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兩荒造林採伐年限

兩荒造林採伐年限

發布時間:2021-02-01 12:06:44

A. 造林國家有什麼政策

1、被當地林業部門納入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國家退耕還林工程和國家造林補貼試點范圍內的造林地塊,並達到了國家工程造林技術規程要求,可以享受國家「三北防護林」、國家退耕還林或者國家造林補貼政策。就是造喬木林每畝補助200元,造灌木林每畝補助120元的造林苗木補助費政策。
2、退耕還林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退耕還林是指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水土流失嚴重,沙化、鹼化、石漠化嚴重,生態區位重要、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耕地有計劃、分步驟地停止耕種;本著宜喬則喬、宜灌則灌 、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造林種草,恢復林草植被。國家按照核定的退耕地還林面積,在一定期限內向退耕還林者提供適當的糧食補助、苗木補助和現金(生活費)補助。
退耕還林工程主要有退耕地還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即兩荒造林)、封山育林等三項建設內容。退耕地還林政策補助標准為每年每畝160元,其中糧食補助140元,現金補助20元;生態林連續補助8年,經濟林5年;種苗補助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3、國家退耕還林又出台了後續政策,後續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07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對已經到政策補助期限的退耕還林農戶再延長一個補助周期,也就是還生態林農戶政策補助再延長8年,還經濟林農戶補助再延長5年,補助標准為每年每畝補助90元,其中70元為糧食補助 ,20元為管護經費,與退耕還林農戶的管護責任掛鉤。
4、退耕兩荒造林和封山育林有什麼政策?
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即兩荒造林)、封山育林只補助種苗費和封育費,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每畝一次性補助200元,封山育林每畝一次性補助70元。
5、聽說國家財政部、林業局新出台了造林補貼試點政策,這一政策是怎麼規定的?
為了解決全國各地普遍存在造林綠化發展不平衡,造林難度越來越大,國家投入不足,同一地區國家造林補助覆蓋不全,更新欠賬較嚴重等實際問題,國家將從今年開始實施造林補貼試點政策。今年試點包括12個省區, 國家造林補貼試點的主要政策規定
(一)試點年限:試點年限為3年,通過3年的試點運行,逐漸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造林補貼長效機制。 (二)試點的原則:一是試點省區對造林補貼工作負總責,實行目標、任務、資金、責任四到省的原則;二是造林補貼與中央林業造林基本建設投資不重復安排,即造林補貼不得與工程造林任務相重疊;三是尊重林農等造林主體自願的原則;四是公開的原則,試點省和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對外公布造林補貼政策、補貼對象和補助資金安排,以村為單位公示各農戶造林面積、造林地點和補貼資金等情況,主動接受社會和農民群眾的監督。
(三)補貼對象:是指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跡地更新的林農和國有林業單位。
(四)補貼的標准: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人工造林喬木林200元/畝,營造灌木林120元/畝,油茶、核桃等木本糧油經濟林160元/畝,其他經濟林不高於100元/畝;跡地更新不高於100元/畝。
(五)資金投放方式:補貼資金分兩次進行撥付,在造林第一年按任務量先一次性撥付造林補貼資金的50%,待造林完成三年後,經省級驗收保存合格,國家再撥付其餘50%的資金。

B. 《荒地法》中有沒有規定荒地種植超過年限後,荒地屬於自己合法土地

1、中國沒有《荒地法》。
2、土地是不能歸個人所有的,但有使用權,這說的是承包權,也是有期限的。
物權法解釋:第一百三十三條[以招標等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第一百三十三條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
依照本法規定,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荒地等農村土地,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其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入股、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流轉。以其他方式承包的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流轉的客體一般為「四荒地」等農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
第二,流轉方式有轉讓、入股、抵押等。這里所說的入股,主要是指承包人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量化為股份,投入到從事農業生產的公司,或者作為投資成立農業經營公司,以股份作為賺取經營回報的投資。所謂抵押,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這里主要是指承包人將承包經營權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作為償還貸款的擔保。
第三,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的與發包人是債權關系,比如承包菜地,約定承包期3年,其間是一種合同關系。而承包「四荒地」,由於期限較長,投入又大,雙方需要建立一種物權關系,以便更好地得到保護。因此應當依法登記,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在此前提下,承包經營權才具備流轉的基礎。
第四,其他方式的承包是通過市場化的行為並支付一定的對價獲得的,其流轉無須向發包人備案或經發包人同意。對受讓方也沒有特別限制,接受流轉的一方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個人、農業公司等。

