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相關圖是一種靜態的分析方法是對嗎
計算機科學靜態分析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靜態分析指的是一種在不執行程序的情況下對程序行為進行分析的理論、技術。詳見程序靜態分析。
經濟學靜態分析
簡介
靜態分析法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求得內生變數的分析方法,
開發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分析
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成果,進行綜合性的對比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如研究均衡價格時,舍掉時間、地點等因素,並假定影響均衡價格的其他因素,如消費者偏好、收入及相關商品的價格等靜止不變,單純分析該商品的供求達於均衡狀態的產量和價格的決定。
簡單地說就是抽象了時間因素和具體變動的過程,靜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經濟現象。它一般用於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經濟變數達到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條件。 常用的靜態分析法有:相對數分析法、平均數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因素替換分析法、綜合計算分析法、價值系數分析法等。
指標
靜態分析指標有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等。 1.總量指標
總量指標又稱絕對指標,或簡稱絕對數,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規模或絕對水平的綜合指標。
靜態分析指標
(1)總量指標的種類
①按總量指標反映現象總體內容不同分為:單位總量(指總體單位總數);標志總量(指總體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的總和)。
②按總量指標所反映的時間不同分為:時期指標(時期數)和時點指標(時點數),如,總產值、銷售量為時期數;年末人口數、設備台數為時點數。
③按計量單位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勞動量指標。
(2)總量指標的計算
①直接計量法:要求對總體所有單位進行登記、匯總。
②推算和估演算法:推演算法有因素關系推演算法、比例關系推演算法和平衡關系推演算法;估演算法是運用抽樣推斷的方法估算總量指標。
2.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進行對比的比值。也稱為相對數。表現形式:①系數和倍數;②成數,無名數;③百分數、千分數、萬分數;④復名數,有名數。
①計劃完成相對數:指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現象的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之比。其作用是考核、反映計劃完成的程度(進度)。計算方法為:計劃完成相對數=(實際完成數/計劃數)*100%
超額完成(或未完成)絕對數=實際完成數-計劃數。
派生公式如下:
靜態分析流程
A產量、產值增長百分數:計劃完成相對數=[(100%+實際增長%)/(100%+計劃增長%)]*100%
B產品成本降低百分數:計劃完成相對數=[(100%-實際降低%)/(100%-計劃規定降低%)]*100%
C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數的計算方法:計劃執行進度=(計劃期內某月累計完成數/本期計劃數)*100%
D長期計劃的檢查方法:
第一水平法:將計劃末期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數之比。計算公式為:計劃完成相對數=(計劃期末年實達水平/計劃期末年應達水平)*100%用於檢查計劃期內最後一年應達到的水平 如計劃期末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各種產品的產量等。
第二累計法:計劃期內各年累計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的累計數之比。計算公式為:計劃完成相對數=(計劃期內各年累計完成數/同期計劃規定的累計數)*100% 用於檢查計劃期內各年應達到的累計數 如計劃期末基本建設投資額、造林面積、新增生產能力等
②結構相對數:指部分佔全體的比例,其作用是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性質、質量及其變化。計算公式為:結構相對數=(總體某部分的數值/總體的數值)*100%。特點是,各部分所佔比重之和為100%或1。分子與分母位置不能互換。
③比例相對數:指同一總體某一部分數值與另一部分數值對比的比值。其作用是反映總體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與比例關系。(同一總體不同部分比較)計算公式為:比例相對數=(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同一總體另一部分數值)。特點是,分子分母同屬一個總體,而且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換。
④比較相對數:指同一時間的同類指標在不同空間對比的比值。其作用是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數量差異,發現先進與後進。計算公式為:比較相對數=(某地區某一現象數值/另一地區同一現象數值)*100%。特點是,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換。若以數值小的為母項則計算結果大於100%或1,反之小於100%或1。
⑤強度相對數: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系指標之比。其作用是:①反映一國一地的發展水平、力量強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運動強度、負擔強度。③反映經濟效益的高低。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數=某一現象數值/另一現象數值。特點是,有正指標和逆指標之分,數值大小與強度成正比為正指標,反之為逆指標。有些指標分子與分母可互換。計量單位常用復名數。
靜態分析的正態分布
利率期限結構均值
3.平均指標同質總體某一數量標志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達到的一般水平,是總體的代表值,它描述分布數列的集中趨勢。
①平均指標的特點:同質性、代表性、抽象性。
②平均指標的作用:可以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單位、不同地區間的平均水平;可以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時期的平均水平;可用於研究事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③平均指標種類:分為數值平均數(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以及位置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應用
1. 評價投資效益的靜態分析法
靜態分析流程
(1)投資回收期法 投資回收期法是以企業每年的凈收益來補償全部投資得以回收需要的時間。根據回收期的長短來評價項目的可行性及其效益的高低。計算投資回收期的公式為:Tp=Iv / E
(2) 投資報酬率法
投資報酬率的分析也被廣泛應用於評價各種投資方案,其計算公式如下:R=(E-D)/ Iv
2.財務分析:比率分析法
財務分析有三種基本方法:靜態分析、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其中,靜態分析是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的基礎。財務靜態分析是指對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時期或時點的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進行分析。通過靜態分析,我們尋找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或者說,尋找調查分析的重點。
