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高手詳細解釋一下:關於外匯期權交易,「期權賣方」在約定時間到了之後,一定要執行期權合約。
期權買方:需支付期權費,到期有權行使買/賣權力(但也可以不行權,放棄買賣,具體要看對買方是否有利);
期權賣方:收期權費,到期就必須行權(除非了買方放棄行權)
Ⅱ 中國銀行的外匯期權試過在合約期內變動手續費嗎
中行的外匯期權沒有試過在合約期內變手續費 .
中國銀行推出個人外匯期權業務,包括「期權寶」和「兩得寶''
「期權寶」是客戶根據對外匯匯率未來變動方向的判斷,向銀行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後買入相應面值、期限和執行價格的外匯期權(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期權到期時如果匯率變動對客戶有利,則客戶通過執行期權可獲得較高收益;如果匯率變動對客戶不利,則客戶可選擇不執行期權。「兩得寶」是客戶在存入一筆定期存款的同時,根據自己的判斷向銀行賣出一個外匯期權,客戶除收入定期存款利息(扣除利息稅)外還可得到一筆期權費。期權到期時,如果匯率變動對銀行不利,則銀行不行使期權,客戶可獲得高於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如果匯率變動對銀行有利,則銀行行使期權,將客戶的定期存款本金按協定匯率折成相對應的掛鉤貨幣。
外匯期權的實質是投資者根據對外匯匯率未來變動方向的判斷,向銀行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相當於手續費)後,買入相應面值、相應期權和規定執行價格的期權(買權或賣權)。
與期貨類似,該業務可以小博大,比如,投入最低門檻的500美元,但最高可做到5萬美元的交易,費率為1%即500美元。但與期貨不同,在客戶和銀行簽訂期權合同期間,如果行情與客戶判斷相反,客戶最多損失預繳的期權費,而不會像期貨樣被強行平倉。
中行目前推出的期限為1周、2周、1月以及3個月的產品
Ⅲ 外匯期貨交易與外匯期權交易的異同點是什麼
外匯外匯期貨交易與外匯外匯期權交易的區別:
一、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同
外匯期貨交易的風險收益是對稱性的。期貨合約的雙方都賦予了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想免除到期時履行期貨合約的義務,必須在合約交割期到來之前進行對沖,而且雙方的權利義務只能在交割期到來時才能行使。
而外匯期權交易的風險收益是非對稱性的。期權合約賦予買方享有在合約有效期內買進或賣出的權利。也就是說,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有利時,就行使其權利,要求賣方履行合約。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不利時,可以放棄權利,而不需徵求期權賣方的意見,其損失不過是購買期權預先支付的一小筆權利金。由此可見,期權合約對買方是非強迫性的,他有執行的權利,也有放棄的權利;而對期權賣方具有強迫性。在美式期權中,期權的買方可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任何一個交易日要求履行期權合約,而在歐式外匯期權交易中,買方只有在期權合約履行日期到來時,才能要求履行期權合約。
二、交易內容不同
在交易的內容上,外匯期貨交易是在未來遠期支付一定數量和等級的實物商品的標准化合約,而外匯期權交易的是權利,即在未來某一段時間內按敲定的價格,買賣某種標的物的權利。
三、交割價格不同
期貨到期交割的價格是競價形成,這個價格的形成來自市場上所有參與者對該合約標的物到期日價格的預期,交易各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預期價格上;而期權到期交割的價格在期權合約推出上市時就按規定敲定,不易更改的,是合約的一個常量,標准化合約的惟一變數是期權權利金,交易雙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權利金上。
四、保證金的規定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的履約保證金;而在外匯期權交易中,買方不需要交納保證金,因為他的最大風險是權利金,所以只需交納權利金,但賣方必須存入一筆保證金,必要時須追加保證金。
五、價格風險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所承擔的價格風險是無限的。而在外匯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的虧損是有限的,虧損不會超過權利金,而盈利則可能是無限的——在購買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購買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期權賣方的虧損可能是無限的——在出售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出售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盈利則是有限的——僅以期權買方所支付的權利金為限。
