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平均法
1=100%,即固定資產原值
減:減去。
殘值回率*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答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例如你的固定資產是48000元。預計使用壽命是10年,殘值率是3%,那月折舊額=48000*(1-0。03)/12*10=388。月折舊率=1*(1-0。03)/12*10=0。00808,這個1就代表固定資產的價值。公式算的就是月折舊率或是年折舊率。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舊的方法。按此計算方法所計算的每年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適用於各個時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的固定資產折舊。
② 折舊率年限平均法計算公式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1-預計殘值率)/ 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資產折舊額計算方法:
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
單位里程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 總行駛里程
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總工作小時
按照台班計算折舊:
每台班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總行駛里程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帳面凈值×月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四)年數總和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2)折舊的年限平均法擴展閱讀:
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殘值率一般為5%。(內資企業5%,外資企業10%)殘值率是固定資產的殘值率。殘值就是固定資產報廢的時候的價值。
比如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為10000元,殘值率為5%,那麼固定資產報廢時的殘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公式:
折舊率=(買入價-殘值)/(買入價*折舊年限) OR
折舊率=(1-殘值率)/折舊年限=折舊費/固定資本價值原值
殘值率=殘值/買入價
年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12
③ 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公式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④ 會計上的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專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屬× 年折舊率 ÷ 12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4、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注會
⑤ 會計學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
確實,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應當在按照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小於按照平均年限法計算的折舊額時,改為採用平均年限法計算折舊額。
舉一例說明。
某固定資產初始成本210萬元,預計可使用年限10年,預計凈殘值10萬元,企業選擇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則,根據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依次如下(計算公式略):
第1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210.00萬元;年折舊額:42.0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20.00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2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68.00萬元;年折舊額:33.6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7.56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3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34.40萬元;年折舊額:26.88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5.55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4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07.52萬元;年折舊額:21.5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3.92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5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86.02萬元;年折舊額:17.20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2.67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6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68.82萬元;年折舊額:13.76萬元;(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11.76萬元,小於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折舊)
第7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55.06萬元;年折舊額:11.27萬元;(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的年折舊額:11.01萬元,小於平均年限法計算的折舊額,因此改按平均年限法法計算折舊)
第8年:
年折舊額:11.27萬元
第9年:
年折舊額:11.27萬元
第10年:
年折舊額:11.25萬元(較上年年折舊額少0.02萬元,為尾數調整)
十年累計提取折舊額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27 + 11.27 + 11.27 + 11.27 = 200萬元
由此可見,上述改用平均年限法以前的每年,都需要計算雙倍余額遞減法下的年折舊額,又要計算改為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並將其進行比較,以確定當年應當提取的年折舊額。所以,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較為復雜。
為簡化雙倍余額遞減法的運用,在我國,對雙倍余額遞減法採用的是變通的一種方法,即無需每年比較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以確定應當提取的折舊額,而一律在預計可使用年限的最末兩年改為採用平均年限法。由此,上述例子在我國則應當如下運用:
第1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210.00萬元;年折舊額:42.00萬元;
第2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68.00萬元;年折舊額:33.60萬元;
第3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34.40萬元;年折舊額:26.88萬元;
第4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107.52萬元;年折舊額:21.50萬元;
第5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86.02萬元;年折舊額:17.20萬元;
第6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68.82萬元;年折舊額:13.76萬元;
第7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55.06萬元;年折舊額:11.01萬元;
第8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44.05萬元;年折舊額:8.81萬元;
第9年:
年初固定資產凈值:35.24萬元;年折舊額:12.62萬元
第10年:
年折舊額:12.62萬元
十年累計提取折舊額 = 42.00 + 33.60 + 26.88 + 21.50 + 17.20 + 13.76 + 11.01 + 8.81 + 12.62 + 12.62 = 200萬元
由此可見,按照我國所慣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上述例題中在第9年將出現年折舊額大於上年年折舊額的現象,違背了加速折舊法年折舊額逐年下降或者持平的特徵。而只有按照嚴格意義上的雙倍余額遞減法計算,才能避免一種現象的出現,使得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前期的年折舊額大於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舊額,滿足「加速折舊」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使得固定資產提取的年折舊額逐年下降或持平。
但不管怎樣,我國所使用的雙倍余額遞減法,由於其計算的相對簡便,而成為法定計算方法。
⑥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版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權。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6)折舊的年限平均法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反映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內的損耗程度便於計算折舊,每月計提的折舊額一般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乘以月折舊率計算。
擴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會計資料大全》
⑦ 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編制會計分錄
用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折舊費
貸:累計折內舊
管理費用容——折舊費用於核算公司當月非生產,銷售經營用各類固定資產(含房屋,圍牆,道路,設備),辦公設施,運輸工具計提的折舊費用。
(7)折舊的年限平均法擴展閱讀:
管理費用用於核算企業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辦公費、差旅費、郵電費、綠化費、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等。
管理費用——折舊費用於核算公司當月非生產,銷售經營用各類固定資產(含房屋,圍牆,道路,設備),辦公設施,運輸工具計提的折舊費用。
管理費用在會計核算上是作為期間費用核算的,企業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並在"管理費用"科目中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賬核算。期末"管理費用"科目的余額結轉"本年利潤"科目後無余額。
⑧ 折舊率年限平均法計算公式
就是基數的意思!
你可由公式推導得出:
年折舊率=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100%=(固定資產原值-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年限/固定資產原值*100%=(1-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年限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⑨ 怎麼採用年限平均法和年數總和法算出各年的折舊額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
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回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答舊額均相等。
年數總和法的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數/年數總和×100%;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月折舊率。
(9)折舊的年限平均法擴展閱讀:
年限平均法的條件:
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計,或投資成本假定為零;
2、修理和維修費用在整個資產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
3、最後一年資產的效率與最初一年是相同的;
4、使用資產所取得的收入(或現金流量)在整個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
5、各種必要的估計(包括預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當確定的預計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數總和法
網路——年限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