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拆遷有安置期限嗎
以你的說法,你家房屋實施拆遷的時段是2005年,應該適用《城市房屋專拆遷管理條例》(國屬務院第305號令,2011年1月19號頒布實施國務院第590號令《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後305號令廢止)第三十二條「拆遷人不得擅自延長過渡期限,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按時騰退周轉房。因拆遷人的責任延長過渡期限的,對自行安排住處的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增加臨時安置補助費;對周轉房的使用人,應當自逾期之月起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
至於這個期限,該條例上沒有明確規定,要看當地制定的拆遷管理實施細則和當時你們和拆遷人簽定的《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上是怎麼約定的了。
如果當地沒有此項規定,拆遷協議上也未作此方面的約定的話,只能找當地房屋拆遷主管部門投訴或者找政府部門上訪了。
B. 同人民政府徵收局簽定了拆遷合同,合同期限以到沒給拆遷款可以拆房子嗎
拆遷都是連帶著安置合同的,拆遷款一般多不會給,充到安置房的房價里的,所以是可以拆房子。
C. 拆遷許可證的期限
拆遷許可證的有效期限各地規定都不同,具體以當地發布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為准。
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四條:拆遷人必須按照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實施房屋拆遷,並按照有關規定繳納拆遷管理費。拆遷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未在拆遷期限內完成拆遷,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前十五日內,向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提出書面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日內給予書面答復。批准延期拆遷的,延長期限累計不得超過一年。逾期未申請或者經申請未獲批準的,房屋拆遷許可證自行失效。
D. 在政府規定期限內拆遷有獎勵嗎
在規定期限內簽拆遷協議交鑰匙是否有獎勵,這要看當地拆遷政策裡面有沒有獎勵的政策。一般徵收拆遷拿錢走人的都有獎勵政策。
E. 關於拆遷補償款時限
拆遷補償是指房屋徵收部門自身或者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依照我國集體土地和專國有土屬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的規定,在徵收國家集體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時,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房屋徵收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補償工作。
1、合法拆遷的,應是補償款、而不是賠償。
2、拆遷補償,包括對土地的補償、地上附著物的補償和其他損失的補償等。
3、你的情況,應包括土地補償、建築物補償、機械補償和經營損失補償,其中,土地補償應支付給土地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如果你家有承包合同,此項應支付給你們),建築物補償、機械補償應支付給建築物、機械的所有權人;經營補償應支付給你們。可以要求查看具體的補償項目的各項的標准。
F. 在房屋拆遷過程中,被拆遷方與拆遷方在規定拆遷期限內未達成補償安置協議的,應該如何處理
您好,如果沒有在簽訂補償協議的期限內達成一致的話,被徵收人可以採取法律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G. 房屋拆遷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應與《房屋拆遷 許可證》規定的拆遷期限相一致(包括許可證的延長期限)有文件嗎
房屋拆遷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應與《房屋拆遷許可證》規定的拆遷期限相一致專有文屬件。
北京市建委《關於拆遷評估報告有效期問題的批復》:市建委經研究並征詢北京市房地產估價師和土地估價師協會意見後同意朝陽區建委意見,明確房屋拆遷評估報告的有效期應與《房屋拆遷許可證》規定的拆遷期限相一致(包括許可證的延長期限)。
H. 拆遷預簽約期限60天是什麼意思
是拆遷凍結,就是有拆遷規劃了,但是拆遷許可證還沒有拿到手,先申請拆遷凍結。
拆遷凍結就是已經決定要拆,但是拆遷之前需要對拆遷區域內的房產進行評估以便對業主給出相應的補償或者安置方案。
在這個期限之內所謂的凍結就是在凍結期內禁止房產持有人變更房產的面積以及歸屬,禁止人口潛入該房產所在戶口,拆遷凍結的期限不等,也許因為安置資金不到位會凍結一到兩年,拆是一定要拆的,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了。
I. 作出了房屋徵收賠償決定,要我在期限內簽訂協議並搬遷,但我沒簽,現在該怎麼辦
你有主意有定力,兩次機會都不予理會,佩服佩服佩服的。
你就拿定主意不走當釘子戶吧!這樣的事,要參考鄰居「要價」,不知道你所處的環境怎麼樣,不能給你具體的建議。
J. 政府拆遷徵收與補償協議簽訂後如果不糾正有沒有期限的
政府拆遷徵收協議簽訂後,是有法律效力的,各方應當履行。你說的不專糾正,不知是屬什麼意思?如果認為協議無效,或者應當變更、撤銷,可以協商處理,或者提起民事訴訟。提起訴訟,當然要受訴訟時效的約束和限制的。不可能協議簽訂十幾年了,一方還可以再就協議的撤銷打官司的。你可以看看《國友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合同法》等的規定。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