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主張權力己過時效是指幾年
時效分好多種,一般民事訴訟時效是2年,最長訴訟時效是20年,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以下是網路的相關知識:
普通訴訟普通訴訟時效時限依民法通則的規定,可分為以下三類:1.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民法通則或其他民事法律規范沒有特別規定的,均適用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期間。2.短期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四種情形,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但是,這四種適用短期訴訟時效的情形,有的已被後公布的單行法修正,按新法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應該適用新法律的規定。環境保護法第42條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即身體傷害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應適用特別法規的特殊時效;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即因產品責任的賠償請求權,應適用特別法規定的2年特殊時效。3.最長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最長訴訟時效期間與一般和短期訴訟時效期間不同,該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即適用於「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特殊主體」。那些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的權利人,只能適用一般時效。 訴訟時效期間特殊訴訟特殊訴訟時效是指由特別法規定的訴訟時效。特別法規定的訴訟時效,與民法通則的規定比較,其不同可分為這樣兩類:(1)時效期間不同。有的期間比較長,例如合同法第129條規定涉外合同期間為4年;也有與民法通則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一致的,如合同法規定涉外合同以外的合同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還有短於2年的,如海商法第257條規定,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1年,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90日。(2)時效期間起算不同。如海商法第258條第1項規定: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期間特殊時效一、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二、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環境保護法》第42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起時計算。」及《海商法》第265條「有關船舶發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生之日起六年。」規定訴訟時效為3年;《合同法》第129條「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訴訟時效為4年。三、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時效具有強制性,任何時效都由法律、法規強制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對時效的延長、縮短、放棄等約定都是無效的。刑法上的訴訟時效1、刑法關於追訴時效,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①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②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③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④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中國刑法還規定,在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被侵害人向有關機關提起訴訟本該受案而沒有受案的,不受追溯時效限制。
㈡ 短期訴訟時效為1年,但是權力的最長期限20年。怎樣理解時效期間是1年還是20年
首先,一來般的訴訟時效源為兩年,若無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情形,在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的兩年內應提起訴訟,否則會喪失勝訴權,即使向法院起訴,法院也會以超過時效為由駁回訴訟請求。人身損害等取證相對困難的,訴訟時效為一年。還有一些案件比如環境污染的損害賠償、國際經濟糾紛等,訴訟時效為2至20年不等。至於20年的最長期限,是法律對於權利保護的最長期限,超過二十年法院不予保護。有學者認為,這二十年不是訴訟時效而是除斥期間。無論怎樣定性,一旦過了二十年,無論中間出現多少次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延長的事由,只要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起二十年後,法院均不予保護。這兩個時效的規定是站在不同角度來看的,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夠清楚。
㈢ 著作權中各種權力的保護期限
著作權,就是人們就其智力創作的作品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是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來看看對著作權中各種權力的保護期限著作權中各種權力的保護期限著作權作為一種民事權利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有的。只有創作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以及依照法律規定可以享有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才能擁有著作權。就是說,著作權是依作品而存在;沒有作品,著作權就無從產生。著作權客體的范圍是十分廣泛的,包括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詳盡一些的可分為:文學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美術、攝影作品;實用藝術作品;電影和其他視聽作品;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示意圖以及與地理、地形或者科學有關的模型;計算機程序等等。著作權客體范圍的逐步擴大,也決定了權利主體范圍的廣泛性。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隨著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形式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和復雜化,作者之間的相互合作,各自發揮所長,以提高作品質量和生產的效率,便在為一種客觀形勢的需要。著作權的期限是指著作權受法律保護的時間界限。著作權中各種權力的保護期限為:(一)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二)公民的作品,除(一)中包括的權利外,其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所有權利,其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署名權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除(一)中包括的權利外,其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所有權利,其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除(一)中包括的權利外,其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所有權利,其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
㈣ 年限保留權利
1、首先來要確認你編寫的軟體是你的源作品,即你享有該軟體的著作權。
2、著作人身權的保護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內容具有專屬性的權利理應受到永久的保護。對於著作財產權,各國都規定了一定的時間界限,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和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去世後50年,截止於作者去世後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我只能根據你不完整的問題,回答這個程度了,不知滿意否。
㈤ 追溯與追訴的區別 權利與權力的區別比如某一單位的權利與義務,是這個權利么
一、追溯與追訴的區別,追溯是追究到以往或者之前。而追訴是對過去的犯罪行為,在法定的時間內追究刑事責任。
二、權利和權力的理解,你可以這樣區分,公民的是權利,而國家的是權力。其實權力是一個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權支配他人的強制之力。
三、權利是一個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賦予人們的權力和利益,即自身擁有的維護利益之權。它表現為享有權利的公民有權作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應的行為。
四、權利與權力的區別:
1、行使主體不同。權利的行使是一般主體,而權力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2、處分方式不同。權利一般可以放棄和轉讓,而權力必須依法行使,不得放棄和轉讓。
3、推定規則不同。權利的推定規則為「法無明文禁止及可為。」而權力只以明文規定為限,否則為越權。
4、社會功能不同。權利一般體現私人利益,權力一般體現公共利益。
(5)權力權利的年限擴展閱讀
追訴時效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㈥ 訴訟法中訴訟有效期間和權力最長保護期限由什麼區別
訴訟保護是勝訴權 過了時效 勝訴權沒了 可是權利還在 只不過你到法院得不到支持了
㈦ 票據權利時效與提示付款期限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上:
票據權利時效,是指超過這個時效,票據權利人就不再享有票據權利,即不得再向任何人提示付款;其票據權利消滅。
提示付款期限,是指持票人在規定的期間內向付款人提示付款;若超過規定期限,則喪失對其他前手的追索權,只能向承兌人或出票人行使權利。
2、期限:
票據權利在下列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一)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二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二年;
(二)持票人對支票出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六個月;
(三)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六個月;
(四)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日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三個月。
持票人應當按照下列期限提示付款:
(一)見票即付的匯票,自出票日起一個月內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二)定日付款、出票後定期付款或者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自到期日起十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
(三)支票的持票人應當自出票日起十日內提示付款。
(四)本票中的提示付款期限是自出票日起的2個月內行使的。
(7)權力權利的年限擴展閱讀:
從一般民事法律來看,民事權利的時效分為三種:
一是取得時效,它是指民事權利從何時開始。例如:善意取得無主物,佔有人取得該物後,經過法定的一段時間後即取得對該物的所有權。這種時效的規定在外國的民法中作了規定。
二是訴訟時效,它是指法院依法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的期間,當事人在法定的時間里,如果沒有向法院起訴,則法院將不再受理其案件,當事人就無法依靠法院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是消滅時效,它是指當事人在規定的時間里如果持續沒有行使該權利,則喪失該權利。相比較而言,訴訟時效屆滿,當事人喪失的僅是起訴的權利,其實體權利還沒有喪失,只不過得不到國家強制力的保護。而消滅時效是使實體權利消失,解除債務人的責任。
㈧ 被剝奪政治權力的期限如何計算
根據〈刑法〉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力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劃定外,為一年以回上五年以下。答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力的,剝奪政治權力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第五十七條 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該剝奪政治權力終身。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也許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間,應該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力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㈨ 訴訟時效與權力最長保護期
訴訟時效是從知道或者應該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
20年是指 不管你知道權版利被侵犯權與否,過了20年就不保護了
比如 一案件時效是兩年,但是你一直不知道權利被侵害或者沒有情形表明你知道 那麼你從第19年才知道,那麼還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你從第20年多一天才知道,就不受法律保護
理解不
㈩ 國家權力行政機關下發的指導意見有遵照執行年限嗎
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