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鵪鶉從出雛到長大要多長時間
40天左右就開始產蛋了
㈡ 母鵪鶉出生到下蛋,要多長時間
鵪鶉出生到下蛋一般在35~40天就可以下蛋了,一般情況下一年能下280個蛋左右。
㈢ 鵪鶉能活幾年
鵪鶉的壽命一般為2年~
你的居然能活5年!
不可思議·
㈣ 鵪鶉鳥的壽命有多長
鵪鶉的壽命一般為2年!請採納
㈤ 小鵪鶉要多長時間長大
小鵪鶉需要50天左右長大為大鵪鶉!!
鵪鶉為茶褐色,是一種小型野生候鳥。野生鵪鶉一年產蛋7-12枚。鵪鶉孵化期為16-17天。鵪鶉性喜溫暖,飼養室內溫度宜在200C左右,設備簡單,管理容易。飼養40-50天開始產蛋。
㈥ 鵪鶉一下蛋就下多長時間
鵪鶉的孵化期一般為16~17天,家鶉已失去了抱孵習性,鶉蛋主要靠人工孵化。
(一)溫度
鵪鶉和其他禽類一樣,可用恆溫孵化或變溫孵化。若孵化器是分批入蛋的,只能採用恆溫(37.8℃)孵化,孵化室的室溫一般要求在20℃~25℃之間。
變溫孵化根據胚胎發育的不同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來控制溫度,可通過驗蛋看胎施溫,這樣做可取得更理想的孵化效果。在胚胎發育初期,胚胎很小,代謝釋放的能量很少,身體調節體溫的能力差,需要較高的外界溫度。隨著胚胎日齡增長,逐漸降低孵化溫度。變溫孵化因孵化器種類不同而不同,立體孵化器溫度應控制為前期(1~6天)38.3℃、中期(7~14天)37.8℃和後期(15~17天)37.3℃。
(二)濕度
因鶉蛋皮薄,水分蒸發快,孵化過程中濕度控制更為重要。孵化前期和中期1~12天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6%~60%;在13~14天,需要排除羊水和尿囊液;相對濕度需控制在54%~55%;在15~17天應提高到65%~70%。濕度是否適宜,可根據孵化期間氣室的變化和蛋的失重情況來衡量,還可以從雛鶉出殼後的體軀狀況、卵黃囊和腹部吸收情況來看。濕度過小,雛鶉呈乾瘦型;濕度過大,雛鶉腹部大,卵黃囊吸收不好。
(三)翻蛋
立體孵化器每2~3小時翻蛋1次,平面孵化器每晝夜翻蛋4~6次。
(四)通風換氣
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為保證胚胎的呼吸代謝,孵化室要有通風換氣設備,孵化器可通過調節通風孔的大小來換氣。
(五)驗蛋
一般在孵化的6~7天;進行第一次驗蛋,主要撿出無精蛋;14~15天進行第2次驗蛋,主要撿出死胚蛋。驗蛋的目的一方面是減少蛋的佔用面積和出雛盒的數量,另一方面可以觀察胚胎發育狀況,以便調節孵化條件。
(六)出雛
在孵化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般於孵化後第16天開始啄殼出雛,第17天達到高峰。等出雛過半時,就要把已出殼且絨毛已乾的鵪鶉取出,以防止干擾未出殼的胚蛋出殼。雛鶉應放在預先准備好的保溫育雛箱或籠內,讓其充分休息,恢復體力。如果需要運往外地,則把雛鶉裝入專用的運輸箱內及時運出。要注意在運輸箱底鋪上麻袋布或粗棉布等墊料物,起保暖防滑作用。
㈦ 鵪鶉養殖商品鵪鶉要多長時間出欄
三個月進入產蛋期
㈧ 鵪鶉能活多長時間
鵪鶉的壽命一般為2年
