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內地人與香港人發生民事訴訟,沒有他(香港人)的身份信息,法院是否受理案件
沒法受理的;需要有明確的被告身份才行
Ⅱ 原告系香港特區公民訴訟有何要求
原告系香港特區公民,到 對方住所地法院起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回訟法》
第答五條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同等的訴訟權利義務。
外國法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加以限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對該國公民、企業和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實行對等原則。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第一百二十一條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Ⅲ 涉及港澳台的訴訟屬於涉外民事訴訟嗎
一般將這兩個問題作為並列的概念,《民事訴訟法》將「涉外民事訴訟」專專門列為一章予以規定,屬而未規定涉港澳台的的訴訟制度,而是通過具體的單行法規和司法解釋予以規定。
具體可參見http://www.hainu.e.cn/zy_jingpinkecheng/asp_hainu_show.asp?id=3839。
Ⅳ 民事訴訟中如何向法院證明被告(香港人)的身份
你可以委託律師進行調查取證。
Ⅳ 香港公司在中國提起民事訴訟文件需要做公證認證嗎
香港公司在國內提起民事訴訟,其訴訟文件的製作亦有其特殊的要求。本文就目前香港公司在國內進行事訴訟公證認證方面的一些實際操作進行介紹。
一、關於公司訴訟主體文件的准備
根據民訴法的有關規定,國內的公司法人要提起訴訟除了起訴狀和證據材料外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其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證明等訴訟主體資格的證明材料以及公司的授權委託書,那麼作為香港公司如何准備前述資料呢?根據目前比較成熟的做法如下:
首先,如前述國內公司應向法院提交其「營業執照」,但是「營業執照」是我國特有的稱謂和公示文件,在香港地區是沒有種稱謂的文件,因此目前司法實踐中香港公司需要證明其實體資格可以提供以下文件:
1、香港公司登記注冊處辦理的商業登記注冊證明;
2、香港公司登記注冊處存檔的公司名稱證明(如公司名稱發生過變化則必須提供);
3、香港公司登記注冊處存檔的周年報表(該資料的作用相當於我國大陸地區的公司年檢手續);
其次,關於公司法定代表人證明,該文件的製作相對簡單,可以參照國內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證明進行製作;
再次,關於授權文件,由於涉港案件屬於涉外案件,因此在製作授權文件的時候應當十分嚴謹,盡可能將可以預見到而由有需要的授權內容全部寫入授權文件中,且應採用羅列式的寫法,將授權的內容和授權期限寫得具體明確(可以根據委託合同所確定的代理期限在授權文件中明確註明授權期限為一審、二審、執行階段),如果是特別授權則一定要將具體內容表述清楚,盡量避免使用概括性語言;
另外,根據香港的有關法律規定,公司如需要在國內進行相關訴訟活動,該事項屬於重大事項需經公司董事會開會通過,因此律師在代理香港公司進行訴訟的時候一並要香港公司出具相應的董事會決議。
以上文件准備好後,需要將前述文件一並送交中國司法部指定的中國委託公證人(相關的律師名單司法部每年均有公告)進行公證再交由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加蓋轉遞專用章,前述文件只有在履行了這兩個手續後方能在中國大陸地區作為正式的法律文件使用。
Ⅵ 請問香港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如何規定
中國知網能夠提供相關的99到06年的全部國內期刊論文,非區域網內是要收取費用的,
Ⅶ 香港民事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香港民事訴訟程序是怎樣的
一、訴答程序及送達
所謂訴答程序,是指原告起訴和被告答辯的程序。在香港提起民事訴訟,可採取下列方式:
1、傳訊令狀方式。幾乎所有的涉及事實爭議的民事訴訟,都必須通過傳訊令狀開始訴訟。有關合約、侵權,詐騙、,人身傷害侵權、信託等造成財產損失的民事爭議均可通過傳訊令狀方式開始訴訟。
2、原訴傳票方式。該種方式僅在訴訟各方對案件事實沒有或只有很少爭議時適用。
3、呈請書方式。以下申請必須以該種方式開始訴訟程序:
(1)質疑選舉結果案件;
(2)公司破產或清盤案件;
(3)離婚、婚姻無效或司法分居案件;
(4)原訴動議。
普通法國家有關行政訴訟包括在民事訴訟中,該種方式適用於對行政行為不服的司法復核的程序。原告以上述方式提起訴訟後,即應向法院繳付令狀存檔費用,之後將已填好的表格交回法院登記處,從而完成起訴的過程。
