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醫院供應室工作如何
醫院供應室又稱消毒供應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種無菌器材、敷料和其他無菌物品的重要科室。
供應室的工作質量與醫院感染、熱原反應的發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關,直接影響醫療護理質量和效果,甚至關繫到病人的生命安危。
請樓主注意看:消毒供應中心(室)標准工作流程 (七個環節)
回收---- 分類---- 清洗---- 檢查與包裝---- 滅菌---- 儲存---- 發放
一、 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後,科室及時清除明顯的污物(常水沖洗),避免乾燥,封閉暫存。
2、供應中心(室)工作人員定時、按照規定的路線、使用專用封閉式回收車(或箱)回收至科內。
3、回科後,與清洗人員交接物品數量,避免在科室清點、核對污染器械、物品,減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後,清潔消毒回收車(或箱),乾燥存放。
5、使用後的一次性物品和醫療廢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應中心(室)再轉運處理。
二、 分類:
1、 按個人防護要求著裝,與下收人員交接回收的物品數量。
2、 根據器械的不同材質、性狀、精密程度、污染狀況進行分類。
2、損傷性廢物投入到銳器合內,感染性廢物投入黃色污物袋內。
三、 清洗:
1、不同類型的器械、物品,採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機械清洗)。
2、耐熱、耐濕的器械、物品宜採用機械清洗方法。
3、精密、復雜的器械應先手工清洗、超聲加酶洗,再用機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
4、清洗基本流程:預洗(自來水)—→ 清洗(手工或機械+酶)—→ 漂洗1(自來水)—→ 漂洗2(去離子水或蒸餾水)—→ 消毒(濕熱方法)—→ 潤滑(水溶性油)—→ 乾燥(烘乾或擦乾)
(1)預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顯的污物(若污物變干,可多浸泡幾分鍾)
(2)酶洗(2~5 min):酶可快速分解有機物,抑菌防銹,自然降解,無殘留,水溫20~40℃,帶關節的器械盡量打開。已凝固或污染嚴重處水面下刷洗。
(3)漂洗:先用自來水,再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
(4)消毒:宜選用濕熱方法(90℃ 5min)。
(5)潤滑(30~60s):使用水溶性潤滑油,不能使用石蠟油等非水溶性油。
(6)乾燥:烘乾(90℃ 2min)或擦乾,不宜採用放置在空氣中自然涼干。
四、檢查與包裝:
1、 清洗質量的檢查:目測或放大鏡檢查,有無殘留物質、血漬、水垢、銹斑,不合格應重洗。
2、 器械功能的檢查:檢查器械的完好性、靈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針的鋒利度等。
3、 包裝要求:(1)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重量<5kg;(2)體積:<30cm*30cm*50cm (3)松緊適宜 (4)金屬器械、盆、碗間用吸水布(紙)相隔
五、滅菌:
1、 壓力蒸汽滅菌:首選(耐高溫、耐高濕的器械和物品)
(1)液體、油脂、粉劑、膏劑忌用壓力蒸汽滅菌。
(2)所有擬滅菌物品需進行徹底的清洗,以免影響滅菌效果。
(3)按要求進行滅菌器效能檢測,包括:工藝、化學和生物監測、B-D試驗
2、乾熱滅菌:耐高溫、不耐高濕的器械和物品選用。
(1)油劑、粉劑的厚度<0.635cm 凡士林紗布的厚度<1.3cm
(2)物品的體積<10cm*10cm*20cm
3、低溫滅菌:不耐高溫、不耐高濕的器械和物品選用
(1)環氧乙烷滅菌
(2)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
(3)低溫甲醛爭氣滅菌
(4)過氧乙酸低溫滅菌
4、裝載要求:
(1)裝載量:下排氣、預真空、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最大裝載量—分別不得超過櫃室容積的80%、90%和95%;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的最小裝載量—分別不得小於櫃室容積的10%和5%,以防止「小裝量效應」。
(2)同類物品同鍋滅菌,不同類物品同鍋滅菌時敷料包放上層、金屬包放下層。易產生水滴物品盡量放下層。
(3)裝載時使用專用滅菌籃筐,不能堆放,包與包間隔至少2cm。
(4)手術器械盤應平放,織物包應豎放,手術盆應斜放。
(5) 紙塑包裝材料的物品應豎放在籃筐內或架子上。
5、 卸載要求:
(1)壓力蒸汽滅菌物品取出後放置於原離空調或空氣入口的地方冷卻。
(2)檢查滅菌物品包裝的完整性、乾燥情況;及時關閉啟閉式容器篩孔。
(3)檢查化學指示膠帶的色澤,未達到要求或可疑時應重新滅菌。
(4)滅菌包掉地或誤放不潔處應視為污染。
六、 儲存:
1、無菌物品的儲存條件:
(1)清潔、乾燥、溫度在20~25℃、相對濕度<60%。
(2)物品必須存放在潔凈的櫃內或架上,離地面20~25cm、離牆面5~10cm、距天花板50cm。
2、 無菌物品的有效期:
(1) 棉布或硬質容器的有效期10~14天(其它環境7天)。
(2) 醫用皺紋紙的有效期3個月。
(3) 紙塑包裝的有效期6個月。
3、已滅菌與未滅菌物品要嚴格分開放置。
七、 發放:
1、 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
2、 發出的、過期的無菌物品必須重新進行清洗包裝和滅菌。
3、 發送至臨床時,必須使用專用的車或容器,採取密閉運送。運送工具保持清潔,潔污分開。
結論:
是否負責清潔醫療用品及器械---------是
有沒有疾病傳染性及危險性----------基本沒有
高溫蒸汽是供應室的主要工作條件和特點,比較辛苦。
祝樓主好運!
