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行政處罰卷宗最少保存多長時間
如果是行政訴訟案件的話,調解、撤訴案件的保存期限是30年,判決案件是專50年。
如果是非訴執行案屬件自動履行的是30年,涉及採取強制措施的是50年。
如果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普通行政案件的卷宗的保存期限是30年,簡易程序的是5年。這個是單純就作出行政處罰來說。
『貳』 2015年的人民調解卷宗是怎麼寫的
人民調解卷宗文書格式及填寫要求詳見:
關於調解文書的填寫方法和要求
一、 關於《人民調解卷宗封面》的使用說明
1、關於「_____________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填寫。應當註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全稱。如,濟陽縣垛石鎮XX村人民調解委員會。
2、關於「卷名」的填寫。按糾紛當事人+糾紛類型的模式填寫,如:××與××之間傷害糾紛、×××與×××之間債務糾紛。
3、關於「卷號」的填寫。卷號即卷宗編號,是人民調解協議書的編號,也是人民調解登記本(即台帳)的登記順序編號。按「____民調字第____號」的模式填寫。如「垛石民調字[2011]第1號」,村調委會的如「垛石後王村民調字[2011]第1號」。
4、關於「調解員」的填寫。應當填寫司法行政機關登記在冊的人民調解員的姓名,必須與《人民調解協議書》上簽名的「調解員」相同。
5、關於「調解日期」的填寫。填寫達成協議的真實時間。
6、關於「立卷人」的填寫。與前面調解員一樣。
7、關於「立卷日期」的填寫。回訪記錄完成後10天內。
8、關於「保管期限」的填寫。保管期限分為短期、長期和永久三種。短期卷保管期限為五年,長期卷保管期限為十年。調委會應根據糾紛類型、協議內容和當事人實際情況等因素確定保管期限。
9、關於「備注」的填寫。主要是反映跨行政區域糾紛聯合調解、公安機關移交調解、審判機關委託調解、政府部門指定調解等一些需要特別說明的事項。
二、關於《目錄》的使用說明
1、關於「頁碼」的填寫。將立卷歸檔的文書材料分門別類地有序排列。如第3項材料《調解申請表》在整個卷宗中是第3頁,就在「頁碼」對應的空格內填上「3」;第5項材料《調查記錄》在整個卷宗中是第5到第7頁,就在「頁碼」對應的空格內填上「5-7」。
2、關於「本卷封面至封底共計頁」的填寫。卷宗裝訂完成以後,連封面帶卷底共有頁數據實填寫。
3、關於「備注」的填寫。是需要說明的其它情況。
三、關於《調解申請書》的使用說明
1、關於「申請人」的填寫。由糾紛雙方(或者多方)當事人分別填寫。
(1)申請人是自然人的,申請人應當提交其身份證明材料,如身份證、戶口簿的復印件。
(2)申請人是法人或者社會組織的,申請人應當提交其法人證明材料,如,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企業法人代碼證、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法定代表人委託代理人參加調解的,應有委託文書。法人地址、法定代表人應當與《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注冊登記一致。
2、關於「糾紛簡要情況」的填寫。當事人簡明扼要地填寫糾紛的主要事實情況。糾紛的詳細情況可以在《調查記錄》中反映出來。
3、關於申請事項的填寫。簡要寫明申請人的請求事項。
4、關於「申請人(簽名)」的填寫。必須由當事人親筆簽名或蓋章並按指印。
四、關於《人民調解受理登記表》的使用說明
1、關於「糾紛類型」的填寫。按民間糾紛的分類填寫。
2、關於「糾紛簡要情況」的填寫。將當事人申請調解的糾紛事實簡要地記載,雙方對事實有爭議的也要如實記錄。
3、「案件來源」在對應的選項打「√」。
4、關於登記人(簽名)的填寫。登記人和日期應如實填寫。
五、關於《人民調解調查記錄》的使用說明
1、關於「時間和地點」的填寫。調查時間填寫調查的當天時間;地點填寫調查時的具體地點。
2、關於「被調查人和參加人」的填寫。「被調查人」是了解、知曉糾紛具體情況的、接受調委會調查的人員。「參加人」是指調查時在場的其他人員,不包括調查人、被調查人和記錄人。
3、關於「記錄」的填寫。針對糾紛事項所作的調查了解,應當真實、准確地記錄被調查人陳述的原話或原意。
4、關於「調查筆錄」結束部的簽名的填寫。調查筆錄形成後應當交由「被調查人」校對或者向「被調查人」宣讀,由其簽名並按手印確認無誤。如果「被調查人」要求對筆錄進行補正,則當場進行補正,並在補正處按手印確認。「被調查人」應當在調查筆錄上簽名,不得由他人代簽。如果「被調查人」拒絕簽名,調查人、記錄人應當在筆錄上註明情況。「調查人」處由參加、主持此次調查的人民調解員簽名。「記錄人」處由負責記錄填寫調查筆錄的調委會工作人員簽名,並註明調查日期。
六、關於《人民調解記錄》的使用說明
1、關於「時間和地點」的填寫。調解時間填寫調解的當天時間;地點填寫調解時的具體地點。
