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結構在使用年限超過設計基準期

結構在使用年限超過設計基準期

發布時間:2021-03-04 09:27:04

Ⅰ 設計基準期和設計使用年限有何區別

1、設計基準期來,是自為確定可變作用及與時間有關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一般情況下不可隨意更改。我國建築工程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 ,即建築結構設計所考慮的荷載統計參數都是按50年確定的。/2、設計使用年限是指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的使用的時間,結構在此年限內應具有足夠的可靠度,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設計使用年限應是建築結構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如達不到這一年限,則意味著在設計、施工、使用和維護的某一環節上出現了非正常情況 ,應查找原因。

拓展資料

當某建築結構達到或超過設計使用年限,不等於該建築結構不能再使用了,而只是說明它完成結構功能的能力降低了。若建設單位提出更高要求,也可按建設單位的要求確定。但不能低於規范規定的要求。

Ⅱ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是多少年超過這個年限的結構是否不能再使用了

那你得看是什麼樣的結構,工民建,水工建築,如碼頭,房屋,橋梁,大壩等的設計基專准期都不一樣,屬超過這個年限的結構也不能說是就一定不能使用,只不過是有危險性了,它應該還有個安全系數,不過一般結構也到不了設計期就更新換代了,如果超過了,最好就別用了,看決定是否重建還是修補。

Ⅲ 結構設計基準期等於結構的使用壽命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是指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使用年限,不是結構的使用壽命,一般來說,工程質量較好的結構的使用壽命都比設計基準期要長,工程質量差的結構的使用壽命都比設計基準期要短。

Ⅳ 設計基準期和設計使用年限的區別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是指為確定可變作用及與時間有關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內選用的時間容參數,它不等同於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也不等同於建築結構的壽命。一般設計規范所採用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即設計時所考慮荷載和作用的統計參數均是按此基準期確定的。設計使用年限是指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達到其預定目的的使用年限,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當房屋建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後,經過鑒定和維修,可繼續使用。因而設計使用年限不同於建築壽命,同一建築中不同專業的設計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保溫、給排水管道、室內外裝修和結構等均可有不同的設計使用年限。在結構施工圖總說明中應該寫明設計使用年限,而不應寫設計基準期。

Ⅳ 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建築物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

我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專GB50068)首次提出了建築結構的屬設計使用年限,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時期內,只需正常維修(不需大修)就能完成預定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使用、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

Ⅵ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是否就是結構的使用壽命 為什麼

結構的設計基準期不是結構的使用壽命。
詳見《建築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准》的條文說明:
1.0.5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築市場迫切要求明確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值得重視的是最新版國際標准ISO
2394:1998《結構可靠度總原則》上首次正式提出了設計工作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的概念,並給出了具體分類。本次修訂中借鑒了ISO
2394:1998,提出了各種建築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明確了設計使用年限是設計規定的一個時期,在這一規定時期內,只需進行正常的維護而不需進行大修就能按預期目的使用,完成預定的功能,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維護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如達不到這個年限則意味著在設計、施工、使用與維護的某一環節上出現了非正常情況,應查找原因。所謂「正常維護」包括必要的檢測、防護及維修。設計使用年限是房屋建築的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體化。
1.0.6
結構可靠度與結構的使用年限長短有關,本標准所指的結構可靠度或結構失效概率,是對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而言的,當結構的使用年限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後,結構失效概率可能較設計預期值增大。
結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能力,稱為結構可靠性。結構可靠度是對結構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即結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這是從統計數學觀點出發的比較科學的定義,因為在各種隨機因素的影響下,結構完成預定功能的能力只能用概率來度量。結構可靠度的這一定義,與其他各種從定值觀點出發的定義是有本質區別的。本標准規定的結構可靠度是以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為條件的,不考慮人為過失的影響。人為過失應通過其他措施予以避免。

Ⅶ 如何區別建築物的「設計基準期」,「設計使用年限」

問題知識「築訊中國」網為你整理解答:
現行的國家標准《結構可靠度標准》總則中規定,我國建築工程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設計使用年限分別採用5年(臨時性建築結構)、25年(易於替換的建築結構構件)、50年(普通房屋和構築物)、100年(紀念性建築和特別重要的建築結構)。
(1)所謂設計基準期,是為了確定可變作用及與時間有關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它不等同於建築結構的設計適用年限,也不等同於建築物的使用壽命。建築結構設計所採用的荷載統計參數和材料性能參數,都是按照設計基準期為50年確定的,如設計時需要採用其他設計基準期,則必須另行確定在該基準期內結構材料性能和最大荷載的概率分布及相應的統計參數。設計基準期是一個基準參數,它的確不僅涉及到可變作用(荷載),還涉及到材料的性能,是在對大量實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般情況下不能隨便更改。例如,我國《抗震規范》所採用的設計地震動參數(包括反應譜和地震時地面運動最大加速度等)的設計基準期為50年,如果要求採用設計基準期為100年的設計地震動參數,則不但要對地震動的概率分布進行專門研究,還要相應地對建築材料乃至設備的性能參數進行專門的統計分析研究。
(2)所謂設計使用年限,是指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要進行大修即可按其預定目標使用的年限,即房屋建築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一般維護條件下所應達到的使用年限,又稱為服役期、服務期等。結構在規定的設計使用年限內應具有足夠的可靠性,滿足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的功能要求。結構可靠度是對結構可靠性的定量描述,即結構在規定的時間內,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預定功能的概率。當房屋建築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後,經過鑒定和維修,仍可繼續使用。因此,設計使用年限不等同於建築壽命。同一幢房屋建築中,不同部分的設計使用年限可以不同,例如,外保溫牆體、給排水管道、室內外裝修、電氣管線、結構和地基基礎,可以有不同的設計使用年限。

Ⅷ 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和設計基準期的區別

1、設計抄使用年限:設計所規襲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設計基準期:為確定可變作用等的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
根據以上的定義,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二者的區別,一個是針對結構和結構構件,一個是針對的可變作用(荷載)。

Ⅸ 設計使用年限和設計基準期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1、設計使用年限:設計所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專使用的年限。
2、設計基屬准期:為確定可變作用等的取值而選用的時間參數。
根據以上的定義,就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二者的區別,一個是針對結構和結構構件,一個是針對的可變作用(荷載)。

閱讀全文

與結構在使用年限超過設計基準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
成都唐邦知識產權 瀏覽:737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測算 瀏覽:898
暴走漫畫有版權么 瀏覽:512
農業信用卡積分有效期 瀏覽:172
馬鞍山上門服務 瀏覽:889
校本研修成果摘抄 瀏覽:332
誰發明了明天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