C. 森林公安對礦山臨時用地進行了處罰,這些土地佔用合法了嗎使用年限是多少

第一條 為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快林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境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林業事業應當列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訂本行政區域內的林業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實行林業建設目標管理。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林業工作。
鄉鎮林業工作站或者專職管理人員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行使林業行政管理職責,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五條 林業用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縣(市、區,下同)劃為林區縣。林區縣的劃定,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林業基金制度。林業基金的來源及使用的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年增加用於林業的資金。各級農業發展基金應當提取一定比例用於林業。
第七條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宣傳森林法律、法規,增強公民的綠化意識。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在保護森林資源、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等方面有顯著成績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2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編輯
第九條 森林資源實行公益林和商品林分類經營管理制度。
公益林的投資經營者,有獲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的權利。
商品林的投資經營者,依法享有經營權、收益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公益林建設的投入。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按照事權劃分,由各級人民政府共同分擔。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對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資源、林木的投資經營者的補償,以及公益林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管理等。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應當優先保障重要生態功能區。
公益林范圍的確定和調整,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條 國有林場、苗圃和自然保護區等單位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並按隸屬關系報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實施。
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的指導。
利用森林資源開發建設森林公園或者從事森林旅遊的,應當接受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不得破壞森林資源。
第十二條 各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森林資源監測體系,定期組織森林資源調查。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森林資源檔案、統計、公告制度,每年逐級上報森林資源變化情況。
第十三條 鼓勵單位和個人投資開發林業,建立人工商品林基地。
人工商品林基地內的林木憑採伐許可證採伐,採伐限額實行單列管理。採伐跡地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返還育林基金和更新改造資金。
人工商品林基地由所在地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認定。
第十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國有林場、苗圃的隸屬關系,不得侵佔國有森林資源。
國有林場、苗圃的設立、變更、撤銷或者改變隸屬關系,應當由所在地市、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簽署意見後,報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未建立國有林業單位經營的國有林,由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也可以委託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個人經營管理。
第十五條 集體所有的山林應當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穩定林業承包生產責任制,引導林農實行多種形式的聯合採伐、聯合造林和實行股份合作制經營。
第十六條 承包到戶經營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在承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未進行綠化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收歸集體經營,或者合作造林,或者重新發包經營。
坡度在二十五度以上已開墾的陡坡地,應當退耕還林。退耕還林的,按照規定享受補助和優惠政策。對生活困難的山區林農,當地人民政府還應當有計劃地實施下山安置。
第十七條 除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情形外,森林、林地的使用權,林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繼承、抵押、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擅自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第十八條 各項建設工程必須徵用、佔用林地的,用地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向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審核同意後,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經批准徵用、佔用林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並向被徵用、佔用林地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林地、林木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具體辦法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經批准徵用、佔用林地需要採伐林木的,由用地單位或者個人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領林木採伐許可證,採伐的林木納入當年的森林採伐限額。
第二十條 因埋設、架設輸電、通訊、廣播等管道、線路需要採伐林木的,應當依法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

3第三章 植樹造林編輯
第二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領導,開展植樹造林宣傳教育,組織造林專業隊伍、單位、公民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落實植樹造林任務,組織檢查驗收,提高植樹造林質量。
第二十二條 依法負有植樹義務的單位應當完成當地綠化委員會分配的植樹任務。不履行植樹義務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交納綠化費,用於綠化。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企業、事業單位區域內的造林綠化,由本單位負責。
平原綠化和沿海防護林體系,由市、縣人民政府統一規劃,並組織實施。
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風景名勝區和城市規劃區內的造林綠化,由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
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植樹造林。
鼓勵用材單位、經營單位與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林農合作造林,或者承包、租賃荒山、荒地造林,並按有關規定享受優惠待遇。
第二十三條 主要江河、溪流兩側,鐵路、公路兩旁,湖泊水庫周圍,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等宜封山育林地方實行封山育林。
第二十四條 植樹造林應當堅持結構合理、品種優良、生物安全、適地適樹的原則,鼓勵種植優質高產高效的樹種。
植樹造林實行質量負責制。植樹造林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理,應當遵守造林技術規程,確保造林的質量。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指導、監督和檢查。

4第四章 森林資源保護編輯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實行森林防火責任制、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組織劃定森林防火責任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組織、防火檢查制度,保障森林防火、撲火經費。對參加撲火的人員給予誤工、誤餐等補助,對因撲救火災負傷、致殘或者犧牲的人員給予醫療、評殘、殘疾補助、撫恤,並追究肇事者以及有關責任人員的法律責任。
有林地區的村民委員會和基層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護林防火組織,制訂護林防火公約,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為全省森林防火期。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提前或者延長本地區的森林防火期,確定森林防火重點期、重點區,並予以公告。
加強對林區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內,確需在野外用火的,應當落實防火措施,經縣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機關批准。在森林防火重點期、重點區內,嚴禁野外用火。
在省、市、縣、鄉(鎮)行政區域交界的地區,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護林防火組織,共同負責森林防火、撲火和護林工作。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加強對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檢疫工作的領導,實行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
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和做好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技術的指導工作。
森林植物檢疫機構具體負責森林植物及其產品的檢疫工作。
第二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公益林、森林自然保護區林木的保護和管理。
古樹名木應當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檔案,設立標志,明令保護,落實管護責任和經費。
珍貴樹木和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未經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採伐和採集。珍貴樹木和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的認定,分別依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林業執法工作的需要,按有關規定程序報經批准後設立森林公安機構。

