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院審理和判決民事案件有時間限制嗎
通常來情況下法院在立案後三自到六個月內出具判決結果。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B. 法院的審判期限有多長
有一定期限要求的,具體案件類型具體分析:
民事案件:簡易程序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結案,普通程序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結案(特殊情況院長批准可延長六個月也就是一年內必須結案)。
刑事案件:簡易程序立案之日起二十日內結案(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公訴案件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月(特殊情況報請最高院可延長三個月)。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2)法院審理案件判決期限擴展閱讀:
簡易程序適用范圍:
一、簡易程序只適用於第一審程序。發回重申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得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二、簡易程序僅限於基層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適用。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目前只能適用普通程序。
三、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必須是事實清楚、情節簡單、證據充分的案件。重大、疑難、復雜的案件以及涉外案件.起訴時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
四、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情復雜的,或者一方當事人就適用簡易程序提出異議的,法院認為其異議成立的,可以轉為普通程序,由合議庭審理;但是,已經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無論是否發生情況變化,都不得改用簡易程序審理。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C. 對於一審刑事案件法院審判期限是多久
您好:
一、 收案立案審查(7日)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稱《刑訴解釋》)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對公訴案件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六條規定:「第一審人民法院收到起訴書(狀)或者執行申請書後,經審查認為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第八條規定:「案件的審理期限從立案次日起計算」 。
根據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在七日內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符合立案條件,而這個立案審查的時間是不計算在審限之內的。
二、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三、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期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刑訴解釋》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審判期間,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託、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准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在我們辦理的案件中,不乏出現法院向我們表示由於案件復雜而無法在審限內作出判決,因此建議我們以「調查新的證據」為由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一個月的情況,而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另行委託辯護人、審查控方延期審理建議等情況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在十天以上,長的甚至可達數月,因此保守估計各類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情形所需要的時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四、重新計算審理期限的延期審理(八個月)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在法庭審判過程中,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第一百九十九條:「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項的規定延期審理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第二百零二條第三款規定:「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刑訴解釋》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審判期間,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合議庭應當同意,但建議延期審理不得超過兩次。」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檢察院在已經提起公訴之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補充偵查的建議,而這一個月的補充偵查的時間不僅不計算在審限之內,而且還會中斷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案件在控方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之後,將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換言之,如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利用」上述審理階段進行補充偵查的規定,可以在原審理期限的基礎上多得八個月的審理期限((1+3)*2=8)。
綜上所述,如果不考慮「特殊因素」而導致案件審理期限的極端延長,在現行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下,人民法院審理一審刑事案件時,自收到起訴書到作出最終的判決,其間可以有十七個月(6+3+8=17)以上的審理期限。換言之,人民法院按普通程序審理一審刑事案件可以「依法」在接到起訴書之後的十七個月之後才作出一審判決,而且這十七個月還是保守估算而得,法院事實上擁有的審理期限往往會更多。
D. 法院審理民事訴訟案件超過時間限制該怎麼辦啊
法院審理民事訴訟案件超過時間限制的,可以向原審法院、上級法院、檢察院投訴。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 法庭辯論終結,應當依法作出判決。判決前能夠調解的,還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受理的民事、行政案件,主要有以下來源:
(一)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申訴的;
(二)國家權力機關或者其他機關轉辦的;
(三)上級人民檢察院交辦的;
(四)人民檢察院自行發現的。
(4)法院審理案件判決期限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海商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 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承運人交付或者應當交付貨物之日起計算;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間屆滿後,
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九十日,自追償請求人解決原賠償請求之日起或者收到受理對其本人提起訴訟的法院的起訴狀副本之日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條 有關海上拖航合同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三條 有關共同海損分攤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一年,自理算結束之日起計算。
E. 法院受理案件到開庭;從庭審結束到判決有時間限制嗎
一、在民事訴訟中,沒有規定立案到開庭、開庭到判決的時間,只對整個案件的版總的審理時間進行了規定。權
二、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
1、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2、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