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到期風險溢價的什麼是到期風險溢價
到期風險溢價主要是當未來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價格會相應下降。所以到期期限越長,風內險越大,到期容風險溢價越高。
證券的到期日越長,其本金收回的不確定性越大,在此期間市場利率等其他因素不確定性也增多。因此證券隨著到期日的增強給持有者帶來的風險增大。為了彌補這個風險,證券發行人必須要給予一定的補償。在一般情況下,短期債券的到期日低於長期債券的到期日,長期債券到期日低於股票到期日(股票無到期日,即到期日無窮大),因此短期債券的利息最低,長期債券高於短期債券利息,股票投資回報率超過債券投資回報率。
根據上述論述,我們得到如下結論:
r=r*+IP+DRP+LP+MRP
其中,r為某證券利率(投資報酬率),r*為無通貨膨脹環境,無其他風險條件下的純利率即無風險真實利率,IP為投資者要求的通貨膨脹風險溢價,DRP為投資者要求的拒付風險溢價,LP為投資者要求的流動性溢價,MRP為投資者要求的到期風險溢價。
⑵ 股權風險溢價的風險溢價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在1990年才開始建立,採用我國股票和資本市場的歷史數據資料,計算我國各種資產的ERP,這些資產是:上證指數、深證指數、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和消費物價指數(CPI)。以上資產的觀察期為1992—2004年。上證指數代表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深成指數代表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平均收益,銀行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代表了我國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通貨膨脹率代表了我國商品價值的變動。由計算得到上海股市普通股1992—2004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9.681% ,深證股指的平均收益率為24.588%,而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僅有5.698% ,保值實物商品價值增長為5.92%。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4%,深成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率高出約18.9%。它們與通貨膨脹率相比,也分別高出約14%和18.9%左右。在這l3年間,由於通貨膨脹率波動較大,平均銀行存款收益率低於平均通脹率,因此在此期間把錢存入銀行還不如購買實物資產進行保值的收益率高。
為了比較各種資產的收益和再次投入相同資產的條件下,一單位人民幣的增長情況,計算了上證收益增長、深成收益增長、銀行存款增長和通張增長數值。結果表明,在觀測期內消費物價指數中商品購買成本上升了4.9倍,這意味著在1992年價值一元的商品在2004年的時候要花費2.04元才能購買到。對於其它資產來說,投資在上證指數上1元的人民幣會增長到4.33元,在深圳交易所投資的平均收益會由1992年的1元人民幣增長列2004年的3.18元,而將1元人民幣存人銀行的收入增長略低於通貨膨脹增長,也在2.04元左右。通過對各種資產收益進行比較,在上證交易所進行股票投資的收益比進行其它方式的投資收益更高。
通過計算各種資產幾何平均收益增長率發現它要低於由算術平均收益增長率計算的ERP,上證指數的ERP約為5.38%,而深成指數的ERP約為3.1%。可見在計算ERP時,使用的計算方法不同,所得到的收益差別很大。從各種資產收益的標准差可以看出,我國股市的波動較大,上證指數收益的年平均波動達到52.24%,深成指數收益的波動更大,達到76.72%左右,銀行存款的波動最小。資產收益的波動性越大,其風險也就越大,收益率越高,風險與收益的對稱性在我國股市中得到了很明顯的體現。銀行存款相對其它資產來說風險較小,收益率也較低,但在樣本觀測期內也不是很好的投資保值資產,因為其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如果將錢存入銀行其實際價值還會下降。從分析的期限看,在1997年到2004年間,隨著期限的縮短,上證指數收益率、深成指數收益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以及通張率都減少了,而且它們的波動性減小了,所得到的ERP也減小了。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的算術平均收益率分別為6.72%和2.88%左右,其相應的ERP約為3.51%和-0.34%,而幾何平均收益率更低,所得到的ERP為負值,分別約在-1.6%和-6.1%左右。因此可以得出,隨著觀測期限的不同,風險溢價也不相同;我國的ERP有下降的趨勢,而且觀測的風險溢價偏低。
