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出血熱有效期

出血熱有效期

發布時間:2021-02-08 05:57:36

㈠ 如何預防出血熱

你好
出血熱診斷和治療方案
出血熱 (Marburg hemorrhagic fever,MHF) 是一種以急性發熱伴有嚴重出血為主要表現的傳染性疾病,經密切接觸傳播,傳染性強,病死率高。1967年秋,德國馬爾堡、法蘭克福和前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幾家疫苗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因在實驗中接觸一批從烏干達運來的非洲綠猴後,同時爆發一種嚴重出血熱。馬爾堡疫苗研究所首次從上述患者的血液和組織細胞中分離出一種新病毒,因而命名為馬爾堡病毒 (Marburg Virus),其所致的疾病稱為馬爾堡出血熱。
[流行病學]
一、傳染源
感染病毒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和病人是主要傳染源。通常先由被感染的非人靈長類動物(如綠猴) 將病毒傳染給人,然後再由病人傳染給其他健康人。馬爾堡病毒的傳染性極強,症狀越重的患者傳染性越強,潛伏期患者的傳染性弱。人不是病毒自然循環中的一部分,只是偶然被感染。
本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儲存宿主目前尚不清楚。
二、傳播途徑
主要經密切接觸傳播,即接觸病死動物和病人的屍體,以及感染動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等,經粘膜和破損的皮膚傳播。在非洲疫區,因葬禮時接觸病人屍體,曾多次發生本病暴發。通過密切接觸也可以造成醫院感染和實驗室感染。此外,通過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等可造成醫源性傳播。有報道,病人在臨床康復3月內,仍可在精液中檢出馬爾堡病毒,因此,存在性傳播的可能性。通過含本病毒的氣溶膠感染實驗動物也有報道。
三、人群易感性
人對馬爾堡病毒普遍易感,高危人群為接觸被感染的動物及病人屍體者,以及密切接觸病人的親屬和醫護人員。人在感染2周後可產生中和抗體,從而獲得免疫力。1985~1987年在幾個非洲國家的一般人群中進行病毒性出血熱抗體檢測發現,抗馬爾堡病毒抗體的陽性率為0.39%。
四、流行特徵
至今,馬爾堡出血熱的自然流行局限於一些非洲國家,如剛果、安哥拉等,無明顯的季節性。在1998年剛果發生馬爾堡出血熱流行前,本病多為散發,但在家庭、醫院及社區內也可暴發。
[病原學]
一、形態與結構
馬爾堡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 (Filoviridae)。在自然狀態下,病毒呈多態性,有時呈分支或盤繞狀,盤繞成「U」或「6」形狀或環形。馬爾堡病毒為RNA病毒,直徑80 nm,長度700~1400 nm,表面有突起,有螺旋形包膜。包膜內有一個管狀核心結構,為螺旋狀核衣殼所圍繞。
二、分子生物學
病毒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長約19kb,編碼7種病毒蛋白,包括N蛋白 (nucleoprotein,NP)、病毒蛋白35 (VP35)、病毒蛋白30 (VP30)、病毒蛋白24 (VP24)、糖蛋白4 (gp4)、RNA依賴的RNA聚合酶主要成分糖蛋白7 (gp7) 和次要成分病毒蛋白40 (VP40)。
三、生物學特性
病毒對熱有中度抵抗力,56℃ 30分鍾不能完全滅活,但60℃ 1小時感染性喪失。在室溫及4℃存放35 天其感染性基本不變,-70℃可以長期保存。一定劑量的紫外線、γ射線、脂溶劑、β-丙內酯、次氯酸、酚類等均可滅活。
本病毒可在多種細胞中培養,其中包括Vero細胞、Vero E6細胞和Hela細胞等。
目前只發現一種血清型。