六、獲利機會不同
在外匯期貨交易中,做套期保值就意味著保值者放棄了當市場價格出現對自己有利時獲利的機會,做投機交易則意味著既可獲厚利,又可能損失慘重。但在外匯期權交易中,由於期權的買方可以行使其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的權利,也可放棄這一權利,所以,對買方來說,做外匯期權交易的盈利機會就比較大,如果在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機交易中配合使用外匯期權交易,無疑會增加盈利的機會。
七、交割方式不同
外匯期貨交易的商品或資產,除非在未到期前賣掉期貨合約,否則到期必須交割;而外匯期權交易在到期日可以不交割,致使期權合約過期作廢。
八、標的物交割價格決定不同
在期貨合約中,標的物的交割價格(即期貨價格)由於市場的供需雙方力量強弱不定而隨時在變化。在期權合約中,標的物的敲定價格則由交易所決定,交易者選擇。
九、合約種類數不同
期貨價格由市場決定,在任一時間僅能有一種期貨價格,故在創造合約種類時,僅有交割月份的變化;期權的敲定價格雖由交易所決定,但在任一時間,可能有多種不同敲定價格的合約存在,再搭配不同的交割月份,便可產生數倍於期貨合約種類數的期權合約。
Ⅳ 外匯期權合約主要內容
交易家:
期權合約是一種賦予交易雙方在未來某一日期,即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當天版,以一定的權價格——履約價或執行價——買入或賣出一定相關工具或資產的權利,而不是義務的合約。期權合約的買入者為擁有這種權利而向賣出者支付的價格稱為期權費。期權合約是關於在將來一定時間以 期權合約一定價格買賣特定商品的權利的合約。期權的標的資產包括:股票、股票指數、外匯、債務工具、商品和期貨合約。期權有兩種基本類型,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亦稱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看漲期權的持有者有權在某一確定時間以某一確定的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看跌期權的持有者有權在某一確定時間以某一確定的價格出售標的資產。期權合約中的價格被稱為執行價格或敲定價格。合約中的日期為到期日、執行日或期滿日。美式期權可在期權有效期內任何時候執行。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在交易所中交易的大多數期權為美式期權。但是,歐式期權通常比美式期權更容易分析,並且美式期權的一些性質總是可由歐式期權的性質推導出來。
Ⅳ 外匯期貨交易與外匯期權交易的區別
期權交易與期貨交易的區別
一、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同
期貨交易的風險收益是對稱性的。期貨合約的雙方都賦予了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想免除到期時履行期貨合約的義務,必須在合約交割期到來之前進行對沖,而且雙方的權利義務只能在交割期到來時才能行使。
而期權交易的風險收益是非對稱性的。期權合約賦予買方享有在合約有效期內買進或賣出的權利。也就是說,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有利時,就行使其權利,要求賣方履行合約。當買方認為市場價格對自己不利時,可以放棄權利,而不需徵求期權賣方的意見,其損失不過是購買期權預先支付的一小筆權利金。由此可見,期權合約對買方是非強迫性的,他有執行的權利,也有放棄的權利;而對期權賣方具有強迫性。在美式期權中,期權的買方可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任何一個交易日要求履行期權合約,而在歐式期權交易中,買方只有在期權合約履行日期到來時,才能要求履行期權合約。
二、交易內容不同
在交易的內容上,期貨交易是在未來遠期支付一定數量和等級的實物商品的標准化合約,而期權交易的是權利,即在未來某一段時間內按敲定的價格,買賣某種標的物的權利。
三、交割價格不同
期貨到期交割的價格是競價形成,這個價格的形成來自市場上所有參與者對該合約標的物到期日價格的預期,交易各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預期價格上;而期權到期交割的價格在期權合約推出上市時就按規定敲定,不易更改的,是合約的一個常量,標准化合約的惟一變數是期權權利金,交易雙方注意的焦點就在這個權利金上。
