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民訴法司法解釋證據解讀121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來適用《中華人民共自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待證事實無關聯,或者對證明待證事實無意義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人民法院准許當事人鑒定申請的,應當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確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當事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符合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依職權委託鑒定,在詢問當事人的意見後,指定具備相應資格的鑒定人。
『貳』 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
【為您推薦】長安鎮律師
餘姚市律師
渭濱區律師
沽源縣律師
復興區律師
長安區律師
黃江鎮律師
證據在一個案件中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在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可以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對於勝訴會有很大的幫助,俗語說,打官司打的就是證據。但證據的提供也有一個時間的限定,超過這個時間提交的證據法院會不予採納,那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是多久?
舉證時限,是指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交證據的期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目前,在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30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二、民事訴訟中證據的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根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第63條對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種類作出了詳細規定,包括:當事人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電子數據、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八種。
民事訴訟被告舉證期限可以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協商,如果由法院指定期限的話,應從當事人接到訴訟通知書當天起算,不少於30日。如果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沒有提交證據,會被視為放棄舉證。但如果當事人確實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有困難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延長舉證期限。
延伸閱讀:
民事舉證期限有多久,證據交換的時限規定是怎樣的
民事訴訟舉證期限是多久?
新民訴關於舉證期限的兩種確認方式
『叄』 新民訴第65條與證據規定第33矛盾,當事人能否約定舉證期限
1.《新民訴》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版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權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這兩個條文不是矛盾的,當事人是可以約定舉證期限的。
『肆』 如何理解新民訴法司法解釋反訴期限所舉證期限
您好,根據民訴意見第156條,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案件受理後,法庭辯論結束前。根據證據規定第34條第3款,反訴和增加訴訟請求的提出時間是:舉證期限屆滿前。從理論上說,民訴意見與證據規則屬於同位法,對於同位法,當然是新法優先與舊法,當然適用證據規則。
從法條上講,《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82條規定 「本院過去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從現實上說,現在法院一般都事先通知舉證期限,且舉證期限通常在開庭之前,此時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反訴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 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伍』 新民訴法對於舉證期限有沒有修改過是不是只能由法院指定不能由當事人協商
已經修改過了。民訴法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內提供證據。
人民法院根據容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當事人在該期限內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延長期限,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適當延長。當事人逾期提供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據不同情形可以不予採納該證據,或者採納該證據但予以訓誡、罰款。
舉證期限由法院依職權制定,當事人不能協商確定了。不過當事人申請延長的,法院應當延長。所以以前的蠻多真題答案要改了。
『陸』 根據新民訴法的規定,舉證期限是否還可以由當事人協商
不能了!!!
『柒』 民事訴訟法規定司法鑒定的時間只能在一審做嗎
是的,一審沒有申請鑒定,二審不予審理此項內容,可以另案起訴。
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鑒定,應當在舉證期限內提出。符合本規定第二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申請重新鑒定的除外。
對需要鑒定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無正當理由不提出鑒定申請或者不預交鑒定費用或者拒不提供相關材料致使對案件爭議的事實無法通過鑒定結論予以認定的,應當對該事實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
(7)新民訴法關於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司法鑒定的步驟:
1、委託階段。這是司法鑒定程序開啟階段。委託人應向司法鑒定機構出具司法鑒定委託書,提供自己的身份證明,並提供委託鑒定事項所需的鑒定材料。委託人委託他人代理的,應當要求出具委託書。
委託人向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的鑒定材料要真實、完整、充分;不得要求或者暗示司法鑒定機構和司法鑒定人按其意圖或者特定目的提供鑒定意見。否則,鑒定出的結論會被法庭和其他當事人質疑甚至被重新鑒定。
2、受理階段。在這一階段,司法鑒定機構要對委託的鑒定事項進行審查,審查主要有以下幾點:
(1)是否屬於司法鑒定業務范圍;
(2)鑒定事項的用途及鑒定要求是否合法;
(3)鑒定材料是否真實、完整、充分。對符合上述要求的鑒定委託,予以受理,作出受理的決定並與委託人簽訂司法鑒定協議書。
3、鑒定階段。該階段中,司法鑒定機構指定或者選擇本機構中具有該鑒定事項執業資格的二名司法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對鑒定過程進行實時記錄並簽名;對不同的鑒定事項有不同的鑒定方式。
4、補充鑒定階段。這個階段的發生是根據委託人的請求進行的,主要原因是:委託人增加新的鑒定要求的;委託人發現委託的鑒定事項有遺漏的;委託人在鑒定過程中又提供或者補充了新的鑒定材料的;其他需要補充鑒定的情形。補充鑒定是原委託鑒定的組成部分。
『捌』 新民訴法司法解釋117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回七條 當事人申請證人出庭答作證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符合本解釋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通知證人出庭作證。
未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不得出庭作證,但雙方當事人同意並經人民法院准許的除外。
『玖』 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舉證期限是多久
民事訴訟中有關「舉證時限」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2、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3、舉證期限:根據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主張和案件審理情況確定當事人應當提供的證據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5、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6、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8、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當事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74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的,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當事人申請保全證據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的擔保。
(9)新民訴法關於舉證期限擴展閱讀:
民訴法新解釋關於舉證期限
《解釋》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審理前的准備階段確定當事人的舉證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並經人民法院准許。
人民法院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於十五日,當事人提供新的證據的第二審案件不得少於十日。
舉證期限屆滿後,當事人對已經提供的證據,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對證據來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進行補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確定舉證期限,該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十日,修改了此前人民法院確定一審普通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若提供新證據,除不開庭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以外,其他應在開庭前或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舊規定。
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庭審前准備階段法院指定的舉證期限的同時,又給當事人提供了在之後提供反駁證據或補正證據的機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方式——簡單規定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