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可否單方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問:我曾與所在的公司簽訂過一份競業協議,雙方明確約定:我離職以後一年之內不得到與公司有競爭業務的企業工作,同時也不得自營與公司有競爭的業務,作為補償,公司將向我支付相當於三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去年年底,我向公司提出辭職,但隨即收到公司的通知,聲稱要單方解除該競業協議,公司告知我不再受到競業限制同時他們也不準備支付經濟補償金。我認為既然協議是雙方共同確認簽訂的,任何一方就不能隨意解除,目前我准備繼續履行競業避止的義務,另一方面也要求公司按約定支付經濟補償金,不知我的主張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答:根據合同法的一般規定,協議一旦簽訂就不能隨意解除。除非協議各方特別約定解除條件,否則當事人單方解除協議的方式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然而,在勞動關系領域,合同的生效和解除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合同,勞動法律法規對其作出了特別規范。員工的競業限制協議就是典型的一例。從協議的生效時間看,競業限制協議既可以針對員工的在職期間,也可以從員工離職之日起生效。相對於協議的生效而言,競業限制協議的解除條件更多地受制於法律的直接規定,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用人單位在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避止的義務時,應當向其支付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金。
首先,如果由於用人單位不按協議約定支付經濟補償金並且經勞動者要求仍不支付的,則勞動者可以解除競業限制協議;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沒有明確約定經濟補償金的標准和支付形式,則勞動者不能直接要求解除該協議,其仍須繼續履行競業避止義務,但雙方可以就具體的補償數額爭議訴諸勞動爭議處理機構,用人單位應按該機構確認的標准及原約定的競業限制期限一次性支付經濟補償金。其次,用人單位可以在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前或履行期間單方提出解除協議,但必須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之所以用人單位能夠單方行使合同的解除權,主要基於競業限制協議從根本上維護的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保護權。在您的案例中,公司行使的正是合同的單方解除權,我們不宜用民事法律的一般規定來衡量這種解除方式。
除了競業限制協議,勞動合同的解除問題也非常特別。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它可以選擇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合約,或者按照法律的三種直接規定來解除合同,但不具有隨意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於勞動者,其可以在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後解除合約,這樣看來,雙方在勞動合同的解除權利上也具有不平等性,這直接體現了《勞動法》對於勞動者傾向性的保護,同樣我們也不能直接依據民法中民事主體完全平等的觀點進行分析。
② 勞動法規定競業限制年限最長不能超過多少年
您好抄,最長不得超過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③ 競業限制期限可以超過兩年嗎
不能。而且這兩年每月需要給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版動權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④ 競業限制條款無效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該規來定,競業限制是指,對自負有保守企業商業秘密或者其他保密內容的員工,企業可以與該員工約定:
●在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得再生產同類產品、經營同類業務或者有其他競爭關系的用人單位任職;
●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系的同類產品或者經營同類業務,公司給予相應補償。這就是所謂的競業限制。
舉個例子來說明:
關先生成功應聘了一家知名醫療互聯網公司,擔任公司的某部門主管。在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公司要求關先生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如果關先生的職位負有保守公司商業秘密的責任,那麼公司就可以跟他約定競業限制。
關先生如果有一天從公司離職,那麼在離職後的一定期限內,關先生不能到與公司從事的公司醫療互聯網相關的單位去求職,也不能自行開設公司從事公司所從事的醫療互聯網業業務。
也就是說,關先生既不能到和公司業務相同的公司任職,也不能自己經營和公司業務相同的業務。
從公司的角度來看,簽訂競業限制協議是為了防止公司員工在離職後對公司的業務形成競爭,甚至造成傷害;
從員工的角度,簽署競業限制協議,則意味著在離職後的求職和創業受到限制。
⑤ 簽訂合同2年,在職和離職後三年內不得到其他單位工作,競業限制是多久
三年。
合同上是:離職後三年內不得到其他單位工作。
⑥ 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的區別
保密復協議是約定製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負保密義務的合同條款。違反約定保密義務的行為是指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和依法或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的保密期內,泄露用人單位商業秘密或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的行為。競業限制是指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負有競業限制義務勞動者不得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違反約定競業限制的行為:是指勞動者在依法或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後的競業限制期限內,且用人單位依約定支付經濟補償的情況下,就業超出競業限制范圍的行為。注意:競業限制只能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