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緩刑考驗期內哪些行動受到限制
我國來刑法第七十五條 被宣告緩源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❷ 緩刑考驗期緩刑期間不能做什麼,不能去哪些
刑法來
第七十五條源【緩刑犯應遵守的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
❸ 緩刑考驗期的規定
根據我國刑法第73條的規抄定,拘役的緩刑考驗期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於2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1年。緩刑的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在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前,即使對犯罪人已先行羈押,羈押的期間也不計算在緩刑考驗期限的時間之內,更不能將先行羈押的期間折抵緩刑考驗的時間。罪犯在緩刑考驗期內,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經考察機關批准。緩刑罪犯參加勞動,應同工同酬。如果同時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應執行。
❹ 緩刑期間都有什麼規定
緩刑,全稱暫緩量刑,也稱為緩量刑,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先行宣告定罪,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緩刑由特定的考察機構在一定的考驗期限內對罪犯進行考察,並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的一種制度。緩刑人員在緩刑期間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由此,緩刑人員在緩刑期間關於會客的規定,應以考察機關具體規定及宣告緩刑時宣告的禁令為標准。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五條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二)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三)遵守考察機關關於會客的規定;(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考察機關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二條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❺ 緩刑的禁止令是與緩刑考驗期同時執行嗎
刑法第來38條第2款規定:「判處管自製、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刑法第72條第2款規定:「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我國刑法中禁止令應分為管制執行期間的禁止令和緩刑考驗期間的禁止令。由違反兩種禁止令的差異化制裁模式決定,禁止令是一種對犯罪分子兼具刑罰性和非刑罰性的綜合性處遇制度。禁止令的直接法律功能是「管制執行」的繩索與「緩刑考驗」的規則,間接法律功能是刑罰執行或者緩刑考驗期間的資格禁止,並與前科形成法律效應上的呼應。
《刑法》規定,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判決確定之日是指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訴或者抗訴後,經二審維持原判的,則應從二審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進行考察,判決前先行羈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緩刑考驗期。如果一審宣判後,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變更強制措施的決定,改為監視居住或者取保候審,待判決生效後再依法交付考察。
❻ 如何正確處理緩刑考驗期限內的違法行為
文章摘要: 根據修訂後的《刑法》第77條第2款之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回緩刑考驗期限內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而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罪犯,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又有違法行為,在不夠刑事處罰時,如何正確依法處理,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一種意見認為,構成輕微違法的,可給予行政處罰,如勞動教養或治安拘留;另一種意見認為,對宣告緩刑罪犯又給予行政處罰,不符合我國《刑法》第77條第2款規定之精神,應撤銷緩刑收監執行原判刑罰。筆者傾向於後一種觀點,現將理由簡述如下:
❼ 緩刑執行期限不得違反禁止令 什麼是刑事禁止令
在緩刑考抄驗期內,罪犯如果違反襲法院禁令、情節嚴重的,根據《刑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如果違反禁令的情節不屬於嚴重的,則不會被撤銷緩刑,可由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
另外,緩刑是我國《刑法》所規定的一種特殊的刑罰執行制度,是指對觸犯刑律,經法定程序法院判決確認已構成犯罪、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人,由法院先行宣告定罪並判處刑罰,但暫不執行所判處的刑罰,給予一定的考驗期,對罪犯進行社區矯正,再根據罪犯在考驗期限間內的表現,依法決定是否適用具體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