[發病機制與病理改變]
一、發病機制
馬爾堡病毒進入人體後,首先侵犯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爾後被帶至區域淋巴結,在淋巴系統內播散,並通過血行感染肝、脾和其他組織。本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1. 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導致細胞的直接損傷:其機制是:病毒和細胞表面的凝集素結合,通過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導致細胞壞死。
2. 病毒和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導致細胞的間接損傷:其機制是:1 病毒由入侵部位擴散至各系統,從而抑制機體固有免疫應答,包括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對1型干擾素的應答;2 由於病毒感染,樹突狀細胞對T細胞的活化受到部分抑制,從而影響體液免疫反應; 3 在整個感染過程中產生大量淋巴細胞凋亡,導致免疫抑制; 4 受感染的巨噬細胞產生各種介質,並通過各種途徑導致嚴重病變,如細胞表面表達組織因子引發播散性血管內凝血;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的釋放導致血管功能失調、低血壓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等。
二、病理改變
除橫紋肌、肺和骨骼之外,幾乎所有器官都可受損。其中肝、腎、淋巴組織的損害最為嚴重,腦、心、脾次之。肝、脾腫大,呈黑色。肝易破碎,切開時有多量血液流出,呈淺黃色。脾明顯充血,濾泡消失,髓質軟,呈粥糊樣,在紅色脾髓中可見大量巨噬細胞。紅髓壞死並伴淋巴組織破壞,脾小體內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肝細胞變性和壞死,常見透明變性。庫普弗細胞 (枯否細胞) 腫脹凸出,充滿細胞殘渣和紅細胞,竇狀隙充滿細胞碎屑。門靜脈間隙內單核細胞蓄積,但在肝壞死達到高峰時,可見肝細胞再生現象。淋巴組織的單核細胞變形。除了局限的出血和小動脈內膜炎外,肺內損害較少。神經系統的病變主要散布在腦神經膠質的各種成分,包括星狀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神經細胞等。神經膠質的損害有兩種,一是增生性,表現為膠質結節和玫瑰花狀形成。二是變性,表現為核固縮和核破裂。腦實質中可見多處出血。此外,還普遍存在腦水腫。

[臨床表現]
一潛伏期
一般為3~9天,長的可超過2周。
二臨床表現
1. 發熱及毒血症症狀:起病急,發熱,多於發病數小時後體溫迅速上升至40℃以上,為稽留熱或弛張熱,伴有畏寒、出汗,持續3~4天後體溫下降,在第12~14天再次上升。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劇烈頭痛及表情淡漠等毒血症症狀。
2. 消化系統表現:發病後第2~3天即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因連續水樣便引起脫水。症狀可持續1周。可有肝功能異常及胰腺炎等。
3. 出血:發病後第4 天開始有程度不等的出血,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鼻、牙齦出血、嘔血、便血、血尿、陰道出血,甚至多臟器出血。嚴重者可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失血性休克。嚴重出血是本病最主要的死因。
4. 其他:皮膚充血性皮疹是本病特異的臨床表現,在發病後第5~7 天開始出現紅色丘疹,從面部和臀部擴散到四肢和軀干,1 天後發展為融合性斑丘疹,不癢,到第12 天消退。可有淺表淋巴結腫大、咽痛、咳嗽、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少尿、無尿及腎功能衰竭;譫妄、昏迷等神經系統表現。亦有發生睾丸炎的報道。
臨床表現為多系統損害,病情嚴重。病程為14~16天。多於發病後第6~9 天死亡。