原告起訴後,應當在14日內向被告送達,送達應當由原告律師以郵寄、當面遞交、投入信箱方式送達給被告,如被告系法入,則送交或留置在其注冊地址即可。送達後,原告律師應當向法院遞交一份宣誓文書。在原告送達後的第14日內被告律師必須填寫送達認收書,表明是否想提出抗辯,並在14 日內將送達認收書交法院登記處存檔,如被告未能在上述期間送達送達認收書,原告可向法院申請簡易判決。被告在遞交送達認收書期間屆滿後的14日內,還應當向法院遞交抗辯書,抗辯書必須載明:被告反對原告起訴的理由,並可加入向原告提出的反訴。被告在上述期間未能提交抗辯書,其法律效果等同於未能提交送達認收書。原告可在收到抗辯書的14日內向法庭呈交答復書並送達給被告,回復被告的抗辯書,答復書內可列出補充事實。
二、證據發現程序
完成上述訴訟文書的交換程序後,當事人雙方均須告知對方各自擁有的與案件有關的文件,以清單列出,並准許對方查閱原件。證據發現程序在香港訴訟法或者說普通法系國家有關訴訟程序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當今普通法國家的訴訟中,證據發現程序關繫到案件的輸贏,所以當事人雙方及其律師會在該階段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證據發現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靠當事人自覺執行的程序,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的律師不需要法庭的執行令狀即可向對方當事人的律師請求查閱其所持有的有關文件。香港的執業律師一般有著雙重的身份,對當事人來說,其應當承擔為當事人的利益辯護,替當事人保密的義務;但對於法庭來說,在證據發現階段,律師被視為法庭的官員,有義務就案件事實問題向法庭和對方當事人說實話。除非有關文書涉及國家機密或律師的工作成果,或有關文件與案件無關聯,否則,如果律師故意替當事人隱瞞不利證據,會導致法官判決其敗訴,相關律師亦會受到律師公會的紀律處罰,嚴重者會被取消律師資格。
證據發現程序的優點在於能夠使雙方當事人在庭審開始前對於案件事實及訴爭的焦點問題有明確的了解,便於雙方當事人提前進入和解程序。根據香港法庭的統計,大約有80%以上的案件在證據發現程序結束後,雙方當事人會選擇和解方式了結雙方的糾紛。即使雙方當事人堅持將爭議提交法庭的正式審訊,並作出判決,亦令庭審過程不會因為訴訟突襲而變得不可預測。
三、和解
在香港,民事爭議的和解並非由法庭主持。雙方當事人在經過發現程序後,可自行選擇進入和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後,可以申請法官就和解的內容作出簡易判決,也可以通過仲裁程序作出仲裁裁決,不管是簡易判決還是仲裁裁決在香港都具有執行力。
Ⅷ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港澳台適用嗎
我國民事抄訴訟襲法對港澳台不適用。台灣現在沒有回歸就不用說了,港澳特區基本法附件三規定了適用全國性的法律是很有限的,即:
下列全國性法律,自1997年7月1日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
三、《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命令》
附:國徽圖案、說明、使用辦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下列全國性法律,自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或立法實施。
一、《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
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
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
但是,如果港澳台人員在我國進行訴訟,必須適用我國的民事訴訟法。
Ⅸ 您好,請問在香港已經判決的民事訴訟,大陸 是否還享有管轄權
民事訴訟多半牽涉經濟方面、生活方面的民事糾紛,與刑事案件無關,1997年回7月1日香港終審答法院成立,,終審法庭除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權審理以外,對其它上訴案件均有司法管轄權,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司法獨立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十八條還明確規定:「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的法律為本法以及本法第八條規定的香港原有法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全國性法律除列於本法附件三者外,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因此民事訴訟案件(尤其是已經判決的案件),內地無管轄權。
Ⅹ 可以在香港起訴大陸人嗎
民事訴訟可以在原告住所地、被告住所地、侵權行為發生地、合同簽訂地等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管轄法院起訴。目前告香港人是按涉外訴訟處理。可以考慮在內地的法院起訴。香港可以執行內地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