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住房公積金是否單位給上多少國家給補貼多少
自己和單位按照比例繳納。
住房公積金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的涵義:
住房專公積金只在城鎮建屬立,農村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只有在職職工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無工作的城鎮居民、離退休職工不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
住房公積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繳存,另一部分由職工個人繳存。職工個人繳存部分由單位代扣後,連同單位繳存部分一並繳存到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內;
住房公積金繳存的長期性,住房公積金制度一經建立,職工在職期間必須不間斷地按規定繳存,除職工離退休或發生《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其他情形外,不得中止和中斷,體現了住房公積金的穩定性、統一性、規范性和強制性;
住房公積金是職工按規定存儲起來的專項用於住房消費支出的個人住房儲金。
Ⅱ 公積金補貼是什麼
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蓄金。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國回家法律規定的重要的住房社會保答障制度,具有強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單位和職工個人必須依法履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義務。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以及單位為其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實行專戶存儲,歸職工個人所有。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公積金不是住房補貼,但其作用相似於住房補貼。你如果貸款購房,可以每年提取帳戶內的余額用於償還購房貸款。
Ⅲ 住房公積金國家補貼多少
住房公積金國家不補貼
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回金,是住房分配答貨幣化、社會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積金制度是國家法律規定的重要的住房社會保障制度,具有強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單位和職工個人必須依法履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義務。 這里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
Ⅳ 國家對於住房補貼有什麼規定
住房補貼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對無住房職工或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職工,發放的現金補貼。
住房補貼發放的原則是: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由各地**根據當地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平均工資,以及職工應享有的住房面積等因素具體確定。
住房補貼發放的對象是職工。目前,經濟發達地方的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已經實施,企業根據自身的條件參照執行,經濟欠發展的地區還無法實施。
已按房改優惠政策購買了規定面積標准住房的職工不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職工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住房補貼辦法和職工住房面積標准按地方**規定施行。
職工的住房補貼額:向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額等於每平方米建築面積補貼額與該職工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計算。每個職工的住房補貼由各職工單位自行負擔。發放住房補貼應考慮建立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職工工齡。
住房補貼住房補貼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國家下撥的建房資金;二是單位售房資金;三是單位多種渠道籌集的資金。
發放住房補貼的基本形式有:一次性住房補貼、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和按月補貼等三種形式。
(1)一次性補貼方式,主要針對無房的老職工,在職工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2)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方式,按一般職工住房面積標准,逐步發放基本補貼,各級**與一般職工因住房補貼面積標准之差形成的差額,在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3)按月補貼方式,主要針對新職工,在住房補貼發放年限內,按月計發。
(4)哦標准
住房補貼提租補貼」(即租房補貼)具體標准為:
正部級240元/月,副部級210元/月,正司級130元/月,副司級115元/月,正處級100元/月,副處級(包括技術工人中的高級技師)90元/月,科級(包括技術工人中的高級工、技師和25年以上科員、辦事員、初中級技術人員和普通工人)80元/月,科以下70元/月。
Ⅳ 住房公積金國家給補貼嗎
繳納住房公積金:
公積金繳存比例均不得低於職工工資的5%,初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縣(市)可適當低於此比例。單位繳存比例最高可以提高到職工工資的15%,個人繳存比例可以提高到職工工資的10%;
單位為其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比例最高可以達到職工工資的25%,個人繳存比例不得低於職工工資的10%,但不高於15%。
單位如何繳存公積金:
老單位應當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經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審核後,到受委託銀行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每個職工只能有一個住房公積金賬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記載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等情況;