[診斷]
一、 流行病學資料
近期有疫區逗留史,與感染者或感染動物的接觸史。
二、臨床表現
起病急、發熱、肌肉酸痛、頭痛、咳嗽、胸痛、嘔吐、腹痛、腹瀉,皮下和結膜有出血點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現,在軀乾和肩部出現紫紅色的斑丘疹,少尿、無尿,譫妄、昏迷等。
三、 實驗室檢查
1. 一般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即可檢測到蛋白尿,轉氨酶升高。血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顯著減少。
2. 抗原檢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 檢測血清中馬爾堡病毒的N蛋白抗原 (敏感度為40 ng/ml),可用於早期診斷。
取皮膚組織活檢,應用免疫組化法檢測馬爾堡病毒抗原。
3.血清學檢測:應用間接免疫熒光試驗 (IFA)、ELISA等檢測抗馬爾堡病毒IgM和IgG抗體。一般IgM抗體在發病後第7 天出現,持續2~3月,單份血清IgM抗體陽性即可診斷。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IgG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者也可診斷。
3.核酸檢測[LD1] :逆轉錄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RT-PCR) 和實時逆轉錄PCR (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檢測血清中病毒RNA,可用於早期診斷。
4.病毒分離:接種病人的血液、咽分泌物或尿液等於Vero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和鑒定,陽性者可以診斷。但必須注意,馬爾堡病毒分離只能在BSL4級實驗室中進行。
四、診斷標准
本病的診斷依據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確診依靠抗原檢測、病毒分離和病毒核酸檢測等。對來自馬爾堡出血熱疫區或接觸過新輸入的非洲非人靈長類動物的人員,急驟起病,發熱,有全身肌肉疼痛、頭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及出血症狀,使用抗生素和抗瘧葯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患者,應高度懷疑為馬爾堡出血熱。如發現馬爾堡病毒的N蛋白抗原陽性,病毒RNA陽性,以及從病人的標本中分離出病毒,即可診斷為馬爾堡出血熱。
五、鑒別診斷
1. 其他病毒性出血熱:1埃博拉出血熱:與馬爾堡出血熱在傳染源、傳播途徑、疫區分布等多方面極其相似,通常無融合性皮疹,可通過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相鑒別。2 腎綜合征出血熱:有鼠類接觸史,臨床上有明顯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可通過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相鑒別。3 新疆出血熱:為自然疫源疾病,主要分布於有硬蜱活動的荒漠和牧場。發病有明顯季節性,每年4~5月為流行高峰,患者有蜱叮咬史。4 登革出血熱:有伊蚊叮咬史,臨床表現與馬爾堡出血熱相似,可通過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相鑒別。
2. 拉沙熱:一般起病隱匿,主要症狀為全身不適、發熱、頭痛、咽喉痛、咳嗽、惡心、嘔吐、腹瀉、肌痛及胸腹痛等;早期可見淋巴細胞減少,後期中性粒細胞增多;可通過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測與馬爾堡出血熱鑒別。
2. 瘧疾:典型症狀為間歇性寒戰、高熱,繼之大汗後緩解,血塗片可找到寄生蟲,應用抗瘧葯治療有效。
3. 細菌感染:血常規檢查通常表現為白細胞升高,血培養可幫助診斷,抗生素治療有效。
由於馬爾堡出血熱在發病早期症狀無特異性,因此,應在發病早期進行抗原檢測、病毒分離、核酸檢測和血清學試驗,以便盡快作出正確診斷。

[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葯物。現有抗病毒葯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證實。
一、 一般支持治療
應卧床休息,就地隔離治療。給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二、 液體療法
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補液應以等滲液和鹽液為主,常用的有平衡鹽液和葡萄糖鹽水等。以保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三、 恢復期病人血清治療
如給早期病人注射恢復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四、 對症和並發症治療
有明顯出血者應輸新鮮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數明顯減少者,應輸血小板;對合並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葯物治療。心功能不全者應用強心葯物;腎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限制入液量,應用利尿劑,保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必要時採取透析療法;肝功能受損者可給予保肝治療。重症病人可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預後]
病死率高達20%~90%。體內病毒量高、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損害嚴重者預後差。

[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主要預防措施是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由於我國至今尚未發現本病,因此,關鍵是加強國境衛生檢疫和監測,防止本病傳入我國。
一、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檢疫條例實施細則》所規定的各項辦法實施國境衛生檢疫。特別是對從疫區輸入的非人靈長類動物要嚴格檢疫。
二、 盡量不要前往疫區,不要接觸可疑的感染動物和感染者。如確需前往疫區或接觸感染動物和感染者,應配備有效的個人防護設施,並接受防護知識培訓。
三、 離開疫區者在21天之內,一旦出現發熱,應該立即就醫,並務必告訴醫生近期的疫區逗留史。
四、 對來自疫區的人員實施相應的檢疫措施。對有明確暴露史的旅行者應按接觸者對待,實施21天的醫學觀察,進行留驗處理,每日監測體溫。有疑似病例,必須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在專業傳染病治療機構進行嚴格的隔離治療。
五、 對可疑污染場所,包括可疑的人為污染場所,要進行噴灑、噴霧或熏蒸消毒處理。常見消毒劑有過氧乙酸、福爾馬林、次氯酸等。紫外線照射可作空氣消毒。
六、 凡接觸感染動物和感染者的醫務工作者及疫區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全套防護服進行操作。對所有的感染動物和感染者的嘔吐物、排泄物及屍體等要進行嚴格徹底的終末消毒。
七、 所有涉及活病毒的操作必須在BSL4級實驗室中進行。

