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行政訴訟二審判決多長
行政訴訟法規定: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回送達之日起十五日答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貳』 一審二審再審中行政訴訟審理期限是多少
賠償請求人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的,應當在《國家賠償法》規定的版賠償請求時效權內提出。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2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2年的國家賠償請求時效計算,還有以下兩種特殊情況應當注意:第一、受害人被羈押的,由於受害人喪失了人身自由,無法自主、充分地行使賠償請求權,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賠償請求時效之內。第二、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發生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致使賠償請求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賠償請求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不可抗力等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包括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等,也包括意外事故,如戰爭的發生。
『叄』 行政賠償案件二審時間限制是多久
行政賠復償案件二審時制間限制是多久?
看案件的復雜和簡單而定。復雜案件一年左右,簡單案件三個月搞定。
不服國家賠償上訴的期限為三十天,具體規定如下:
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時效為兩年,自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行為被依法確認為違法之日起計算,但被羈押期間不計算在內。賠償請求人在賠償請求時效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賠償請求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
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肆』 二審法院收到行政上訴狀多少時間立案
這個問題法律上並沒有規定。但是法院內部是有自己的規定的。各個省的規定甚至各個中級法院的規定可能都是不同的。
一審法院收到被告上訴狀後,三天之內應當移送案卷材料。如果是中級人民法院收到了基層法院的移送案卷材料,一般會在一個星期內立案轉交刑庭(當然各個不同的中級法院由於管理與案件量的不同,橫向關系經濟糾紛。也許不同)。但是如果是高級人民法院收到案件的話就很難說了,有的案件上訴到了高級法院,甚至半年才作出裁判。
你說受理後經過了一個半月,案件是否延期審理了,可能法院把案件延期審理了也有可能。
其實如果是中級人民法院的話,基本上是嚴格按照法定期限審結案件的,你就不必太操心。如果真的是超過審理期限才出判決的話,合同。到時可以到檢察院要求檢察院抗訴。如果是高級人民法院遲遲不立案的話,我國的情況是目前為止,這個是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的。
從立案開始算最長二個半月結案。上「雲南辯護律師咨詢*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
二審法院在收到上訴狀和案件材料後,3天內立案,立案後立即轉刑庭。不包括案件材料的郵寄時間。法院的案卷一般都是通過郵政的機要運送,運送時間比平信慢。如果案件證據確實充分,事實清楚的,可以書面審理(不是絕對,有時也要開庭)。審限是一個半月,如果案情復雜,可延長2個月。你要了解案件審理情況一請律師,二是自己打電話問,三交通方便自己去問。
『伍』 行政訴訟二審後申訴有時效嗎
根據來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二條源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可以隨時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十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2年內提出。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賠償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在2年內申請再審。
從本條可以看出,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限是有規定的,但是申訴是沒有的。
同時,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也是沒有期限限制的,所以,當2年的再審期限後,當事人仍然可以申訴,檢察院仍然可以抗訴,人民法院仍然可以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
『陸』 行政訴訟中的一審和二審有什麼區別
行政訴訟中的一審和二審有以下區別:
(1)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原因不同。 二審程序基於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而發生,而第一審程序是基於原告行使起訴權而發生。
(2)引起審理程序發生的訴訟主體不同。
一審中的原、被告地位是固定的,有資格限制,提起訴訟並引起一審程序的原告,即是行政相對方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二審中當事人的訴訟地位並不固定,沒有資格限制,原審中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既可以充當上訴人、也可以充當被上訴人。
(3)審查對象和范圍不同。
一審法院審查的對象是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僅對所爭議的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和相關的行政法律關系進行審查;而二審法院審查的范圍除此以外,其直接審查對象還包括一審裁判是否正確,即二審程序中的審查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和一審裁判的雙重性審查。
(4)審理方式不同。
一審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一律實行開庭審理,包括公開和不公開開庭審理;二審中,人民法院除應採取開庭審理方式外,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5)裁判方式不同。
一審判決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可以作出維持判決、駁回訴訟請求判決、撤銷判決、確認判決、限期履行法定職責和變更判決等;二審判決則限於維持原判、依法改判兩種,並可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審。
(6)審理期限不同。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行政訴訟案件,審理期限為三個月;而二審審理行政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即二審的審理期限比一審期限少一個月。
(7)性質不同。
人民法院第一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對行政案件的一審管轄權,其性質是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審查;人民法院第二審程序的審判依據是上一級人民法院對下一級人民法院的審判監督權,其性質是對第一審裁判合法性的審查,是將行政機關與行政相對方的特定爭議最終予以解決。
『柒』 行政訴訟裁定上訴期限如何計算
行政訴訟不服裁定的上訴期限為10天。15日行政裁定書,最晚25日可上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五條: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7)行政二審期限擴展閱讀:
根據2017年修正的我國行政訴訟法之規定,對第一審法院作出的裁定不服的,有權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所以,對一審裁定不服的,一定要在上訴期內上訴,否則,逾期不提起上訴的,則第一審裁定即發生法律效力了。
行政訴訟上訴的條件:
1、上訴人必須適格。凡第一審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經授權的委託代理人,都有權提起上訴。
2、上訴人所不服的一審判決、裁定,必須是法律明文規定可以上訴的判決、裁定。能夠提出上訴的判決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對駁回起訴、不予受理、管轄權異議所作出的裁定。
3、上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4、上訴必須遞交符合法律要求的上訴狀。當事人提出上訴,既可以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5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捌』 行政訴訟二審完整流程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審人民法院判決專撤銷或者屬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主要證據不足的;
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違反法定程序的;
超越職權的;
濫用職權的;
明顯不當的。
第八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或者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玖』 行政訴訟二審期限是多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內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容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拾』 一審下的行政裁定,二審期限是 從二審立案日期時算起 還是從二審法院接到上訴材料時候算起
1、二審法院是從收到上訴狀之日起開始計算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
版2、法律依據:權《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