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工髖關節置換能使用多少年效果如何
江蘇省人民醫院骨科王青:人工髖關節置換是目前治療終末期髖關節疾病專相當有效的方法,技術已屬經非常成熟。病人可以恢復到基本正常生活狀態。人工關節有一定使用年限,一般來說十年假體使用壽命超過90-95%,二十年也能達到80%以上,這與假體質量、手術水平、病人的使用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對於某一特定病例很難回答能夠確保使用多少年。根據您的年齡,如果您現在就做手術估計今後很有可能需要再做手術翻修。如果等到五六十歲再做手術雖然手術翻修的可能降低,但您今後的二三十年需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因此這是一個生活理念問題:是現在手術在人生最精華的二三十年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還是因為懼怕手術翻修而忍受幾十年的痛苦等年老了再手術?這需要您自己拿主意。
⑵ 請問進口的全髖關節使用壽命幾年
髖關節抄置換手術分為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和股骨頭置換手術兩種。需要手術費4-8萬不等,假體髖臼和股骨頭若選擇進口的,其價格更為上層。對於置換的股骨頭,通常能用的年限是10年左右,年輕的患者,十年後還得實施再次的更換,此時更換有一定的危險性和較高的難度系數,價格必然更為高昂。
⑶ 髖關節置換使用年限
10--15年 注意肌肉萎縮。
⑷ 得了股骨頭壞死就要換「骨頭」嗎怎麼挑選材質呢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高致殘性的骨關節疾病,不少股骨頭壞死患者長期忍受著病魔的困擾。患者疼痛難忍、活動受限甚至造成殘疾,迫切需要治療。這就導致很多患者進入了「股骨頭壞死必須置換」的誤區,那這股骨頭壞死什麼情況下要換關節,是必須換的嗎?
6、如果是年輕患者,太早換關節,以後是不是還需要再手術?
「年輕患者太早換關節,以後需要再手術」,這是早年的一種說法。因為之前做髖關節置換用的是金屬對聚乙烯的材料,這種關節只有十幾年的壽命。也就是說,可能這種關節用了15年之後,就需要再手術了。但是現在採用的是第四代陶瓷對陶瓷材料,這種材料非常耐磨,在實驗室的測試,甚至可使用30~50年。因此,使用新材料後,基本可以避免第二次手術。
7、之前已經做過保髖手術,現在病情加重,還能換關節嗎?做過保髖手術,再換關節,是不是更困難?
已經做過保髖手術,現在病情加重,仍然可以換關節。尤其之前採用微創手術做的保髖治療,對骨頭的質和量損害都較小,這類患者做髖關節置換,基本沒有太大影響,能夠獲得非常好的關節功能。但如果之前採用開放手術做的保髖治療,再做髖關節置換,會加大手術難度,手術效果相對要差一些。
8、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小的時候沒有處理,長大後想要治好只能換關節嗎?
需要明確的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與股骨頭壞死並不是一回事,這個病本身也不引起股骨頭壞死。但在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過程中,可能發生股骨頭壞死。至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否要換關節,主要看疾病的嚴重程度。如果只是比較輕微的脫位,不僅不需要換關節,可能也不需要手術。但對於脫位比較嚴重的患者,尤其出現了骨關節炎,或者兩條腿不等長的現象,這時可能要考慮換關節。
二、股骨頭壞死,換了關節就能治好嗎
1、是不是換了髖關節,就能徹底治好股骨頭壞死?平時就不會疼了?
做完髖關節置換,原來的股骨頭已經被替換掉,自然是治好了股骨頭壞死。手術後基本不會再疼了,只是疼痛的消失需要一個過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在手術3~4周以後,就能脫拐正常走路,而且不會感到疼痛;有些患者可能需要3個月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實際上,髖關節置換也叫作忘記手術,大部分患者在手術一年以後,感覺和正常人一樣,幾乎會忘掉人工關節。
2、兩條腿不等長,做了髖關節置換,腿是不是就一樣長了?
如果手術前兩條腿都有問題,手術後能夠做到兩條腿完全一樣長。但如果手術前只有一側出現股骨頭壞死,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時,為了防止術後出現髖關節脫位,會調整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這時可能會出現兩條腿不等長的現象,但是這個差距非常小。一般兩條腿的長度相差5毫米以內,患者基本感覺不出來。當然,醫生會盡量將兩條腿做到一樣長。
3、換完關節後,會不會很多動作都做不了了?運動是不是會磨損新的關節?
