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借條和欠條寫哪個更好,誰更具有法律效力
一、借條與欠條區別:
借條,是出借人向借用人或者借款人出具的表示出借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借用或者借款關系。
欠條,是債務人向債權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一般用來證明債權債務關系。
收條是收領人向送給人出具的表示收到某物或者某款項的憑證,用來反映或者證明「收到」的事實。
1、欠條是結算或者證明財產所有與佔有的相反狀態,也就是所有權人的物品被佔有人佔有、使用,這種狀態在寫欠條時早已存在,寫欠條的目的就是確認這種狀態的存在。
借條背後一般存在著資金或者實物的流動,欠條則沒有。在寫借條時,出借人「剛剛」、「正在」或者「即將」把物品或者款項交付借用人,為確認這個「流動」的事實才用借條加以固定;
2、借條一般都有借期和利息,借條的借期和利息計算的起始點一般是出借日,而欠條雖然也可以約定還期以及在逾期未還的法律後果,但這個日期一般是欠條出具後的某一個時間點。
實踐中把借條寫成欠條或者反過來把欠條寫成借欠的情形很多,造成文不對題,結果往往給事實的印證,法律關系的認定以及權利人利益的實現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二、借條與欠條的例子與法律規定:
舉個簡單例子。b向a借了3萬元,b寫了一個欠條給a,未約定還期,兩年之後,若沒有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情形,a再向法院起訴要求b還款,基本會被法院認定為超過了訴訟時效而喪失勝訴權;其根本原因在於,欠條自債務人出具之日起,債權人即享有向其主張還款的權利,訴訟時效就開始計算,而一般訴訟時效期間是兩年,兩年之後再主張,自然就喪失了勝訴的權利。若當初b給a寫的是借條,同樣沒有約定借期,
但《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出借人a兩年後再向借款人b主張還款,自其主張之時訴訟時效才開始起算,此時a起訴b,法院當然可以依法支持。所以雖一字之差,卻差異重大,結果截然相反。
也就是說,借條的訴訟有效期是從你向對方主張權利開始的,而欠條,則是在寫欠條的那一刻開始的,從法律上來講,我們的訴訟有效期為兩年,同樣是一條借條和一張欠條,如果你在兩年之後才向對方主張權利的話,借條依然可以成為有效證據,而欠條則已過了訴訟有效期。
B. 如何認定合同無效,合同無效的條件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2)債務案件法定有效期限擴展閱讀:
合同簽訂:
一、要約
1、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
2、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拘束。
二、承諾
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C. 民間借條有效期是幾年謝謝
借條的有效期訴訟時效是三年,有效期的起算時間是債務人約定償還債務之日起或者是債權版人主權動主張債務人償還債務之日起,三年之內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債務人償還債務。還款期限屆滿後三年是訴訟時效期,如果這三年內沒有進行主張,就失效了,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D. 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的含義與區別
訴訟時效的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有以下三種1.權利人提起訴訟2.權利人在訴訟外向義務人提出權利要3.義務人向權利人表示同意履行義務。
訴訟時效的中止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產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訴訟時效中止有以下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 「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訴訟時效中斷與中止的區別
(1)發生的時間不同。訴訟時效中斷可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任何階段;而訴訟時效中止只能發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6個月內。
(2)法定事由不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可以決定的事實,如當事人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等;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當事人主觀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實,如不可抗力、債務人失蹤等。
(3)法律後果不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發生前已經經過的訴訟時效期間不再計算,從法定事由發生後重新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歸零鍵」);訴訟時效中止是訴訟時效期間暫停計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後,繼續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暫停鍵」)。
網路-訴訟時效中斷
網路-訴訟時效中止
E. 判決勝訴,強制執行期都過了,法院至今沒有執行。怎麼辦
如果已經超過強制執行期限,那隻能找被執行人商量,看他能否主動履行。如果對方不履行,那你也只能是吃啞巴虧了。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五條規定: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是小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前款規定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應該看判決書(或調解書)判決(調解)的內容,看法律文書確定的履行時間,分幾次履行,分次履行的最後一次的時間是什麼時候,有沒有超過兩年。沒有規定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5)債務案件法定有效期限擴展閱讀
強制執行的執行條件:
