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視同繳費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版連續工作時間。權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㈡ 視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年限有什麼區別
繳費年限是指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累計時間。繳費年限與連續工齡不完版全等同。根據現權行規定,繳費年限分為「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全民和縣以上集體單位原固定職工按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工作時間。「實際繳費」,是指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的工作時間。
拓展知識:
如何計算自己的繳費年限:
全部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年限=退休時間-參加工作時間-扣減年限;
全部繳費年限計算到月,每個月按1/12年計算;超過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的,按相關文件規定,其超過退休年齡的繳費不記入個人賬戶,不計算繳費年限,仍以達到退休年齡之月為退休時間,審批的次月支付養老金。
辦理退休年齡:
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
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殊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的工作,男年滿55周。
㈢ 視同繳費年限與繳費年年限有什麼不同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在條例實行之前的工作時間。繳費年限是實行之後的繳費時間。
㈣ 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有一個月算一個月還是只算整年
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統稱為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養老金待遇標准時,是計算到月數。
㈤ 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每滿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繳費年限按整年計算後,不足
當地實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之前的工齡是視同繳費年限,當地實行養老保版險個人繳費之後的工齡是權繳費年限,兩者相加就是繳費年限,繳費年限不包含特殊工種折算工齡,假設你的繳費年限是三十年零1個月,那麼就按三十一年乘以三元計算增加養老金。
㈥ 視同繳費年限是按整年算嗎還是按月算
按月計算
對於社保而言,繳費和視同繳費年限都是精確到月份,並不是按年計算的。
㈦ 我的視同繳費年限怎麼算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專老保險費,屬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