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調整職務有無期限
在職場裡面調整職務是根據你的能力吧。當然有些公司是看你的工齡。
❷ 調整異地就醫期限要什麼資料
類似問題,沒有辦不到,只有想不到。
通常首選用快遞文件的辦法,准備要件;
周末休班,地方醫保科電話不要聯系,過後可電話聯系准備什麼要件辦理有關手續!
❸ 營業稅的免徵期限調整期限由5年變為2年是什麼意思
我國稅法規定,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營業稅。
所謂由內5年變為容2年,就是有人預計上述政策將改為:個人將購買超過2年(含2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徵營業稅。
謝謝!
❹ 縣級財政們調整預算的法定時限
一般情況下在應該在年中進行,即上半年預算執行結束就開始著手准備調整預算
❺ 調整固定資產使用年限
調整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是會計估計的變更,需要公司做出決議,說明變版更的理由。
不需稅權務機關的批准了,固定資產在企業所得稅申報時有規定折舊年限的,如果你的拆舊年限短於稅務規定的折舊年限,在年度匯算清繳時按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計算,調增應納稅所得額,是時間性差異。如果你的折舊年限大於稅務的年限,你在申報時可按稅務的年限來計算折舊,也可以按你公司的的折舊年限來計算折舊(相對簡單點).
❻ 稅務機關對關聯交易有權進行納稅調整的期限是多少
企業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或企業實施其他不合理商業目的安排,稅務機關有權在該業務發生的納稅年度起10年內,進行納稅調整。
❼ 下面關於期限調整因子說法正確的是
紅掌撥清波。
❽ 企業所得稅的追溯調整期限是幾年2010年收回2005年注銷的壞賬要調整企業2010所得稅嗎
稅法未明確追溯調整期限
2010年收回2005年注銷的壞賬,要增加當年利潤和所得額,會影響2010所得稅繳納問題
❾ 微博調整期限為七天是什麼意思
必須關注七天後才可以評論,現在評論不予顯示沒有關注也不行,還是非法評論太狂了這是微博的對策
❿ 如何巧妙設置最後期限
大多數的商務談判,特別是那種雙方爭執不下的談判,基本上都是到了談判的最後期限或是臨近這個期限才達成協議的,因為在期限到來時,人們迫於這種期限的壓力,會迫不得已地改變自己原先的主張,以盡快求得問題的解決。了解了這一細節問題後,你就可以巧妙設置最後期限,利用這個小細節取得談判的成功。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最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最後期限的力量。在美國某鄉鎮,有一個由12個農夫組成的陪審團。在一次案件的審理中,陪審團中11個人認定被告有罪,而另一個人則表示了不同看法,認為被告無罪。由於陪審團的判決只有在其所有成員一致通過的情況下才能成立,於是陪審團中11個成員花了將近一天的時間勸說不同意者改變初衷。這時,忽然天空烏雲密布,一場大雨就要來臨,那11個農夫都急著要在大雨之前趕回去,收回曬在外面的乾草。可是,持不同意見的人仍然不為所動,那11個農夫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立場開始動搖了。最後,隨著「轟隆」一聲雷鳴,這11個農夫再也等不下去了,轉而一致投票贊成另一個農夫的意見,宣判被告無罪。
在雙方談判中,某一方提出最後期限,開始並不能夠引起對方十分關注。但是,隨著這個期限的逐漸迫近,提出期限一方不斷的暗示,表明立場,對方內心的焦慮就會不斷增加。特別是當他負有簽約的使命時,他就會更加焦躁不安,而到了截止日期的時刻,不安和焦慮就會達到高峰。因此,在談判過程中,對於某些雙方一時難以達成妥協的棘手問題,不要操之過急地強求解決,而要善於運用最後期限的力量,規定出談判的截止日期,抓住這一關鍵細節,向對方開展心理攻勢。必要時,我方還可以作出一些小的讓步,給對方造成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感覺,以此來說服對方,達到我方的目的。
1995年美日達成的汽車貿易談判協議就是在6月28日美國規定對日進口汽車實行高關稅制裁前最後幾小時達成的。該項協議談判歷時近兩年,始終未能達成雙方諒解,能在制裁實施前的最後幾小時達成協議,不能否認「最後期限」的作用。
當然,提出最後期限的方式也很重要:是委婉、彬彬有禮地提出最後期限,還是強硬、直言不諱地提出要求,對談判所起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會融洽談判的氣氛,使對方為你的誠意所動,而後者只會引起對方的不滿,招致報復,以致中斷談判。同時,也要掌握提出最後期限的時機,弄不好,會使談判發展於己方不利。而提出最後期限又反悔,則是最失信譽的做法。
如果我方代表既負有與對方簽約的使命,又有一個最後期限,提出這個問題,恐怕於我方不利,對方會利用期限的壓力,逼迫我方讓步。例如,最常見的形式就是,當你剛下飛機,對方在安排你的食宿時,他會彬彬有禮地問你:「您打算逗留幾天?為你安排幾號的飛機?」等。對這個小細節你千萬不要忽略,如果你毫無戒心地說出你的日程安排,對方也就掌握了你的最後期限的截止日期,他很可能利用這一點,安排討論的議程,利用最後期限的力量,迫使你作出讓步。所以,當你負有簽約的使命時,最好不要過早地告訴對方你的行程時間、打算,以免對方鑽空子。
在談判中,日本人最善於運用最後期限策略。德國某大公司應日方邀請去日本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以草簽協議的形式洽談一筆生意,所以雙方都很重視。德方派出了由公司總裁帶隊,由財務、律師等部門負責人及其夫人組成的龐大代表團,代表團抵達日本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前往賓館的途中,日方社長夫人詢問德方公司總裁夫人:「這次是你們第一次光臨日本吧,一定要好好觀光觀光。」總裁夫人講:「我們對日本文化仰慕已久,真希望有機會領略一下東方悠久的文化、風土人情。但是,實在遺憾,我們已經訂了星期五回國的返程機票。」結果,日方把星期二、星期三全部時間都用來安排德方的游覽觀光,星期四開始交易洽商,日方又搬出了堆積如山的資料,「誠心誠意」地向德方提供一切信息,盡管德方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尋找不利己方的條款,但尚有6%的合同條款無法仔細推敲,就已經到了簽約時間,德方進退維谷。不簽,高規格、大規模的代表團興師動眾來到日本,卻空手而歸,顯然名譽掃地;簽約,有許多條款尚未仔細推敲。萬般無奈,德方代表團選擇了後者,匆忙簽訂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