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追索公司雙休日加班未付加班費能追索幾年
勞動者追索公司雙休日加班未付加班費能追索2年,,但是需要勞動者承擔全部舉證責任。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後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申請勞動仲裁可以追討兩年前的加班工資,但是需要勞動者承擔全部舉證責任。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證明加班時間方面的證據主要包括:考勤表、考勤卡、加班審批單、加班通知、監控錄像、證人證言、加班時所做工作形成的書面文字記錄、電子郵件等。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⑵ 追索拖欠工資的時間到底是多長
最普遍的介紹:工資問題
特點是什麼:追索時效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勞動合同法
其它含義:時效其一年
舉例說明應用場景:勞動仲裁投訴
⑶ 追索加班費是否受兩年訴訟時效限制
追索加班費訴訟效期為一年。
根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追索工資年限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但鑒於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將工資支付給勞動者本人。勞動者本人因故不能領取工資時,可由其親屬或委託他人代領。
用人單位可委託銀行代發工資。
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向勞動者提供一份其個人的工資清單。
也就是說,申請仲裁之日起兩年內的勞動報酬的舉證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兩年以外的由勞動者承擔,並且以用人單位予以認可為條件。
如果是在勞動關系終止後提起勞動仲裁申請主張加班費權益的,
同樣可以追索在職期間的所有加班工資,但是應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而同樣由用人單位承擔兩年之內的工資支付舉證責任,勞動者承擔兩年以外的工資發放舉證責任,且需得到用人單位認可。
因此除企業必須妥善保存計算和支付加班工資的資料,以備舉證所需之外,勞動者也應及時、積極的追索加班工資,否則很可能會面對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⑷ 追索雙倍工資有時效嗎
2009年開始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第82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內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容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勞動者在單位工作兩年以上未簽勞動合同,主張雙倍工資會被認定超過了時效;相反,工作時間短於兩年沒簽勞動合同的,主張反而能得到支持,這對一些勞動者確實有些不公平。但從法律規定來說,是可以理解的。
用人單位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合同的,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這已是對用人單位的懲罰性規定,再判決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有雙重懲罰之嫌。因此,如果工作滿一年,單位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員工可以向單位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要求,單位無權拒絕,但不能再主張雙倍工資。
⑸ 我該如何要回我的工資,維護自己的權益。法律上面對工資拖欠的追索期限有沒有規定。
《勞動法》的規來定是雙方發源生爭議後60日內申請仲裁,《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是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個月內申請仲裁,兩者計算標准不一樣。就本案來說,我認為可以自用人單位出具工資欠條之日或工資欠條約定清償之日起6個月內可以申請仲裁。
⑹ 追索勞動報酬且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書何時生效
問:追索勞動報酬且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內額的勞動爭議仲裁容裁決書何時生效?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雖然法律規定工資爭議適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受限制、勞動關系終止一年」的特別時效,但由於按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用人單位支付工資的憑證最低保存期限為兩年,對超過兩年未支付的工資,即使未過仲裁時效,勞動者會因為舉證困難難以主張。而在一些省市,明確規定勞動者主張超過兩年的加班費不支持。因此,勞動者主張工資方面的權益,應當既不超過法律規定的時效,又在拖欠工資兩年內申請仲裁。以上就是關於勞動報酬爭議訴訟時效 的解答。
⑺ 追索工資的時間到底是多長
經常有一些打工者拿著追索工資(多數包括加班工資)的仲裁裁決書或法院判決書垂頭喪氣的找到律師事務所。看看這些法律文書的理由基本上都是:申請人提起仲裁,自拖欠工資起已經超過60天的仲裁時效,決定駁回申請人的仲裁請求。看來,仲裁員及法官的認識仍然是萬紫千紅各不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嚴重傷害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下面,就對仲裁時效的理解結合一些司法實踐說明一下:
《勞動法》第82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那麼,何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對該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幾年,審判實踐中的普遍做法是參照一般民事案件的處理原則,即從當事人發現或者應當發現自己權益受侵害之日,也就是說,從工資被拖欠之日起計算60天。
第二階段: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3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對下列情形,視為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一)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用人單位不能證明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三)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後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第二條規定:拖欠工資爭議,勞動者申請仲裁時勞動關系仍然存續,用人單位以勞動者申請仲裁超過六十日為由主張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已經收到拒付工資的書面通知的除外。
此時,仲裁時效有了重大發展: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可以隨時討要工資,不存在仲裁時效問題。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後,單位如果有承諾或拒絕支付工資的通知的,以收到通知及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起點計算60日。如果沒有承諾或拒絕支付工資的通知的,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計算60天。
第三階段:把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延長為一年,起算點與第二階段基本相同,並且還加入了時效中斷、中止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因此,自2008年5月1日以後發生的勞動爭議,就不存在60天仲裁實效問題了。
⑻ 追索加班費是否受兩年訴訟時效限制
追索加班費受一年仲裁時效限制。
根據《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規定,勞動者專與用人單位屬就工資報酬的爭議,是勞動爭議,勞動爭議仲裁是必經程序。按《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法釋〔2010〕12號)第九條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後果」。因為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工資表最多保存年限為兩年,用人單位不對超過兩年的加班費承擔舉證責任,追索超過兩年的加班費,勞動者要自己承擔舉證責任,實踐中往往舉證不力不能得到支持。因此,勞動者追訴交班費要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