㈡ 何謂 出血熱

引起出血熱的病毒是漢坦病毒。這種病毒侵入人體後直接作用於全身毛細血管和專小血管,引起廣泛的血管屬壁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水腫,從而出現全身皮膚粘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頰、鼻、頸部、前胸、上臂等處發紅或有出血點,並危及心、肺、脾、胃、腎、腦垂體、腎上腺等多處臟器;有些病人還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極易出現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最為嚴重的是損害人的腎臟,重者往往死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病毒還會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嚴重的頭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現高熱。重症或未能及時治療的病人,後期往往出現心力衰竭、肺腫、自發性腎破裂等嚴重並發症。

該病病情凶險、病程多會遷延月余,即使治癒也需要嚴格休息至少1—3個月,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治癒後一般沒有後遺症

㈢ 「埃博拉」出血熱需要注意什麼

據廣州海關消息,針對非洲剛果(金)再次出現「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廣州海關按照海關總署公告,採取有效措施嚴防疫情從口岸傳入。

回國入境如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痛等不適,必須主動向口岸海關報告、配合檢查。入境後21天內如出現上述不適,應盡早到醫院治療且主動告知近期旅行情況。

來源: 新快報

㈣ 流行性出血熱可用什麼葯

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葯物。現有抗病毒葯物的療效有待進一步證實。
一般支持治療,應卧床休息,就地隔離治療。給高熱量、適量維生素流食或半流食。
液體療法,補充足夠的液體和電解質,補液應以等滲液和鹽液為主,常用的有平衡鹽液和葡萄糖鹽水等。以保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
恢復期病人血清治療,如給早期病人注射恢復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有明顯出血者應輸新鮮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數明顯減少者,應輸血小板;對合並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葯物治療。心功能不全者應用強心葯物;腎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腎功能衰竭處理:限制入液量,應用利尿劑,保持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必要時採取透析療法;肝功能受損者可給予保肝治療。重症病人可酌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預防措施包括:
(一)滅鼠和防鼠
滅鼠是防止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的關鍵,在流行地區要大力組織群眾,在規定的時間內同時進行滅鼠。滅鼠時機應選擇在流行性出血熱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進行。春季應著重滅家鼠,初冬應著重滅野鼠。
目前常用的有機械法和毒餌法等,機械法可用鼠夾、鼠籠等捕殺鼠類。毒餌法主要用鼠類愛吃的食物作誘餌,按一定比例摻入滅鼠葯製成毒餌,投放在鼠洞或鼠經常出沒的地方。滅家鼠常用的有敵鼠鈉、殺鼠靈,滅野鼠的有磷化鋅、毒鼠磷、萬敵鼠鈉、氯敵鼠等。毒餌法滅鼠收效高,但缺點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餌的3天內應派人看守,3天後應將多餘的毒餌收回銷毀。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餌、白天收回。因鼠類的繁殖能力極強,所以滅鼠工作應持之以恆,略有放鬆,即前功盡棄。
在滅鼠為主的前提下,同時作好防鼠工作。床鋪不靠牆,睡高鋪,屋外挖防鼠溝,防止鼠進入屋內和院內。新建和改建住宅時,要安裝防鼠設施。
(二)滅蟎、防蟎
要保持屋內清潔、通風和乾燥,經常用滴滴畏等有機磷殺蟲劑噴灑滅蟎。清除室內外草堆。
(三)加強食品衛生
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後方可食用。
(四)做好消毒工作
對發熱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動物屍體及其排泄物等,均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五)注意個人防護
在疫區不直接用手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不坐草堆,勞動時防止皮膚破傷,破傷後要消毒包紮。在野外工作時,要穿襪子,扎緊褲腿、袖口,以防蟎類叮咬。