在財務分析中,比率分析用途最廣,但也有局限性,突出表現在:比率分析屬於靜態分析,對於預測未來並非絕對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數據為帳面價值,難以反映物價水準的影響。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財務報表上的若乾重要項目間相關數據,互相比較,用一個數據除以另一個數據求出比率,據以分析和評估公司經營活動,以及公司目前和歷史狀況的一種方法。它是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由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是錯綜復雜而又相互聯系的。因而比率分析所用的比率種類很多,關鍵是選擇有意義的,互相關系的項目數值來進行比較。同時,進行財務分析的除了股票投資者以外,還有其他債券人、公司管理當局、政府管理當局等,由於他們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用途不盡相同,因而著眼點也不同。作為證券投資者,主要是掌握和運用以下2種比率來進行財務分析:
(1)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資產報酬率、資本報酬率、股價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報酬率、每股帳面價值、每股盈利、價格盈利比率,普通股的利潤率、價格收益率、股利分配率、銷售利潤率、銷售毛利等、營業純利潤率、營業比率、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比率等等。
(2)反映公司償還能力的比率。可劃分為兩類:
①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流動性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構成比率等等;
②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產權比率、固定比率、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
③反映公司擴展經營能力的比率。主要透過再投資率來反映公司內部擴展經營的能力,通過舉債經營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來反映其擴展經營的能力。
④反映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主要有應收帳款周轉率、存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資本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3.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分析
利率期限結構均值
以中國的利率期限結構為例。要研究國債的利率期限結構,首先得推導出利率期限結構,從國債的市場價格信息中構建出利率和期限的對應關系。鑒於擬合利率曲線的模型和方法很多,加上中國國債市場自身的特殊性,必須選擇適當的模型來估算出中國國債的利率期限結構曲線。利率期限結構估計可以利用市場上觀察到的債券價格數據來擬合期限結構。最先從國債價格數據估算期限結構的是McCulloch(1971,1975),他首先應用二次、三次多項式樣條函數的方法來估計利率期限結構,為數量擬合法開創了先河,並引發了很多學者對其樣條方法做一定改進。比較著名的有Vasicek和Fong(1982)的指數樣條法和Steeley(1991)的B樣條和Chambers等(1984)提出的指數多項式模型、Nelson和Siegel(1987)提出的簡約模型、Fama和Bliss(1987)提出的息票剝離法以及Linton等(2001)提出的非參數估計方法。
要求一種方法能構造出連續光滑的收益率曲線,有足夠的靈活度產生不同形狀的利率曲線,而且能很好地擬合市場的交易價格數據。本文基於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採用了Vasicek和Fong(1982)提出的指數樣條法。根據指數樣條法,利用中國上交所2002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國債的現貨交易收盤價和各上市國債的基本信息,對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進行靜態估計,從而得到每天的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數據,到期期限從0.5年至20年,每一個到期期限都有相應的即期利率。總共有830個交易日,從而有830天的利率期限結構,這樣就可以得到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時間序列。
選取即期利率曲線的幾個關鍵利率變數做一個描述性分析,以期對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特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選取的關鍵利率變數有0.5年期、1年期、5年期、10年期、20年期的即期利率,分別代表著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即期利率水平。選取即期利率的另外兩個重要變數斜度和凸度,在這里斜度定義為S,計算公式為:S=r[,10]-r[,0.5],即0.5年期和10年期即期利率的差異,凸度定義成C,計算公式為:C=r[,6]-0.5*(r[,2]+r[,10]),即凸度等於6年期即期利率減去2年期和10年期即期利率的等額平均值。
首先,對利率期限結構各個期限的即期利率求均值,從右圖可以看出,在2002年4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期間,上交所國債平均利率期限結構曲線呈向上傾斜的狀態,和同時期銀行存款利率曲線的傾斜方向基本一致。但是,即期利率曲線傾斜的程度並不大,較低期限溢價反映市場對未來提高利率的謹慎預期,即期利率曲線末端逐漸走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市場對長期券種的過度投機。圖1中均值即期利率的上軸線定義為各個期限即期利率的均值加上其一個標准差,均值即期利率的下軸線定義成各個期限即期利率的均值減去其一個標准差。可以看到,0.5年期即期利率范圍大概從1.5%到2.1%,10年期即期利率的范圍大概從2.7%到4.6%,20年期即期利率的范圍大概從3.5%到4.8%。
更加詳細的中國國債即期利率的靜態信息可以看錶1,列舉出關鍵利率變數的一些基本統計特徵,可以看到各個期限的即期利率、斜度和凸度都不服從正態分布。
表1中國國債即期利率的描述性統計特徵
即期利率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標准差 偏度 峰度
1年 2.04% 2.99% 1.36% 0.41%0.82688 -0.39487 0.0001
5年 3.34% 4.89% 2.03% 0.87%0.44062 -1.27666 0.0001
10年 3.63% 5.42% 2.43% 0.94%0.38265 -1.35330 0.0001
20年 4.21% 5.58% 3.33% 0.66%0.36016 -1.46935 0.0001
斜度 1.81% 3.64% 0.40% 0.81%0.13720 -1.28996 0.0001
凸度 0.45% 1.17%-0.35% 0.28%0.295765 -0.23896 0.0001
4.損益平衡分析法
損益平衡分析是一種短期靜態分析,它是在分析期間假設一些變數不變,尋找項目對於某一變數而言在什麼點上正好盈虧平衡。
(1)公式推導如下
設產量為Q(額定),銷售價格為P ,總固定成本為F ,單位變動成本為q則方案收入R = Q * P;方案成本C = F + q * Q
① 求盈虧平衡時的價格P*
令R = C,得到盈虧平衡時的價格
P* = ( F + Q *q )/ Q
② 求盈虧平衡時產量Q*
令R = C,得到盈虧平衡時產量
Q* = F / (P–q )
③ 求盈虧平衡時生產能力的利用率(BEP)
BEP = Q* / Q
(2)尋找優劣平衡點的基本思想
假設兩個方案的總成本受一個共同的變數x的影響,且兩個方案的成本均可表示為x的函數,TC1=f1(x),TC2=f2(x).當TC1=TC2,即f1(x)=f2(x),若解出f1(x)=f2(x)時的x值,就得到兩個方案的優劣平衡點。
2工程力學機械靜態分析編輯
工程分析的問題可以依其解答是否隨時間而變而區分成兩大類別:其反應與時間無關的靜態分析(static analysis,或稱為穩態分析,steady-state analysis)及其反應隨時間而變的動態分析(dynamic analysis)。對於結構分析而言,動態分析又可分成及暫態分析(transient analysis)、模態分析(modal analysis)、和諧響應分析(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三種(事實上還有其它類別的動態分析,但較少用到)。