5第五章 森林採伐及木材經營管理編輯
第二十九條 森林、林木的採伐,應當根據森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年採伐指標實行限額採伐。採伐胸徑五厘米以上的林木,應當納入採伐限額的范圍。
竹子的採伐實行計劃管理。
第三十條 公益林、天然闊葉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
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的林木,禁止採伐。
易造成水土流失或者採伐後難以恢復植被的陡坡、險坡地上的林木,禁止採伐。
第三十一條 採伐林木應當依法申領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但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不得超過年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發放採伐許可證應當核定採伐的目的、地點、樹種、林況、面積、蓄積、採伐方式和更新措施等項目。
第三十二條 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森林病蟲害除治跡地,應當於當年或者最遲於次年完成更新造林。
公益林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森林病蟲害除治跡地完成更新造林的,給予適當的造林補助。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發放採伐許可證:
(一)未取得森林、林木、林地權屬證書或者其權屬有爭議的;(二)上年度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森林病蟲害除治跡地更新造林任務未完成的;(三)無作業設計的公益林、天然闊葉林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四)法律、法規禁止採伐的其他林木。
第三十四條 林區縣人民政府應當維護林農利益,減輕林農負擔。除國家規定的稅收以及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收取的費用外,不得向林農收取其他費用。
第三十五條 木材市場的設立,應當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保護資源的原則。林業、工商、稅務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木材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單位或者個人在林區縣經營、加工木材的,必須具備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並按照法定程序報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禁止利用天然闊葉林燒制木炭。限制利用天然闊葉林生產人造板、食用菌等。
第三十六條 運輸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出縣、出省的,應當持有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發的木材運輸證件。木材運輸證件應當隨貨同行。沒有木材運輸證件的,鐵路、公路、航運等部門和個人不得承運。
在縣內運輸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的,應當持有合法來源證明。
第三十七條 申請木材運輸證件,應當提交採伐許可證或者其他合法來源證明、檢疫證明和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文件。
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日內發給木材運輸證。
第三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無需辦理木材運輸證件手續:
(一)居民自用的傢具;
(二)國外進口且單據齊全的木材;
(三)個人隨身攜帶的零星小件木製品;
(四)回收的商品包裝木箱板;
(五)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條 木材檢查站、木材運輸巡查大隊依法對運輸的木材和採挖的樹木實施檢查。
木材檢查站、木材運輸巡查大隊未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設立或者撤銷。所需經費納入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木材檢查站、木材運輸巡查大隊對違反木材運輸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第四十條 根據已經取得的證據,對涉嫌盜伐、濫伐林木,非法收購、運輸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的,經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批准,可以暫扣有關的木材和採挖的樹木。
暫扣的期限不得超過七日。情況復雜的,經本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到三十日。
第六章 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及糾紛處理第四十一條 森林、林木、林地屬國家所有,但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和個人所有的林木除外。
第四十二條 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以合法取得的宅基地范圍為准)、自留地、自留山以及在集體經濟組織指定的地方種植的林木,城鎮居民在自有房屋庭院內種植的林木,屬個人所有。
義務栽植的林木屬該林地權屬單位所有;另有協議或者合同的,按協議或者合同規定確定林木權屬。
合作營造的林木屬合作者共有。
第四十三條 確認森林、林木、林地的權屬,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林業「三定」時按規定核發的權屬證書為依據。林業「三定」時未確定權屬或者確定權屬有錯誤的,以土地改革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的土地證或者有關部門保存的土地清冊為依據。合法的權屬變更,應當予以確認。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查證屬實的,原發證機關應注銷所發的山林權屬證書:
(一)發證所依據的證據是偽造的或者一方當事人隱藏、毀滅有關證據的;
(二)發證機關工作人員在發證時有徇私枉法行為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發放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條 土地改革時重復分配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其權屬應當根據有利於生產經營管理和兼顧雙方利益的原則協商解決,已協商解決的,核發權屬證書予以確認;協商不成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按雙方各半結合自然地形劃分;權屬確定前新造的人工林屬造林方所有,權屬確認後造林方的林木需要繼續生長在另一方林地上的,林木收益由造林方和林地所有權方按比例分成。
森林、林木和林地權屬證書或者土地證上記載的四至與面積不符的,以四至為准。四至記載的地貌、地物泛指的,以靠得最近的地貌、地物為界址;四至記載的地貌、地物不能確定的,由有行政管轄權的人民政府根據土地改革後的演變情況和經營管理現狀酌情劃定。
土地改革時,森林、林木和林地未確定權屬的,土地改革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已批准劃歸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屬國家所有。
有爭議的無證林地屬國家所有,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權給集體所有的零星林地除外。人工林屬造林方所有;天然林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土地改革後的演變情況和經營管理現狀酌情確定。
第四十六條 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含合作化前個人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公社化前劃歸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屬國家所有;公社化後劃歸全民所有制單位的,已有協議或者作過處理的,應當予以確認。
土地改革後至合作化前,因遷居、嫁娶隨帶或者贈與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屬接受方集體所有;合作化後隨帶或者贈與的,其權屬仍為原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第四十七條 本條例生效前,非林地所有權方在林地所有權方營造的林木,其營造的林木收益由造林方和林地所有權方按比例分成;本條例生效後,擅自在林地所有權方營造的林木,無償歸林地所有權方所有。
第四十八條 發生糾紛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在一個縣范圍內的,應當按有關規定由縣、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協商解決;跨市、縣范圍的,應當由有關人民政府協商解決,經協商達不成協議的,由糾紛雙方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
第四十九條 有爭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在糾紛解決前,應當維護現狀,任何一方都不準進入爭議區域砍伐林木或者從事其他相關林事等活動,有關人民政府不得發放權屬證書。
第五十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處理山林糾紛工作的領導。負責處理山林糾紛的機構按規定的職權具體辦理山林糾紛的處理工作。

