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名義已使用年限公式

名義已使用年限公式

發布時間:2021-02-04 04:22:58

❶ 電子表格中如何求已使用年限

在EXCEL電子表格中
假設B2單元格寫入了建成日期(或是購入日期)
在C2單元格可輸版入公式
=DATEDIF(B2,NOW(),"Y")
這樣就可以算出已使權用了多少周年

如果不滿一年也按一年算則公式改成
=CEILING(DATEDIF(B2,NOW(),"M")/12,1)

❷ 已使用年限有什麼分類,如何估算

已使用年限是指在評估基準期之前資產已經使用的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分類:
1、名義已使用年限
這是指資產從購進到評估基準日時的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可以根據委託方提供的會計資料確定。
2、實際已使用年限
這是指資產使用的實際年限。它並不一定是資產購進到評估基準日的日歷時間。例如一台設備買回來後連包裝都未拆開擱置了兩年,就到了評估基準日,那麼此台設備的實際已使用時間為零。又如某設備買回來以後立即投入使用,但因企業是季節性生產,只使用半年,另外半年閑置。那麼設備使用兩年後實際已使用年限只有一年。
在資產評估中,已使用年限都是指實際已使用年限。如無特殊說明,以後的已使用年限都是指的實際已使用年限,不包含名義已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的估算:
(1)簡單已使用年限的估算。如果資產的購建投資是;次完成,且在使用過程中沒有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資的情況發生,那麼資產的實際已使用年限就是已使用年限。它可以通過調查購建時間和資產的使用記錄資料估算。例如一台機床購買後立即投入使用,現已歷時5年,中間因開工不足停業運轉1年,則已使用年限為4年。
(2)加權綜合已使用年限。如果資產的購建投資是分次完成,或在使用過程中進行了技術改造或追加了投資,這時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需要加權綜合確定。當資產的投資是分次完成時,各次投資購入的資產的使用期不相同,不能簡單的用其一部分資產的使用年限來表示資產的已使用年限。同時,應該看到當資產在使用過程中有追加投資進行更新改造時,會使得資產的潛力加強,也就無異於改變了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顯然,無論是資產的各部分使用時間的不同,還是資產的已使用年限發生改變,資產的已使用年限都需用統計的概念加權綜合估算確定。這里的所謂加權,是用重置成本對時間加權來確定綜合已使用年限。

❸ 電子表格中如何求已使用年限

電子表格中求已使用年限:
1、在EXCEL電子表格中假設B2單元格寫入了內建成日期容(或是購入日期)
2、在C2單元格可輸入公式=DATEDIF(B2,NOW(),"Y")這樣就可以算出已使用了多少周年
3、如果不滿一年也按一年算則公式改成=CEILING(DATEDIF(B2,NOW(),"M")/12,1)

❹ 年數總和法年折舊公式: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1

比如:預計使用5年,
即第一年尚可使用年限5年,第二年尚可使用年限4年,第三年專尚可使用屬年限3年,第四年尚可使用年限2年,第五年尚可使用年限1年。
1+2+3+4+5=15
或者
(1+5)x5 /2= 15 即 ,首項+尾項 X 序數次 /2

❺ 固定資產已使用年限怎麼算 2005年6月21日購入的 這要算是使用幾年的啊

固定資產按購入月份的下一月開始計提折舊,使用年限也是同樣的計算。2005年6月21日購入,使用期從2005年7月開始算,到2011年8月已使用年限為7年另1個月。

❻ 資產評估成本法下,實際性貶值額的計算中使用實際使用年限和名義使用年限計算的實體性貶值額差異在哪

名義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從購進使用到評估時的年限(也就是按照公歷的會計年度確定專的會計上的屬實際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可以通過會計記錄、資產登記簿、登記卡片查詢確定。

實際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在使用中實際損耗的年限。由於資產在使用中負荷程度的影響,必須將資產的名義已使用年限調整為實際已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名義已使用年限的差異,可以通過資產利用率來調整。

實際已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資產利用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利用率=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實際利用時間/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法定利用時間×100%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超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比名義已使用年限要長;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滿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等於名義已使用年限;

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開工不足,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小於名義已使用年限。

❼ 使用了10個月的固定資產,它的已使用年限怎麼算

使用了10個月的固定資產,按照會計核算的使用年限後除以12個月再乘以10個月計提折舊,也就是10÷12的年數計提折舊。

❽ 固定資產已使用壽命怎麼計算

一般是就是從入賬時間的下個月計算到現在。
因為記賬的時候當月入賬當月不計提折舊。
或者簡而言之,從你計提折舊的時間開始計算。

❾ 為什麼有公式是資產評估價值=資產的重置成

實體性貶值估算

資產的實體性貶值是資產由於使用和自然力作用形成的貶值。實體性貶值的估算,一般可以採用取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法,也稱成新率法。

(1)特點:是指對被評估資產,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資產的實體各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製造、使用、磨損、維護、修理、大修理、改造情況和物理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其全新狀態相比較,考察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從而估算實體性貶值。

(2)計算公式為:資產實體性貶值=重置成本×(1-(實體性貶值)成新率)

補充:在許多教材中,對成新率概念及其確定方法的闡述都有誤導之處。一是在實體性貶值額的估算和資產評估值等於重置成本乘以成新率的計算中,均用到成新率的概念。雖然都強調此成新率非彼成新率,但二者有何差異?為什麼要用同一個詞來表示存在著明顯差異的兩種含義?沒有一個清楚的闡釋。大家應該注意這個成新率嚴格意義上講,應該成為實體性貶值的成新率,以區別於教材23頁中公式中的成新率(這個成新率考慮了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

2.公式計演算法。

(1)認為資產的貶值和其實際使用年限成正比例

(2)使用年限與實際已使用年限:

①名義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從購進使用到評估時的年限(也就是按照公歷的會計年度確定的會計上的實際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可以通過會計記錄、資產登記簿、登記卡片查詢確定。

②實際已使用年限:

指資產在使用中實際損耗的年限。由於資產在使用中負荷程度的影響,必須將資產的名義已使用年限調整為實際已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名義已使用年限的差異,可以通過資產利用率來調整。

③資產利用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利用率=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實際利用時間/截止評估日資產累計法定利用時間×100%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超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比名義已使用年限要長;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資產滿負荷運轉,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等於名義已使用年限;當資產利用率<1時,表示開工不足,資產實際已使用年限小於名義已使用年

實際已使用年限=名義已使用年限×資產利用率

(3)計算公式為:

資產的實體貶值=(重置成本-預計殘值)/總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

式中:①預計殘值是指被評估資產在清理報廢時凈收回的金額。在資產評估中,通常只考慮數額較大的殘值,如殘值數額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②總使用年限指的是實際已使用年限與尚可使用年限之和。

計算公式為:總使用年限=實際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

尚可使用年限是根據資產的有形損耗因素,預計資產的繼續使用年限。

③顯然殘值是沒有貶值的,所以式中扣除了預計殘值

❿ 已使用年限包括會計記錄的財產已提取折舊年限---使用年限,以及財產實際使用年限。

比方說一台電腦,可以用5年,那使用年限就是5年,用了2年,那已使用年限就是2年,而可能你使用的時候不注意保養,磨損較大,那麼財產的實際使用年限可能會是3年或4年

閱讀全文

與名義已使用年限公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
1968年斯班瑟發明了膠水新配方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