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一審沒有提出擔保時效,在二審說已經喪失保證期間的抗辯的權利
這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
一審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沒有提出超過訴訟時效的抗辯,視為放棄權利,所以,在二審提出超過擔保時效,法院就不會支持了。
《民法通則》:
第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條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擔保法》:
第二十五條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人民法院不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釋明及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進行裁判。
第四條 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當事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申請再審或者提出再審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 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保證人享有主債務人的訴訟時效抗辯權。
保證人未主張前述訴訟時效抗辯權,承擔保證責任後向主債務人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債務人同意給付的情形除外。
❷ 一審時候沒有提出擔保期限已經過了的抗辯,二審是否可以提出法院是否會支持
二審期間可以把超過訴訟期作為一個抗辯理由。
❸ 當事人在二審期間提出訴訟時效抗辯,
原則上債來務人提出訴訟時自效抗辯應該在一審期間提出,但根據法律規定,如果當事人在二審中有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權利已過訴訟時效的,此時當事人的抗辯,法院可以支持。 相關法律可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第一款 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❹ 人壽保險合同的可抗辯期間保險人行駛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是
一、保險人行使可抗辯權的具體方式
1、拒保,無息退還原保費。
2、要求客戶加費否則拒保無息退還願保費。
3、聲明免賠責任,不同意就拒保,無息退還原保費
二、人壽保險合同會有一個可抗辯期,一般情況下這個期限為兩年時間。也就是說,保險人在人壽保險合同生效之後的兩年內如果發現被保險人有騙保或者影響保險的其他因素,保險人可以行使可抗辯權將合同解除,導致保險合同無效。
(4)保證期限提出抗辯擴展閱讀:
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則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上述法律規定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有先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行使不安抗辯權後,相對方的請求權依然存在,只不過其效力暫時受到阻礙。
因此,一旦相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提出充分的擔保,抗辯權立即消滅,有先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應依合同履行自己的給付義務。同理,對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的行使也只使請求權的效力延期發生。
此外,即使時效抗辯權的行使也只能發生永久阻卻對方請求權的效力,而不能直接導致請求權的消滅。抗辯權的這一特點與訴訟法上的權利未發生抗辯和權利消滅抗辯不同。
❺ 保險不可抗辯條款的兩年期限是怎麼算的
根據保險法的規定在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還保險費。
如果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已經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情況的,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根據你的舉例,投保人是隱瞞了部分投保條件,公司並不知情,那麼投保人的這個隱瞞是屬於故意不履行告知義務的,所以保險公司有權利拒絕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不可抗辯條款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2年保險人不得拒賠,這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合同成立2年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才不能拒賠,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在1年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根據個人保險基本條款的明確說明與如實告知條款,保險人應當不承擔賠償責任,並不退還保費。
(5)保證期限提出抗辯擴展閱讀:
不可爭條款又稱不可抗辯條款,其基本內容是: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時,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
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不可抗辯條款一般僅限於保單有效性的爭議,旨在禁止因投保人欺詐、隱匿或重大誤述而對保單的有效性提出爭議。
該規則也有例外情況,在欺詐性冒名頂替、缺乏可保利益、蓄意謀殺被保險人等情況下,即使爭議期結束,保險人也可提出抗辯。
一般來說,保險人基於以下幾種事由所提出的抗辯不受不可抗辯條款的拘束:
在不可抗辯期間發生事故的,解除權不因不可抗辯期間的屆滿而消滅,保險人仍可以告知義務有瑕疵而解除合同。
英美立法一般規定"本契約自成立日起經過一年以後,訂為不可爭,但以被保險人未亡為條件"以防止投保人或受益人可能進行的規避。
未繳納保險費的情形,不受不可抗辯條款的約束。
投保人必須對保險標的具有可保利益,以防止利用生命賭博和道德危險因素。因此,保險利益的爭辯不在此規則的調整范圍內。
此規則雖適用一般的欺詐行為,但特別嚴重的欺詐行為仍可能使合同無效,如冒充被保險人進行體檢等行為。
在保險實務中,不可抗辯條款主要存在於具有長期性的人壽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合同中。
❻ 要以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應於一審期間還是一審開庭前提出抗辯
一審開庭前提出抗辯有效!
❼ 保證期已過保證人未提出免責抗辯,法院可否主動審查並裁決
【案情】
2012年3月7日周某向張某借款80000元,王某提供一般保證。借款到期後,周某未還款。張某於2013年12月6日向法院起訴,要求周某、王某償還借款本金80000元及利息。
【分歧】
經過庭審舉證質證,法院發現保證人保證期間已屆滿,但保證人未提出免責抗辯,法院是否主動審查保證期間並進行免責裁判?
第一種意見認為:保證期間的性質為除斥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保證期間屆滿消滅的是實體權利,即債權人未在保證期間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既然是一項實體權利,那麼不管王某是否對保證期間提出抗辯,法院都應當依職權主動審查,進而援引相關規定作出是否免除王某保證責任的判決。
第二種意見認為: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已過的情況下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而保證人未以保證期已過提出免責抗辯,這種情況就應當視為保證人放棄了抗辯的權利。既然保證人放棄自己的抗辯權,那麼法院就不應依職權主動干預,也即法院不應依職權主動審查並援引而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
【評析】
筆者同意第一種觀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一條規定:"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可見,保證期間為除斥期間,而除斥期間是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予以援用,不論當事人是否主張。
本案中,債權人張某在保證期間未向保證人王某主張權利,雖然保證人未進行免責抗辯,但並不表明其仍願意承擔保證責任。這種情況下,法院應主動審查是否已過保證期間的事實,主動援引擔保法的相關規定判決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
❽ 人壽保險可抗辯期限具體方式
人壽保險的可抗辨期為兩年,是針對保險公司是否具有合同解除權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投保時未如實告知,保險公司兩年內可解除合同。二是針對年齡誤告,如不符合承保條件,保險公司可解除合同。
❾ 一審未提出超過保證期間的抗辯二審是否能提
你好,提出觀點是你的權利,不過如果一審沒有提出保證期間的抗辯,二審再提的話通常不會被法院採納。
❿ 保證期間利益的抗辯權可以事先約定放棄嗎
一、法律規定復保證人具有抗辯權,這制是法定權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以合同的形式)予以剝奪。以合同的形式約定借款人和保證人放棄訴訟時效消滅的抗辯權的合同因違法屬無效合同。二、訴訟時效消滅的抗辯權也屬於法定權利,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以合同的形式)予以剝奪。三、你是債權人?欲以合同的形式剝奪借款人和保證人放棄訴訟時效消滅的抗辯權,徒勞!!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四川武陽律師事務所左明德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