新單位應當自設立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並自登記之日起20日內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
合並、分立、撤銷或者破產的單位,應當自發生上述情況之日起30日內由原單位或者清算組織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自辦妥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之日起20日內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
個人如何繳存公積金:
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
單位與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或者封存手續。
注意事項:
對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問題的了解很重要,繳納人員需要根據繳納規定進行費用繳納,以保證公積金繳存順利進行;
住房公積金兼有福利性與返還性,是為現代人減壓的一種好的政策形式。
Ⅵ 國家如何規定公積金
一、住房公積金的定義:
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儲金。
二、住房公積金的補貼額:
職工的住房補貼額:向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額等於每平方料建築面積補貼額與該職工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計算。職工的住房補貼由雙職工家庭所在的雙方單位合理負擔。發放住房補貼應考慮建立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職工工齡。職工工齡住房補貼額原則上要低於《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的出售公有住房的工齡折扣額。
三、住房公積金補貼的主要來源:
住房補貼的來源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國家下拔的建房資金;二是單位售房資金(其中還須留足20%至30%的房屋維修基金等);三是單位多種渠道籌集的資金。
四、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
職工住房公積金包括職工個人繳存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兩部分,全部屬職工個人所有,兩部分繳存比例現均為職工個人工資的8%。
五、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原則:
住房補貼發放的原則是: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由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職工工資、職工住房面積等因素具體確定。
六、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對象:
住房補貼發放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無房職工。已按房改優惠政策購買了規定面積標准住房的職工不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職工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住房補貼辦法和職工住房面積標准按地方政府規定施行。
七、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基本形式:
發放住房補貼的基本形式有:一次性住房補貼、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和按月補貼等三種形式。
1、一次性補貼方式,在職工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對申請禽一次性補貼的職工應當有工作所限的規定,原則上為25年。未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按實際工作年限內抵扣。工作未滿25年調離本單位的職工,其借支的住房補貼余額由調入單位或本人在調離時一次歸還。
2、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方式,按一般職工住房面積標准,逐月發放基本補貼。
Ⅶ 國家哪年開始對上海住房公積金進行補貼
住房公積金從1991年於上海發軔、1994年全國全面普及至今,已經走過了近16個年頭。當前,居民住房消費已經基本靠市場解決,住房的主要矛盾已變成需求能力的結構不平衡、需求與市場供給嚴重不匹配,特別表現在中低收入者中相當多數無法進入市場自行消費,必須要由政府實施住房保障。這時候,給所有參加人都補、按工資比例補、貼息只有極少數有能力貸款的人才能享受到的住房公積金,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存在,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就成為現階段的問題。
早在2005年,人民銀行《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就有提到:「公積金對支持中低收入職工購房的效果不明顯。」但當時這個評價沒有引起很大關注,國內業界和輿論界對公積金制度的討論還是從世行《中國2006年第三季度經濟季報》披露後才開始熱烈的。
建設部今年早期公布了住房公積金的最新數據。到2006年末,全國實際繳存職工達6916.87萬人,繳存總額為12687.37億元,繳存余額為7870.96億元,當年繳存額2927.9億元。住房公積金使用率為72.05%,這包括公積金中心用於投資國債等的使用,不表示參加人的使用率。截至2006年末,累計為695.24萬戶職工發放個人住房貸款6364.33億元。這就意味著,如果即使按照每戶都是雙職工,也最多隻有約20%的人使用過公積金貸款,如果按1.7的系數,就是17%。這樣世行報告里的「公積金低貸款使用率」說法完全站得住腳。當年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71萬筆,貸款金額為1765.24億元,占當年繳存額的60.29%,當年戶均貸款金額10.28萬元;2006年末,個貸余額為3804.71億元,個貸余額占繳存余額的比例(個貸率)為48.34%。這組數字說明,盡管貸款人數占參加人數比不高,但貸存比卻不低,說明使用貸款的人貸款額度不小,得益的人貼息得益很大,確有少數人占走多數人蛋糕之嫌。住房公積金銀行專戶存款余額為3520.02億元,扣除備付資金後的沉澱資金為1945.83億元,占繳存余額的24.72%。數千億資金在閑置、不能及時發揮作用,確實可惜。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世行報告對中國公積金制度所提出的幾大問題如「貸款少、貸款人少、貸款人多為中高收入、資金閑置多」的確存在。但問題是,面對這些數據和現象,我們到底該有什麼樣的解讀?
