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可轉債行權後,股本就不變
1,何為可轉債?
答:可以按一定比例轉換成股票的債券。
2,公司需要什麼條件才可發行?
答:當然它要滿足發行債券的一般條件,還要滿足一下特殊條件 1.最近3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依據。
2.本次發行後累計公司債券余額不超過最近一期末凈資產額的40%。
3.最近3個會計年度實現的平均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
3,可轉債有何投資價值?投資者應該怎樣對待?
答:一般能夠發行可轉債的公司,自身都比較有實力,持有可轉債的利率是比較低的,但是可以獲得一個未來購買該公司股票的期權——將來該公司的股票漲了,可以將債券轉換成股票,以獲得高額利潤。
個人認為它是一個風險小,回報低的投資工具,但是它附有一個看漲期權,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如果放在投資組合里,可以起到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作用。
3,投資者如何獲得?
答:這個問題與事務相關,我不是太了解,一般在證券交易所應該可以買到。(沒有實務經驗,個人估計)
4,可轉債會對公司基本面造成什麼影響(比方總資產、股東權益、會不會稀釋股份等等)
答:可轉債對公司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其發行而言,當然會增加企業的總資產,不會改變股東權益,也不會稀釋股份。至於後期的影響,要看持有人在到期前會不會把它轉換成股票,如果轉換成股票,就會增加股東權益,稀釋股份了。
5,可轉債的發行會對股價造成何種影響
答:可轉債的發行應該是對股價有正面的影響的,市場對發行可轉債的公司一般是看好的。當然這個不是很確定,如果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股凈利和每股凈資產都會減少,對股價又是有負面影響的。
6,公司,持股大機構對可轉債是什麼態度?會採取採取的手法?(會不會在發行前推高或者打壓股價等等)
答:發行可轉債的公司,一般是股價被市場低估的公司,他們當然還是想讓持有者在到期前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的。在發行前的手法,我不好說。
❷ 什麼叫債券什麼叫權證
權證的概念:
是證明持有人擁有特定權利的契約,持有權證的投資者有權在到期時(或到期前)以約定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證券(或以約定價格收取結算差價),權證中約定的股票通常被稱作「標的股票」或「基礎股票」。
權證有很多種分類方法:
按照未來權利的不同,權證可分為認購權證和認沽權證,其中認購權證是指標明未來買入權利的權證,認沽權證是指標明未來賣出權利的權證;按照行權模式的不同,權證可分為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其中歐式權證是指僅在到期日可以行使約定權利(簡稱「行權」)的權證,美式權證是指在到期前隨時可以行權的權證。
債券的概念: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社會各類經濟主體為籌措資金而向債券投資者出具的,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券債務憑證。由於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確定的,所以,債券又被稱為固定利息證券。債券通常包括以下幾個基本要素:1.票面價值;2.價格;3.償還期限。
債券的特徵:
債券作為一種債券債務憑證,與其他有價證券一樣,也是一種虛擬資本,而非真實資本,它是經濟運行中實際運用的真實資本的證書。從投資者的角度看,債券具有以下四個特徵:1.償還性;2.流動性;3.安全性;4.收益性。
債券的類型:
對債券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並且隨著人們對融通資金需要的多角化,不斷會有各種新的債券形式產生。目前,債券的類型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按發行主體分類有:
1.政府債券;
2.金融債券;
3.公司債券;
4.國際債券。
二、按償還期限分類有:
1.短期債券;
2.中期債券;
3.長期債券;
4.永久債券。
三、按利息的支付方式分類有:
1.附息債券;
2.貼現債券,又稱貼水債券。
四、按債券的利率浮動與否分類有:
1.固定利率債券;
2.浮動利率債券。
五、按是否記名分類有:
1.記名債券;
2.不記名債券。
六、按有無抵押擔保分類有:
