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土地收益年限是怎麼回事
土地作為國有,單位組織一般只有使用收益權,那麼收益年限就是你的可使用年限了。
⑵ 法定有效期限和合同受益期限不一致時,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應當按( )確定
D.兩者孰短原則
某些無形資產的取得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其使版用壽命不應超過合同性權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的期限。但如果企業使用資產的預期的期限短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規定的期限的,則應當按照企業預期使用的期限確定其使用壽命。
⑶ 確定商標權收益年限始終應依據其注冊年限及到期後的續展時間。() A 對 B 錯
商標注冊使用年限為10年,10年之後可以續展,每次續展的時間為十年。根據《商標法》第版三十七條規定,注權冊商標的有效期為十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
根據《商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注冊商標有效期滿,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在期滿前六個月內申請續展注冊;在此期間未提出續展申請的,可以給予六個月的寬展期。
寬展期屆滿仍未提出申請的,注銷其注冊商標。每次續展注冊商標的期限為十年。續展注冊經核准後,予以公告。
世界各國幾乎都對商標專用權的效力規定了時間限制,但各國規定的方式和期限長短不同,多數國家規定為10年,如日本、法國、瑞典、丹麥、比利時等國。各國商標有效期開始計算的時間也不同,如法國自提出申請之日起計算,美國則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
我國2014《商標法》第39條規定,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10年,自核准之日起計算。另有2014《商標法》第36條第二款規定,經審查異議不成立而准予注冊的商標,商標注冊申請人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時間自初步審定公告三個月期滿之日起計算。
⑷ 預計使用年限和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有什麼區別
預計使用年限應該長於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因為法律規定是強制性規定,必須遵守,否則產品就不合格。預計使用年限可以高於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也表明產品質量過硬。總之,法律標準是底線標准,必須達到。
⑸ 無形資產評估收益法中存在的問題
無形資產收益期限的確定
1.確定無形資產有效期限的理論依據
(1)無形資產收益期限或稱有效期限,是指無形資產發揮作用,並具有超額獲利能力的時間。
無形資產具有獲得超額收益能力的時間才是真正的無形資產有效期限。
(2)無形資產損耗的價值量,是確定無形資產有效期限的前提。
(3)無形資產沒有物質實體,因為它沒有有形損耗,從而沒有實體性貶值。
(4)無形資產價值降低是由於無形損耗形成的,即由於社會科學技術進步而引起價值減少。
具體來說,主要由下列三種情況決定產生:
①一種新的,更為先進、更經濟的無形資產出現這種新的無形資產可以替代舊的無形資產,使採用原無形資產無利可圖時,原有無形資產價值就喪失了。(被替代) 伴你同行
②因為無形資產傳播面擴大,其他企業普遍掌握這種無形資產,獲得這項無形資產已不需要任何成本,使擁有這種無形資產的企業不再具有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時,它的價值也就大幅度貶低或喪失。(共益面太大)
③企業擁有的某項無形資產所決定的產品銷售量驟減,需求大幅度下降時,這種無形資產價值就會減少,以至完全喪失。(依託的產品產量驟減)
(6)無形損耗隻影響無形資產價值,而不影響其使用價值
2.資產評估實踐中,預計和確定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可依照下列方法進行:
(1)法律或合同、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可按照法定有效期限與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2)法律無規定有效期,企業合同或企業申請書中規定有受益年限的,可按照受益年限確定。
(3)法律和企業合同或申請書均未規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預計受益期限確定。預計受益期限可以採用統計分析或與同類資產比較得出。
3.一般而言,無形資產的有效期限要比它們的法定保護期短得多
因為它們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如廢棄不用、人們愛好的轉變以及經濟形勢變化等。特別是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無形資產更新周期加快,使其有效期限越來越短,評估時都應給予應有的重視。
⑹ 老師關於收益法中的收益年限和建築物的折舊年限我老是要搞混在一起希望老師能夠給個思路!