較完整的力平衡方程式可以表述為:等號的右邊代表作用在結構上的外力,這個外力 {F} 和等號的左邊的三個力形成平衡的關系:慣性力(inertia force)、阻尼力(damping force)、及彈性力(elastic force)。慣性力是質量乘上加速度 。阻尼力是結構物因為所有外部的摩擦(譬如結構與空氣間)或內部的摩擦(結構材料內部本身)所引起的阻力。阻尼力通常被簡化成與速度成正比,而正比系數 [C] 稱為阻尼系數。彈性力等於彈性系數乘以位移。
通常在變形速度和加速度均很小時,可以忽略慣性力和阻尼力項,公式簡化成為靜力平衡方程式。工程上所說的靜態分析就是在靜力平衡方程式指導下進行的理論計算或者藉助工程模擬軟體進行的模擬計算。對於實際工程系統和機械結構,往往模型復雜,靠理論計算很難解決問題,現有應用最廣的方法是藉助有限元理論和有限元軟體進行建模和計算。
參考:
李輝煌著《ANSYS工程分析-基礎與觀念》
王守信主編《有限元法教程》
詞條圖冊
② 軟體能查看收益率曲線嗎
您可以點擊查數據,選擇宏觀欄目,輸入到期收益率,搜索查看收益率曲線
③ 如何運用利率期限結構圖像分析中國
該理論認為,抄由於存在法律、偏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投資者和債券的發行者都不能無成本地實現資金在不同期限的證券之間的自由轉移。因此,證券市場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無差別的市場,而是分別存在著短期市場、中期市場和長期市場。不同市場上的利率分別由各市場的供給需求決定。當長期債券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點高於短期債券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時,債券的收益率曲線向上傾斜;相反,則相反。
④ 靜態分析的概念類別
在計算機科學領域,靜態分析指的是一種在不執行程序的情況下對程序行為進行分析的理論、技術。詳見程序靜態分析。
簡介
靜態分析法是根據既定的外生變數值求得內生變數的分析方法,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成果,進行綜合性的對比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如研究均衡價格時,舍掉時間、地點等因素,並假定影響均衡價格的其他因素,如消費者偏好、收入及相關商品的價格等靜止不變,單純分析該商品的供求達於均衡狀態的產量和價格的決定。
簡單地說就是抽象了時間因素和具體變動的過程,靜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經濟現象。它一般用於分析經濟現象的均衡狀態以及有關經濟變數達到均衡狀態所需要的條件。 常用的靜態分析法有:相對數分析法、平均數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結構分析法、因素替換分析法、綜合計算分析法、價值系數分析法等。
指標
靜態分析指標有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等。 1.總量指標
總量指標又稱絕對指標,或簡稱絕對數,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規模或絕對水平的綜合指標。
(1)總量指標的種類
①按總量指標反映現象總體內容不同分為:單位總量(指總體單位總數);標志總量(指總體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的總和)。
②按總量指標所反映的時間不同分為:時期指標(時期數)和時點指標(時點數),如,總產值、銷售量為時期數;年末人口數、設備台數為時點數。
③按計量單位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價值指標;勞動量指標。
(2)總量指標的計算
①直接計量法:要求對總體所有單位進行登記、匯總。
②推算和估演算法:推演算法有因素關系推演算法、比例關系推演算法和平衡關系推演算法;估演算法是運用抽樣推斷的方法估算總量指標。
2.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進行對比的比值。也稱為相對數。表現形式:①系數和倍數;②成數,無名數;③百分數、千分數、萬分數;④復名數,有名數。
①計劃完成相對數:指一定時期社會經濟現象的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之比。其作用是考核、反映計劃完成的程度(進度)。計算方法為:計劃完成相對數=(實際完成數/計劃數)*100%
超額完成(或未完成)絕對數=實際完成數-計劃數。
派生公式如下:
A產量、產值增長百分數:計劃完成相對數=[(100%+實際增長%)/(100%+計劃增長%)]*100%
B產品成本降低百分數:計劃完成相對數=[(100%-實際降低%)/(100%-計劃規定降低%)]*100%
C計劃執行進度相對數的計算方法:計劃執行進度=(計劃期內某月累計完成數/本期計劃數)*100%
D長期計劃的檢查方法:
第一水平法:將計劃末期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數之比。計算公式為:計劃完成相對數=(計劃期末年實達水平/計劃期末年應達水平)*100%用於檢查計劃期內最後一年應達到的水平 如計劃期末工業總產值、農業總產值、各種產品的產量等。
第二累計法:計劃期內各年累計實際完成數與同期計劃規定的累計數之比。計算公式為:計劃完成相對數=(計劃期內各年累計完成數/同期計劃規定的累計數)*100% 用於檢查計劃期內各年應達到的累計數 如計劃期末基本建設投資額、造林面積、新增生產能力等
②結構相對數:指部分佔全體的比例,其作用是反映事物的內部構成、性質、質量及其變化。計算公式為:結構相對數=(總體某部分的數值/總體的數值)*100%。特點是,各部分所佔比重之和為100%或1。分子與分母位置不能互換。
③比例相對數:指同一總體某一部分數值與另一部分數值對比的比值。其作用是反映總體各部分間的內在聯系與比例關系。(同一總體不同部分比較)計算公式為:比例相對數=(總體中某一部分數值/同一總體另一部分數值)。特點是,分子分母同屬一個總體,而且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可以互換。
④比較相對數:指同一時間的同類指標在不同空間對比的比值。其作用是反映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的數量差異,發現先進與後進。計算公式為:比較相對數=(某地區某一現象數值/另一地區同一現象數值)*100%。特點是,用百分數或倍數表示,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換。若以數值小的為母項則計算結果大於100%或1,反之小於100%或1。
⑤強度相對數: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系指標之比。其作用是:①反映一國一地的發展水平、力量強弱。②反映事物存在的密度、普遍程度、運動強度、負擔強度。③反映經濟效益的高低。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數=某一現象數值/另一現象數值。特點是,有正指標和逆指標之分,數值大小與強度成正比為正指標,反之為逆指標。有些指標分子與分母可互換。計量單位常用復名數。
靜態分析的正態分布
3.平均指標同質總體某一數量標志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所達到的一般水平,是總體的代表值,它描述分布數列的集中趨勢。
①平均指標的特點:同質性、代表性、抽象性。
②平均指標的作用:可以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單位、不同地區間的平均水平;可以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時期的平均水平;可用於研究事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③平均指標種類:分為數值平均數(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以及位置平均數(眾數,中位數)。
應用
1. 評價投資效益的靜態分析法
靜態分析流程
(1)投資回收期法 投資回收期法是以企業每年的凈收益來補償全部投資得以回收需要的時間。根據回收期的長短來評價項目的可行性及其效益的高低。計算投資回收期的公式為:Tp=Iv / E
(2) 投資報酬率法
投資報酬率的分析也被廣泛應用於評價各種投資方案,其計算公式如下:R=(E-D)/ Iv
2.財務分析:比率分析法
財務分析有三種基本方法:靜態分析、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其中,靜態分析是趨勢分析和同業比較的基礎。財務靜態分析是指對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時期或時點的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進行分析。通過靜態分析,我們尋找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或者說,尋找調查分析的重點。
