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固定資產以前是按5年折舊的,現在要按3年怎麼弄
固定資產以前是按5年折舊的,現在要按3年,應該對該固定資產的賬面凈值部分按照新的折舊年限計算,原來的折舊額不作賬務調整。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4號——固定資產》的規定,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的改變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採用未來適用法處理。
對於折舊年限的處理,稅法規定如下: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築物
,為
20年;(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五)電子設備,為3年。
在企業所得稅處理方面,《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稅務處理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規定,對企業發現以前年度實際發生的、按照稅收規定應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業作出專項申報及說明後,准予追補至該項目發生年度計算扣除。丙公司認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和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生產設備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該公司將設備的折舊年限由10年調整為15年,只是會計上的處理,稅法上仍應按10年的使用年限計算扣除折舊費用。該設備2010年和2011年每年在稅前扣除的折舊費用應為按10年折舊年限計算的120萬元,而不應是按15年折舊年限計算的60萬元,因此,筆者認為,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追補確認以前年度少計提的折舊費用120萬元的觀點是錯誤的。稅法上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是「最低年限」,企業將生產設備的折舊年限由10年調整為15年,與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10年並不矛盾,也就不存在以前年度少計折舊費用的問題。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規定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精神,現就有關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通知如下:
一、對生物葯品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6個行業的企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對上述6個行業的小型微利企業新購進的研發和生產經營共用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二、對所有行業企業新購進的專門用於研發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1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單位價值超過100萬元的,可縮短折舊年限或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
三、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四、企業按本通知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縮短折舊年限的,最低折舊年限不得低於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折舊年限的60%;採取加速折舊方法的,可採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本通知第一至三條規定之外的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所得稅處理問題,繼續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現行稅收政策規定執行。
『貳』 固定資產平均年限法一和平均年限法二的區別是什麼
平均年限法一: 月折舊率=(1-凈殘值率)/使用年限 月折舊額=原值*月折舊內率容
平均年限法二: 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凈殘值) 月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使用年限-已計提月份)
在實際使用中,固定資產初始化時,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一,對於啟用賬套後輸出入的、新購進的固定資產,應選擇平均年限法二。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叄』 2016年的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不是會計法規定的;
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一回般依據《中華人民共和答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執行的。
《企業會計制度》第三十六條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十條規定: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企業確定的折舊年限等於或大於稅法規定年限的,折舊費用可以稅前扣除;企業確定的折舊年限少於稅法規定年限的,比按稅法計算多計提的折舊應做納稅調整。
『肆』 固定資產折舊期限問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時間問題
如果該種設備規定使用年限是5年的話提折舊的時間就是60個月折舊額按60個月計算,可以在不提足折舊額的情況下提前報廢。
『伍』 固定資產轉入改擴建的期間算入新的折舊年限里嗎
改擴建期間不算新的折舊年限,新的折舊年限要從固定資產改擴建完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時候才開始算起。
應該自2009年4月開始計算7年的折舊。
『陸』 固定資產管理辦法
管理分工來
1.為了更好自的利用固定資產,實行固定資產歸口管理,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維修與保養,建立崗位責任制和操作規范,按照集中領導、歸口管理的原則以固定資產的類別確定分工管理如下: 1.1財務部作為固定資產的主管部門,應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的明細帳卡。 1.2公司機器設備全部由生產部門歸口管理. 1.3.生產部門負責生產車間設備的購建、安裝、修理和使用管理。 1.4生產部門負責生產廠區動力設備的購建、安裝、修理和使用管理。 1.5.公司儀器儀表設備應由技術中心歸口管理。技術中心負責公司的儀器儀表的購置、修理和使用管理。 1.6公司的電子設備及廠房建築物由綜合部進行統一管理。 1.7綜合部負責公司的通用電子計算機及附屬設備購置、安裝、維護和使用管理。 1.8綜合部負責公司廠房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購置、安裝、維護和使用管理。 1.9辦公室負責公司運輸工具的購置、維護和使用管理。
『柒』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計算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專,准予扣除。
企業應當屬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固定資產的預計凈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根據上述規定,該設備停止使用時,應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上述條款規定的「停止使用」包括永久性停止使用和閑置性停止使用。該設備再恢復使用時,不能再補扣停止使用期間的折舊,待處置固定資產時按稅法計算的凈值稅前扣除。由此而言,會計與稅法形成了暫時性的差異。
『捌』 年中調整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需要追調當年前幾個月嗎 比如2016年4月董事
不需要。是會計估計變更,未來適用。
『玖』 做會計分錄時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 會計年限為准 還是以稅法規定折舊年限為准
企業做帳時,固定資產一般是按會計年限計提折舊。如果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短版於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那權么企業應當在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內,每年就會計折舊大於稅法允許的最大折舊的差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如果會計確定的折舊年限長於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可視為會計與稅法無差異。企業也可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按稅法規定的最低年限(或更長年限)計算稅前扣除的折舊,即企業應當在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或更長年限)內,每年就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的差額調減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