Ⅱ 供應室消毒隔離制度
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供應室周圍環境應整潔,無污染源。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路線採用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嚴格區分無菌物品、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與未消毒物品須嚴格分開放置,並有明顯標志,各個區域有專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員操作前後認真洗手;必須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潔和滅菌的方法程序和質量要求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能、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
三、供應室工人必須經培訓後方可上崗,消毒員應持有上崗證。
四、供應室內保持清潔、整齊,牆上無灰塵、霉點、裂縫、蜘蛛網。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個工作室內物體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掃除。
五、無菌物品收發、污染物品的接收,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
六、送回供應室的醫療器械,必須先用多酶液浸泡後再洗凈擦乾,經高壓蒸氣滅菌後備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專人分別負責無菌物品的發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車有明顯標志,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車,每周用消毒液徹底擦拭。
八、壓力蒸汽滅菌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執行。使用時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工藝監測必須每鍋進行;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滅菌前進行B-D試驗,排氣系統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監測每月進行一次,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
九、已滅菌物品應立即存放於無菌間。無菌室應乾燥通風,排氣扇向外排風,室內、櫃內清潔,無積灰。
十、進入無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換鞋。
十一、無菌物品接收時,應檢查無菌包標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乾燥。
十二、滅菌合格物品必須有明確的滅菌標識和有效期,專室專櫃存放,並且有效期不得超過七天。過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須重新滅菌。
十三、無菌室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每次60分鍾,並有記錄。
十四、供應室室內組裝間、無菌間必須每月做空氣監測一次;各區域的物表、工作人員的手必須每月進行一次微生物監測。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備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無菌室單獨存放,並嚴格按照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辦法實施管理。
Ⅲ 消毒供應室紙塑包裝袋封口機封口用多少溫度封口合適
消毒供應室只做包裝袋,封口機封口封口合適。
Ⅳ 滅菌後的無菌包有效期為
時間為7天,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如包內物品一次未用完,則按原摺痕包好,註明開包時間,有效期為24時。如不慎污染包內物品或被浸濕,則需要重新滅菌。取小包內全部物品時,可將包托在手上打開。解開系帶挽結,一手托住無菌包,另一手依次打開包布四角翻轉塞入托包的手掌心內,准確地將包內物品放入無菌容器,蓋好。
(4)供應室低溫有效期擴展閱讀:
無菌物品管理:
1、加強對注射器、針頭等物品洗滌質量的監控,按常規含糖耐量測定和熱源測定及細菌監測,每月一次。澄明度、PH值每周測定二次。
2、各種消毒標記明確、完整、必須有名稱、有效日期、責任人、核對者。標記不清、記錄不全,均不得發放。每包應粘貼膠帶和132℃壓力蒸氣滅菌指示管,測定滅菌效果,未達到要求者,重新滅菌。
3、加強對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員應嚴格執行高壓滅菌操作程序,保證消毒效果,及時檢查並記錄滅菌的溫度、壓力、時間、指示劑顯示結果,並按規定保留7天,每晨每台預真空壓力鍋滅菌前進行一次13-0試驗。供應室應有質量監測員,隨時督促檢查。
4、保證高壓鍋滅菌結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熱嗜酸脂肪桿菌作為指示菌,以測定熱力滅菌的效果。
5、經高壓滅菌後,無菌物品在傳遞過程中應保持清潔、乾燥、無污染,消毒室車子(分為滅菌物品車、清潔物品車)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並有標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消毒供應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菌包裝