在財務分析中,比率分析用途最廣,但也有局限性,突出表現在:比率分析屬於靜態分析,對於預測未來並非絕對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數據為帳面價值,難以反映物價水準的影響。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財務報表上的若乾重要項目間相關數據,互相比較,用一個數據除以另一個數據求出比率,據以分析和評估公司經營活動,以及公司目前和歷史狀況的一種方法。它是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由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是錯綜復雜而又相互聯系的。因而比率分析所用的比率種類很多,關鍵是選擇有意義的,互相關系的項目數值來進行比較。同時,進行財務分析的除了股票投資者以外,還有其他債券人、公司管理當局、政府管理當局等,由於他們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用途不盡相同,因而著眼點也不同。作為證券投資者,主要是掌握和運用以下2種比率來進行財務分析:
(1)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資產報酬率、資本報酬率、股價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報酬率、每股帳面價值、每股盈利、價格盈利比率,普通股的利潤率、價格收益率、股利分配率、銷售利潤率、銷售毛利等、營業純利潤率、營業比率、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比率等等。
(2)反映公司償還能力的比率。可劃分為兩類:
①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流動性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構成比率等等;
②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產權比率、固定比率、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
③反映公司擴展經營能力的比率。主要透過再投資率來反映公司內部擴展經營的能力,通過舉債經營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來反映其擴展經營的能力。
④反映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主要有應收帳款周轉率、存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資本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3.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分析
利率期限結構均值
以中國的利率期限結構為例。要研究國債的利率期限結構,首先得推導出利率期限結構,從國債的市場價格信息中構建出利率和期限的對應關系。鑒於擬合利率曲線的模型和方法很多,加上中國國債市場自身的特殊性,必須選擇適當的模型來估算出中國國債的利率期限結構曲線。利率期限結構估計可以利用市場上觀察到的債券價格數據來擬合期限結構。最先從國債價格數據估算期限結構的是McCulloch(1971,1975),他首先應用二次、三次多項式樣條函數的方法來估計利率期限結構,為數量擬合法開創了先河,並引發了很多學者對其樣條方法做一定改進。比較著名的有Vasicek和Fong(1982)的指數樣條法和Steeley(1991)的B樣條和Chambers等(1984)提出的指數多項式模型、Nelson和Siegel(1987)提出的簡約模型、Fama和Bliss(1987)提出的息票剝離法以及Linton等(2001)提出的非參數估計方法。
要求一種方法能構造出連續光滑的收益率曲線,有足夠的靈活度產生不同形狀的利率曲線,而且能很好地擬合市場的交易價格數據。本文基於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採用了Vasicek和Fong(1982)提出的指數樣條法。根據指數樣條法,利用中國上交所2002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國債的現貨交易收盤價和各上市國債的基本信息,對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進行靜態估計,從而得到每天的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數據,到期期限從0.5年至20年,每一個到期期限都有相應的即期利率。總共有830個交易日,從而有830天的利率期限結構,這樣就可以得到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時間序列。
選取即期利率曲線的幾個關鍵利率變數做一個描述性分析,以期對中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特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選取的關鍵利率變數有0.5年期、1年期、5年期、10年期、20年期的即期利率,分別代表著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即期利率水平。選取即期利率的另外兩個重要變數斜度和凸度,在這里斜度定義為S,計算公式為:S=r[,10]-r[,0.5],即0.5年期和10年期即期利率的差異,凸度定義成C,計算公式為:C=r[,6]-0.5*(r[,2]+r[,10]),即凸度等於6年期即期利率減去2年期和10年期即期利率的等額平均值。
首先,對利率期限結構各個期限的即期利率求均值,從右圖可以看出,在2002年4月1日到2005年8月31日期間,上交所國債平均利率期限結構曲線呈向上傾斜的狀態,和同時期銀行存款利率曲線的傾斜方向基本一致。但是,即期利率曲線傾斜的程度並不大,較低期限溢價反映市場對未來提高利率的謹慎預期,即期利率曲線末端逐漸走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內市場對長期券種的過度投機。圖1中均值即期利率的上軸線定義為各個期限即期利率的均值加上其一個標准差,均值即期利率的下軸線定義成各個期限即期利率的均值減去其一個標准差。可以看到,0.5年期即期利率范圍大概從1.5%到2.1%,10年期即期利率的范圍大概從2.7%到4.6%,20年期即期利率的范圍大概從3.5%到4.8%。
更加詳細的中國國債即期利率的靜態信息可以看錶1,列舉出關鍵利率變數的一些基本統計特徵,可以看到各個期限的即期利率、斜度和凸度都不服從正態分布。
表1中國國債即期利率的描述性統計特徵
即期利率 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標准差 偏度 峰度
1年 2.04% 2.99% 1.36% 0.41%0.82688 -0.39487 0.0001
5年 3.34% 4.89% 2.03% 0.87%0.44062 -1.27666 0.0001
10年 3.63% 5.42% 2.43% 0.94%0.38265 -1.35330 0.0001
20年 4.21% 5.58% 3.33% 0.66%0.36016 -1.46935 0.0001
斜度 1.81% 3.64% 0.40% 0.81%0.13720 -1.28996 0.0001
凸度 0.45% 1.17%-0.35% 0.28%0.295765 -0.23896 0.0001
4.損益平衡分析法
損益平衡分析是一種短期靜態分析,它是在分析期間假設一些變數不變,尋找項目對於某一變數而言在什麼點上正好盈虧平衡。
(1)公式推導如下
設產量為Q(額定),銷售價格為P ,總固定成本為F ,單位變動成本為q則方案收入R = Q * P;方案成本C = F + q * Q
① 求盈虧平衡時的價格P*
令R = C,得到盈虧平衡時的價格
P* = ( F + Q *q )/ Q
② 求盈虧平衡時產量Q*
令R = C,得到盈虧平衡時產量
Q* = F / (P–q )
③ 求盈虧平衡時生產能力的利用率(BEP)
BEP = Q* / Q
(2)尋找優劣平衡點的基本思想
假設兩個方案的總成本受一個共同的變數x的影響,且兩個方案的成本均可表示為x的函數,TC1=f1(x),TC2=f2(x).當TC1=TC2,即f1(x)=f2(x),若解出f1(x)=f2(x)時的x值,就得到兩個方案的優劣平衡點。
⑤ 哪個證券公司軟體可以顯示出收益率曲線
收益率曲線好像都沒有顯示的。
⑥ 哥大金工碩士項目的課程設置如何
項目開設在工學院,學生至少需要修36個學分,主要包括6門必修課,選修課,金融內工程研討會。項目的前半部容分主要強調交易工具及其在金融市場和產品上的建模應用。課程會涵蓋隨機過程、優化、數值方法、蒙特卡羅模擬和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學生還需要學習並應用投資組合理論、衍生品估值和金融風險分析等方法。