㈤ 什麼是流行性出血熱

1.四季均可散發,冬春兩季每易流行。青壯年男性多見。有與鼠類接觸或野外作業史。
2.起病急驟,高熱惡寒,有「五痛」(頭痛、目眶痛、腰痛、腹痛、身體肌肉關節痛)、「五紅」(目紅、咽紅、面紅、頰紅、上胸部紅)及口渴,嘔吐,皮膚粘膜有斑疹等特徵。
3.典型病例有五期經過,即發熱期、低血壓休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但各期的輕重和持續時間有所差異,有些期可以重疊或不出現。
4.實驗室檢查:周圍血象示白細胞總數增高,異常淋巴細胞增多;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免疫檢查IgM,抗體早期陽性或IgG抗體效價遞增4倍以上;血、尿沉渣特異性抗原檢測陽性。
折疊編輯本段用葯治療
[辨證論治]
1.風熱犯表證:發熱較高,惡寒,無汗,頭痛,眼眶痛,身體骨節煩痛,面紅,頰紅如酒醉狀,口渴欲飲,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解肌清熱。
2.氣分熱盛證:壯熱不惡寒,汗出而熱不退,面赤氣粗,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洪數。辛寒清熱(氣)。
3.氣血兩燔證:壯熱煩渴,斑疹,吐衄或便血,神昏譫語,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細數。清熱涼血、解毒化斑。
4.熱毒內陷證:手足逆冷,胸腹灼熱,面赤心煩,斑疹衄血,渴欲飲冷,血壓下降,舌紅有瘀點,苔黃燥,脈沉數。清熱解毒、滋陰化瘀。
5.陽虛血瘀證:形寒肢厥,神疲氣微,倦卧不渴,面白唇青,斑疹青紫,血壓下降,舌淡苔白,脈微細欲絕或沉伏。回陽救逆、活血化瘀。
6.濕熱蘊腎證:神疲嗜睡,腰酸,小便澀滯量少,欲解不得,甚至尿閉不通,或尿中帶血,尿中夾膜,惡心欲嘔,煩躁不安,舌胖大,苔黃膩,脈滑數或細數。清熱利濕。
7.陰虛水停證:唇焦齒枯,皮膚乾燥,煩渴欲飲,尿少尿閉,煩躁不安,神識恍惚,舌紅而腫,苔薄黃燥,脈沉細數。滋陰利水
8.腎陽虛水停證:形寒蜷卧,腰膝無力,四肢逆冷,尿少或滴瀝不暢,舌淡而胖,苔白膩,脈沉無力。溫腎利水。
9.肝風內動證:尿少尿閉,頭痛嘔吐,神昏譫語,驚厥搐搦,舌絳苔干,脈細數。涼肝熄風
10.膀胱蓄水兼蓄血證:尿少尿閉,或尿中有膜狀物,面浮肢腫,口渴多飲,面唇暗晦,少腹刺痛,或肌膚瘀斑,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化瘀利水。
11.腎氣不固證:尿頻量多,甚或遺尿,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口乾欲飲,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弱。溫補腎氣、固脬止遺。
12.肺胃火熱證:小便頻多,煩渴引飲,乾咳少痰,口乾舌燥,舌紅苔黃,脈滑數。清瀉肺胃、生津潤燥。
13.余熱未清證:低熱不退,少氣多汗,心胸煩悶,乾咳欲嘔,口乾欲飲,舌紅少苔,脈細數。清熱生津、和胃降逆。
14.脾肺兩虛(氣虛)證:納呆便溏,身睏乏力,短氣懶言,面部浮腫,胸脘痞悶,舌淡苔白膩,脈緩無力。補脾益肺。
15.腎水虧虛證:頭暈耳鳴,兩目干澀,腰酸膝軟,手足心熱,咽干口燥,小便短澀,舌紅少苔,脈細數。滋補腎陰。
[其他治療]
1.卧床休息,給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飲食,多飲水。
2.發熱期,可針刺曲池、合谷,或刺少商出血,並補液,糾正電解質失衡,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氫化考的松治療,並酌情運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醯胺或免疫增強劑植物血凝素。
3.低血壓期,應補充血容量,調整血漿膠體滲透壓,糾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葯物與強心葯等,防止休克形成。
4.少尿期,如確定為腎性少尿後,則按急性腎衰處理,可予利尿劑、透析療法等。亦可用大黃30g、芒硝15g(前者水煎液沖服後者),以瀉後陰、去濁毒。
5.多尿期,應注意補充足量的液體和鉀鹽,並可用菟絲子30~50g,水煎代茶飲。
折疊編輯本段飲食保健
遵循醫囑。
折疊編輯本段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折疊編輯本段病理病因
疫斑熱是溫熱疫毒之邪入侵血脈,傷及心腎所致。
折疊編輯本段疾病診斷
1.溫[瘟]毒發斑:好發於我國北方省份,常可找到衣虱,發熱時間較長,頭痛較劇,斑疹多而明顯、壓之退色,周圍血象中早期白細胞多正常或減少,嗜酸性白細胞往往消失,外裴氏凝集反應效價遞增。
