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服務期限協議
是否合法我無法界定,但是在合同法中好象沒有明文禁止條款。因為要接回受這種條款也是雙答方合意的情況下,這種交換並不會體現在勞動合同中。我們公司以前就有類擬的不成文規定,本科生公司直接轉戶口的第一次與公司簽約是三年,有的是五年。大家都能接受 。因為這不算是不平等條約,公司在為應屆生遷戶口過程中付出了資源,作為相應的對服務年限做出要求也是相對合理的。如果不接受可以不要求公司遷戶口。
㈡ 合同服務期是什麼意思
合同服務期是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培訓費用,並支付勞動報酬和其它待遇,使勞動者學到了本事。同時,用人單位使勞動者接受培訓的目的,在於勞動者回來後為單位提供約定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勞動者服務期未滿離職,使用人單位期待落空。通過約定服務期,可以大體平衡雙方利益。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前述協議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要依法約定違約金,主要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違約金是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結果。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體現了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所謂「對等」,是指享有權利,同時就應承擔義務,而且,彼此的權利、義務是相應的。這要求當事人所取得財產、勞務或工作成果與其履行的義務大體相當。
第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違約金時不得違法,即約定違反服務期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違約時,勞動者所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㈢ 員工服務期協議
此類服務協議屬於合同的一種,如無特別註明,不順延疊加。
㈣ 服務期協議違約
雖然現在沒有培訓,但合同已簽訂,還是違約行為;違約金不得超過培訓費用,如果用人回單位還沒有答對此支出任何費用,那是不用支付違約金的!但是你提前辭職,沒有經過任何培訓,也就不可能存在服務期了,就此,你不用支付違約金,以下是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㈤ 請高人指教:服務期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無效,請放心!參考《勞動合同法》特別注意二十五條: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
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第二十五條 除本法第二十二條和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㈥ 公務員最低服務年限協議
報考以下五類職位,考生一經錄用,須與招錄機關簽訂最低服務五年內(含試用期)的協議,容並在縣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一是全省鄉鎮(街道)機關職位;二是從服務期滿並考核合格「四項目」人員及退役的大學生士兵定向招錄的職位;三是部分基層艱苦邊遠縣(市)限本地戶籍、生源(生源地指參加高考時的戶籍所在地)的職位;四是恩施州、五峰縣、長陽縣等民族自治地區限本地區少數民族人員報考的職位;五是從村(社區)幹部定向招錄鄉鎮(街道)公務員職位。
其他在職位公告中明確有最低服務期限的職位,考生一經錄用,須與招錄機關簽訂相應最低服務期限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