Ⅳ 有懂供應室一系列問題幫忙回答一下,高分答謝,謝謝,很急,請盡快回答。
1.污染區 清潔區 無菌區
2.乾熱滅菌法 濕熱滅菌法
3..乾熱滅菌法 濕熱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
壓力蒸汽滅菌適用於金屬器械等可耐高溫物品滅菌,如手術器械等,至於供應室的主要滅菌手段一般多為高壓蒸汽滅菌法,配合使用浸泡滅菌法比較多見
4.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按照污染區 清潔區 無菌區的順序擺放,設置專門的通道,務必使污染物品和無菌物品的通過線路不重疊。
5.存放無菌物品的櫥櫃要離地面20——25cm、離房頂50cm、離牆壁5cm,棉布包裝和開啟式容器,室溫≤25℃時,有效期為14天;室溫≥25℃時,有效期為7天;至於潮濕季節。。。。記得南方護理有一期上說貌似28天之內的測試都是陰性,不過貌似現在的供應室無菌物品存放室都有較為嚴格的溫度和濕度控制要求,所以應該不會存在特別潮濕的情況。
6.概念及臨表: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7.衛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 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Ⅵ 消毒供應室操作規范
一、供應室周圍環境應整潔,無污染源。嚴格區分無菌區、清潔區、污染區,路線採用強制通過的方式,不準逆行。嚴格區分無菌物品、清潔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與未消毒物品須嚴格分開放置,並有明顯標志,各個區域有專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二、工作人員操作前後認真洗手;必須熟練掌握各類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潔和滅菌的方法程序和質量要求以及各類物品的性能、保養方法和使用范圍。
三、供應室工人必須經培訓後方可上崗,消毒員應持有上崗證。
四、供應室內保持清潔、整齊,牆上無灰塵、霉點、裂縫、蜘蛛網。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個工作室內物體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次大掃除。
五、無菌物品收發、污染物品的接收,均應有單獨窗口和專職人員。
六、送回供應室的醫療器械,必須先用多酶液浸泡後再洗凈擦乾,經高壓蒸氣滅菌後備用。
七、下收下送配有專人分別負責無菌物品的發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車有明顯標志,每次收發回來應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車,每周用消毒液徹底擦拭。
八、壓力蒸汽滅菌操作程序嚴格按照《消毒技術規范》執行。使用時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生物監測。工藝監測必須每鍋進行;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日滅菌前進行B-D試驗,排氣系統正常方可使用;生物監測每月進行一次,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
九、已滅菌物品應立即存放於無菌間。無菌室應乾燥通風,排氣扇向外排風,室內、櫃內清潔,無積灰。
十、進入無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換鞋。
十一、無菌物品接收時,應檢查無菌包標記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潔乾燥。
十二、滅菌合格物品必須有明確的滅菌標識和有效期,專室專櫃存放,並且有效期不得超過七天。過期或有污染可疑的必須重新滅菌。
十三、無菌室每天空氣消毒兩次,每次60分鍾,並有記錄。
十四、供應室室內組裝間、無菌間必須每月做空氣監測一次;各區域的物表、工作人員的手必須每月進行一次微生物監測。所有的監測必須作好詳細記錄,資料保存3年備查。
十五、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須拆除外包裝後,方可進入無菌室單獨存放,並嚴格按照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辦法實施管理。
Ⅶ 在供應室,金屬類物品的保存應注意些什麼
有環境要求、人員要求、無菌物品有效期要求。
環境要求
1、滅菌物品應存放在無菌物品存放間的存放架或存放櫃內,存放架或存放櫃應便於清潔,不易生銹;保存環境應清潔、明亮、通風或有空氣凈化裝置,照明光線充足;溫度低於24℃,濕度低於70%。
2、滅菌物品應分類存放,一次性無菌物品應去掉外層大包裝存放,存放位置相對固定,標識清晰;物品存放應距地面20~25cm,距牆壁5~10cm,距天花板50cm。
3、手術室、治療室、換葯室等採用自然通風的,當通風不良時可使用排氣扇強制換氣;無菌物品保存環境均應每日清潔,物體表面及地面濕式擦拭,避免揚塵。
4、建立工作記錄。
人員要求
1、無菌物品存放區應有專人負責管理;接觸無菌物品前洗手。
2、清點物品時以目測為主,減少觸摸。
3、擺放無菌物品時應按照有效期限依次擺放,有效期標志醒目,鄰近過期的物品放在方便取用位置;一次性使用無菌用品應一個批次用完再放入下一批次,或將剩餘少量未用完批次物品放在上層。
無菌物品有效期
1、無菌物品保存有效期無季節限制,依據包裝材質不同保存有效期限不同,使用時應仔細查看有效期標志。
2、滅菌物品的包裝應整潔不易鬆散,密封性好,無破洞,滅菌日期及有效期標志清楚,按照有效期順序依次碼放在儲存架或儲存櫃內,有效期標志應明示,便於目測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