⑶ 能不能詳細講一下期限風險溢價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通常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短期債券,這是因回為長期債券的持有答期限長於短期債券,由於持有時間較長,受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因素影響而貶值的風險較大,所以長期債券就要通過付出較高的利息來對風險進行補償,即期限風險溢價。希望對你有幫助阿。
⑷ 債券的貼現率計算公式Kd=k*+IP+LP+MRP+DRP k*和MRP的估算
應該是過了7年還剩3年的利率,和新3年的不一樣
兩個到期風險溢價不一樣的
⑸ 什麼是風險溢價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風險溢價專(英文:Risk premium),是一個人在面對不同風險的高屬低、且清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情況下,會如何因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度影響其是否要冒風險獲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只接受已經確定的收入,放棄冒風險可能得到的較高報酬。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⑹ 某商業銀行對企業發放一筆3年期貸款,已知基準利率為1.5%,該企業的違約風險溢價為3%,期限風險溢價為2.5%
基準利率定價法下:
貸款利率 = 基準利率 + 借款者的違約風險溢價 + 長期貸款的期限風險溢價
貸款利率=1.5%+3%+2.5%
=7%
⑺ 到期風險溢價(maturity risk premium)和違約風險溢價(default ris
到期風險溢價,主要是當未來利率上升時,長期債券價格會相應下降。所以到期期內限越長,容風險越大,到期風險溢價越高。
證券的到期日越長,其本金收回的不確定性越大,在此期間市場利率等其他因素不確定性也增多。因此證券隨著到期日的增強給持有者帶來的風險增大。為了彌補這個風險,證券發行人必須要給予一定的補償。在一般情況下,短期債券的到期日低於長期債券的到期日,長期債券到期日低於股票到期日(股票無到期日,即到期日無窮大),因此短期債券的利息最低,長期債券高於短期債券利息,股票投資回報率超過債券投資回報率。
違約風險溢價(Default Risk Premium)是指債券發行者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支付利息和本金的風險。債券信用等級越高,違約風險越小;債券信用等級越低,違約風險越大。違約風險越大,債券的到期收益率越高。違約風險溢價一般會被添加進無風險真實利率里,以補償投資者對違約風險的承受。公司債券或多或少都存在違約風險,政府債券通常被認為是沒有違約風險的。如AAA級債券DRP=1.0%,BB級債券DRP=5.0%;而美國國庫券DRP=0。
⑻ 影響風險溢價的因素有哪些
1.發行人種類。不同的發行人種類代表了不同的風險與收益率,他們以不同的能力履行其合同義務。例如,工業公司、公用事業公司、金融機構、外國公司等不同的發行人發行的債券與基礎利率之間存在一定的利差,這種利差有時也稱為市場板塊內利差。
2.發行人的信用度。債券發行人自身的違約風險是影響債券收益率的重要因素。債券發行人的信用程度越低,投資人所要求收益率越高;反之則較低。
3.提前贖回等其他條款。如果債券發行條款包括了提前贖回等對債券發行人有利的條款,則投資者將要求相對於同類國債來說較高的利差;反之,如果條款對債券投資者有利,則投資者可能要求一個小的利差。
4.稅收負擔。債券投資者的稅收狀況也將影響其稅後收益率。
5.債券的預期流動性。債券的交易有不同程度的流動性,流動性越大,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越低;反之則要求的收益率越高。
6.到期期限。由於債券價格的波動性與其到期期限的長短相關。故債券期限越長,其波動性越大,相應的收益率也越高。
投資者在面對不同風險的高低、且清楚高風險高報酬、低風險低報酬的情況下,因投資者對風險的承受度,影響其是否要冒風險獲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只接受已經確定的收益,放棄冒風險可能得到的較高報酬。 已經確定的收益與冒風險所得收益之間的差,即為風險溢價。
風險溢價指的是投資人要求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風險。財務動盪的公司所發行的「垃圾」債券通常支付的利息高於特別安全的美國國債利息,投資人擔心公司將無法支付所承諾的款項。
風險溢價是金融經濟學的一個核心概念,對資產選擇的決策,資本成本以及經濟增值的估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尤其對於當前我國社保基金大規模地進入股票市場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⑼ 違約性風險溢價,流動性風險溢價,到期風險溢價英語怎麼表達
違約性風險溢價,Default Risk Premium
流動性風險溢價回,Liquidity Risk Premium
到期風答險溢價 Maturity Risk Premiur or Settlement Risk Prem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