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繳費29年整,上年度平均在崗職工月工資3253,本人平均繳費指數0.683,過渡系數1.4,請問過渡性養老金是多少
你的公式是對的。
3253*0.683*1.4*視同繳費年限%=896;你的視同年限是:28.80年;而你的實際工作年限是29年;應該是你把視同繳費年限搞錯了。
如果是230;
3253*0.683*1.4*視同年限%=230;視同年限=7.4年;社保局按照7.4年給你算的視同繳納養老金。
不知道你看了我的計算,是否明白?可繼續追問。
❷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是怎麼算的,是否繳費年限越長該指數越大
本人指抄數化月平均工資=退休時當襲地全省上年度月社平工資*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
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就是本人歷年繳費工資指數的算術平均數(本人繳費工資指數=本人繳費基數/當地上年社平工資)
從公式的由來可以看出,本人月平均繳費工資與繳費年限沒有關系,與繳費基數高低、當地社平工資有關。
希望採納。
❸ 我今年50周歲正常退休,實際繳費年限275月,視同繳費年限78月,平均繳費指數0.81
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pide;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pide;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pide;2×繳費年限×1% 註: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企業退休金的計算方法退休工資基礎退休金 +個人賬戶退休金月 +過渡性退休金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金本人退休時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人退休年齡相對應的計發月數(60歲為139個月,55歲為170個月,50歲為195個月,45歲為216個月); 過渡性退休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本人可視同繳費年限*1.3% 。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計算公式 A =(X0/C1+X1/C2+……+Xn/Cn+1)&pide;N 公式中,X0、X1……Xn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繳費工資額; C1、C2……Cn+1為參保人員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N為職工參與計算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的計算 S=C1/12 X A 例:某人2013年退休,2012年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470元,計算出的指數化月平均工資為3535.5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31.58年(其中視同繳費年限14.33年),個人賬戶累計金額30097.23元。基礎退休金 (本人退休上年度自治區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工資)/2*本人累計繳費年限*1%; (3470+3535.58)/2*31.58*1%=1106.18
❹ 繳費指數是10.421.繳費年限是16.83.平均工資指數是0.548,雜個算出來的
本人繳費工資除以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當年繳費指數
所有當年繳費指數之和=繳費指數
繳費指數除以總年數=平均工資指數
繳費年限=你累計繳納養老保險的月數除以12
❺ 如何理解北京社保「歷年實際繳費年限指數」
1.正確
2.是採納基數,不是實際工資,否則都選擇最低基數交,然後按照高工資享專受,占屬大便宜了
3.算年
補充:
welcome211,復制回答是無知的,不懂裝懂是無恥的,丟人現眼是可以的
你都不知道北京的政策,你胡說八道什麼啊
繼續回答樓主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不是按照交費基數的話,那不是很公平了
http://www.51sheb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55-page-3
❻ 繳費年限合計是350,上年度社評工資是4823.00元。平均繳費工資指數是.0.8668,工齡33年另9個月,特
你還缺少一個數據:視同繳費年限。大約給你按:4.5年計算
基礎養老金=(4823x0.867+4823)÷2x33.75x1%=1519.52
個人賬戶回養老金=36822.61÷139=264.91 按男答性計算的
過渡性養老金=4823x4.5x0.867x1.3%=244.62
合計:2029.35 (繳費平均指數按規定保留小數點後三位)
基本養老金大約就這個錢數。還會按照你所在地區的補貼給你再加上。
❼ 社保中的視同繳費年限 指數是60%還是100%
勞動者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建立個人賬戶前的視同繳費年限*1.4%.
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金是這樣計算的,按你每年繳納養老保險工資額除以當年社會平均工資的值累加之和乘以退休時當地上年平均工資再乘以視同繳費年限再乘以1.4%得出的就是視同繳費的退休金。
如1993繳費工資600,社會平均工資800;1994年繳費工資1200、1994年社會平均工資1100。2008年繳費工資25000、2008年社會平均工資2300。
就這樣計算:{600/800+1200/1100+......25000/23000}*退休上年社會平均工資*視同繳費年限*1.4%=視同繳費年限應得的退休金。其中......為1995年至2007年繳費工資與這幾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比值。
哈哈,挺復雜的吧,所以我說視同繳費年限計算退休金,不是按當時的社會平均工資計算,而是按繳費以後的繳費平均值和退休時當地的上年平均工資計算的。
也就是說繳納社會保險以後,繳費越多,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退休金就多,反之繳費少,視同繳費年限計算的退休金就少。就是說繳費以後繳費多少決定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金。
(7)0指數年限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❽ 請問視同繳費年限指數計算方法是否是全國統一的
不是全國統一,以深圳市為例。
《《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條例》實施細則》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十五條按照規定計算統籌養老金時,繳費年限未滿1年的,每繳費1個月按1/12年折算繳費年限。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計算辦法為:參保人基本養老保險平均繳費指數×參保人退休時上年度本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參保人基本養老保險平均繳費指數為:參保人退休時繳費年限的每月繳費指數之和÷繳費年限的月數。每月繳費指數為:參保人每月繳費工資÷繳費時上年度本市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8)0指數年限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社會養老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相關法條:
第二十八條參保人符合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的,可向市社保機構提出申請。申請前本人應當核實其養老保險的繳費情況,對繳費情況有異議的,應當及時向市社保機構提出。
市社保機構在受理申請後的30個工作日內按照受理當月的規定和標准核定養老保險待遇。因情況特殊不能如期核定的,經市社保機構負責人批准,可延期核定,但延期最長不超過30個工作日。
第二十九條 市社保機構從受理的次月開始計發養老保險待遇,受理以前的不予補付。市社保機構應當妥善保存退休人員、病殘津貼領取人員的指紋資料,不得用於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