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律上「有效期1月1日屆滿」,那麼1月1日還有效嗎
有效,來毫無疑問。
正常情況下,協議一自年,從一月一日開始,他的截至日期應該是12月31日,但有的人做協議往往寫成到一月一日截止,雖然是錯誤的,但既已落到紙面上,就得算數,故而,有效期1月1日屆滿,當日有效~!
⑵ 請問PCT有效期滿是什麼法律狀態呀,具體如下圖
PCT申請給來予申請人自申源請日(優先權日)起30個月(也有31個月等其他期限的)優先權期限,在此期間均可基於PCT申請指定進入某些國家,開始正式的申請階段。
你這個是代表:期限屆滿了仍未向EPO提交正式國家階段的申請,給你的優先權期限到期了。
⑶ 距居民身份證有效期屆滿時間超過三個月是什麼意思
期滿前三個月辦理身份證。根據《居民身份證法》的規定,需要辦理身份證的居民需要期滿版前三個月辦理,權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認的,公民應當換領新證,以免耽誤行程、影響使用。《居民身份證法》第五條十六周歲以上公民的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為十年、二十年、長期。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第七條公民應當自年滿十六周歲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第十一條國家決定換發新一代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公民姓名變更或者證件嚴重損壞不能辨認的,公民應當換領新證;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出現錯誤的,公安機關應當及時更正,換發新證;領取新證時,必須交回原證。居民身份證丟失的,應當申請補領。
⑷ 有效期屆滿40天前和有效期屆滿前40天意思有區別嗎
有區別。假設有效期是某年12月31日,「有效期屆滿40天前」指距離有效期屆40天之前的時間回,即答11月20日之前的時間;「有效期屆滿前40天」指距離有效期屆40天之間的時間,即11月20日至12月31日之間。
⑸ 《外管證》在有效期屆滿後10日內,未向稅務機關繳銷外管證,依據那條規定進行處罰
依據《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處理:
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內和報送納稅資料容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和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5)法律有效期屆滿擴展閱讀
《外管證》的核銷:
1、納稅人應當在《外管證》有效期屆滿後或經營地稅務機關在有效期內已報驗核銷之日起十日內,持《外管證》回執聯到指定窗口辦理繳銷手續。
2、 納稅人開具《外管證》的經營項目,應按規定及時反映財務狀況進行財務核算和繳納各稅(費),同時補繳在經營地未繳納的應繳稅款。對認定為審核開票納稅時申報方式的外來建安企業在辦理繳銷《外管證》手續時,同時按企業所得稅徵收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
3、因各種原因未使用《外管證》的,應全部收齊開具的各聯後進行繳銷,作作廢處理。
4、納稅人在辦理繳銷手續後,應及時在《外管證》登記簿中按項進行登記記錄,並由納稅人簽章。
5、異地納稅或代扣稅後,在核銷時,應向稅務機關留存發票、稅票復印件及外管證。
⑹ 被許可人應當在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 )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延續申請
被許可人應當在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內提出容延續申請。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五十條的規定:
被許可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但是,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⑺ 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多少日
被許可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版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權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五十條被許可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但是,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被許可人的申請,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逾期未作決定的,視為准予延續。
⑻ 什麼叫有效期屆滿
7.3,七月四日就不能用了
⑼ 合同中的有效期限有什麼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6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終止。
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附期限,即附期限的合同。所謂附期限的合同,是指附有將來確定到來的期限作為合同的條款,並在該期限到來時合同的效力發生或者終止的合同。所附的期限就是雙方當事人約定的將來確定到來的某個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