6第七章 法律責任編輯
第五十一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盜伐林木的規定處罰:
(一)擅自採伐他人所有林木的;
(二)在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地點以外採伐他人所有林木的。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按照《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有關濫伐林木的規定處罰:
(一)未取得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違反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數量、樹種、方式、時間或者地點,採伐本單位或者本人所有林木的,但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二)在林木採伐許可證規定的地點以內,違反時間、數量、樹種或者方式等規定採伐他人所有林木的;
林木權屬爭議一方在林木權屬確定之前擅自採伐有爭議林木的,按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五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至三倍的樹木,並處實際損失價值二至五倍的罰款:
(一)未經批准毀林開墾、築路、築墳、採石、取土、開礦、建壩的;
(二)違反規定采種、采脂、挖根、剝樹皮、過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
(三)違反封山育林規定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
(四)其他故意毀壞森林、林木的行為。
第五十四條 在林區非法收購無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的,沒收非法收購的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木材、樹木價值一至三倍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未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林區縣經營、加工木材的,沒收非法經營、加工的木材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一至二倍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沒收非法運輸的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對貨主可以並處非法運輸木材或者採挖的樹木價值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一)重復使用或者使用有效期以外木材運輸證的;
(二)使用經過買賣、非法轉讓所得的木材運輸證的;
(三)運輸的線路與木材運輸證規定的起止地明顯不一致的;
(四)在縣內運輸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證明的。
第五十七條 利用天然闊葉林燒制木炭的,責令改正,沒收非法燒制的木炭和違法所得,並可處非法燒制木炭價值一至三倍的罰款。
第五十八條 未按規定或者越權批准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批准文件無效,除責令賠償損失外,對審批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按管理許可權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向林農收取費用的,責令如數退還林農,並對單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按管理許可權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拒絕、阻礙護林員、木材檢查人員和其他林業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六十一條 林業行政執法人員在執行公務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按管理許可權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違反《森林法》、《森林法實施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採伐,包括採挖。
本條例所稱木材包括:原木、原條、鋸材、原竹、竹材、人造板、木(竹)炭和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木材。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D. 採伐森林和林木必須遵守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網路名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於1984年9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又根據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隱藏]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
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五章 森林採伐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編輯本段]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和提供林產品的作用,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特製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種植、採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遵守本法。
第三條

森林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除外。
國家所有的和集體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國務院可以授權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對國務院確定的國家所有的重點林區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造冊,發放證書,並通知有關地方人民政府。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森林分為以下五類:
(一)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二)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三)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四)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五)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第五條

林業建設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
第六條

國家鼓勵林業科學研究,推廣林業先進技術,提高林業科學技術水平。
第七條

國家保護林農的合法權益,依法減輕林農的負擔,禁止向林農違法收費、罰款,禁止向林農進行攤派和強制集資。
國家保護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體和個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權和其他合法權益。
第八條

國家對森林資源實行以下保護性措施:
(一)對森林實行限額採伐,鼓勵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擴大森林覆蓋面積;
(二)根據國家和地方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對集體和個人造林、育林給予經濟扶持或者長期貸款;
(三)提倡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使用木材,鼓勵開發、利用木材代用品;
(四)徵收育林費,專門用於造林育林;
(五)煤炭、造紙等部門,按照煤炭和木漿紙張等產品的產量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專門用於營造坑木、造紙等用材林;
(六)建立林業基金制度。
國家設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用於提供生態效益的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的森林資源、林木的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九條