如果其他單位和個人持有被申請執行的財產、而由人民法院書面通知協助執行的,都有義務按通知的規定執行。凡是無故推託、拒絕或者妨礙執行,因而造成嚴重後果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要負法律責任。
法律文書 又稱執行文書。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應以法律文書為根據。法律規定下列法律文書具有執行效力: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具有財產執行內容的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仲裁文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公證文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必須發生法律效力,沒有生效的不能作為執行的根據;法律文書還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如果只是確認或者變更法律關系的,則無需執行。
法定期限 第二百一十五條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
清償順序 強制執行被申請人財產所得的現金,應及時清償債務。如果有多個申請人時,則由人民法院執行員按照法定的清償順序分配,而不採取平均分配的辦法。其順序是:首先償還所欠申請人的工資和生活費;其次償還所欠國家的稅款;然後償還其他債務。先滿足上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再滿足下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如果在同一清償順序內尚不能滿足所有申請人要求的,則依各人債權數額的多少,按比例分配。未能清償的債權,債務人以後償還。
執行收費 強制執行,是要收取費用(執行費)的,按照訴訟費的標准收取。申請強制執行之前,法院不會問申請人收費,等執行完畢後,被執行人要付費到法院。執行費上繳國庫。
利息 要是有生效的民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上面的財產。都要計算利息的,一般是2.1%*2倍。依據《民事訴訟法》第229條,應當加倍支付利息。
注意安全 強制執行,一般都會引起一些仇恨。申請人盡量不要和被執行人見面,最好委託律師。
F. 欠條有效期是多少年
法律規定欠條的法定訴訟時效期限是3年。已註明履行清償欠款日期的欠條訴訟時效期限從註明清償欠款日期的當日起算,對沒有註明履行清償欠款日期的欠條訴訟時效期限從欠款人出具欠條的第二日起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其他障礙」,訴訟時效中止:
(一)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
(二)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三)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
(四)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主張權利的客觀情形。
(6)債務案件法定有效期限擴展閱讀:
欠條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定事由: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於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
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G. 打官司如果我方勝訴,對方沒錢賠償,怎麼辦
如果原告贏得被告並且無法賠償,可以與被告協商分期償還貸款。如果被告因生活困難無法償還貸款,沒有收入來源,喪失工作能力,法院將終止執行。也就是說,如果訴訟獲勝,但被告無能力賠償,原告將無法獲得補償。
依據《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八條債務應該清償。如果暫時無法償還,債權人可以在債權人同意或人民法院裁決的情況下償還債務。有能力償還拒絕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報銷。
第一百零九條如果受害者對因預防或鎮壓國家或集體財產或他人財產或人身傷害而造成的損害負責,侵權人也可能要對賠償負責。受益人也可以提供適當的賠償。
第一百一十條 對承擔民事責任的公民、法人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追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對公民、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債務案件法定有效期限擴展閱讀:
有能力而拒不執行的情況下,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刑法》(1997修訂)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如果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決能夠執行並拒絕執行,情節嚴重的,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刑事拘留或者罰款。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執行期限為兩年。暫停和中斷執行申請的時限,以及關於暫停和中斷訴訟時效的適用法律的規定。
因此,如果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執行,如果沒有在法定期限內適用,如果超過法定期限,則將失去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有效法律文件以實現法定時效的權利。實質性權利。
H. 什麼是」時效性」
時效性是指信息僅在一定時間段內對決策具有價值的屬性。應緊緊把握時效性回特點,充分發揮時答效性的功能。
(8)債務案件法定有效期限擴展閱讀:
應緊緊把握其時效性特點,充分發揮其時效性的功能。應與時俱進。分析、策略的有用性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即了解外部環境的變化並相應調整決策以利生存和發展。
例子:
比如報紙、新聞節目,今天聽了是新聞,明天聽了就是舊聞,我們就說報紙、新聞節目具有時效性,
比如冬天雪糕不好賣,夏天雪糕可能脫銷,我們就說雪糕這個商品具有時效性,
比如很久以前的流行歌曲,現在幾乎沒人知道了,我們就說這些流行歌曲具有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