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競業限制條款無效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該規來定,競業限制是指,對自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或者其他保密內容的員工,企業可以與該員工約定:
●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再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者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
●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者經營同類業務,公司給予相應補償。這就是所謂的競業限制。
舉個例子來說明:
關先生成功應聘了一家知名醫療互聯網公司,擔任公司的某部門主管。在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公司要求關先生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如果關先生的職位負有保守公司商業秘密的責任,那麼公司就可以跟他約定競業限制。
關先生如果有一天從公司離職,那麼在離職後的一定期限內,關先生不能到與公司從事的公司醫療互聯網相關的單位去求職,也不能自行開設公司從事公司所從事的醫療互聯網業業務。
也就是說,關先生既不能到和公司業務相同的公司任職,也不能自己經營和公司業務相同的業務。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是為了防止公司員工在離職後對公司的業務形成競爭,甚至造成傷害;
從員工的角度,簽署競業限制協議,則意味著在離職後的求職和創業受到限制。
⑵ 競業禁止,但未約定補償金
不一定,要看員工的工作性質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不是每一個員工都需要簽訂競專業禁止協議的。。
法律依屬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競業禁止協議沒有約定補償金,這樣一來,它的約束性基本等於零,這樣說來對企業是一大損失,特別是對高管或高技術員工的離職,對公司的沖擊更大。此時,員工准備辭職,可與他友好協商,但估計希望不大,畢竟他也要吃飯,也要養家糊口。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⑶ 未約定競業限制補償,公司還需要進行支付嗎
競業限制期內,單位要按月支付補償金,單位不支付,員工可以不遵守競業限制期
《勞內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容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⑷ 未約定經濟補償金條款,競業限制協議還有效嗎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六條規定,競業限制協議中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的,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未約定競業限制補償金不必然導致《競業限制協議》無效。
1、如果協議中雖然沒有約定,但用人單位在雙方解除勞動合同後向勞動者支付了競業限制補償金,勞動者也接受的,視為雙方達成了補充協議並實際履行,《競業限制協議》合法有效,並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2、如果雙方既沒有約定,用人單位也沒有在勞動者離職後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此時該協議也不是必然無效,應當區分協議的效力與履行。
(1)如果雙方沒有約定競業限制補償金的,勞動者可以要求與用人單位達成補充協議。
(2)如果雙方不能協商一致,用人單位未履行補償義務,應視為雙方解除了該協議,勞動者無需遵守競業限制義務。
(3)如果勞動者已經按照協議約定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用人單位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已經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補償金,具體的支付標准由雙方協商或者是經過司法機關確定。
用人單位未支付經濟補償,競業限制條款是否還有效力?
《競業限制協議》簽訂後,用人單位和勞動你者都有義務履行協議義務。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放棄要求勞動者遵守競業限制義務,應當向勞動者明示。如果用人單位未向勞動者明示,而勞動者按照競業限制協議約定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足額支付補償金並承擔違約責任。
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用人單位未及時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如果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金,如果用人單位明確表示不支付或未實際支付,勞動者可以解除競業限制協議,不遵守競業限制義務。
⑸ 如何處理勞動合同中未約定競業禁止補償金的情況
勞動合同約定了競業限制,沒有約定經濟補償標准,可以按解除或者終止合同前勞動者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主張經濟補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競業限制限制區域、期限、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數額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但禁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法釋〔2013〕4號)規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⑹ 競業限制協議未約定補償或約定補償過低有效嗎
競業限復制期內要有補制償,否則無效
補償金不低於本人離職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並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就可以,如果低於可以要求調整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四》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⑺ 未約定經濟補償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未約定經濟補償襲的競業限制協議是沒有效力的
競業限制是用人單位對負有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知識產權權利歸屬協議或技術保密協議中約定的競業限制條款,即:勞動者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在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二年。競業限制條款在勞動合同中為延遲生效條款,也就是勞動合同的其他條款法律約束力終結後,該條款開始生效。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6-03-20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有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同時與勞動者約定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解除時向勞動者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其數額不得少於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的年工資收入。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其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支付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3倍。
⑻ 未約定經濟補償金的競業限制是否有效
抄未約定經濟補償金的競業限襲制協議有效。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進行限制區域、期限、經濟補償和違約金數額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約定,但禁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兩年。
未約定經濟補償金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法釋〔2013〕4號)規定,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
⑼ 競業限制中未約定具體時間和補償金額是否有效
競業限制是有條作的,時間期限和補償金額都必須具備才合法,在限制期間原公司必須給補限制的勞動者支付補償金,未約定補償金和約定不支付都是無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