國家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林業生產建設,依照國家對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的規定,在森林開發、木材分配和林業基金使用方面,給予比一般地區更多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
第十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主管全國林業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的林業工作。鄉級人民政府設專職或者兼職人員負責林業工作。
第十一條

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第十二條

在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森林管理以及林業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或者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編輯本段]第二章 森林經營管理

第十三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法規定,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利用、更新,實行管理和監督。
第十四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資源清查,建立資源檔案制度,掌握資源變化情況。
第十五條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也可以依法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但不得將林地改為非林地:
(一)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
(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權;
(三)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
依照前款規定轉讓、作價入股或者作為合資、合作造林、經營林木的出資、合作條件的,已經取得的林木採伐許可證可以同時轉讓,同時轉讓雙方都必須遵守本法關於森林、林木採伐和更新造林的規定。
除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林業長遠規劃。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和自然保護區,應當根據林業長遠規劃,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實行。
林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國有的農場、牧場、工礦企業等單位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第十七條

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發生的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爭議,由當地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當事人對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解決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爭議的林木。
第十八條

進行勘查、開采礦藏和各項建設工程,應當不佔或者少佔林地;必須佔用或者徵收、徵用林地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依照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並由用地單位依照國務院有關規定繳納森林植被恢復費。森林植被恢復費專款專用,由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統一安排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植樹造林面積不得少於因佔用、徵收、徵用林地而減少的森林植被面積。上級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督促、檢查下級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的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復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森林植被恢復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編輯本段]第三章 森林保護

第十九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建立護林組織,負責護林工作;根據實際需要在大面積林區增加護林設施,加強森林保護;督促有林的和林區的基層單位,訂立護林公約,組織群眾護林,劃定護林責任區,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護林員。
護林員可以由縣級或者鄉級人民政府委任。護林員的主要職責是:巡護森林,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造成森林資源破壞的,護林員有權要求當地有關部門處理。
第二十條

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林區設立的森林公安機關,負責維護轄區社會治安秩序,保護轄區內的森林資源,並可以依照本法規定,在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授權的范圍內,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規定的行政處罰權。
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執行國家賦予的預防和撲救森林火災的任務。
第二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切實做好森林火災的預防和撲救工作:
(一)規定森林防火期,在森林防火期內,禁止在林區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經過縣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授權的機關批准;
(二)在林區設置防火設施;
(三)發生森林火災,必須立即組織當地軍民和有關部門撲救;
(四)因撲救森林火災負傷、致殘、犧牲的,國家職工由所在單位給予醫療、撫恤;非國家職工由起火單位按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的規定給予醫療、撫恤,起火單位對起火沒有責任或者確實無力負擔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醫療、撫恤。
第二十二條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
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規定林木種苗的檢疫對象,劃定疫區和保護區,對林木種苗進行檢疫。
第二十三條

禁止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
禁止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
進入森林和森林邊緣地區的人員,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損壞為林業服務的標志。
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森林生態地區、珍貴動物和植物生長繁殖的林區、天然熱帶雨林區和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其他天然林區,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保護管理。
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對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珍貴樹木和林區內具有特殊價值的植物資源,應當認真保護;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不得採伐和採集。
第二十五條

林區內列為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禁止獵捕;因特殊需要獵捕的,按照國家有關法規辦理。
[編輯本段]第四章 植樹造林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植樹造林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完成植樹造林規劃確定的任務。
宜林荒山荒地,屬於國家所有的,由林業主管部門和其他主管部門組織造林;屬於集體所有的,由集體經濟組織組織造林。
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由各有關主管單位因地制宜地組織造林;工礦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由各該單位負責造林。
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造林。
第二十七條

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營造的林木,由營造單位經營並按照國家規定支配林木收益。
集體所有制單位營造的林木,歸該單位所有。
農村居民在房前屋後、自留地、自留山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城鎮居民和職工在自有房屋的庭院內種植的林木,歸個人所有。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承包後種植的林木歸承包的集體或者個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規定的,按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新造幼林地和其他必須封山育林的地方,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封山育林。
[編輯本段]第五章 森林採伐

第二十九條

國家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於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森林年採伐量。國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農場、廠礦為單位,集體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個人所有的林木以縣為單位,制定年採伐限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主管部門匯總,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國務院批准。
第三十條

國家制定統一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不得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計劃管理的范圍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一條

採伐森林和林木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成熟的用材林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取擇伐、皆伐和漸伐方式,皆伐應當嚴格控制,並在採伐的當年或者次年內完成更新造林;
(二)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中的國防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只准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
(三)特種用途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
第三十二條