2.稻瘟病:好發於夏季,以發熱,全身酸痛,小腿肌肉痛尤甚為特徵,血象檢查白細胞呈低中等度增多,無異常淋巴細胞,血清學檢查可資鑒別。
3.流註:常見呼吸、消化、泌尿道及皮膚等處有感染病灶,高熱惡寒,汗出,血中白細胞總數增高,尤以中性粒細胞增高為主,且有進行性貧血,多形性皮疹,血培養陽性。
4.肝熱病:脅痛,黃疸,肝腫大壓痛,肝功能異常,有關血清學檢查可資鑒別。
折疊編輯本段並發症
1.腔道出血 嘔血、便血最為常見,可引起繼發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陰道出血等均較常見。
2.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 包括發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樞神經而引起腦炎和腦膜炎,休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和高血容量綜合征等引起的腦水腫,高血壓腦病和顱內出血等,可出現頭痛、嘔吐、神志意識障礙、抽搐、呼吸節律改變或偏癱等。CT檢查有助於以上診斷。
3.肺水腫 是本病常見的合並症,臨床上有兩種情況。
(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這是肺毛細血管損傷,通透性增高使肺間質大量滲液,此外肺內微小血管的血栓形成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減少均能促成ARDS。臨床表現為呼吸急促,30~40次/min。早期沒有明顯發紺和肺部音,中期可出現發紺,肺都可聞及支氣管呼吸音和干濕?音。X線胸片,可見雙側斑點狀或片狀陰影,肺野外帶陰影濃,而邊緣薄,呈毛玻璃樣。血氣分析動脈氧分壓(Pa02)降低至8.0kPa(60mmHg)以下,並進行性降低。肺泡動脈分壓明顯增高,達4.0kPa(30mmHg)以上。常見於休剋期和少尿期。新近美國報告發生在新墨西哥州等地的漢坦病毒肺綜合征,以ARDS為主要表現。常於發病第2~6天內因呼吸窘迫導致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2)心力衰竭:可以由肺毛細血管受損,肺泡內大量滲液所致,亦可由高容量或心肌受損所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增快,咳泡沫樣粉紅色痰,發紺和滿肺?音。
4.胸腔積液和肺不張 普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熱多見,Kanerva對125例PUUV引起的HFRS患者進行檢查,發現28%的患者存在胸膜積液或肺不張,而肺水腫罕見。這些患者均有較明顯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認為毛細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異常的原因。
5.繼發感染 多見於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敗血症多見,為免疫功能下降和導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繼發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6.自發性腎破裂 多發生於少尿期,由於嚴重腎髓質出血所致。常因惡心、嘔吐或咳嗽等,使腹腔或胸腔壓力突然升高,引起腎血管內壓力升高而促進出血。突然坐起或翻身,使腰大肌急劇收縮,腎臟受擠壓亦易引起腎破裂。臨床表現為患者突感腰部或腹部劇痛,嚴重者血壓下降,冷汗淋漓。若血液滲入腹腔,可出現腹膜刺激征,腹穿有鮮血。B超檢查能發現腎周圍及腹腔包塊中有液平段。如能及時手術能降低病死率。
7.心臟損害和心力衰竭 漢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損害,臨床上常見為心動過緩和心律失常。由於高血容量綜合征、肺水腫等使心肌負擔過重,因而可出現心力衰竭。
8.肝損害 4%~60%患者ALT升高,少數患者出現黃疸或明顯肝功能損害,肝損害以SEOV感染多見。是病毒損害肝臟所致。
9.高滲性非酮症昏迷 極少數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現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嗜睡甚至昏迷。檢查血糖明顯升高,常大於22.9~33.6mmol/L,血鈉>145mmol/L,尿酮陰性,血漿滲透壓>350mmol/L。這是HFRS患者胰腺β細胞受病毒侵犯使胰島素分泌減少,或過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靜脈補糖、補鈉過多和過度利尿導致脫水所致。