四、保證金的規定不同
在期貨交易中,買賣雙方都要交納一定的履約保證金;而在期權交易中,買方不需要交納保證金,因為他的最大風險是權利金,所以只需交納權利金,但賣方必須存入一筆保證金,必要時須追加保證金。
五、價格風險不同
在期貨交易中,交易雙方所承擔的價格風險是無限的。而在期權交易中,期權買方的虧損是有限的,虧損不會超過權利金,而盈利則可能是無限的——在購買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購買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期權賣方的虧損可能是無限的——在出售看漲期權的情況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出售看跌期權的情況下;而盈利則是有限的——僅以期權買方所支付的權利金為限。
六、獲利機會不同
在期貨交易中,做套期保值就意味著保值者放棄了當市場價格出現對自己有利時獲利的機會,做投機交易則意味著既可獲厚利,又可能損失慘重。但在期權交易中,由於期權的買方可以行使其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的權利,也可放棄這一權利,所以,對買方來說,做期權交易的盈利機會就比較大,如果在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機交易中配合使用期權交易,無疑會增加盈利的機會。
七、交割方式不同
期貨交易的商品或資產,除非在未到期前賣掉期貨合約,否則到期必須交割;而期權交易在到期日可以不交割,致使期權合約過期作廢。
八、標的物交割價格決定不同
在期貨合約中,標的物的交割價格(即期貨價格)由於市場的供需雙方力量強弱不定而隨時在變化。在期權合約中,標的物的敲定價格則由交易所決定,交易者選擇。
九、合約種類數不同
期貨價格由市場決定,在任一時間僅能有一種期貨價格,故在創造合約種類時,僅有交割月份的變化;期權的敲定價格雖由交易所決定,但在任一時間,可能有多種不同敲定價格的合約存在,再搭配不同的交割月份,便可產生數倍於期貨合約種類數的期權合約。
Ⅵ 中行外匯期權試過在合約期內變手續費嗎
你好,下面這篇文章也許對你有幫助:
外匯期權
產品定義:
客戶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後,有權在將來的特定時間按約定的匯率向銀行買入約定數額一種貨幣,賣出另一種貨幣。
產品功能與特點:
外匯期權買賣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是原有的幾種外匯保值方式的發展和補充。它既為客戶提供了外匯保值的方法,又為客戶提供了從匯率變動中獲利的機會,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期權外匯買賣實際上是一種權力的買賣。權利的買方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後,有權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權利的賣方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額的外幣,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案例:
某家合資企業手中持有美元,並需要在一個月後用日元支付進口貨款,為防止匯率風險,該公司向中國銀行購買一個「美元兌日元、期限為一個月」的歐式期權。假設,約定的匯率為1美元=110日元,那麼該公司則有權在將來期權到期時,以1美元=110日元向中國銀行購買約定數額的日元。如果在期權到期時,市場即期匯率為1美元=112日元,那麼該公司可以不執行期權,因為此時按市場上即期匯率購買日元更為有利。相反,如果在期權到期時,1美元=108日元,那麼該公司則可決定形式期權,要求中國銀行以1美元=110日元的匯率將日元賣給他們。由此可見,外匯期權業務的優點在於客戶的靈活選擇性,對於那些合同尚未最後確定的進出口業務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
何為長期限外匯期權?
與一年期以內的外匯期權交易類似,長期限外匯期權交易也由執行價格、期權手續費及歐式、美式類型等因素構成。利用這種產品,可以對一年期以上的外匯債務匯率風險進行管理。其優點是比較靈活,但不足之處在於購買期權需要支付手續費,而賣出期權可能會承擔很大的風險。
中行外匯期權業務
特 點