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和其他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採伐林木,由所在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鐵路、公路的護路林和城鎮林木的更新採伐,由有關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採伐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山和個人承包集體的林木,由縣級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
採伐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適用以上各款規定。
第三十三條

審核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不得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發放採伐許可證。
第三十四條

國有林業企業事業單位申請採伐許可證時,必須提出伐區調查設計文件。其他單位申請採伐許可證時,必須提出有關採伐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文件。
對伐區作業不符合規定的單位,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有權收繳採伐許可證,中止其採伐,直到糾正為止。
第三十五條

採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必須按照採伐許可證規定的面積、株數、樹種、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更新造林的面積和株數不得少於採伐的面積和株數。
第三十六條

林區木材的經營和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三十七條

從林區運出木材,必須持有林業主管部門發給的運輸證件,國家統一調撥的木材除外。
依法取得採伐許可證後,按照許可證的規定採伐的木材,從林區運出時,林業主管部門應當發給運輸證件。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林區設立木材檢查站,負責檢查木材運輸。對未取得運輸證件或者物資主管部門發給的調撥通知書運輸木材的,木材檢查站有權制止。
第三十八條

國家禁止、限制出口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及其製品、衍生物的名錄和年度限制出口總量,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出口前款規定限制出口的珍貴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的,必須經出口人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海關憑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的批准文件放行。進出口的樹木或者其製品、衍生物屬於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限制進出口的瀕危物種的,並必須向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並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放行。
[編輯本段]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盜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盜伐株數十倍的樹木,沒收盜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並處盜伐林木價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
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補種濫伐株數五倍的樹木,並處濫伐林木價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盜伐、濫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非法採伐、毀壞珍貴樹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超過批準的年採伐限額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或者超越職權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責令糾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有關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未予糾正的,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可以直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買賣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林業主管部門沒收違法買賣的證件、文件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買賣證件、文件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三條

在林區非法收購明知是盜伐、濫伐的林木的,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收購的盜伐、濫伐的林木或者變賣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收購林木的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進行開墾、採石、采砂、采土、采種、采脂和其他活動,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可以處毀壞林木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在幼林地和特種用途林內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毀壞的,依法賠償損失;由林業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補種毀壞株數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樹木。
拒不補種樹木或者補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林業主管部門代為補種,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支付。
第四十五條

採伐林木的單位或者個人沒有按照規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的,發放採伐許可證的部門有權不再發給採伐許可證,直到完成更新造林任務為止;情節嚴重的,可以由林業主管部門處以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

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林業監督管理工作的林業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國家機關的有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編輯本段]第七章 附則

第四十七條

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四十八條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點,制定變通或者補充規定,依照法定程序報省、自治區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第四十九條

本法自1985年1月1日起施行。

E. 關於荒山造林的問題

您好:

根據您描述的事實,嘗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回答如下,供參考:

第一: 你們和村裡簽訂的有《荒山承包協議》沒有?是否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這對於你們的權利保護很重要。,

第二: 如果有承包協議和承包經營權證書,你們屬於該荒山的承包經營權人。

《農村土地承包法》 規定:

第四十四條 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適用本章規定。
第四十五條 以其他方式承包農村土地的,應當簽訂承包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承包期限等,由雙方協商確定。以招標、拍賣方式承包的,承包費通過公開競標、競價確定;以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的,承包費由雙方議定。

第三: 對於對方的行為造成你們承包林地造成的損失,你們可以以侵權為由起訴到法院,要求承擔侵權責任。

《農村土地承包法》 規定:

第五十三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 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 【侵害財產權的民事責任】侵佔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
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並應當賠償損失。

因此,你們可以向對方主張侵權賠償。

最後: 對方對荒山進行開采,應當辦理相應的手續,你們可以了解一下,如果對方違法采礦,可以舉報他們。

以上意見是根據您的描述和提問做出的簡單回答,是律師的個人觀點,供參考!

河南 鄭州 曹靜傑律師

F. 林場採伐工退休需要多少年採伐年限

下面兩個抄關於採伐的規范性文件襲,希望你能對照參考一下。如果是防護林,採伐林年齡要長一些的。例如楊樹一般在二十年左右。

國家林業局關於調整人工用材林採伐管理政策的通知
林資發〔2002〕191號
五、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2000年以後在非規劃的林業用地上新造的用材林,經當地林業主管部門對其造林面積、樹種和蓄積量等資源情況確認後,林木所有者在申請採伐林木時,林業主管部門要在法定的採伐限額內確保林木所有者對林木的採伐利用,並積極主動地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其林木的採伐年齡可參照林木所有者的建議確定。

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強農田防護林採伐更新管理的通知
(2005.12.15 林資發〔2005〕217號)
三、農田防護林各樹種的更新採伐年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廳(局)根據本地實際依法科學確定,並報我局備案。

G. 荒地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國家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農村土地,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了,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為三十年至七十年。那麼,荒地的承包期是多少年呢?

