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證據交換舉證期限

證據交換舉證期限

發布時間:2021-02-18 17:18:22

❶ 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

【為您推薦】長安鎮律師
餘姚市律師
渭濱區律師
沽源縣律師
復興區律師
長安區律師
黃江鎮律師
證據在一個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可以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對於勝訴會有很大的幫助,俗語說,打官司打的就是證據。但證據的提供也有一個時間的限定,超過這個時間提交的證據法院會不予採納,那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
舉證時限,是指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交證據的期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目前,在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二、民事訴訟中證據的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第63條對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作出了詳細規定,包括: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如果由法院指定期限的話,應從當事人接到訴訟通知書當天起算,不少於30日。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沒有提交證據,會被視為放棄舉證。但如果當事人確實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有困難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延長舉證期限。
延伸閱讀: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新民訴關於舉證期限的兩種確認方式

❷ 行政訴訟中,證據交換是在什麼時候進行的

在答辯期抄滿開庭前。參照: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 對於案情比較復雜或者證據數量較多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前向對方出示或者交換證據,並將交換證據的情況記錄在卷。

❸ 民事訴訟證據的交換時間

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後,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七條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人民法院對於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第三十八條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第三十九條證據交換應當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進行。
在證據交換的過程中,審判人員對當事人無異議的事實、證據應當記錄在卷;對有異議的證據,按照需要證明的事實分類記錄在卷,並記載異議的理由。通過證據交換,確定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主要問題。
第四十條當事人收到對方交換的證據後提出反駁並提出新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當事人在指定的時間進行交換。
證據交換一般不超過兩次。但重大、疑難和案情特別復雜的案件,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再次進行證據交換的除外。

❹ 證據交換的時限

實行庭前證據交換,一是為避免當事人進行舉證突襲,同時更重要的還在於保證當事人在訴訟中有平等的獲取證據的機會和條件,所以明確證據交換的期限,實際就是為雙方當事人准備證據並進行交換提供科學合理的期間,不限制當事人提出證據的期限,便無法實施證據的集中交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7條、第38條的規定,證據交換必須發生於當事人答辯期滿至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議定也可由法院指定,但均應在開庭審理之前,且交換之日舉證期限屆滿。這是保證庭前證據交換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由此可見證據交換的時限與舉證時限制度相互對應,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具有內在邏輯性聯系的制度規范。
證據交換的時限是舉證時限制度的組成部分,其應符合舉證時限制度的一般要求。證據交換之日即為舉證期限屆滿之日,證據交換日不提供證據的應承擔逾期舉證的法律後果。
舉證時限制度是實行庭前證據交換必需的配套制度。其規范的直接目的是限制當事人隨時提出證據的權利,或者使當事人在某種情況下喪失提出證據的權利。舉證時限制度一旦在時間上對當事人舉證期限設定限制,也就為證據交換的順利、有序、及時地進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事人提出證據對自己的主張加以證明,是當事人享有的一項權利,即所謂的證明權。證明權是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所享有的一項基本訴訟權利。當事人的證明權的實現又依賴於證據的提出權。如果允許當事人隨時提出證據,則證據交換制度所期望的證據整理和爭點固定的功能就難以實現,也就意味著庭前充分展示證據,使雙方當事人獲得平等的訴訟機會的願望成為泡影,因此必須建立舉證時限制度。
舉證時限制度是指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法律規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證明其主張的相應證據,逾期不舉證則承擔證據失權法律後果的一項民事訴訟期間制度。
一般認為,中國民事訴訟長期以來在「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追求客觀真實的訴訟理念指導下,對當事人舉證權利採取的是「證據隨時提出主義」。這種做法,給中國的民事訴訟帶來很多缺陷,造成了許多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製造舉證突襲,拖延訴訟過程,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導致訴訟效率和審判效率低下的局面。
建立舉證時限制度,以「證據適時提出評主義」取代「證據隨時提出主義」,將舉證期間限定在一個合理的時間范圍內已勢在必行。《若干規定》以追求法律真實的理念為指導,在民事訴訟法的框架內,一方面明確規定舉證期限的期間和法律後果,另一方面明確「新的證據」的含義等內容,正式確立了中國的舉證時限制度。它與證據交換制度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庭前固定訴訟請求和證據、明確雙方爭點、實現限時舉證的效果。
設立舉證時限制度作為實現庭前證據交換之保障的價值在於:舉證時限制度要求當事人的舉證行為必須完成於某一時間點之前,從而形成較穩定的證據集合體,保證雙方享有攻擊防禦的充分機會,防止證據突襲的發生。穩定的證據集合體的形成,同時可以確保所有證據均經過雙方當事人質證和辯論而獲得程序上的正當性,防止某些新證據未經開庭質辯而被納入定案證據體系,以致剝奪了一方當事人充分參與訴訟的機會。

❺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你好,如: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內及所依據的事實容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源自至 : http://tieba..com/f?kw=%C2%C9%CA%A6%D7%C9%D1%AF&fr=index 律師咨詢吧 ,更多這方面的 內容請去詳細的 咨問。

❻ 行政訴訟證據交換是在什麼時候

交換證據的時間應當確定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這一段時間。我國民事訴訟證據規則規定,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截止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而行政訴訟中的交換證據,沒有採用當事人申請的方式,所以,基本上排除了當事人協商認定交換證據時間的可能性。

證據交換制度是舉證時限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證據交換的時間確定在庭審之前,符合舉證時限的一般要求。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截止之日舉證期限屆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被告而言,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提供據以作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的全部證據。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觀上不能控制的其他事由,不能在上述規定的期限內提供證據的,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證據的書面申請。人民法院准許延期提供的,被告應當在正當事由消除後 lO日內提供,逾期提供的,視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相應的證據。這是我國行政訴訟制度對於被告舉證的特別規定。沒有將原告與被告作同等的舉證時間上的限制,實際上加大了被告的舉證時間負擔。由於在舉證時間與開庭審理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人民法院可以在此階段選擇交換證據的時間。但是,如果當事人因正當事由申請人民法院延期舉證並且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期可以順延。這與民事訴訟證據的規定是相似的。如果在證據交換之日當事人仍然未能舉證或者沒有充分舉證的,應當承擔逾期不能舉證以及未充分舉證的法律後果。

閱讀全文

與證據交換舉證期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
經濟糾紛起訴狀ppt 瀏覽:235
馬鞍山有絲足的嗎 瀏覽:24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瀏覽:520
彩電的折舊年限 瀏覽:102
無損檢測證書 瀏覽:825
創造的名句 瀏覽:365
陌聲聚投訴 瀏覽:389
成果照片圖 瀏覽:332
聚投訴張華 瀏覽:413
我愛發明自動釣魚 瀏覽:199
龔發明重慶 瀏覽:413
我為你許下愛的期限 瀏覽:734
我想發明的200字 瀏覽:989
動漫角色版權保護 瀏覽:72
密蜜直播投訴 瀏覽:701
馬鞍山博望天氣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