項目後半部分,學生會選修更高級的課程或特定課題,例如利率期限結構模型和金融工程的應用程序設計。學生還可以選擇修讀有關特定市場及其模型的課程, 例如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或信用風險建模。除了工程學院內的課程外,學生亦可選修其他各學院的課, 例如商院、文理學院、法學院和公共事務學院。
項目的核心課包括優化模型和方法,隨機模型,金融工程基礎,蒙特卡羅模擬,金融工程:連續時間模型,統計分析和時間序列。選修課主要可以選擇7個方向的課程,分別是分別是資產管理,計算與編程,計算金融/交易系統,衍生品,金融&經濟,金融科技,金融工程領域的機器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制定自己的課程學習計劃。
⑦ 用IS-LM模型分析財政部發行國債對產出和利率的影響
中文摘要 利率問題是金融市場最基礎,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都與之有著聯系。我國國債市場在金融市場上佔有著重要地位,國債利率是影響國債交易的最主要因素。國債收益率及其收益率曲線的形狀和變動對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市場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是從國債市場入手,從利率期限結構的角度出發,對國債市場上的利率期限結構進行研究。在假定風險,稅收等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探求國債利率與到期期限之間的關系,以期能夠對國債投資者與債券發行者提供有益的建議。 在一些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關利率期限結構的研究已經進入隨機過程時代。因為這些國家國債市場利率早已經市場化,而且國債市場非常發達,在同一時間往往有好幾百個國債品種同時上市交易,利用相關的統計技術,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我們想要的利率曲線。目前其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利率的行為模式和利率衍生產品的定價方面。 由於我國目前利率還沒有市場化,利率衍生產品非常少,還無法進行類似的研究。從應用的角度出發,目前最主要的還是對利率收益曲線的研究。事實上,國內也有不少人做過這一方面的研究,但是研究得不夠深入。有隻研究了銀行存款利率;有研究國債收益率的,但都集中在到期收益率上,很少有人想到使用即期收益率。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國債品種較少,幾乎沒有辦法直接估計出相應的國債即期利率,從而使得許多研究者和從業人員只得退而求其次,使用到期收益率。但是,到期收益率假定投資者對同一國債品種在不同期限的現金流要求同樣的收益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傳統的利率期限結構理論以研究中長期利率走勢為主,收益率曲線是其主要工具。目前,國內對利率期限結構模型的研究還停留在簡單介紹和定性分析的層次。特別是對於國際上先進的理論和實證方法在中國的應用與改進的研究,國內幾乎完全處於空白。 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國內外理論界對利率期限結構研究方法的差異,探索使用自己的方法對我國國債利率期限結構進行實證分析,以使先進的理論方法與中國的實際相接軌,探索適合我國國債收益率的建模方法。 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本文分為引言和八個章節: 引言部分對利率在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以及本人研究的范圍和角度作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第一章對我國國債市場的現狀進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幾個部分,國債本身的界定,國債所具有的特徵,分類。我國國債市場的發展過程,以及國債市場利率期限結構要考慮的因素,國債市場存在的問題。本章主要內容集中在國債本身的界定以及國債市場利率期限結構要考慮的因素。在我國,對國債含義的解釋比較混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理論解釋與現實生活中的涵義不相一致。對「國家公債,亦簡稱國債。國家以信用方式,按照一定程序從個人、團體和國外籌措資金的一種方式,可分為中央財政發行的國家公債和地方政府發行的地方公債」這種認識進行了糾正。指出我國的國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債務資金由中央財政掌握使用的國家公債,包括內債與外債,是公債的一種。同時對於國債市場利率期限結構中要考慮的因素進行了總結、歸納,對以後國債的發行需要考慮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議。 第二章對利率期限結構的定義與研究的動機進行了探討。指出利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是指在相同的風險水平下,不同期限的即期收益率之間的數量關系。一般來說,在風險、流動性、稅收特徵等方面相同的債券,由於期限不同,利率也會有所不同,利率期限結構常常用坐標圖形的形式來表達,在二維平面圖上債券的到期期限與其收益率形成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描述利率期限結構的重要工具是不同形狀的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的基本形狀大致有以下五種,即向上傾斜的、向下傾斜的、平坦直線形的以及兩種駝峰形的。隨後探討了利率期限結構的動機,以及對與利率期限結構研究的必要性。 第三章對傳統的四種利率期限結構理論進行了介紹,並指出其缺點。這四種理論分別是,純粹預期理論(Unbiased Expectation Theory),流動性偏好理論(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市場分割理論(Market Segmentation Theory)和優先置產理論(Preferred Habit Theory)流動性偏好理論是對純粹預期理論的修正,長期利率是在短期預期利率的平均值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個流動性補償。而市場分割理論完全是另外一個方向,認為長期利率與短期利率是分割的,是兩個不同市場參與者分別決定的。優先置產理論是上面三個理論的總和。既考慮了短期利率的預期,也考慮了不同期限市場參與者對利率的偏好影響。 第四章對國外最近對利率期限結構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他們分別是均衡模型理論與無套利機會模型理論,並且選擇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型,進行了介紹,並指出了其優缺點,為下文進行的實證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五章對構建收益率曲線所需要的要素進行了分析並探討計算的方法。這些要素分別是: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遠期收益率。指出了收益率曲線的幾種形狀。一般有5種常見的形狀。(1)上升型(upward-sloping)曲線向上傾斜,即隨著期限的增大,利率逐漸上升。(2)下降型(inverted)曲線向下傾斜,即隨著期限的增大利率反而下降。(3)平直型(flat)即利率不隨期限的變化而變化。(4)駝峰型(hump-shaped)即利率在期限較長和期限較短的情況下比較小,而當期限為中期時收益率較大。(5)倒駝峰型((inverted hump-shaped)即利率在期限較長和期限較短的情況下比較大,而當期限為中期時收益率較小。 第六章是本文的實證分析章節。本文通過選取2007年3月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未到期的國債共53隻進行建立模型進行分析。在假設不同期限的國債的收益率只與剩餘期限有關的條件下,對53隻國債分別求出即期收益率。選用二次多項式函數來擬合貼現函數,進行分歸分析。在工具選擇上,本文選用微軟的Excel軟體展開運算獲得精確計算結果。同時使用MathType進行正文公式的輸入。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我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呈倒駝峰形分布。收益率曲線扁平化比較明顯,在3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出現明顯的拐點。 第七章通過對收益率曲線的實證研究,最後一章對完善利率期限結構,對國債市場的基準利率的建設提出了政策建議。