1.信用債券,也稱無擔保債券;
2.擔保債券。
七、按債券本金的償還方式分類有:
1.期滿償還債券;
2.期中償還債券;
3.延期償還債券。
❸ 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行權因素
國有上市公司發行可分離可轉債的目的是為了公司發展融資,在保證國有資本控制權的前提下,促使可分離可轉債行權,為公司後續項目投資提供持續不斷的資金支持,實現國有資本長期、持續、穩定的保值增值的目標。國有上市公司可分離可轉債能否在行權期間內成功行權,不僅受到公司內部因素影響,而且與外部環境密切相關。具體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由於嵌入了股票的看漲期權,因此其利率應該低於相同信用級別普通公司債券的利率。也就是說,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投資者需要承受一定的收益率損失。不過,這個收益率損失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以及利差確定在多少能為市場所接受?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進行分析。
以下為兩種分析方法: 假設公司A欲融資1000元,公司當前總股本100股,股票市價為每股1元。公司A可以選擇的融資方式有:(1)發行普通公司債,發行要素為:票面價格100元,票面利率3%,期限5年;(2)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發行要素為:債券票面價格100元,票面利率0.5%(與普通公司債相比的利差為250個BP),債券期限5年,每張公司債券附帶認股權證10份,行權比例為1,權證期限1年,行權價1.2元。
方案(1):不考慮發行費用,通過發行普通公司債融資,債券到期後,公司A在5年後需支付利息共150元,加上融資額1000元,共計1150元。此外,融資規模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40%。
方案(2):不考慮發行費用,通過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融資,公司A在5年後需支付利息25元,加上融資額1000元,共計1025元。假設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的權證持有人到期全部行權(即行權價應低於股價),公司A可以1.2元的價格將公司股票出售給權證持有人。如果現時公司A的股價正好為1.2元,公司A屬於平價減持股票;如果現價高於1.2元,則為折價減持。這種方案最高融資規模可達到公司凈資產的80%。
我們可以看出,方案(2)相對於方案(1)的主要優勢在於更低的利率水平以及更高的融資規模。反過來,可以參照兩個方案的融資成本差距以及公司A的股價波動率來確定方案(2)中相對較低的利率水平。即,使得兩個方案的融資成本相等時的債券利率水平,是發行人所能接受最大成本上限。而如何確立可以讓發行人與投資人都滿意的利率水平,則還要根據發行當時債券市場的基本面狀況以及債券自身的流動性情況來確定。 國內已經發行的與股票掛鉤的債券衍生產品尚只有普通的可轉換債券。因此,我們可以參考市場上可轉換債券發行時的利差制定情況來分析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利率。
設想方法的原理為:對於發行人和投資人而言,當前的市場上只有普通的可轉換債券在定價與投資上最具備與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的可比性。我們認為,可以用來參照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定價的指標有:普通可轉換債券的發行利率、發行時市場利率、發行前標的股價的歷史波動率、公司信用評級、公司所屬行業。這5個指標能夠作為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券發行利差的參考標准。
❹ 可轉債 收益率
希望採納
不要急,聽從上市安排.估計年後上市,專家分析5-6元.
==============================
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半是海水半是火焰
去年可分離交易可轉債上市之後,公司債與權證兩部分的市場表現出較大的背離,公司債部分到期收益率遠遠高於其它同期限企業債品種,而權證部分受到追捧。總體情況來看,雖然公司債部分存在一定折價,但權證部分的溢價足以彌補損失。1月29日,雲天化將發行可分離交易可轉債,我們試對其定價做一分析。
