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幾年後成為發達國家
我個人認為中國成為發達的國家或許需要20或者33年把,中國現在雖然正穩步快速發展版,但這個速度會逐權步減緩,最多也就20年能保持百分之七的GDP增長率,以後會逐步減少的;並且中國的人口基數很大,每年還是以2千萬人口的速度增長,而且貧富分化也很嚴重,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尤其是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嚴重不均,還有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制度與西方發達國家有著很大一段距離。因此中國比較可靠的估計應該實在中國成立100周年時能發展成為中等發展國家,我覺得就很不錯了。如果中國的政治和經濟能夠繼續良好發展,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人口素質能夠快速穩步的提高,或許能夠更早一些成為發達國家吧,反正我個人是這么希望的····
B. 中國要多少年才能成為發達國家
關於中國經濟發達程度,以及奧運的影響,大體如下:
首先,我們現在處於並長期專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屬展中國家,經濟供給上還是供不應求的,遠不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其次,關於奧運,奧運短期是地域性暫時性的,受益主要是北方地區,比如北京預計今年的gdp會迅速上漲30倍,還有沈陽、青島等奧運城市也是好幾倍、十幾倍、數十倍發展,輻射地區也大有攀升,但其他地域的就不見得。而長期效應的招商引資也是對那部分城市和地區促進更大。它對中國經濟的幫助主要集中在北方。
再次,至於中國要多久才能成為發達國家這個不太好說,現在得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是世界經濟的第四大國,但如果加入cpi水平對比,中國是第二位的。如果中國年均gnp實際增長率(扣除通脹比例)為7.3%,(最悲觀,實際一般不止,即10年翻一番),美國(比較樂觀,實際達不到)為2%,那我們超過美國總值是2079年,日本是2050年。但發達程度還取決於人口(實際上說白了就是人均gdp),中國的人口較多,所以經濟發達程度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還有一個很漫長的時期。
C. 中國要多少年才成為發達國家
聽說要到2050年才屬於中等發達國家
求採納
D. 中國變發達國家需要多長時間
有這樣一來個說法,中國源成為發達國家應該在2030年左右,因為到那個時候中國經濟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但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口,從國家治理角度來說,內部結構依然面臨很大的不均衡、不平等挑戰。所以,不能只看總量。即使中國經濟成為第一,也不可能像一個單一的人口結構國家那樣擁有整齊劃一的中產階級形成新社會。
因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楊光斌教授認為,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的過程可能很漫長。我們真正的目標不是2030年,也不是第一個100年,而應該是2049年第二個100年。那時,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國不是發展中國家而是發達國家了。
E. 中國成為發達國家要多久
我想在祖國華誕100周年的時候,我們的國家會變得更加的繁榮昌盛的,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的美好,這樣我們就離發達國家的目標不遠了。
F. 中國能在多少年成為發達國家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日前發布,報告稱,中國在本世紀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可能性不容樂觀。這一結論無疑刺激了國人的神經。
中國「發達」幾率很小
按照歷史經驗估算,中國21世紀末晉級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
到本世紀末,中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幾率幾近為零?
這是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給出的預測。1月30日,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該報告指出:按照歷史經驗來估算,中國21世紀末晉級發達國家的概率為4%。「如果考慮到中國21世紀人口將達到13億~15億,而整個發達國家的人口只有10億左右,中國現代化的概率比4%還要小。」
這一結論刺激了部分國人敏感的神經。在一份調查中,有56.2%的網民對中國變成發達國家的概率如此之小表示質疑,僅有28%的網友表示「有一定道理」。
該《報告》的主持人、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表示,正因為依照「歷史經驗」晉級發達國家行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中國的發展才需要獨辟蹊徑。
從4%到30%
要增加在本世紀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可能性,中國就要走「特色之路」
何傳啟說,得出4%的依據有兩個,一是中國發展的現實,一是過去300年(1700年~2000年)世界上的統計數據。從過去300年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一個明顯的更迭規律:平均每100年,大約10%的發達國家會下降為發展中國家,而發展中國家中的大約5%則上升為發達國家。
晉級機會降臨到中國頭上的概率,取決於正在中國發生的如下現實:人口規模龐大、地區發展失衡、經濟一枝獨秀、政治緩步向前、人均收入差距懸殊、資源和環境壓力明顯等。這些因素按一定的方式加權,就得出中國晉級發達國家的可能性。
