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院執行局執行案件有時間限制嗎
法定限制是受理執行申請後6個月執完畢,超過此法定期限了則要轉變或變更執行方式版。
《民事訴訟法》第權203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Ⅱ 執行庭對案件執行有期限嗎
申請的期限為: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專6個月。
根據《最屬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人民法院執行生效法律文書,一般應當在
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執行結案,但中止執行的期間應當扣除。中止執
行的情況依《民事訴訟法》第234條第1款第5項規定作出裁定,包括
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等5種情形。
如果你申請強制執行已經立案,法院依法應在6個月內執行結案。
上述《規定》還明確了上級人民法院依法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執行結案的,應當製作裁定、決定、通知而不製作的,或應當依法實施具體執行行為而不實施的,應當督促下級法院限期執行,及時作出有關裁定等法律文書,或採取相應措施。
也就是說如果你申請的強制執行已經立案,那麼你可依法向上級人民法院請求其督促一審法院盡快執行。
Ⅲ 民事案件執行有年限嗎
申請人在你最後一次賠付的時間開始超過兩年不向法院申請再執行,則執行案屬結案。
Ⅳ 法院執行局執行周期一般多長時間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後,法院執行案件一般為六個月。受理期限7個工作日。
法院強內制執行容的程序:(1)審查立案。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請執行書及有關法律文書後,應審查該申請執行是否合法適當,有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內容是否明確,被執行人是否有執行能力等等。(2)通知履行。人民法院決定對義務人強制執行時,應當先行通知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自動履行法定義務,否則將強制執行。(3)准備強制執行。填寫行政強制執行證;確定強制執行的計劃和方案;需要協助執行的,應書面通知有義務協助的單位和個人。(4)實行強制執行。應當表明身份,出示執法證件和執行根據;執行結束後,應將執行情況書面通知申請執行的機關。
強制執行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發生法律效力文書明確具體的執行內容,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種:民事判決書、實現擔保物權裁定、確認調解協議裁定、支付令等。它們一經生效,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執行人。
Ⅳ 執行局的強制執行有效期為多長時間
法院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期限為兩年。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法定期限 第二百一十五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拓展資料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07修正) 第二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二、第二百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
Ⅵ 申請執行書已到立案廳,轉到執行局的期限是多少天
申請強制執復行,形式上是制向立案庭提出,實質上,就是向法院的執行局提出的,如果立案庭受理了,經審查符合強制執行條件的,七日內應當移送執行局執行。
強制執行移送到執行局,並不意味著案子就能順利得到執行了,執行難,是天下第一難。因此,如果你不能及時提供對方的財產線索的,法院也無法採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對存款進行凍結,對財產進行查封、扣押等。為了順利執行到位,申請人一定要積極提供線索,與執行法官保持良好的溝通,以便及時採取措施,防止對方轉移或藏匿財產。
Ⅶ 執行局執行有期限嗎
法定的執行期限是自受理執行之日起六個月內結案。如果被執行人沒有財產可供執行,法院將終結本次執行,待以後發現財產時再恢復執行,這種情況下,期限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