㈥ 出血熱有何症狀

您好:流行性出血熱起病較急,發熱是本病的首發和必有的症狀。體溫可高達39℃~40℃之間,熱型以稽留熱和弛張熱多見,少數表現為不規則發熱。熱程多數為3~7天,有的可長達10天以上。一般體溫越高,熱程越長,則病情越重。多數患者在發熱末期或熱退的同時出現血壓下降,持續約1~3天後,患者可出現腎臟損傷症狀。

臨床表現]
一潛伏期
一般為3~9天,長的可超過2周。
二臨床表現
1. 發熱及毒血症症狀:起病急,發熱,多於發病數小時後體溫迅速上升至40℃以上,為稽留熱或弛張熱,伴有畏寒、出汗,持續3~4天後體溫下降,在第12~14天再次上升。伴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劇烈頭痛及表情淡漠等毒血症症狀。
2. 消化系統表現:發病後第2~3天即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因連續水樣便引起脫水。症狀可持續1周。可有肝功能異常及胰腺炎等。
3. 出血:發病後第4 天開始有程度不等的出血,表現為皮膚、黏膜出血、鼻、牙齦出血、嘔血、便血、血尿、陰道出血,甚至多臟器出血。嚴重者可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失血性休克。嚴重出血是本病最主要的死因。
4. 其他:皮膚充血性皮疹是本病特異的臨床表現,在發病後第5~7 天開始出現紅色丘疹,從面部和臀部擴散到四肢和軀干,1 天後發展為融合性斑丘疹,不癢,到第12 天消退。可有淺表淋巴結腫大、咽痛、咳嗽、胸痛;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少尿、無尿及腎功能衰竭;譫妄、昏迷等神經系統表現。亦有發生睾丸炎的報道。
臨床表現為多系統損害,病情嚴重。病程為14~16天。多於發病後第6~9 天死亡。

㈦ 出血熱.. 出院後怎樣養病謝謝大家~

出血熱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

出血熱不是鼠疫,而是一種由病毒所致的經鼠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出血熱的病名全稱是流行性出血熱,目前國際上統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中國首例出血熱病例1931年出現在東北地區,至今全國發現病例已愈百萬。天津市近年發病出現了增多,而且患者中市區人口所佔比例逐漸提高。對這種病,人類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有十分有效的預防手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引起出血熱的病毒是漢坦病毒。這種病毒侵入人體後直接作用於全身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水腫,從而出現全身皮膚粘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頰、鼻、頸部、前胸、上臂等處發紅或有出血點,並危及心、肺、脾、胃、腎、腦垂體、腎上腺等多處臟器;有些病人還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極易出現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最為嚴重的是損害人的腎臟,重者往往死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病毒還會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嚴重的頭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現高熱。重症或未能及時治療的病人,後期往往出現心力衰竭、肺腫、自發性腎破裂等嚴重並發症。

該病病情凶險、病程多會遷延月余,即使治癒也需要嚴格休息至少1—3個月,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出血熱的治療重在發病早期

出血熱病毒對人的危害涉及機體多種器官,病變可累及全身各系統,但是這種危害是漸進性的。倘若患病後盡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葯物,盡早休息,即可抵禦病毒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減少機體的損耗,因此可明顯增加康復的機會。

早治療的前提在於早發現。出血熱病人發病早期的典型表現為突起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這種高熱通常持續4—6天。由於病毒引起的神經中毒現象,病人會出現頭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還會出現顏面、頸、上胸部皮膚充血潮紅,俗稱「三紅」,很象「酒醉貌」,軀干及上肢皮膚出現條索狀出血點,眼球結膜血。病人還常伴有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症病人會出現咯血、嘔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現象。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血小板下降,並有尿蛋白陽性、血尿、尿內出現膜狀物等腎功能損害表現。

