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申請行政賠償有限期限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國家機關及內其工作人員行使容職權時的行為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間不計算在內。在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時一並提出賠償請求的,適用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㈡ 申請國家賠償時效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內依法容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㈢ 國家賠償申請超過時效怎麼辦
一、申請國家賠償時效
1、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2、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3、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二、超過國家賠償時效的解決辦法
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2條第2款規定:「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這一規定與《民法通則》的規定完全一致。其要點有三:
1、必須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即只有時效期間已經過1年6個月之後,出現法定中止事由,才能形成時效中止。
2、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6個月內出現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必須達到使賠償請求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程度。
不可抗力,一般指地震、水災、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在當時條件下,請求人無法預測、抗拒、控制和避免。其他障礙,指請求人突發疾病、意外傷害等造成神志不清至不能行使請求權之程度。
3、造成時效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時效期間應繼續計算,中止前的1年6個月仍應計算在內。
與時效的中止相關聯的,還有時效的中斷和時效的延長兩種情況。時效的中斷,指時效期間進行中,因出現某種法定事由致使以前經過的時效期間無效,該事由消失後,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該法定事由有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這些法定事由與國家賠償中的事由不甚一致,因之國家賠償法未規定時效的中斷。但時效的延長則與此不同。時效的延長,是指請求權人在時效期間未行使請求權,也無法定時效中止事由,但經審查認為其不行使請求權有正當理由,根據具體情況對時效期限予以適當延長。
綜上所述,申請國家賠償的訴訟時效同其他訴訟一般都是兩年,超過自侵權其超過兩年未追究侵權者責任的則屬於超過國家賠償時效。為了避免超時效而不能申請到國家賠償,請各位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提起訴訟,如果確實有需求需要延長或中止時效的請提前告知法院並取得法院的批准。
㈣ 國家賠償起訴期的時間規定是多久
您好,時效,法律確認的某種權利得以行使的期限。超過法定期限而不行使的,權利即歸消滅。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被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該法還將國家賠償程序分為兩種,即第二章規定的行政賠償程序和第三章規定的刑事賠償程序。兩種賠償程序均作出了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的規定。這些規定表明,請求時效是國家賠償法為賠償請求人單獨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國家賠償設定的時間期限,在行政賠償程序和刑事賠償程序中均適用,時效期間是兩年。如果請求人在兩年內不行使請求權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處理,他就喪失了請求權。
相關人士認為,國家賠償法規定的請求權可分為程序法意義上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申請的權利即申請權和實體法意義上的依照法定程序獲得賠償義務機關賠償的權利即獲償權。喪失請求權是指賠償請求人喪失實體法意義上的獲償權,而不是程序法意義上的申請權。賠償請求人在沒有時效中止的情況下,超過請求時效期間,仍有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申請的權利,但是,賠償義務機關可以因時效完成而拒絕履行賠償義務,其法律意義上的賠償義務歸於消滅,則賠償請求人喪失獲償權。
㈤ 如何計算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期間
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可分為三種:
向國家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簡稱請求時效,如根據我國《國家賠償法》第32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的時效為兩年。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簡稱訴訟時效,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3條的規定,請求權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被請求的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權人在期間屆滿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個月。
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申請時效。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1條、第22條的規定,賠償請求人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申請時效為30天。
賠償時效期間起算的時間,一般應自權利人能夠向賠償義務機關或者向人民法院行使請求權之時開始。而該項權利發生的時間也就是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的時間。
根據《國家賠償法》第32條規定,請求時效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而確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的行為為違法行為,必須是有權的國家機關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並要製作相應的法律文書。製作法律文書後必須要送達給當事人並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使法律文書生效。法律文書生效之日,就是違法行為的確認之日,也就是請求時效的起算日,在這兩年時效期內,請求人有權就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損害向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賠償,如在此期間內不提出賠償請求,而又未出現法定的時效中止或中斷的事由,則請求人就不能再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
關於權利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3個月時效期間的計算方法,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3條的規定,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後,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法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請求人可以在期間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關於請求人申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刑事賠償決定的時效期間的計算方法,《國家賠償法》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賠償義務機關為人民法院的,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1條的規定。賠償義務機關在兩個月的規定期間內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二是賠償義務機關為行使國家偵查、檢察、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2條的規定,賠償請求人對賠償義務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30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此外。根據《國家賠償法》第32條的規定,權利人被羈押的期限不計算在賂償時效開始的時期內,賠償時效應從權利人的人身不受限制,能夠行使請求權之日開始起算。
㈥ 申請國家賠償期限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
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例子看新聞上不少呢,具體講還真記不住,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