1.完善期限品種,特別是增加短期國債的數量。2.合並銀行間國債市場與證券交易所國債市場,建立統一的國債市場。3.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以國債利率為基準利率的體系。4.增大國債發行規模,其中可流通的國債要佔相當大的比重。5.促使利率期限結構趨於合理。6.財政政策要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7.完善國債市場的利率期限結構,有利於收益率曲線的精確性。8.市場運作要求具有規范性、信息透明性。國債發行應盡量採用公開拍賣制度,根據承銷對象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拍賣方式(公開升序拍賣、第二價格拍賣、公開降序拍賣、第一價格拍賣)。 本文在研究中的幾個特色: 1、實證分析過程中數據的選取。本論文選取了2007年3月9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53隻國債,選擇的數據較多,實證分析的結果更加精確。 2、在進行回歸分析時,不是簡單的選擇即期收益率,而是處於連續性考慮,選擇了二次多項式函數來擬合貼現函數。這樣通過回歸方程計算出來的即期收益率更加具有連續性,符合實際情況。 3、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收益率曲線呈現上升趨勢,長期國債收益率高於短期國債,這與純預期理論相符合。這一結構表明,現行經濟環境造成短期利率已經處於低位,存在升息壓力,利率的期限結構應呈上升趨勢,也就是存在通貨膨脹升水。而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長期國債的流動性不如中短期國債,必然要獲得流動性溢價,因此長期國債收益率高。 收益率曲線扁平化趨勢明顯。3年起以下的品種明顯下移,3年期以上的國債品種利息差在不斷的縮小。總體上看2006年,國債收益率曲線呈現總體扁平化趨勢。具體來看,收益率曲線變化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季度的扁平化階段,這一階段短期債券價格逐步回落,短期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而長期債券價格不斷走高,長期債券收益率逐步下降,收益率曲線呈現扁平化趨勢;第二階段是二季度到三季度中期,由於債券市場整體價格走低,各期限債券到期收益率均有所上升,收益率曲線整體平穩上移;第三階段是自三季度後期開始至年末小幅下移並進一步平坦化階段,債券市場價格整體回升,收益率曲線小幅下移,其中長期債券價格上升趨勢相對明顯,並逐步超過年初長期債券價格水平,收益率曲線進一步平坦化。 本文在以後研究中有待於深一步探討的方面有: 首先本文採取的是回歸分析方法對國債的即期收益率進行擬合,現在國外比較流行的方法都是採用的是隨機過程模型進行擬合,本論文下一步有必要進行深化。其次本文雖然選取的數據較多,但是只是限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國債,對於銀行間市場交易的國債沒有考慮,回購市場國債沒有考慮,但是由於體制的原因,這幾個市場間彼此是分離的,等三個市場合並之後,有必要統一進行研究。
⑧ 我國利率期限結構對宏觀經濟有預測能力嗎
宏觀經濟生產者物價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在中國,PPI也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PriceIndex,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與CPI的物價津貼、盈利、與稅負上有所不同,導致生產者之所得與消費者之付出產生差距。PPI反應於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遲。雖說其具多樣化的組合,一般相信這種延遲的特性使得根據今日的PPI通貨膨脹來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貨膨脹成為可能。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Price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已經穩定在了上升之後的水平上,而生產價格指數(PPI)增速高於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的局面並沒有導致利潤收縮。如果我們以凈利潤總額對銷售額的比率來表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那麼可以看到,2003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利潤率開始上升。而近年來雖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潤率仍處於周期高位。從經驗性研究來看,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與許多人認為的情況恰恰相反,而且下游產業同樣存在這種正相關關系。如果說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確實存在著經驗性因果關系,那麼從數據來看,事實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著利潤增速的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簡稱CPI)是世界各國普遍編制的一種指數,它可以用於分析市場價格的基本動態,是政府制定物價政策和工資政策的重要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概念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那麼,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100/(1+2.3%)]的貨品及服務。消費者物價指數涵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新舊汽車、汽油、房屋、大學學費、公用設備、衣服以及醫療的價格。此外,消費者物價指數亦混合一些生活享受的成本,例如體育活動的門票以及高級餐廳的晚餐。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作用1.反映通貨膨脹狀況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是用通貨膨脹率來反映的,它說明了一定時期內商品價格持續上升的幅度。通貨膨脹率一般以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表示。報告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貨膨脹率=-----------------------------------------------X100%基期消費者物價指數2.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1[[貨幣購買力指數]]=----------------X100%消費者物價指數3.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其計算公式為名義工資[[實際工資]]=---------------------消費者物價指數采購經理人指數(重定向自PurchaseManagementIndex)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ManagementIndex,PMI指數)什麼是采購經理人指數采購經理人指數,通常都是指美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它是衡量美國製造業的「體檢表」,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方面狀況的指數,是經濟先行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標是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商業報告中關於製造業的一個主要參數。通常采購經理人指數與金屬需求指標密切正相關,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屬需求增長率變化的有效指標。PMI是一項全面的經濟指標,概括了美國整體製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表現,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經濟資料之一。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同時,PMI是一個對亞洲及中國出口很有預測力的一個前瞻性指標。