筆者以為,我們迫切需要對住房公積金的性質和職責、應該做到的和可以做到的功能,重新做出界定和廓清。特別有兩大問題在當前亟需要明確說明。
首先,住房公積金的產權到底歸誰。賬戶持有人是否該有完全產權?還是因為有國家補貼成分在內,而只有有限產權?但即使是有限產權,賬戶所有人也有一定的對其資金的安全關注權、處置權、使用權。產權歸誰,這直接涉及住房公積金收益歸誰的問題。「24號文」有一個提法: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貸款風險准備金和管理費用之後全部用於廉租住房建設。從建設部提供的數據來看,2006年底,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累計為廉租房建設提供了53.5億元的資金。從表面上看,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由國家支配用於住房保障,似乎很合情合理。但仔細一推想,可能不是那麼說得過去,畢竟職工存入至少自己那份公積金時沒有被告知增值收益要被捐獻的義務。同樣,這也涉及到公積金中心到底為誰增值保值的問題。也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才能解決公積金風險監管和經營運作的動機機制問題。
第二,住房公積金到底算不算住房保障的一部分。相當多的人認為住房公積金理所當然是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建行行長郭樹清提出要通過適當限定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對象和比例,來「強化住房公積金的保障作用」。這些當然都是很好的建議。報載,今年初,南京開始對公積金貸款「限高」,規定從今年起購買高檔房和獨棟、聯排別墅不得用公積金貸款,其中高檔房特指單價1萬元以上的房子。這是全國城市中首次試圖對公積金制度揮動「手術刀」,頗具典型意義。但這個問題同樣還是與前面的產權問題相掛鉤,住房公積金畢竟不是國家財政所有資金,從學理上能不能這么操作還是疑問。此外,筆者認為,公積金從設計目的上來說,受益對象就是要跟住房保障的對象區別開來,應該體現國家對中間收入階層的政策性照顧,理應不和住房保障實施混為一談,宜放在更廣大居民的住房金融體系下進行考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24號文」也沒有把住房公積金列入新住房保障范疇。
Ⅷ 住房公積金存多少國家補助多少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費、基本醫療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回個人答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規定,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准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
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定比例和標准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Ⅸ 住房公積金國家如何補貼
職工住房公積金包括職工個人繳存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兩部分,全部屬職工個人所有。國家沒有補貼的。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監督。
本條例所稱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稱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
第三條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所有。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二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一)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離休、退休的;
(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六)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依照前款第(二)、(三)、(四)項規定,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應當同時注銷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職工的繼承人、受遺贈人可以提取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無繼承人也無受遺贈人的,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納入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
Ⅹ 公積金國家補貼嗎
一、住房公積金的定義:
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儲金。
二、住房公積金的補貼額:
職工的住房補貼額:向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額等於每平方料建築面積補貼額與該職工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無房職工的補貼面積,按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標准計算。職工的住房補貼由雙職工家庭所在的雙方單位合理負擔。發放住房補貼應考慮建立在住房公積金制度前的職工工齡。職工工齡住房補貼額原則上要低於《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的出售公有住房的工齡折扣額。
三、住房公積金補貼的主要來源:
住房補貼的來源主要有三大塊:一是國家下拔的建房資金;二是單位售房資金(其中還須留足20%至30%的房屋維修基金等);三是單位多種渠道籌集的資金。
四、住房公積金的繳納比例:
職工住房公積金包括職工個人繳存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兩部分,全部屬職工個人所有,兩部分繳存比例現均為職工個人工資的8%。
五、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原則:
住房補貼發放的原則是:要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由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職工工資、職工住房面積等因素具體確定。
六、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對象:
住房補貼發放的對象是: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的無房職工。已按房改優惠政策購買了規定面積標准住房的職工不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職工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住房補貼辦法和職工住房面積標准按地方政府規定施行。
七、住房公積金發放的基本形式:
發放住房補貼的基本形式有:一次性住房補貼、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和按月補貼等三種形式。
1、一次性補貼方式,在職工購房時一次性發放。
對申請禽一次性補貼的職工應當有工作所限的規定,原則上為25年。未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按實際工作年限內抵扣。工作未滿25年調離本單位的職工,其借支的住房補貼余額由調入單位或本人在調離時一次歸還。
2、基本補貼加一次性補貼方式,按一般職工住房面積標准,逐月發放基本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