收益年限是價值時點後開始算起的,土地使用權剩餘壽命跟建築物結束年限兩者取短。
建築物的折舊年限也是建築物的經濟壽命=有效經過年限+剩餘經濟壽命。
⑺ 專利攤銷期限及專利攤銷的賬務都應如何計算
專利權屬於無形資產,一般沒有凈殘值。按其入賬價值和年限進行攤銷,一般採用直線法。價值除以年限等於每年折舊額,再除以12就是每月折舊額。
一、專利攤銷期限的確定
通常情況下,無形資產成本應在其預計使用年限內攤銷;(即法律規定的年限和專利權的有效期限哪個時間較短就以哪個為准),如果預計使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
例如:2019年1月,甲公司購入一項發明專利。該發明專利於2015年1月獲得授權,即剩餘有效期限為16年(發明專利的有效期為20年),即攤銷年限為16年。
二、攤銷賬務處理
專利攤銷方法:專利一般採用分期等額攤銷法進行攤銷。其攤銷方法如下:
某項專利年攤銷額=該項專利實際支出數/有效年份
月攤銷額=年攤銷額/12
例如:2019年1月,甲公司以銀行存款10萬元購入一項發明專利。該發明專利於2015年1月獲得授權,即剩餘有效期限為16年(發明專利的有效期為20年),那麼:
該發明專利每年攤銷額=10÷16=0.625萬元。
(7)收益年限與法定有效期擴展閱讀:
1、專利攤銷期限的確認原則
專利的攤銷年限一經確定,就不得隨便更改,根據現行制度,專利攤銷期限的確認原則為:
(1)法律和合同以及企業申請書分別規定有法定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的,按照規定的有效期限和受益年限孰短的原則確定;
(2)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而企業合同或者合同申請書種有規定受益年限的,按規定的受益年限確定;
(3)法律或合同以及企業申請書均示規定存放期限或者受益年限的,按照不少於10年的期限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形資產攤銷
⑻ 無形資產預計使用年限10年,法律規定有效年限8年,攤銷時怎麼算
按兩者較短者。也就是8年
如果預計設用年限超過了相關合同規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應按照以下原則攤銷:
一是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但拿法律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
二是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有效年限;
三是合同規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規定了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
四是合同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沒有規定有效年限的,攤銷年限不應超過10年。
與會計上規定的無形資產攤銷年限相比,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主要有以下不同:
一是不考慮預計實際年限是否低於合同規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應按照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兩者之中較短者進行攤銷;
二是合同和法律如果均沒有規定受益年限或有效年限的,攤銷期限不得少於10年;
三是土地使用權應統一按法律規定的有效年限進行攤銷,不考慮企業的實際受益年限。
⑼ 怎麼預測一個企業的收益年限 要考慮哪些方面
玩財學長為您解答~
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公式是: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
上市公司的資產中,除去負債,其餘都屬於全體股東,這部分資產稱為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就如同做生意當中的本金。如果有兩家上市公司,A公司一年賺1億,B公司一年賺2億,僅從這個數據,無法判斷哪家公司經營得更好。因為我們不知道,A、B兩家公司賺這些錢時用的本金(凈資產)是多少。如果A公司的凈資產是5億,B公司的凈資產是20億,可以肯定地說,A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比B公司強很多。因為A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是20%,而B公司則是10%.
在分析盈利能力時要注重公司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還有以下具體的分析指標與方法:
1、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其計算公式為: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業產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與同行業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同業水平,說明公司產品附加值高,產品定價高,或與同行比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優勢,有競爭力。與歷史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則可能是公司所在行業處於復甦時期,產品價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鋼鐵行業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需考慮這種價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續,公司將來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證。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顯著降低,則可能是公司所在行業競爭激烈,在發生價格戰的情況下往往是兩敗俱傷的結局,這時投資者就要警覺了,我國上世紀90年代的彩電業就是這樣的例子。
2、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它與凈利潤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收入成反比關系,企業在增加銷售收入額的同時,必須相應地獲得更多的凈利潤,才能使銷售凈利率保持不變或有所提高。通過分析銷售凈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注意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營業利潤率,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計算公式為: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收入)×100%。它比銷售凈利率能更好地刻畫公司主營業務對盈利的貢獻情況,因為凈利潤是以營業利潤為基礎加上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及營業外支出凈額後得到的,而這些收入或損失的持續性較差,排除這些影響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變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別。
4、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5、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總額×100%=(凈利潤/平均總資產)×(平均總資產/平均所有者權益)×100%=(凈利潤/平均總資產)/(1-平均資產負債率)
這是綜合性最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標,數值越高,表明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好,它受資產凈利率與平均資產負債率的影響。
⑽ 合同規定的無形資產的受益年限,法律規定的有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哪個作為無形資產的攤銷年限
兩者之間取短的期間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