PMI已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采購經理人指數為每月第一個公布的重要數據,加上其所反映的經濟狀況較為全面,因此市場十分重視數據所反映的具體結果。在一般意義上講采購經理人指數上升,會帶來美元匯價上漲;采購經理人指數下降,會帶來美元匯價的下跌。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優勢1.時效性。PMI在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家中廣為使用的一大原因是其高度的時效性。首先,參與數據調查的采購經理人,由於其工作性質,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公司當月表現的真實數據。其次,ISM在下個月的第一個工作日就發布當月的指數,一般來說,其數據的發布比政府的相關經濟數據至少要提前兩個星期。2.准確性。美國商業部對PMI與製造業發展趨勢和GDP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一般情況下,當PMI大於50%時,預示著製造業經濟的擴張發展;而小於50%時,則預示著製造業經濟的衰退。50%點為衡量製造業是否擴張或陷入衰退的臨界點。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內持續高於42.8%,則預示著GDP的擴張;而當PMI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低於42.8%,則預示著GDP的衰退。此外,對PMI與道•瓊斯指數以及標准普爾指數走勢關系的研究表明,在沒有明顯通貨膨脹威脅時期,PMI與道•瓊斯指數的走勢一致性達到80.9%,與標准普爾指數的走勢一致性達到68.7%。PMI具有如此准確性,其原因可以歸結為:①合理的數據采樣方法。調查樣本即商業調查委員會是由ISM精心控制的,以確保其代表製造業的總體結構。委員會成員來自各個行業,各個行業間的委員人數比例根據各行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大小來確定,行業分類則按照美國行業分類標准進行,共分為20個行業。同時,調查樣本也非常重視參加調查的委員在區域分布上的分散性,避免參加調查的委員在同一區域過渡集中。②季節性調整系數的運用。季節性調整是為了在數據中剔除每年重復性事件的影響,比如天氣變換、夏季工廠停工以及法定節假日等類似因素,以糾正相鄰月份比較時的偏差,使獲得的PMI更准確可靠。季節性調整系數由美國商業部根據歷史數據計算獲得,並提供給ISM。3.簡易性。PMI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是相對於發布後經常修正的官方經濟數據,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家使用PMI更容易識別經濟發展趨勢。究其原因,是因為在PMI的調查中,過濾了瑣碎的干擾因素,使得趨勢得以顯現,同時,主要的公司都參與了數據調查,使獲得的數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當然PMI也存在著一些缺陷,比如PMI為擴散系數,其數值超過50%只是表示在調查的經理人中提交正面報告的人數大於提交負面報告的人數。但是瑕不掩瑜,PMI憑借其時效性和出色的經濟預測能力受到廣泛的關注。采購經理人指數的計算PMI是以下不斷變化的五項指標的一個綜合性加權指數:新訂單指標,生產指標,供應商交貨指標,庫存指標以及就業指標。加權指數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代表意義,顯示出變化的趨勢和程度大小。從而得出每一家企業在每一方面的處於上升、下降和不變的結果,通過計算每一個方面不同結果企業所佔比例後,得出這五個方面的擴散指數。擴散指數計算公式如下:擴散指數=上升百分比-下降百分比+(不變百分比)然後將這五個擴散指數按照一定的權重比例扣除季節等影響因素後得出采購經理人指數。具體權重比例如下:A.產品生產權重比例25%B.訂單權重比例30%C.存貨權重比例10%D.廠商表現權重比例15%E.就業情況權重比例20%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50%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在40~~50之間時,說明製造業處於衰退,但整體經濟還在擴張。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2005年4月底,我國在北京和香港兩地發布了「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這是中國首次發布這一經濟指數。采購經理人指數是通過產品價格、庫存等基本數據的變化.依據數學模式計算得出的。在許多發達國家,這一指數已經發布多年,採用每月公布和點評的方式反映當前的經濟運行狀況。隨著我國逐步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全球供應商到我國采購成品成為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2004年,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為2.9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21.3%,比發達國家高一倍多。如果我國只是製造而不去關注采購物流領域,這中間巨大的利潤空間就會被擠占。建立「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充分說明中國已經從製造環節「脫身,開始注重物流與采購問題。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是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時反映市場動態的先行指標,它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與GDP一同構成我國宏觀經濟的指標體系。目前,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從2005年6月開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將按月發布,並按國際通行做法,特約業內權威人士結合PMI調查數據進行宏觀分析,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11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采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如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則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建設歷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籌備與建設經歷了長達三年多的時間,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2年-2004年上半年為調研階段,重點是與國外專家進行多次交流、研討,並開展大量的研究與宣傳工作。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對采購經理指數的建立也十分關注,企業調查隊設立了專門課題,並委託天津、山東、寧夏企調隊進行研究。第二階段是從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為中國製造業PMI的推進階段,完成了前期准備工作,包括:確立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調查方案的制定、企業調查問卷的設計、企業抽樣方法制定與實施;在山東、天津和寧夏三個省(市)開展部分企業的試點工作;在青島召開了部分省市采購經理指數小型研討會;召開了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工作會議,就2005年1月份開展調查進行了部署,並針對采購經理指數的特點及其應用、采購經理調查問卷、聯網上報的具體事宜開展了培訓。第三階段是從2005年1月開始,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工作正式啟動。經過半年的運轉,取得了三項成果:第一,建立了穩定的調查渠道,全國製造業20個大行業727家企業的采購經理按月填報了調查問卷。第二,建立了製造業PMI資料庫,每月采購經理在網上填報,經過數據的核實與匯總,建立了豐富的、完整的中國製造業PMI資料庫。第三,根據調查結果,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企調隊編制了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並撰寫商務報告。