綜上,荒地的承包期為50年甚至更長,到期後可按有關法律和法規繼續承包。

H. 退耕還林造林申請保存年限

退耕還林政策一、退耕還林的范圍退耕還林指水土流失嚴重和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其標準是: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坡度在6度以上、農民已經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區;風沙危害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民已經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備條件、農民自願,應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納入退耕還林的范圍,可作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二、退耕還林優惠政策 1、要實行 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人承包 的政策措施,把握 林權是核心,給糧是關鍵,種苗要先行,幹部 是保證 的主要環節,集中連片,形成規模,達到 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 2、補助政策退耕地還林補助標准糧食:黃河和海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200斤,長江和淮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300斤。補助糧食一般為小麥原糧,不同地區確需調整糧食供應品種的由省政府確定,補助糧食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補助年限:還草補助2年,經濟林補助5年,生態林補助暫按8年計算。現金: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20元。補助年限和糧食補助相同。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沙造林補助標准,只補助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3、免徵農業稅。對應稅 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徵收農業稅。 4、退耕地造 林後,禁 止間作糧食和蔬菜。在確保地表植被完整,減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採取林果間作、林葯間作、林竹間作、林草間作、灌草間作等模式,實行立體經營。 5、退耕還林要以營造生態林為主,營造 的生態林比例以縣為核算單位,不得低於80%,經濟林比例不得超過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嚴重或泛風沙嚴重、及一切生態地位重要地區必須營造生態林,要按照先陡坡後緩坡的原則進行退耕還林,還林後實行封山管護。在雨量較多,生物生長量高的緩坡地區,可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竹林和生態經濟兼用林,適當發展經濟林,對超過20%的經濟林地,只補助種苗費。 6、退耕還林糧款補助對象為實施退耕還林的個體農戶。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灘地造林,只給予每畝50元的種苗補助。 7、實施退耕還林後,必須確保退耕農戶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種植的林木所有權,並依法履行土地用途變更手續,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發放林權證。 8、對退耕農戶不得以任何形式將補助糧食折算成現金或者代金券發放;種苗和造林補助費發放形式,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要尊重退耕戶的意願,其費用只能用於種苗、造林補助。 9、退耕農戶在完成現有耕地還林後,由縣或鄉統一組織,應繼續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10、退耕還林後必須實行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管護好林地免受人畜危害,確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三、如何選擇樹種並保證質量樹種選擇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對水土流失和沙化嚴重、及一切生態地位重要地區營造生態林要盡量選擇既有生態功能、又有經濟效益的兼用樹種,如油茶、核桃、烏桕、板栗、棗樹、柿樹、桑樹、花椒、杜仲、山茱萸等,採取喬灌草合理配置,農林牧相結合。以蘋果、李子、梨樹、桃樹、杏樹、石榴、葡萄等水果樹種營造的經濟林和密度達不到國家要求的速 生豐產林,必須採取水保措施。退耕還林必須按設計的林種、樹種、密度造林,確保質量。四、如何承包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地還林和荒山、荒沙、荒灘的造林地的 承包,必須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承包後要及時辦理有關法律手續。 1、在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基礎上,按照 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責權利持鉤,把植樹和管護任務長期承包到人,承包期50年,允許依法繼承、轉讓,到期後可按有關法律和法規繼續承包。退耕後不願承包管護的,可由別人承包管護,擔必須辦理有效手續。 2、對荒山、荒沙、荒坡、荒灘造林,提倡大戶或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租賃、買斷。 3、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退耕還林,應本著協商、自願的原則,其利益分配等問題由退耕戶和承包戶協商解決。鼓勵個人興辦家庭林場,實行多種經營。五、耕還林政策如何兌現各地應將國家下達的年度退耕還林任務逐級落實到戶,並分戶建卡、簽訂合同。由農戶按規定的數量和進度進行造林和管理。造林後,由地方政府統一組織檢查驗收,填寫《農戶退耕還林手冊》。農戶憑《農戶退耕還林手冊》,到當地糧]管所領取糧食,到財政所領取補助現金。退耕還林後,確需撫育間伐或採伐更新的,必須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不得自行砍伐。

