請強制履行。

我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

閱讀全文

與保證期限起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
購買版權開發票一般開票內容寫什麼 瀏覽:817
九台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429
網培研修成果 瀏覽:127
股東認繳出資額期限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