目前已有六個月的指數。在2005年4月,我們召開了專家論證會,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們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的意義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體系,涵蓋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領域,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的重大意義在於:1、有利於與國際接軌。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2個國家制定了PMI指數。中國加入WTO之後,正在日益成為世界采購中心與製造中心,中國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經濟形勢如何已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所以是中國需要PMI,世界也需要中國的PMI。建立中國PMI,將在兩個方面與國際接軌:一是調查方法與統計方法的接軌;二是數據的可比性。2、有利於國家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宏觀調控與預測。PMI是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反映經濟活動快速的、及時的先行指標。通過PMI,可以及時監測和預測經濟與商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趨勢,使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走向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3、有利於指導企業的采購、生產、經營等活動。PMI調查涉及企業生產、采購、庫存、銷售、價格等多個環節,反映了企業全面的商業活動,PMI以及基於PMI的商務報告對企業實際經營活動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使企業特別是大企業集團的戰略決策與業務調整有一個可靠的依據。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2005年7月6日經過近三年的准備和試行工作,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於2005年7月6日正式發布。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是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合作編制完成的。按雙方協商的合作分工,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負責數據的調查採集和加工處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負責數據分析、商務報告的撰寫以及對社會發布。目前,采購經理指數調查已列入國家統計局的正式調查制度。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22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PMI指數。建立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於國家經濟與產業經濟的宏觀調控與預測,也有利於指導企業的采購、生產、經營等活動。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標體系的編制,是一項開創性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指數調查與編制方法方面,既遵循了國際通行的做法,又兼顧了中國的具體國情;在調查方法和樣本的確定方面,按照工業行業大類對製造業增加值的貢獻度,採用PPS(即按與企業規模成比例的不等概率抽樣)分層抽樣方法,確定727家樣本企業,保證了調查單位的代表性;在數據的調查與採集方面,通過國家統計局調查系統的調查渠道和專業統計調查隊伍,確保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在數據分析方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信息中心擁有一批行業專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國家統計局企調隊也開展專題分析。並按國際通行做法,特約業內權威人士結合PMI調查數據進行宏觀分析,使分析的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權威性。此項工作還得到了香港利豐集團的大力支持。從2005年6月開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將按月發布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發布的時間是每月第一個工作日。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體系共包括十一個指數:新訂單、生產、就業、供應商配送、存貨、新出口訂單、采購、產成品庫存、購進價格、進口、積壓訂單。調查結果是以百分數形式表示。計算過程如下:首先,根據企業采購經理對每個調查問題的回答(本月與上月的比較),分別計算回答「上升」、「持平」或「下降」的采購經理所佔比重;然後,將「上升」的比重賦值為1,將「持平」比重賦值為0.5,「下降」的比重賦值為0,進行匯總得到各個問題擴散指數。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一個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全球統一,由5個擴散指數加權而成。這5個指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而定,各指數的權重分別是:新訂單30%、生產25%、就業20%、供應商配送15%、存貨10%。擴散指數具有先行指數的特性,反映了經濟活動各個層面的變化趨勢及變化幅度。製造業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擴張;低於50%,通常反映製造業經濟總體衰退。本次發布會通報的2005年6月份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PMI指數為51.7%,表明我國製造業經濟仍處在增長的階段。需要注意的是,自2005年3月起,PMI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下滑,由57.9%降至51.7%,雖然目前仍在50%以上,但已接近50%的臨界點,可能預示著製造業經濟增長開始由上升狀態轉入高位穩定,並有小幅下降的可能。構成PMI的主要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新訂單、生產、出口訂單、庫存、采購、購進價格、供應商配送時間等重要指標均處於今年以來的最低點。在調查的20個行業中,有8個行業PMI均低於50%。它們分別是石油加工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製品業、專用設備與儀器儀表製造業、煙草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企業PMI為47%,顯示受影響較大,經濟產生下滑的跡象。從區域來看,東、中、西部地區PMI指數分別為51.6%、52.7%和52.9%,西部地區最高,說明國家向中西部傾斜的政策有所顯現。而東部經濟增長明顯慢於中、西部,呈現回落的跡象值得特別關注。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發布時間從2005年6月開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將按月發布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發布的時間是每月第一個工作日。
⑨ 什麼是利率期限結構
利率期限結構(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 是指在某一時點上,不同期限資金的收益率(Yield)與到期期限(Maturity)之間的關系。利版率的期限結構反映權了不同期限的資金供求關系,揭示了市場利率的總體水平和變化方向,為投資者從事債券投資和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債券管理提供可參考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