2、關於「參加人」的填寫。「參加人」是接受調委會的邀請、協助調解的人員。
3、關於「當事人」的填寫。在調解時,不論是雙方當事人參加、還是一方當事人參加調解,「當事人」應當與申請調解的當事人一致,包括委託代理人、監護人等,都應當註明。
4、關於「調解記錄」的填寫。應當對當事人的陳述、爭議問題、相互辯論的情況進行客觀、全面地記錄,筆錄要清楚地反映調解意見以及當事人對調解意見的態度,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的內容或者達不成協議的原因。
5、「調解結果」欄可直接選擇對應項打「√」。
6、關於「調解筆錄」結束部簽名的填寫。形成完整的筆錄後應當交由當事人校對或者向當事人宣讀,當事人確認筆錄沒有錯誤後簽名並按手印。當事人在調解筆錄上的簽名,不得由他人代簽。如果當事人拒絕簽名,調解人、記錄人應當在筆錄上註明情況。 「調解員」處由主持此次調解的人民調解員簽名。「記錄人」處由負責記錄填寫調解筆錄的調委會工作人員簽名。
七、關於《人民調解協議書》的使用說明
1、關於編號的填寫。編號與「卷宗封面卷號」的填寫相同。
2、關於 「當事人情況」的填寫。按括弧中註明的項目寫明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各種信息。
3、關於「糾紛主要事實、爭議事項」的填寫。將經調委會調查核實的糾紛事實,當事人在糾紛中的爭議事項以及各自的責任等簡要地記明。
4、關於「協議內容」的填寫。協議書要明確、具體載明經調解達成的、當事人各方的權利義務,不能含糊其詞,不能以協議的形式妨礙、限制當事人正當權利的行使。
5、關於「履行方式、時限」的填寫。履行的方式、地點要求明確,無歧義,期限要具體。
6、關於「協議書」需要的份數。根據當事人的人數製作協議書的份數,人民調解委員會必須留存一份。所有的協議書都應當加蓋調委會的印章。
7、關於「當事人(簽名)」的填寫。簽訂協議書的當事人應當分別在欄目中簽名並按手印。當事人是法人的,參加調解的代表人簽名,並加蓋法人印章。
8、關於「調解員(簽名)、記錄人(簽名)」的填寫。參與並主持調解的人民調解員和記錄人應當在協議書上簽名,加蓋調委會印章,並註明協議形成的時間。
八、關於「人民調解口頭協議登記表」的填寫
參照「人民調解協議書填寫」。
九、關於《回訪記錄》的使用說明
1、關於「當事人」的填寫。如實填寫受訪當事人的姓名。
2、關於「調解協議編號」的填寫。同《協議書》的編號。
3、關於「回訪事由」的填寫。填寫糾紛名稱。
4、關於「回訪情況」的填寫。包括當事人履行協議的情況和對處理結果的滿意程度。協議履行發生爭議向法院起訴及法院的判決結果,有無錯誤調解、激化和其它遺留隱患的跡象,採取的措施等。
5、「回訪人」是指開展回訪工作的人民調解員,簽名並註明回訪時間。
十、關於《人民調解結案報告表》的使用說明
1、「卷號」同卷宗封面的卷號。
2、填表時間填寫立卷日期。
3、承辦單位寫XX調委會。
4、承辦人與卷宗封面的調解員一致。
5、受案時間與受理登記表中受理時間一致。
6、結案時間寫履行完畢、處理完後的時間。
7、當事人信息寫當事人雙方真實的姓名地址和電話。
8、案件來源寫明當事人申請、調委會主動調解或者公安機關移交、審判機關委託還是政府部門指定。
9、糾紛簡要事實應簡明扼要的說明引發糾紛的原因。
10、協議摘要簡要說明協議確定的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11、履行情況寫明已履行、未履行或履行中(針對分期履行)。
12、當事人意見由當事人填寫「滿意」或「不滿意」及其它並簽名。
13、案件狀態寫「已結案或未結案」。
14、案件等級按08年綜治辦1號文件《調解員報酬和辦案補貼暫行辦法》中對一般和重大案件的認定條件確定。
重大矛盾糾紛是指:一是矛盾糾紛具有疑難、周期性長的特點;二是在矛盾糾紛發生地有重大影響;三是有效解決群體性事件越級上訪;四是有效解決群體性事件激化;五是有效防止「民轉刑」案件;六是其它認定為重大矛盾糾紛的案件。
一般矛盾糾紛是指:婚姻家庭、鄰里、土地、財產及其他公民之間、公民與其他組織、各組織之間的需要調查取證的糾紛等。
不需要調查取證、口頭調解的,雙方當事人同意的簡易糾紛只需按規定填寫口頭協議登記表。
十一、其它相關說明
1、關於「調解卷宗」的裝訂。
(1)裝訂時間期限。為防止相關材料的遺失,調委會應當在「回訪記錄」完成以後的十天內,將調解該糾紛事項的各項文書材料收集整理成卷宗檔案。「調解卷宗」實行一事一卷,一個案件一個卷宗。
(2)裝訂方法。材料收集齊全,填寫完整後,按規定順序整理整齊,在材料左側適當位置用書釘釘好。
(3)編寫卷內頁碼。「案卷」製作完成後,應當在案卷材料各頁右上角編寫頁碼。在卷宗《目錄》的「頁碼」欄內填寫相對應的分類材料的頁碼。
