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市政道路的經濟使用年限
道路的前期使用年限一般都是15年以上或者是更高的。
❷ 買房子需要注意什麼
現在由於土地的原因,很多人不得不買房安居,而在競爭激烈的房產市場中卻隱藏著很多的雷區,買房的時候一不留神就會被踩雷,從而損失慘重!那麼在買房時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合理避開雷區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觀點!
最後就是公攤面積問題,公攤面積是一層實際的公共面積共同分攤得來的,而這些面積也是算進自己房子的面積當中的!而這時需要問清楚公攤面積多少以及實際面積多少,盡量避免大量的公攤面積水進住房面積當中,這樣很容易導致買家吃虧上當!因為公攤面積是大家的,室內才是自己真正使用的面積!
以上三點都是極其重要的,只有把握好這些小點才不會踩上雷區!
❸ 瀝青路面設計使用年限是多少
瀝青路面設計使用年限按不同的公里等級有不同的標准,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跟道路的等級、交通量的大小、道路施工都有直接的關系。
一般高速公路設計年限15年;
二級公路12年;
三級公路10年;
四級公路8年。
具體細節,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准[附條文說明] JTG B01-2014》第五章規定:
(3)市政道路使用年限擴展閱讀:
增加了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的原因:
1、隨著我國公路網的不斷完善,為了確保發揮路網的運營效率,減少路面結構性的頻繁維修對路網運輸效率和交通安全帶來的不利影響,對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做出規定是必要的。
2、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公路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仍然偏低。
歐盟中多數國家的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在15~30年間,普遍比我國的規定要高。
英國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40年。
法國國家公路網,高速公路和快速路設計使用年限為30年,城鎮道路和其他等級公路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20年,地方上的低交通量道路路面結構初始設計使用年限為12年。
德國高速公路、州級公路和低等級公路一般為30年。
澳大利亞路面結構設計年為:新建柔性路面為20~40年,罩面為10~20年;剛性路面為30~40年。
日本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對於主要的干線公路、高速公路為40年,國道20年;隧道內的路面為20~40年,對於大交通量的交叉口(立交)和城市的干線公路為大於20年。
3、從我國公路建設與工程實踐經驗看,京津塘高速公路、廣深高速公路、濟青高速公路路面結構的設計使用年限都已超過15年,並超過或接近了20年,其他等級的公路路面結構的實際使用年限也有很多路段遠遠超過了初期的設計使用年限。
2000年以後,隨著針對路面早期損壞開展的相關研究成果的不斷應用和公路建設管理技術的不斷進步,路面結構的使用年限不斷提高,逐步朝耐久性方向發展。
通過對過去二十多年路面設計與施工技術進步成功經驗的總結看,無論是在原材料控制、混合料設計、施工關鍵技術方面,還是在路面施工質量控制以及交通運營管理方面,都為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的提高打下了基礎,對路面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做出規定是可行的。
❹ 房地產開發成本包括什麼
房地產開發成本是指納稅人房地產開發項目實際發生的成本,包括土地的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前期工程費、建築安裝工程費、基礎設施費、公共配套設施費、開發間接費用等。
①土地徵用及拆遷補償費。包括土地徵用費、耕地佔用稅、勞動力安置費及有關地上、地下附著物拆遷補償的凈支出、安置動遷用房支出等。
②前期工程費。包括規劃、設計、項目可行性研究和水文、地質、勘察、測繪、「三通一平」等支出。
③建築安裝工程費。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給承包單位的建築安裝工程費,以自營方式發生的建築安裝工程費。
④基礎設施費。包括開發小區內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污、排洪、通信、照明、環衛、綠化等工程發生的支出。
⑤公共配套設施費。包括不能有償轉讓的開發小區內公共配套設施發生的支出。
⑥開發間接費用。指直接組織、管理開發項目發生的費用,包括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周轉房攤銷等。
❺ 新出《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和《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中分別規定的路面使用年限和路面基準期不同
不矛盾。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中規定設計使用年限:「支路宜為10-15年」;版這是對道路整體而言的,城市道權路不光有路面,還有路基、及路基構造物,這里是泛指。
《城鎮道路路面設計規范》中規定設計基準期「瀝青支路路面10年」.
設計基準期與設計使用年限兩者比較,前者表示的是設計依據,後者表示的是設計要達到的效果。這里給設計者提出一個就高不就低的標准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