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東延長認繳期限,可以免除對公司的債務責任嗎
您好來!首先,股東認繳的出資是源寫入公司章程的,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憲法,在公司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股東需要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去按時認繳出資。
其次,「股東延長認繳期限」是不能隨意進行延長的,需要先修改公司章程,在公司章程沒有修改情況下,股東不能擅自延長認繳期限。
再次,對於公司債務,股東在應當認繳的出資范圍內,承擔公司債務。
最後,股東如果沒有按照公司章程認繳出資,則需要向其他已經按時認繳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結論:在沒有修改公司章程的情況下,股東無權延長認繳期限,也就不存在可以免除對公司的債務責任。
⑵ 股東出資認繳期限最長為多少年
股東繳納出資期限,應當由公司章程規定。出資時間雖是公司股東(發起人)內部的自行約定,但也要切合實際,一般就是20年,20年後可以繼續變更認繳期限。
《公司法》第二十八條 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以貨幣出資的,應當將貨幣出資足額存入有限責任公司在銀行開設的賬戶;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
股東不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2)內資企業延長出資期限擴展閱讀:
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的好處:
一是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准、備案范圍,切實落實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對確需審批、核准、備案的項目,要簡化程序、限時辦結。同時,為避免重復投資和無序競爭,強調要加強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發揮法律法規、發展規劃、產業政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
二是減少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按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原則,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等非許可審批。
三是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規定需要對企業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改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
四是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降低收費標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
⑶ 股東不合理地延長出資期限,債權人如何救濟
債權人理論來上可採取的自救濟措施。
(一)申請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法釋〔1998〕15號,下稱「《執行規定》」)第八十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6〕21號,下稱「《變更追加當事人規定》」)第十七條的規定,在股東注冊資金不實或未足額繳納出資情形下,債權人可請求法院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
(二)另行提起訴訟,要求股東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下稱「《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公司債權人可請求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股東在未出資本息范圍內對公司債務不能清償的部分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三)提出破產申請,通過股東出資義務加速到期的方式清償債務
依據《企業破產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三十五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下稱「《破產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條的規定,債權人可申請公司破產,破產管理人可要求股東繳納未履行的出資,且不受出資期限的限制。
⑷ 延長公司經營期限需要全體股東一致同意嗎
不需要,但不同意的股東可以退出公司並要求收購其股份。
根據《公司專法》的規定屬,在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出現時,公司應解散,股東可以退出經營。持有公司多數表決權的其他股東通過股東會決議修改公司章程,可決定公司延長經營期限。
同時,公司法》第73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