2、關於「人民調解卷宗封面」加蓋調委會印章。「案卷」製作完成後,應當在卷宗封面的「人民調解卷宗」處的正中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3、關於「糾紛類別」的規范填寫。根據司法部關於「糾紛類型分類情況」的要求,分別定為婚姻家庭糾紛、鄰里糾紛、經濟合同糾紛、賠償糾紛、勞動糾紛、村務管理糾紛、土地承包糾紛、征地拆遷糾紛、計劃生育糾紛、施工擾民糾紛、房屋宅基地糾紛、交通賠償糾紛、消費者權益糾紛、物業糾紛、醫患糾紛、行政接邊聯合區域糾紛、其它糾紛等十七類糾紛。
案卷材料項目:
1卷宗封面、2目錄、3調解申請書、4民間糾紛受理調解登記表、5調查記錄、6證據材料、7調解記錄、8人民調解協議書、9司法確認申請表、10司法確認委託書、11司法確認承諾書、12司法確認裁決書、13回訪記錄、14結案報告表、15卷宗情況說明、16封底。
『叄』 人民調解履行方式和時限怎麼寫
人民調解復的履行方式和時限制是由矛盾雙方協商確定的,只要依據協商的結果,准確的記載雙方商定的履行方式和履行期限即可。
人民調解文書製作的總體要求:
1、文書製作應採用黑色或藍黑色碳素筆或鋼筆工整書寫,便於辨認。有條件的人民調解組織,應當盡量爭取採用電腦列印製作。
2、卷宗的文書用紙統一採用A4紙張,封面封底全部採用牛皮紙印製。卷宗應裝訂整潔,標示頁碼,卷宗裝訂後用同材質的牛皮紙包邊。
3、卷宗裝訂順序原則上按文書發生時間順序排列,一般依次為:卷宗封面、卷宗目錄、人民調解申請書、民間糾紛受理調解登記表、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調查筆錄、調解筆錄、人民調解協議書、回訪記錄及有關憑證,允許作合理變動。卷內目錄應清楚反映這一順序。
4、各級人民調解組織的人民調解員、記錄員應加強法律基礎知識學習,逐步掌握使用法律規范用語,增強准確規范表述的能力,爭取在文書表述的規范性上不斷提高。
『肆』 案件卷宗的保存期限是多久
訴訟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檔案的特點,
凡屬本院審判活動形成的需要長遠利用的訴訟檔案,劃為永久保管。
凡屬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需要查考使用的訴訟檔案,劃為長期保管,保管時間為60年。
凡屬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需要查考利用的訴訟檔案,劃為短期保管,保管時間為30年。
人民法院訴訟檔案保管期限的規定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和《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人民法院訴訟檔案的特點,制定本規定。
二、訴訟檔案是國家重要的專業檔案之一,是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真實記錄,又是人民法院進行審判活動的重要依據和必要條件,應從歷史的和現實的使用價值方面,准確地劃定其保管期限。
劃定刑事訴訟檔案保管期限,應根據刑期、犯罪主體身份、案件的政治和科研價值、案件的性
質綜合考慮,取用其中最長的保管期限。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檔案,應根據當事人身份、案件的影響程度和審理程序、案件性質綜合考慮,取用其中最長的保管期限。
三、訴訟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
凡屬需要長遠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永久保管;
凡屬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需要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長期保管,保管期限為60年;
凡屬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需要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為30年。
四、訴訟案件中的證物,凡需附卷保存的,其保管期限與案卷相同。不適於保存的,可拍照片附卷,實體證物經主管院長批准後予以銷毀或作其他處理。
五、訴訟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案件的判決、裁定或調解發生法律效力後的下一年起算。
同一案件的不同年代,不同審級形成的案卷,其保管期限從終審結案的下一年起算。共同訴訟的案件和申訴、再審案件,均以其中最長的保管期限劃定。
六、對保管期限屆滿的訴訟檔案,應由有關領導和審判人員、檔案管理人員組成鑒定小組,逐卷進行鑒定。對仍有繼續保存利用價值的檔案,可以適當提升檔次,繼續保存。
七、經鑒定確定銷毀的檔案,經上級人民法院抽查同意後,應把其中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取出一份,按年度、類別、案號的順序整理立卷,隨有關年度編號,永久保存。
