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仲裁裁決後用人單位支付賠償款的期限是幾天
這個期限在裁決書後面會寫上的,通常是七天或十天的較多,到期單位不支付,可以去申請強制執行。
2. 工傷賠償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
1、工傷待遇糾紛,屬於勞動糾紛,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版定,勞動糾紛申請勞動仲裁的權時效為一年;
2、這個期限,從受傷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報告出來後算起;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四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 勞動仲裁勝訴後公司不賠償,強制執行期限是多久
勞動仲裁勝訴後,自領取裁決書2年內,都可以到當地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回行。
1、只答有法院執行庭有強制執行的權力;仲裁裁決書或法院判決書生效後,可以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2、執行費,對方承擔(個別地區要求申請人先墊付執行費,執行後再返還給申請人);
3、可以查封對方的銀行賬號、車輛、廠房、應收賬款等資產。所以申請強制執行的時候,申請人需要盡可能多的提供對方的銀行賬號或其他財產的信息,以供法院執行人員去盡快執行;
4、需要申請人寫一份強制執行申請書(法院有樣本,到那抄寫一份即可)、提供身份證復印件、裁決書或判決書的復印件及對方的資產情況。
4. 關於勞動仲裁賠償的問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的規定你的勞動合同到2010年10月28日就已經終止了。但是你在勞動合同終止後仍在單位工作,那麼你們就又建立了勞動關系,單位應當在2010年11月1日之前跟你簽訂勞動合同,否則應當賠償雙倍的工資,直到2011年10月1日。所以單位要賠償你2010年11月1日--2011年7月19日期間8個月的雙倍工資,並且他非法解除勞動關系,要給你額外兩個月的經濟補償金。所以 你一個可以得到10個月的工資。當然你也可以要求單位繼續履行合同。
以下是勞動合同法的相關條文
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第八十七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5. 社保仲裁時效、訴訟時效、補繳及賠償問題
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和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杜萬華答記者問,這種因用人單位補繳保險費發生的爭議是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圍之外的,它屬於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的性質,應由勞動行政部門解決處理,自然也就不存在仲裁時效的問題。
二、追繳社會保險費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法定義務,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也是企業或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具有強制性,而不是任意性。同時,企業或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是職工享有的法定權利,屬於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從根本上安定社會秩序的一項保障性、福利性措施。可以說,請求企業或用人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費這項權利,不僅是勞動者的私權,也是國家的公權。換言之,即使勞動者不主張此項權利,國家有關部門也應當強制要求企業或用人單位履行繳費義務。如果勞動者向用人單位追索欠繳的社會保險費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將不利於保護和實現職工這一特定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再者,在用人單位普遍不自覺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當今,職工追繳社會保險費如困於其訴請受一年仲裁時效的約束,會理解為不得不每年對用人單位過往一年欠繳的社會保險費提起仲裁,無形中增加了職工的訴累和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法院的負擔,純屬勞民傷財、混淆視聽。
三、用人單位不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僅侵害了職工個人利益,而且侵害了國家利益,因為所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一部分進入職工個人帳戶,另一部分作為國家財產進入國家的社會保險基金。對社會保險費中進入社會保險基金部分的欠繳,屬於侵害國家利益的行為,對此行為的追訴,依照《民法通則》、《物權法》的立法精神,不應當受到仲裁時效的限制。鑒於訴訟時效與仲裁時效的立法宗旨一致,職工追繳社會保險費同樣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6. 勞動仲裁涉及年限賠償,怎麼可以達到勞動仲裁
我在一電器公司售後部門工作了十四年,前期提出了仲裁申請,要求公司補償加班工資(雙休和法定節曰及帶薪年休假),現已仲裁認可,可公司以不定時工作制無加班費為由不服勞動仲裁結果上告到法院。公司總部在外省,我們在分公司上班(用工地在武漢)合同是與總公司簽的。請問:總公司在其所在地(外省)辦理了不定時工作制手續,但分公司(用工地)未在當地辦理相關手續,這種情況下公司的不定時工作制對我們有效嗎? 法院會怎麼判決?
7. 仲裁多久可以拿到賠償金
法律規定5日內受理從受理日開始起60日內結案(一般是在45日內,但最遲不回超過60日),如果裁決書已送答達單位,從送達之日起超過15日,單位還未履行裁決,你可以到人民法院執行局申請強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條,仲裁庭裁決勞動爭議案件,應當自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四十五日內結束。案情復雜需要延期的,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主任批准,可以延期並書面通知當事人,但是延長期限不得超過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8. 申請勞動仲裁後多長時間能要回自己的賠償金
一般需要60日 。仲裁裁決後 。公司不履行。您可以申請法院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回仲裁調解法答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9. 仲裁開庭前及開庭時,能否變更或追加仲裁賠償請求
舉證期內變更是可以的,舉證期後變更,另案處理。勞動仲裁開庭前,可以變更或者追加仲裁請求,需要書面向勞動仲裁委提交。仲裁開庭前及開庭時,能變更或追加仲裁賠償請求。關鍵是要有充足的證據支持請求。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申請人可以放棄或者變更仲裁請求。被申請人可以承認或者反駁仲裁請求,有權提出反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 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9)仲裁賠償期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第二十八條 申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並按照被申請人人數提交副本。
仲裁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勞動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仲裁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理由;
(三)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書寫仲裁申請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第二十九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並通知申請人;認為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申請後,應當在五日內將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
被申請人收到仲裁申請書副本後,應當在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交答辯書。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收到答辯書後,應當在五日內將答辯書副本送達申請人。被申請人未提交答辯書的,不影響仲裁程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