㈨ 現在養鵪鶉從育苗到產蛋要多少時間一隻大約能產多少時間蛋,多少蛋
1、中國白羽鵪鶉
中國白羽鵪鶉是北京市種禽公司種鵪鶉場、中國農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等聯合育成的白羽鵪鶉新品系。白羽純系(隱性)的體型似朝鮮鵪鶉,體羽潔白,偶有黃色條斑,母鶉雛期容貌淺色黃斑。胴體皮膚呈白色或淡黃色,外表美觀。具有伴性遺傳的特性,為自別雌雄配套系的父本。北京市種鵪鶉場飼養成績:成年母鶉體重約130~140克,40~50日齡開產,平均年產蛋265枚,平均產蛋率75%~80%,蛋重11.5~13.5克,蛋殼有斑塊與斑點,每天每隻鵪鶉耗料23~25克。料蛋比2.73:1,配種日齡為90~300天,受精率為90%。
2、日本鵪鶉
日本鵪鶉是世界著名的標准蛋用型鵪鶉之一,是鵪鶉種的重要基因庫。羽色栗褐色,頭部黑褐色,中央有淡色直紋,背部赤褐色,均勻散布著黃色直條紋和暗色橫紋,腹羽色澤較淺。公鵪鶉臉部、下頜、喉部為赤褐色,胸羽呈磚紅色;母鵪鶉臉部淡褐色,下頜灰白色,胸羽淺褐色並綴有分布似雞心狀的粗細不等的黑色斑點。公鶉前胸色偏紅,母鶉前胸帶有黑色斑點。具有體型小、耗料少、性成熟早、產蛋量高的特點。初生雛鶉6~7克,成年公鶉重110克左右,母鶉重140克左右。日採食量25~30克/只,35~40日齡開產,每年產蛋250~300枚,蛋重約10.5克,平均產蛋率可達80%以上。種蛋受精率75%~80%,受精卵孵化率70%~80%。
3、朝鮮鵪鶉
由朝鮮通過對日本鵪鶉分離選育而成。我國飼養的朝鮮鶉多是從朝鮮的龍城和黃城引進的,引入我國後,經北京種禽公司種鵪鶉場多年封閉育種,其均勻度與生產性能均有較大提高。目前已成為我國養鶉業中蛋鶉的當家品種。羽毛灰褐色,夾雜有黑色條羽,羽毛與日本鵪鶉相似。鶉體重體型較日本鶉略大,成年公鶉125~130克,母鶉重約150克(體形大的重達160~180克)。具有生長發育快、性成熟早、產蛋約270~280枚,平均蛋重約11.5~12克,蛋殼有斑塊或斑點。
4、法國白羽鵪鶉
法國白羽鵪鶉系由法國鵪鶉選育中心育成。體羽白色,成年鵪鶉重140克,40日齡開產,年平均產蛋率75%;最高達80%,平均蛋重11克。
5、南農隱性黃羽鵪鶉
由南京農業大學種鵪鶉場發現的突變個體,並進行培育而成,體羽淺黃色,體型與體重與朝鮮鵪鶉相似,其產蛋率、抗病力超過朝鮮鵪鶉。高峰期產蛋率達93%~95%,年平均產蛋達83%以上。
6.愛沙尼亞鵪鶉
愛沙尼亞鵪鶉體羽為赭石色與暗褐色相同,公鵪鶉胸前部為赭石色,母鵪鶉胸部為帶黑斑點的灰褐色。身體呈短頸、短尾的圓形,背前部稍高,形成一個峰。母鵪鶉比公鵪鶉體重重10%~12%,具飛翔能力,無就巢性。該品種為蛋肉兼用型的鵪鶉品種,其主要生產性能:年產蛋315個,前6個月產蛋165個、產蛋率91%,年平均產蛋率86%,年平均產蛋總量3.8千克,平均開產日齡47天。成年鵪鶉每天耗料量為28.6克,每千克蛋重耗料2.62千克。肉用仔鵪鶉平均每千克活重耗料2.83千克,35日齡時平均活重為公鵪鶉140克、母鵪鶉150克;平均全凈膛重為公鵪鶉90克、母鵪鶉100克。47日齡時平均活重為公鵪鶉170克、母鵪鶉190克;平均全凈膛重為公鵪鶉120克、母鵪鶉1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