如果對早期病人不細心鑒別,很容易誤以為是「感冒」。我國南方高發病區流傳著這樣幾句話:「寒熱臉紅酒醉貌,頭痛乏力象感冒;皮膚粘膜出血點,嘔吐腹瀉蛋白尿」。這是當地基層醫務人員早期發現病人的經驗總結,也是普通老百姓認知出血熱的基本點,大家可以據此對出血熱有個初步的認識。

㈧ 出血熱疫苗的有效防疫期為幾年

04年接種過一次疫苗,按常規2~4年應加強一次。另外要注意我國流行的出血熱有幾型,一種疫苗只能產生針對該型病毒的抗體,詳情請咨詢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關專家。

㈨ 兩年前打過出血熱疫苗,現在還用打嗎

打,有效期一般是2年

㈩ 出血熱一般要多久才恢復體力啊

出血熱(hemorrhagic fever)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
出血熱不是鼠疫,而是一種由病毒所致的經鼠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出血熱的病名全稱是流行性出血熱,目前國際上統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中國首例出血熱病例1931年出現在東北地區,至今全國發現病例已愈百萬。天津市近年發病出現了增多,而且患者中市區人口所佔比例逐漸提高。對這種病,人類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也有十分有效的預防手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引起出血熱的病毒是漢坦病毒。這種病毒侵入人體後直接作用於全身毛細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導致組織或器官的水腫,從而出現全身皮膚粘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頰、鼻、頸部、前胸、上臂等處發紅或有出血點,並危及心、肺、脾、胃、腎、腦垂體、腎上腺等多處臟器;有些病人還有廣泛的微血栓形成,極易出現嚴重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最為嚴重的是損害人的腎臟,重者往往死於尿毒症腎功能衰竭。病毒還會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嚴重的頭痛、眼眶痛、腰痛及全身疼痛,病人普遍出現高熱。重症或未能及時治療的病人,後期往往出現心力衰竭、肺腫、自發性腎破裂等嚴重並發症。
該病病情凶險、病程多會遷延月余,即使治癒也需要嚴格休息至少1—3個月,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
出血熱的治療重在發病早期
出血熱病毒對人的危害涉及機體多種器官,病變可累及全身各系統,但是這種危害是漸進性的。倘若患病後盡早治療,盡早使用抗病毒葯物,盡早休息,即可抵禦病毒的毒性作用,也可能減少機體的損耗,因此可明顯增加康復的機會。
早治療的前提在於早發現。出血熱病人發病早期的典型表現為突起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這種高熱通常持續4—6天。由於病毒引起的神經中毒現象,病人會出現頭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廣泛的血管壁損傷,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還會出現顏面、頸、上胸部皮膚充血潮紅,俗稱「三紅」,很象「酒醉貌」,軀干及上肢皮膚出現條索狀出血點,眼球結膜血。病人還常伴有乏力、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症病人會出現咯血、嘔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現象。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增多、血小板下降,並有尿蛋白陽性、血尿、尿內出現膜狀物等腎功能損害表現。
如果對早期病人不細心鑒別,很容易誤以為是「感冒」。我國南方高發病區流傳著這樣幾句話:「寒熱臉紅酒醉貌,頭痛乏力象感冒;皮膚粘膜出血點,嘔吐腹瀉蛋白尿」。這是當地基層醫務人員早期發現病人的經驗總結,也是普通老百姓認知出血熱的基本點,大家可以據此對出血熱有個初步的認識。
出血熱除腎綜合症(漢坦)出血熱最常見外,尚有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的登革病毒Ⅱ型引起的登革出血熱,非洲和亞洲的叢林中的的埃博拉出血熱,德國和南斯拉夫、非洲的馬爾堡出血熱,後二種以高病死率著名。
想知道更專業的健康知訊,盡在就醫網<http://bbs.91.cn>中國人的網上醫院

閱讀全文

與出血熱有效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
楚楚街轉讓 瀏覽:414
馬鞍山何家俊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