期權外匯買賣實際上是一種權力的買賣。權力的買方有權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權力的賣方(如銀行)買進或賣出約定數額的外幣。同時權力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期權分為買權和賣權兩種。買權是指期權(權力)的買方有權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銀行買進約定數額的某種外匯;賣權是指期權(權力)的買方有權在未來一定時間內按約定的匯率向銀行賣出約定數額的某種外匯。當然,為取得上述買或賣的權力,期權(權力)的買方必須向期權(權力)的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稱作保險費(Premium)。因為期權(權力)的買方獲得了今後是否執行買賣的決定權,期權(權力)的買方則承擔了今後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而保險費就是為了補償匯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這筆保險費實際上就是期權(權力)的價格。
決定期權價格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期權期限的長短;市場即期匯率與期權合同中約定的匯率之間的差別;匯率預期波動的程度。
期權按行使權力的時限可分為兩類:即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歐式期權是指期權的買方只能在期權到期日前的第二個工作日,方能行使是否按約定的匯率買賣某種貨幣的權力;而美式期權的靈活性較大,因而費用價格也高一些。
功 能
外匯期權買賣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是原有的幾種外匯保值方式的發展和補充。它既為客戶提供了外匯保值的方法,又為客戶提供了從匯率變動中獲利的機會,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例如,某家合資企業手中持有美元,並需要在一個月後用馬克支付進口貨款,為防止匯率風險,該公司向中國銀行購買一個「美元兌馬克、期限為一個月」的歐式期權。假設,約定的匯率為1美元=1.8000馬克,那麼該公司則有權在將來期權到期時,以1美元=1.8000馬克向中國銀行購買約定數額的馬克。如果在期權到期時,市場即期匯率為1美元=1.8400馬克,那麼該公司可以不執行期權,因為此時按市場上即期匯率購買馬克更為有利。相反,如果在期權到期時,1美元=1.7500馬克,那麼該公司則可決定形式期權,要求中國銀行以1美元=1.8000馬克的匯率將馬克賣給他們。由此可見,外匯期權業務的優點在於客戶的靈活選擇性,對於那些合同尚未最後確定的進出口業務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
辦理程序
與銀行簽訂《保值外匯買賣總協議》。
期權金交收日到銀行繳納協議規定的期權費。
在期權到期日上午10:00前將書面的行使期權通知送達銀行,否則有關期權將自動失效。
客戶行使期權後,於期權交割日到銀行辦理期權交割手續。
注意事項
中行只提供歐式期權交易,即客戶只有在期權到期日才能執行合約,在期權到期日前,客戶不得要求提前行使期權。
長期限外匯期權(Long Term FX Option)
與一年期以內的外匯期權交易類似,長期限外匯期權交易也由執行價格、期權手續費及歐式、美式類型等因素構成。利用這種產品,可以對一年期以上的外匯債務匯率風險進行管理。其優點是比較靈活,但不足之處在於購買期權需要支付手續費,而賣出期權可能會承擔很大的風險。
Ⅶ 在合約有效期內,可在任何一天要求銀行進行外匯交割的是
美式期權
Ⅷ 外匯期權的合約內容是什麼
指合約購買方在向出售方支付一定期權費後,所獲得的在未來約定日期或一定時間內,按照規定匯率買進或者賣出一定數量外匯資產的選擇權。
Ⅸ 外匯期權合約的買方只能在期權合約到期日時,才能選擇是否執行的期權叫
這是歐式期權,只在到期日才可以行權!美式期權可以在任意時間行權!
Ⅹ 關於期權的幾個問題
1.外匯期權交易
期權,從字面上來看,「期」是未來的意思,「權」是權利的意思。期權(Option)就是指是一種能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期權實際上是一種權利,是一種選擇權,期權的持有者可以在該項期權規定的時間內選擇買或不買、賣或不賣的權利,他可以實施該權利,也可以放棄該權利,而期權的出賣者則只負有期權合約規定的義務。 外匯期權,是期權的一種,相對於股票期權、指數期權等其他種類的期權來說,外匯期權買賣的是外匯,即期權買方在向期權賣方支付相應期權費後獲得一項權利,即期權買方在支付一定數額的期權費後,有權在約定的到期日按照雙方事先約定的協定匯率和金額同期權賣方買賣約定的貨幣,同時權利的買方也有權不執行上述買賣合約。 期權分為買權和賣權兩種。為了取得上述買或賣的權利,期權(權利)的買方必須向期權(權利)的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稱作期權費(Premium)。因為期權(權利)的買方獲得了今後是否執行買賣的決定權,期權(權利)的賣方則承擔了今後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而期權費就是為了補償匯率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這筆期權費實際上就是期權(權利)的價格。 