八、對應當銷毀的檔案,由鑒定小組編造清冊、提出銷毀報告,經本院院長批准,並報上一級人民法院和同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由檔案幹部和指定的監銷人共同銷毀,
並在銷毀清冊上簽字。銷毀報告和銷毀清冊按文書檔案的要求立卷歸檔。
附件:人民法院訴訟檔案保管期限表
『伍』 民事案卷的保管期限多少年
根據《中華人民來共和國檔案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和《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的有關規定:
訴訟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凡屬需要長遠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永久保管;凡屬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需要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長期保管,保管期限為60年;凡屬在相對較短的時期內需要保存查考利用的檔案劃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為30年。
『陸』 人民調解檔案保存期限是怎麼規定的
一般不能調閱形式案卷需要什麼材料,可以寫個書面名錄委託辦案機關查詢一下
『柒』 勞動爭議調解檔案保存幾年就可以銷毀
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的相關規定,調解結案的卷宗一般保存五年!
『捌』 行政案件的卷宗規定要保存多長時間
如果是行政訴訟抄案件的襲話,調解、撤訴案件的保存期限是30年,判決案件是50年。
如果是非訴執行案件自動履行的是30年,涉及採取強制措施的是50年。
如果是行政機關作出的普通行政案件的卷宗的保存期限是30年,簡易程序的是5年。這個是單純就作出行政處罰來說。
『玖』 一個案子的案卷法院會保存多久怎麼保存
保存期限是根據案情來確定的
民事訴訟檔案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永久保管:
1.房管、土地、山林、水利(水面)等不動產權益糾紛的案件;
2.重大的繼承糾紛的案件;
3.勞資糾紛、破產還債、鋪底權、房纖(掮客)等糾紛反映一定的社會歷史情況有代表性的案件;
4.訴訟標的在五萬元以上的案件;
5.經濟合同糾紛重大的涉及面廣的案件;
6.有關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和私房改造的重大案件;
7.當事人一方在黨、政、軍機關、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中職務相當於地、師級以上幹部的案件;
8.當事人一方為高級工程師、副教授、副研究員或相當職稱以上的民事案件;
9.當事人一方為工商界、宗教界、文化藝術界、少數民族、華僑、起義人員在省、市、自治區范圍內的知名人士的民事案件;
10.當事人一方為全國或省、市、自治區人民代表、政協委員的民事案件;
11.涉及公私關系的重大案件;
12.在全國或省、市、自治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13.涉外案件;
14.國內外影響較大的經濟案件和公證案件;
15.當事人一方居住國外或港、澳、台缺席判決的案件;
16.貫徹婚姻法中的重大典型案件;
17.其他需要永久保管的民事案件。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長期保管:
1.債務、房屋租賃、典當回贖等需要長期執行的案件;
2.重大的經濟合同糾紛案件;
3.一般析產、繼承糾紛的案件;
4.訴訟標的在一萬元以上,不滿五萬元的案件;
5.疑難的離婚和離婚涉及子女財產的案件;
6.贍養、扶養案件中需要長期供養生活費的案件;
7.按缺席判決或判決、調解後有反復的案件;
8.處理無主財產、無人繼承財產以及銀行聲請破箱的案件;
9.公證案件中提存保管財產、聲請保管證據、公證離婚和結婚、執行許可、委託、契約、合同、繼承、收養子女、證明關系的案件;
10.其他需要長期保管的案件。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短期保管:
1.一般債務、買賣、合同、賠償、公益物品返還糾紛的案件;
2.一般家庭糾紛(包括簡易的析產、繼承)的案件;
3.一般離婚案件;
4.贍養、子女撫養、生活費已執行完畢的案件;
5.房屋欠租、遷讓、強占公房、修繕糾紛的案件;
6.涉及選民名單的案件;
7.調解、撤訴、終止和移送其他單位處理的案件;
8.其他需要短期保管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