I. 98年承包本組荒坡,年限20年,10年報退耕還林,18年到期,組上要收回林木,改變用途,是否合法

退耕還林政策
一、退耕還林的范圍
退耕還林指水土流失嚴重和產量低而不穩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其標準是:山區、丘陵區;水土流失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坡度在6度以上、農民已經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區;風沙危害嚴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農民已經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備條件、農民自願,應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納入退耕還林的范圍,可作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二、退耕還林優惠政策
1、要實行 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人承包 的政策措施,把握 林權是核心,給糧是關鍵,種苗要先行,幹部 是保證 的主要環節,集中連片,形成規模,達到 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 。
2、補助政策
退耕地還林補助標准
糧食:黃河和海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200斤,長江和淮河流域每畝退耕地每年300斤。補助糧食一般為小麥原糧,不同地區確需調整糧食供應品種的由省政府確定,補助糧食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補助年限:還草補助2年,經濟林補助5年,生態林補助暫按8年計算。
現金: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現金20元。補助年限和糧食補助相同。
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沙造林補助標准,只補助種苗和造林費,每畝一次性補助50元。
3、免徵農業稅。對應稅 耕地,自退耕之年起,不再徵收農業稅。
4、退耕地造 林後,禁 止間作糧食和蔬菜。在確保地表植被完整,減少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可採取林果間作、林葯間作、林竹間作、林草間作、灌草間作等模式,實行立體經營。
5、退耕還林要以營造生態林為主,營造 的生態林比例以縣為核算單位,不得低於80%,經濟林比例不得超過20%。坡度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含梯田)、水土流失嚴重或泛風沙嚴重、及一切生態地位重要地區必須營造生態林,要按照先陡坡後緩坡的原則進行退耕還林,還林後實行封山管護。在雨量較多,生物生長量高的緩坡地區,可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竹林和生態經濟兼用林,適當發展經濟林,對超過20%的經濟林地,只補助種苗費。
6、退耕還林糧款補助對象為實施退耕還林的個體農戶。尚未承包到戶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荒灘地造林,只給予每畝50元的種苗補助。
7、實施退耕還林後,必須確保退耕農戶享有在退耕土地和宜林荒山荒地上種植的林木所有權,並依法履行土地用途變更手續,由當地縣級人民政府發放林權證。
8、對退耕農戶不得以任何形式將補助糧食折算成現金或者代金券發放;種苗和造林補助費發放形式,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要尊重退耕戶的意願,其費用只能用於種苗、造林補助。
9、退耕農戶在完成現有耕地還林後,由縣或鄉統一組織,應繼續在宜林荒山、荒沙、荒地造林。
10、退耕還林後必須實行封山禁牧、舍飼圈養,管護好林地免受人畜危害,確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
三、如何選擇樹種並保證質量
樹種選擇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對水土流失和沙化嚴重、及一切生態地位重要地區營造生態林要盡量選擇既有生態功能、又有經濟效益的兼用樹種,如油茶、核桃、烏桕、板栗、棗樹、柿樹、桑樹、花椒、杜仲、山茱萸等,採取喬灌草合理配置,農林牧相結合。以蘋果、李子、梨樹、桃樹、杏樹、石榴、葡萄等水果樹種營造的經濟林和密度達不到國家要求的速 生豐產林,必須採取水保措施。退耕還林必須按設計的林種、樹種、密度造林,確保質量。
四、如何承包退耕還林工程
退耕地還林和荒山、荒沙、荒灘的造林地的 承包,必須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承包後要及時辦理有關法律手續。
1、在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基礎上,按照 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責權利持鉤,把植樹和管護任務長期承包到人,承包期50年,允許依法繼承、轉讓,到期後可按有關法律和法規繼續承包。退耕後不願承包管護的,可由別人承包管護,擔必須辦理有效手續。
2、對荒山、荒沙、荒坡、荒灘造林,提倡大戶或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租賃、買斷。
3、採取多種形式推進退耕還林,應本著協商、自願的原則,其利益分配等問題由退耕戶和承包戶協商解決。鼓勵個人興辦家庭林場,實行多種經營。
五、耕還林政策如何兌現
各地應將國家下達的年度退耕還林任務逐級落實到戶,並分戶建卡、簽訂合同。由農戶按規定的數量和進度進行造林和管理。造林後,由地方政府統一組織檢查驗收,填寫《農戶退耕還林手冊》。農戶憑《農戶退耕還林手冊》,到當地糧]管所領取糧食,到財政所領取補助現金。退耕還林後,確需撫育間伐或採伐更新的,必須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不得自行砍伐。

閱讀全文

與兩荒造林採伐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
Sw的證書 瀏覽:69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119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 瀏覽:874
馬鞍山開源駕校招聘 瀏覽:509
馬鞍山手工活 瀏覽:475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總結 瀏覽:326
品管圈成果匯報演講 瀏覽:469
千慧知識產權是什麼 瀏覽:939
馬鞍山美孚 瀏覽:976
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743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台帳 瀏覽:775
徵信報告多長時間有效期 瀏覽:387
日立挖掘機看年限 瀏覽:926
馬鞍山彪哥 瀏覽:83
雪花錢包投訴 瀏覽:956
系統平台使用權授權合同 瀏覽:75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工作完成量統計表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