———純債價值:78.52~83.51元。對於純債券部分,我們採用未來現金流貼現的方法對其進行定價。我們選用當前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收益率作為貼現率,計算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純債價格,同樣無擔保且剩餘期限在6年期左右的中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純債收益率為5.5%,在此貼現率下,詢價區間在1.2%~2.2%的債券價格應在78.52~83.51元。
———認股權證理論價值:3.99元。認股權證持有人有權在權證存續期最後10個交易日行權,比前期發行的分離交易可轉債行權時間稍長。因此,該權證從嚴格意義上講是百慕大式的權證,其價值應該介於歐式權證和美式權證之間。但對於美式期權如果正股在行權期內不支付股息,提前執行則是非理性的行為,因此運用二叉樹數或者其他數值方法與B-S模型的結果相近。按照1月23日收盤價計算,考慮股本稀釋效應後的每張權證理論價值為3.99元,即,每份轉債所含權證理論價值為21.55元。
———認股權證市場價值:5.22元。通過前一段時間發行的馬鋼、鋼釩和中化等分離交易可轉債權證上市後的市場運行情況,市場往往都給於這類權證一定的溢價。這種溢價水平首先是來源於股本權證券商不能自行創設,二來是由於債券部分流動性較差,對於申購者而言需要更高的權證溢價來彌補。因此,理論價值將會對權證的市場價格有相當程度的低估。
該權證的隱含波動率應該與鋼釩GFC1和馬鋼CWB1類似,即市場可能給予2倍左右歷史波動率,則隱含波動率的絕對區間為42.48%~84.96%。
從我們所做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由於該權證接近平價期權,隱含波動率水平對權證的價值影響很大。如果正股價格在17~20元之間波動,隱含波動率為63.72%,對應的每份可分離交易可轉債所含權證價值區間是28.20~38.42元。我們認為,權證市場價格處於該區間內比較合理,可以作為權證的估值中樞。
綜上所述,如果正股價格在17~20元之間波動,取63.72%的波動率計算,在1.2%~2.2%的票面利率區間里,每份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整體價格區間在106.72元~121.93元。
———原股東配售收益與申購收益比較。我們分別計算了購入正股獲取優先配售可轉債的收益以及一級市場進行申購的收益。
兩種計算運用了相同的正股隱含波動率,並都考慮了資金的時間成本。在股價為16~20元的區間里(考慮到正股之前出現的搶權效應),對於參與詢價的網下配售的機構,只要中簽率達到1%,同樣的實際投資資金,在一級市場申購的凈收益要高於購買正股參與優先配售的凈收益。我們發現,在對前幾只可分離交易可轉債進行測算的時候,基本上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的凈收益同樣都大於參與優先配售所獲得的凈收益。
對於這兩種策略,值得注意的是:(1)我們的計算中未考慮購買正股的投資收益和投資風險,而實際上,優先配售方式的收益將隨著股價的上升而上升。(2)兩種投資策略實際上針對的投資群體不同,參與一級市場申購的機構投資者多為低風險、低收益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群體,而參與優先配售正股方式的則多為高風險、高收益且看好正股的成長前景的股票類投資群體。
因此,我們建議參與詢價的機構積極申購雲天化分離交易可轉債,股權登記日之前持有雲天化股票的投資人也可參與優先申購。
不同中簽率下雲天化可分離交易可轉債的申購凈收益
可能中簽率 4.5% 4.0% 3.5% 3.0%
權證上市價格/公司 4.631 / 78.52
債上市價格(元)
申購額(萬元)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實際繳納資金(萬元) 2000 2000 2000 2000
中標後獲配權證份數(萬份) 24.3 21.6 18.9 16.2
權證出售最低所得(萬元) 112.53 100.03 87.53 75.02
申購凍結資金天數(天) 4 4 4 4
中簽資金上市間隔天數(天) 20 20 20 20
資金機會成本總額(萬元) 0.95 0.89 0.84 0.78
公司債部分最大損失(萬元) 96.66 85.92 75.18 64.44
最低投資凈收益(萬元) 14.92 13.22 11.51 9.80
============續上表
可能中簽率 2.5% 2.0% 1.5% 1.0%
權證上市價格/公司
債上市價格(元)
申購額(萬元)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實際繳納資金(萬元) 2000 2000 2000 2000
中標後獲配權證份數(萬份) 13.5 10.8 8.1 5.4
權證出售最低所得(萬元) 62.52 50.01 37.51 25.01
