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單個的有期徒刑最高年限是15還是20年數罪並罰的最高年限是20還是25在哪裡有規定
1、有期徒刑的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2、死刑緩期執行的,確回有重大立功表現,減答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數罪並罰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十五條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五十條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 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⑵ 刑法規定的訴訟時效是否按數罪並罰的最高刑期計算
1、刑法只有追訴時效,沒有訴訟時效的概念。
2、刑法的追究時效對犯罪一種追究期限,因此,只能指單罪的追訴時效期限;而數罪並罰是審判時的刑法執行方法,不能適用追訴時效的規定。
⑶ 有期徒刑數罪並罰最高年限是25年嗎
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有期徒刑數罪並罰最高年限不得超過20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發現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對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後兩個判決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已經執行的刑期,應當計算在新判決決定的刑期以內。
(3)數罪並罰期限怎麼算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十一條判決宣告以後,刑罰執行完畢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八十六條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條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七十條的規定實行數罪並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⑷ 有期徒刑數罪並罰最高年限25年
有期徒刑,刑罰的一種。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專所的刑罰。有期徒刑屬的期限各國規定不一。中國刑法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的可以延長到25年;死刑緩期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減為有期徒刑25年;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時不得少於13年,也可延長到20年。
⑸ 我國《刑法》規定,除數罪並罰的,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多少
刑法第45條規定,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但是,有兩種情況例外內:
第一,根據刑法容第50條的規定,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以後可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根據刑法第69條的規定,數罪並罰時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可達20年。此外,根據刑法第71條的規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又犯新罪,以前罪沒有執行完畢的刑罰為基礎來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其實際執行的刑期可能超過15年,甚至超過20年。
⑹ 求問有期徒刑中數罪並罰時最高年限可以超過20年。該句錯在哪
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數罪並罰時,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⑺ 數罪並罰最高多少年,數罪並罰最高年限是幾年
你好,抄1、有期徒刑的期限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2、死刑緩期執行的,確有重大立功表現,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3、數罪並罰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十五條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條、第六十九條規定外,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
第五十條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第六十九條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 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⑻ 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多少年
根據抄《刑法》第六十九條襲規定,最高不超過二十年。
附:《刑法》
第六十九條 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總和刑期不滿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總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過二十五年。
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其中附加刑種類相同的,合並執行,種類不同的,分別執行。
⑼ 數罪並罰時如何計算剝奪政治權利期限求解答
而有關剝奪政治權利司法解釋的本意應該是前罪沒有執行完畢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因為被告人所犯新罪的被判決而中斷,隨著新罪執行完畢而恢復。 2、新罪執行期間剝奪被告人政治權利,有違罪刑相適應原則 該司法解釋適用的情形是,所犯新罪無須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之所以這樣規定,目的就是與所犯新罪可以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相區別,在所犯新罪已被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情形下,毫無疑問在新罪執行期間罪犯當然被剝奪政治權利。但如果不管新罪有沒有被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在新罪執行期間罪犯一律當然被剝奪政治權利,那麼所犯新罪是否被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就顯得毫無意義,這與刑法「罪刑相適應」的基本原則是相違背的。 3、附加剝奪政治權利不適用數罪並罰中的限制加重原則 在被告人犯數罪(不包括其中有一罪被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但其中有一罪或幾罪無須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情況下,雖然審判實踐中均是根據刑法第70、71條的規定,採用數罪並罰的限制加重原則和刑法第69條第2款「如果數罪中有判處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須執行」的規定,對所犯各罪分別判處,再數罪並罰後,決定執行的刑罰,並將剝奪政治權利附加於主刑之後一並判處。根據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理論,則未被剝奪政治權利主刑因實行數罪並罰無形中被附加剝奪了政治權利。這樣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無形中被相對延長。有人由此而得出結論認為,實行數罪並罰後,無形中加重了對被告人的刑罰。但筆者認為,上述結論至少是不全面的。因為從整體量刑上來衡量,上述情況下「罪」和「刑」還是基本相適應的,因為雖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因數罪並罰被相對延長,但主刑的刑期卻因數罪並罰被相對縮短。當然上述問題的確存在,而其產生的原因是我國刑法有關數罪並罰理論中,對主刑如何並罰規定得比較詳盡,可操作性較強,而對附加刑如何並罰規定得比較籠統,可操作性不強所致。但就本案而言,上述數罪並罰理論是不能適用的,因為被告人周某某前罪主刑已經執行完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如何理解刑法第61條(現行刑法第65條第1款)中刑罰執行完畢問題的答復》的規定,應視為刑罰已執行完畢,且判決時,已認定其繫纍犯,故再用數罪並罰理論中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理論,來推定被告人周某某在新罪執行期間被當然剝奪政治權利也是不正確的。 綜上所述,前罪未執行完畢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不應及於後罪(新罪),即在後罪執行期間罪犯應當享有政治權利。
⑽ 進行數錯並罰及處分期合並計算最多不超過多長時間
贊同前面回答,稍作補充
數罪並罰是對已經歸案而正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內犯罪分子,數罪容合並處罰以達到罪責刑相適應目的的制度;追訴時效是「經過一定期限,對犯罪不得追訴的制度」。即追訴時效只表明有追究刑事責任的可能性,而數罪並罰是已經進行責任追究。
根據 《刑法》 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的計算與中斷】「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可以看出,對數罪問題,刑法中明確了追訴期限的中斷制度。即對於前罪,如果過了追訴時效的,認為沒有必要在追究。
為什麼這么規定。從追訴時效的意義來看,有利於實現刑罰的目的。
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的目的在於預防犯罪。而過了追訴時效的案件,從特殊預防角度(對罪犯)來看,認為犯罪人已經從良,因此沒有追訴的必要;從一般預防的角度(對大眾)看,認為時間久遠的案子無法起到相應的警告的預防作用,因此也無追訴的必要。而那些在前罪追訴期間繼續犯罪的,自然認為是沒有從良,必須繼續追究其刑事責任,因此中斷制度充分滿足了預防犯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