例如:某人以1000美元的權利金買入了一張價值100,000美元的歐元/美元的歐式看漲合約,合約規定期限為三個月,執行價格為1.1500。三個月後的合約到期日,歐元/美元匯率為1.1800,則此人可以要求合約賣方以1.1500賣給自己價值100,000美元的歐元,然後他可以再到外匯市場上以1.1800拋出,所得盈利減去最初支付的1000美元即是其最後的盈利。如果買入期權合約三個月後,歐元/美元匯率為1.1200,此時執行合約還不如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合算,此人於是可以放棄執行合約的權利,損失最多1000美金。 期權合約是一種標准化合約。所謂標准化合約就是說,除了期權的價格是在市場上公開競價形成的,合約的其他條款都是事先規定好的,具有普遍性和統一性。 期權合約主要有三項要素:權利金、執行價格和合約到期日 a、權利金 權利金(premium)又稱期權費、期權金,是期權的價格。權利金是期權合約中唯一的變數,是由買賣雙方在國際期權市場公開競價形成的,是期權的買方為獲取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必須支付給賣方的費用。對於期權的買方來說,權利金是其損失的最高限度。對於期權買方來說,賣出期權即可得到一筆權利金收入,而不用立即交割。 b、執行價格 執行價格是指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事先規定的買賣價格。執行價格確定後,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期限內,無論價格怎樣波動,只要期權的買方要求執行該期權,期權的賣方就必須以此價格履行義務。如:期權買方買入了看漲期權,在期權合約的有效期內,若價格上漲,並且高於執行價格,則期權買方就有權以較低的執行價格買入期權合約規定數量的特定商品。而期權賣方也必須無條件的以較低的執行價格履行賣出義務。 對於外匯期權來說,執行價格就是外匯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事先規定的匯率。 c、合約到期日 合約到期日是指期權合約必須履行的最後日期。歐式期權規定只有在合約到期日方可執行期權。美式期權規定在合約到期日之前的任何一個交易日(含合約到期日)均可執行期權。同一品種的期權合約的在有效期時間長短上不盡相同,按周、季度、年以及連續月等不同時間期限劃分。 d、比較一下外匯期權和外匯實盤交易 對於外匯實盤來說,在某一個時點某一個品種只有一個價格;但是對於外匯期權來說,在某一時點某一品種由於執行價格不同、到期日不同,往往有許多個期權價格。 外匯期權業務的優點在於可鎖定未來匯率,提供外匯保值,客戶有較好的靈活選擇性,在匯率變動向有利方向發展時,也可從中獲得盈利的機會。對於那些合同尚未最後確定的進出口業務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期權的買方風險有限,僅限於期權費,獲得的收益可能性無限大;賣方利潤有限,僅限於期權費,風險無限。 比如:某公司手中持有美元,並需要在一個月後用歐元支付進口貨款,為防止匯率風險,該公司可以向銀行購買一個「買歐元賣美元,期限為一個月,約定的匯率為1.2000」的歐式期權。那麼該公司則有權在將來期權到期時,以1歐元=1.2000美元向銀行購買約定數量的歐元。如果在期權到期時,市場即期匯率為1歐元=1.1900美元,那麼該公司可以不執行期權,因為此時按市場上即期匯率購買歐元更為有利。相反,如果在期權到期時,1歐元=1.2200美元,則該公司可決定行使期權,要求銀行以1歐元=1.2000美元的匯率將歐元賣給公司。由此可見,外匯期權業務使公司可以靈活地避免匯市波動帶來的風險,而費用僅限於期權費。
2.價期權即上文提到的期權費,是買賣期權合約時定的期權合約的價格.
權利金(premium)又稱期權費、期權金,是期權的價格。權利金是期權合約中唯一的變數,是由買賣雙方在國際期權市場公開競價形成的,是期權的買方為獲取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必須支付給賣方的費用。對於期權的買方來說,權利金是其損失的最高限度。對於期權買方來說,賣出期權即可得到一筆權利金收入,而不用立即交割。
3.奇異期權是比常規期權更復雜的衍生證券,如執行價格不是一個確定的數,而是一段時間平均資產價格的期權,或是期權有效期內價格超過一定界限,期權就作廢。
4.協議價格即期權合約中規定的執行價格.
執行價格 執行價格是指期權的買方行使權利時事先規定的買賣價格。執行價格確定後,在期權合約規定的期限內,無論價格怎樣波動,只要期權的買方要求執行該期權,期權的賣方就必須以此價格履行義務。如:期權買方買入了看漲期權,在期權合約的有效期內,若價格上漲,並且高於執行價格,則期權買方就有權以較低的執行價格買入期權合約規定數量的特定商品。而期權賣方也必須無條件的以較低的執行價格履行賣出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