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底層帶商鋪會影響使用年限嗎
不會。 但有一點非常值得關注,即底層商鋪改造不按規范行事,亂敲亂砸,對結構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這樣就會對整個樓體帶來連帶傷害。影響樓體壽命情況也是存在的。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B. 請問公寓和商住樓有何區別,公寓是住宅嗎
所謂的商住樓其實就是為商,住兩用型,一般商住樓不能落戶,而且產權是回40年,水電物業費也答會比普通的住宅樓高一些,但是可以用於經商。住宅樓一般是民用住宅,使用權限是70年,住宅樓只能用來居住,不可以作為商業用途。
C. 請問同一地塊建造的高層,為什麼底層商鋪是40年而上層住宅是70年這里說的年限都是土地使用年限,
商鋪是商業用地,他的出讓年限的上限就是40年。住宅是70年。兩種用途是不同的兩宗土地使用權,不矛盾
同一土地上可以設立不同的土地使用權。
望採納,謝謝
D. 底層是商鋪 上層是住宅的商住樓 住宅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40年50年還是70年
您好。這樣的房屋的產權大多數是50年的。具體需要您看房產證上的註明。
E. 物業類型:普通住宅。公寓,商住。有什麼區別
物業類型一般分為:居住型、商用型和商住兩用型。
普通住宅大多為民用居住用地,70年產權,多為大戶型家庭居住場所,民用水民用電。
公寓是指面積小的小戶型單位,根據其用地性質,又可分為70年產權住宅性質公寓,40年及50年產權商業公寓或商住兩用型公寓,根據不同的用地性質收費。
商住是指商業性質的物業,有時也稱投資性物業,指那些通過經營可以獲取持續增長回報或者可以持續升值的物業,商業用水電收費標准,一般為40年產權。
商住物業又可大致分為商服物業和辦公物業。商服物業是指各種供商業、服務業使用的建築場所,包括購物廣場、百貨商店、超市、專賣店、連鎖店、賓館、酒店、倉儲、休閑康樂場所等。
辦公物業是從事生產、經營、咨詢、服務等行業的管理人員(白領)辦公的場所,它屬於生產經營資料的范疇。這類物業按照發展變化過程可分為傳統辦公樓、現代寫字樓和智能化辦公建築等。
(5)住宅底層商業年限多少年的擴展閱讀
「物業」一詞譯自英語property或estate,由香港傳入沿海、內地,其含義為財產、資產、地產、房地產、產業等。
該詞自20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現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概念,即:物業是指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各類房屋及其與之相配套的設備、設施和場地。物業可大可小,一個單元住宅可以是物業,一座大廈也可以作為一項物業,同一建築物還可按權屬的不同分割為若干物業。
物業含有多種業態,如:辦公樓宇、商業大廈、住宅小區、別墅、工業園區、酒店、廠房倉庫等多種物業形式。根據使用功能的不同,物業可分為以下五類:居住物業、商業物業、工業物業、政府類物業和其他用途物業。不同使用功能的物業,其管理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要求。
F. 海門海興華府底層是門面的上面的住宅是多少年產權的
1、產權年限是指房屋建築產權的歸屬年限,包括:民用住宅建築,商用建築,工專業用屬建築。產權年限是從開發商取得《國有土地使用證》的當天開始計算時間的。
2、按建築用類型有所不同,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權屬年限為70年,商用房屋建築權屬年限為40年。綜合用地性質的建築產權年限是50年。這個要具體看該項目的土地性質是屬於什麼性質的就清楚了,在國有土地使用證上是有具體的時間顯示的。
3、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自動續期。
G. 關於底層商鋪住宅產權的問題
一般能蓋住宅的用地是居住用地,住宅樓下能帶幾層商鋪要看當地有無規定,也就是說是否限制商鋪面積占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但不論比例多少,商鋪和上面住宅的使用年限應該都是一樣的70年。
H. 年限跟住宅一樣是70年嗎我想買住宅樓底層的一間商鋪,住宅的使用年限為70年,請問該住宅下的商鋪的使用
關於商業土地使用許可權到期後的問題,參照目前正在徵求意見的《物權法(草案)》, 版建設用地使用權期權滿後,使用權人需要繼續使用土地的,應當在期滿前一年申請續期,並支付一定數額的土地使用費。具體到住宅小區,可以由房屋業主聯名提出續期,補交土地使用費。再次申請的期限,不超過30年。國家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築物,可採用類似拆遷安置的辦法,對業主進行補償。
I. 底層商鋪上層住宅的土地性質到底怎麼算
如果是國有出讓土地,其性質應該為商住用地。國有土地出讓的時候,因為規劃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同而劃分為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4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主要區別是用途及使用年限不同,開發商交納的土地出讓金多少也有區別。關於「商住用地」的性質、出讓年限要看《土地出讓合同》或土地使用權證,有兩種可能:按照居住用地70年、商業用地40年分別計算,或者按照綜合用地50年統一計算。
(9)住宅底層商業年限多少年的擴展閱讀
商住用地年限到期後處理方法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二條之規定
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而這個年限又是從土地的使用權取得的時間算起的,所以實際中會比50年還要短。
2、對於非居住用地的項目,部分開發商可能會在價格定位上稍微降低,以此作為吸引購房者的條件,而具體是否會因為年限問題對購房者有補貼,這就要看開發商根據自身情況自己決定了。您若要購買此項目可就此與開發商溝通。
3、對於購房者而言,主要的影響還在於年限方面,增加了購房者今後的負擔和風險。比如土地使用權到期後,需要通過交納土地使用費的方式重新獲得使用權。至於土地使用費如何交納、金額是多少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規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