換了關節後如果增加運動量,例如長時間跑步等,當然會增加新關節的磨損。但如果只是正常使用關節,基本不會增加磨損。而且換完關節,進行康復訓練後,患者基本可以恢復到得病前的狀態,什麼運動都可以進行,並沒有太多限制,只是一些高強度和暴力運動建議不要做,例如蹦極、跳傘等。
4、換了關節還會不會復發?怎麼才能不復發?
所謂換了關節後出現復發,就是指出現了嚴重的關節磨損等問題,是否要再手術。其實,一個好的人工關節是非常耐磨的,如果用了30年都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再手術。但如果關節使用過程中,發生假體斷裂、聚乙烯材料的磨損等,這時可能面臨再手術的問題。
為了防止「復發」,建議患者要定期復查復診,每1~2年找自己的主刀醫生看看片子,檢查關節的情況,不要等到人工關節出現嚴重問題時才想到就醫處理。
三、股骨頭壞死換關節,手術有哪些風險
1、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不是個大手術?
以前的髖關節置換是一個大手術,現在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它已經只是一個中小型手術了。經驗豐富的醫生手術操作非常熟練,基本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手術,做手術得過程中出血量也不多。而且手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再配合醫生的康復方案,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獲得良好的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2、股骨頭壞死換完關節後,新的關節從骨頭裡面掉出來的幾率大嗎?
新關節從骨頭中掉出來,醫學上叫術後髖關節脫位。一旦出現髖關節脫位就要考慮復位或翻修等問題,這時需要立即就醫。
其實,只要有手術就可能存在並發症,這是很難完全避免的。醫生能夠做的就是提高手術技術,盡量減少手術並發症。就手術後髖關節脫位而言,整體發生率大約為2%~4%。如果從大腿後外側做的手術,脫位的發生率大約為0.1%~0.2%。如果用最新的前入路手術,從大腿前面裝關節,發生脫位的幾率就更低了。
3、是不是以後摔一下就可能會發生脫位?
做完髖關節置換,患者換了一個金屬關節,只會讓關節變得更加堅硬,並不會摔一下就脫位,但經常摔倒對人工關節也會產生影響。此外,換完關節後,並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了,因為在手術後六周以內,如果不注意,確實可能發生髖關節脫位。
對於從大腿的後外側,也就是從臀部做手術的患者,需要注意是否發生髖關節的後脫位。在術後六周內,髖關節彎曲(即下蹲)不要超過90度,大腿朝內活動范圍不超過45度,比如不要蹺二郎腿。對於從大腿前面做手術的患者,術後六周內,腿伸直的時候不要外旋,做側踢腿的動作。手術六周以後,這些動作最好也不要做,等到手術三個月以後,患者恢復得不錯了再做。總而言之,術後充分與主刀醫生溝通,注意一些禁忌動作,一般就不會發生髖關節脫位。
4、吃激素的人,關節是不是壞得更快?骨質疏鬆對新換的關節有什麼影響?這些人的新關節一般能用多久?
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的人,體質往往比較差,做手術時傷口癒合也比較困難,更容易出現術後感染。但吃激素本身並不會影響關節置換的效果,關節置換效果差主要是因為這些病人拖的時間比較久,肌肉條件比較差,耽誤了治療。
另外,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骨質疏鬆,其實,是否真的有骨質疏鬆不能看片子,而是需要做骨密度檢查。很多人看完片子覺得自己是骨質疏鬆,實際做完骨密度檢查後發現沒有骨質疏鬆,或者雖然有骨質疏鬆,但沒有片子上那麼嚴重。
如果做了骨密度檢查,確定有骨質疏鬆,這類患者做了手術以後,可能出現假體周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為了盡量保證手術後的關節功能,醫生在做這類手術時會特殊處理。
此外,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與關節磨損程度、患者運動量有關,與患者是否吃激素沒有關系。而且由於大部分吃激素的患者運動量較低,反而關節使用的時間更長。
5、換完關節,是不是不能拔牙、身上不能有破口?因為這些生活問題大導致人工關節感染的人多嗎?
換完關節後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包括拔牙,身上也可以出現破口。但是在拔牙時,一些操作可能會導致口腔內的細菌跑到血液中,進而出現感染。但這種感染主要是針對膝關節置換的患者,對於髖關節置換,通過這種形式出現感染的幾率非常低。當然,如果特別擔心,建議在拔牙前吃一點抗生素,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感染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