何傳啟還為中國的發展設計了分段目標:202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60名,2050年左右進入世界前40名,到本世紀末,進入世界前20名——按照他的分類標准,進入前20即為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要增加在本世紀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可能性,何傳啟說,中國就要走一條「特色之路」。這條路就是「綜合現代化」。「簡單說來,就是將在國外分步進行的第一次現代化和第二次現代化同步推進。」何傳啟說。在他眼裡,第一次現代化是指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第二次現代化是指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轉型。
與在西方發達國家這兩個階段大多涇渭分明不同,它們在中國則呈現出犬牙交錯之勢。「在中國,第一次現代化已經完成五分之四,而第二次現代化則僅為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二。」何傳啟說。
何傳啟說,選擇了「綜合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後,中國到本世紀末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幾率就會大幅增加,「從原來的4%,提升到20%~30%。」
制度的短板
中國採取的是工業化優先的發展模式,強調物質和技術,卻忽視了制度和觀念的變革
何傳啟說,中國在通往發達國家的道路上,將會遇到的主要挑戰有三個:一是發展不均衡。「在發達國家,這種差距一般維持在一到兩倍左右,而在中國,這一差距已經達到了五到十倍。」
第二個挑戰是自然環境和資源壓力。「發達國家的10億人口用了300年實現現代化,已經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巨大壓力。而未來的中國,將有13億~15億人爭取在100年內實現現代化,它帶來的資源需求的強度將史無前例。」
中國將會遇到的第三個挑戰,是制度的瓶頸。從洋務運動以來,中國採取的是工業化優先的發展模式,強調物質和技術,卻忽視了制度和觀念的變革。「這是一個短板,可能會成為一個決定成敗的因素。」
多位學者認為,中國過去很多年的發展,大多依賴於制度的優勢,出口用的是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投資用的是中央的統一調撥,所以制度變革的壓力並不是很大。但在投資飽和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這兩台發動機已近極限,而經濟發展的永動機——消費,卻由於分配體制和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始終難堪大任。而一旦中國經濟面臨危機,之前因經濟發展而掩蓋的諸多問題就有可能推倒中國社會的多米諾骨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也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對何傳啟來說,中國在本世紀末晉級為發達國家,有一種類似於宿命的象徵意義:「按人均收入來算,中國1700年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18 位,如果本世紀末中國能晉級為發達國家,則意味著我們在時隔400年後,重新回到了世界前20。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據中國新聞周刊
G. 中國還有多少年能成為發達國家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H. 什麼時候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按照現在的經濟及各方面的發展速度,我認為2050年差不多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I. 中國再過多少年才能成為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沒有統一的標准。
1、一般以人均GDP作為第一標准,如1995年開始國際上一般以人均GDP 8000美元為標准,2005年後以人均10000美元為標准,但是這一標准並不被人普遍接受,尤其隨著美元的迅速貶值其標准已很難站住腳,如果以人均15000美元為標准應該爭議不大。
2、人均GDP有時也不一定被人接受,有些國家由於受到經濟危機的打擊,貨幣貶值嚴重,短期內難以恢復,加之與國際市場並不完全融合,所以人均GDP會比較低,如俄羅斯經過十年經濟蕭條,貨幣長期不斷貶值人均GDP現在只有8000多美元,但是俄羅斯是一個發達國家是毋庸置疑的,還有如塞爾維亞,由於戰爭等原因現在人均GDP更是低到了只有三千多美元。
3、國民受教育程度是衡量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准,發達國家普遍消滅了青壯年文盲,基本普及十二年制基礎教育,95%以上的成年人受過九年教育的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30%以上,當然這些標准,俄羅全都符合,而一些中東產油國雖然人均GDP很高,但是國民受教育程度卻達不到標准,所以很難歸入發達國家行列。中國的青壯年文盲率很低,九年制教育普及率達到99%以上,但十二年基礎教育比重卻相對較低,高等教育入學率也偏低。
4、此外,作為發達國家還有如經濟結構、人均壽命等諸多衡量指標,並不統一,一般經濟發達國家中農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很低(當然也不盡相同),發達國家的人均壽命基本都在75歲以上(俄羅斯是個例外),最發達國家基本都在80歲以上。有些指標中國現在就已經接近或達到如人壽命已經超過73歲,此外中國經濟中工業的比重也很高,農業比重很低,但相對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5、根據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國的目標是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澳大利亞的水平,不過按照中國的發展速度估計到2030年就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韓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