申購凍結資金天數(天) 6 6 6 6
中簽資金上市間隔天數(天) 20 20 20 20
資金機會成本總額(萬元) 0.95 0.89 0.84 0.78
公司債部分最大損失(萬元) 53.7 42.96 32.22 21.48
最低投資凈收益(萬元) 7.87 6.16 4.45 2.75
❺ 債券暫停上市後回售權還能行權嗎
無論是否債券暫停上市,其回售權理論上是還能行權的,這個回售條款實際上是這債券發行時已經承諾在特定時間點上賦予投資者的一個權利選擇。
按超日太陽的情況為例,其債券回售期是在自發行日起三年後應該是在2015年3月初,但現在只看其財務狀況並不樂觀,如果此公司還能正常運行到2015年3月,由於債券的合約條款,該公司理論上還是會發回售相關的公告,等到那時候你要提出回售能不能還上這筆債務還是一個問題,原因是大部分對於投資這債的投資者都是期望利用回售條款把資金退出來,由此可估計其回售比例是甚高的,如果那時候該公司的財務情況並不容許這種大規模的回售,而投資者多數選擇回售的情況下,此債肯定要面臨剛性違約問題。現在離回售還有1年多時間,到那時候回售還是要通過一定的交易流程操作的,到那時候你應該問一下你交易的證券公司營部比較好,還有就是要關注該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是否有改善和相關回售的方案,一般回售條款都會在回售前發出一個調整票面利率的公告,讓投資者選擇回售還是接受上調或不上調票面利率的方案繼續持有該債券,看那時候該公司會對於此債是否調高票面利率來延緩這種提前回售的危機(我可以確定超日債是有這個條款的),但個人認為就算該公司調高票面利率對於大部分的投資者來說也會仍然選擇回售為主,畢竟這公司的風險太大,買債券就是圖個安全。
❻ 附認股權證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
你好,
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解析:
由於每張債券的認購人獲得公司派發的1份認股權證,該認內股權證行權比例為1:容1,即有5000萬張認股權證,共可行權認購股票為5000萬份。
題中最後告訴,實際行權為70%,也就是說,有5000×70%的行權了,認購了股票,其他的沒有行權,不再認購股票了。
所以這個5000×70%就是這樣的來源。
如果還有疑問,可通過「hi」繼續向我提問!!!
❼ 轉股價格和行權價格
回答這個問題,先掌握一個基本知識點:
可轉換債券是一種混合型的債回券,一般可以分為答兩類:
1、不可分離的可轉換債券:其轉股權與債券不可分離,債券持有都直接按照債券面額、約定的轉股價格,在規定的期限內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2、可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券:這類債券在發行時附有認股權證,這是一個組合(即認股權證、公司債券的組合),發行上市後,公司債券和認股權證各自獨立流通、交易。擁有認股權證的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認購股票時,需要按照認購價格(又稱行權價)出資購買股票。
所以,
「轉換價格」是指不可分離的可轉換債券,債轉股的價格;如「債券面值100元/張,轉換價格10元/股,即一張債券可以轉換10股發行方指定的股票數」
「行權價格」是指可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債券,債轉股的價格,行權價一般與行權比例同時出現,如「行權比例2:1,行權價格為8元/股」;要行使行權價時,必須要有認股權證才可以。
❽ 為什麼附權證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權證有效期不等於債券期限
可轉換債券的權證有效期不等於債券期限主要原因是在於轉債其發行期限回時間最長時間是六年答(一般上市公司大多數都會選擇最長的六年,也有部分是選擇五年的),這個時間是有相關法規規定的。而權證的相關法規規定其最長期限是兩年,故此附權證的可分離交易的轉債其債券部分與權證部分其期限時間各不相同。
對於股票分紅要調整至於調查整行權價格和行權比例這是有因果關系的,由於相關的權證在發行時是按照這股票的期間沒有任何分紅的情況下的預定的行權價格,當有分紅進行時就要對相關的價格或行權比例進行調整,若不調整其行權價格由於其標的進行分紅後股價格進行自然除權後股價會變低了,相對於原來的沒有改變的行權價格來說其行權價格就會變相無形中提高了,這是有損權證投資者的利益的。
對於只是現金分紅的股票,其除權除息後只調整行權價格,不調整行權比例;對於送股或轉股的股票無論是否有現金分紅,都需要調整行權價格和行權比例。
❾ 什麼是 債券行權日
員工根據債券期限計劃選擇購買債券的過程;員工行使上述權利的當日為「行權日」。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