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誇損年限

誇損年限

發布時間:2021-01-28 00:19:13

1. 固定資產折舊的折舊年限是多久

(一)房屋、建築物,為20年;


(二)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專其他生產設備,為屬10年;


(三)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四)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五)電子設備,為3年。

2. 傢具的折舊年限是幾年

固定資產的抄折舊年限各個企業是可以自行設定的,關鍵是稅法對最低折舊年限有強制規定。
房屋、建築物,為20年;
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電子設備,為3年。

這是最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

3. 關於【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問題

預計使用年限是10年,
預計尚可使用年限是8年,
改建完工後重新計算折舊,按尚可使用年限8年計算。

4. 車損險要求車多少年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商業險全險也就三四千內塊。車損險是要容根據你的車子的價格、投保金額、投保項目、風險系數等等來計算的,車損險是幾個險種里較貴的,如果對自己開車有信心的話,可以只買個第三者,撞了別人的車可以讓保險公司賠。車損險是賠自己的車的。

5. 使用年限和折舊年限的區別

折舊年限是由使用過程中的社會經濟條件決定的社會必要平均使用壽命,或稱為內經濟壽命;使用容年限是由結構、質量等決定的自然壽命。目前,一般是將建築物的自然使用年限作為折舊年限,不考慮物價上漲、人為損耗等因素。
《企業會計制度》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定義,結合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於本企業的固定資產目錄、分類方法、每類或每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作為進行固定資產核算的依據。 第三十六條 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的預計壽命,或者該固定資產所能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的數量。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金額。已計提減值准備的固定資產,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6. 機動車的報廢年限是幾年

機動車不同報廢標准也不同。9座(含)以下非營運載客汽車使用年限為15年,內9座以上非營運載客汽車使容用年限為10年,計程車使用為8年;里程上的規定,輕、微型載貨汽車累計行駛30萬公里,轎車累計行駛50萬公里;以車輛技術狀況規定;車輛損壞無法修復、車輛長期使用耗油量超過出廠標准15%等。
還有要說的是15年以上的車是每6個月檢驗一次,不是每季度。

7. 虧損彌補年限

可以 稅法規定 虧損彌補期限為5年 即從06年往前的第5年之內的虧損都可以彌補 剛好到01年 但是 07年就不能再彌補01年未彌補完的虧損了

8. 勞動賠償年限如何計算

按自然年份還是按實際工作年份計算,要看員工離職的原因。 員工離開公司的原因不同,依照法律規定,補償或賠償是不一樣的,具體您可以參考下面觀點: 若公司無合法理由辭退你,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作為賠償金。以你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工資標准。 若公司有拖欠工資或剋扣工資或單方面調你的工作崗位或降低你的工資等違法原因,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或確實是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解除,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若公司有少發或不發加班工資的情況,您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或確實是生產經營困難等原因解除,是有補償的,每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公司若不提供勞動條件,變相調崗,你也可以以此被迫提出離職,要求公司每工作一年支付你一個月的工資。 同時你可以要求公司結清全部工資 若公司與你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金。 若員工主動提出離職,是沒有經濟補償金的。

閱讀全文

與誇損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
伊成果之子 瀏覽:791
知識產權出版社副總經理李程 瀏覽:952
馬鞍山精密鑄造 瀏覽:942
愛玩mc怎樣開創造 瀏覽:809
工程質量保證書怎麼寫 瀏覽:259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 瀏覽:164
馬鞍山鄧國支 瀏覽:997
馬鞍山薛宏 瀏覽:3
馬鞍山老倪輔導學校 瀏覽:84
國家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考試 瀏覽:740
wapi證書安裝 瀏覽:921
武漢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商局 瀏覽:397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表 瀏覽:982
商丘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49
鎮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 瀏覽:33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方案 瀏覽:104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總結簡報 瀏覽:297
究極的妄想發明系列第2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