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專利知識 > 渡槽年限

渡槽年限

發布時間:2021-01-13 19:56:35

『壹』 時間的風景的目錄

代序 在風景里萃取光陰/4
自序 時間記得一切/6
第一部分 故宅:建築的本意
鼓鳴寨:依山傍水,既仁且智/10
王西庄:等待遊子的舊宅/18
不孤村:是地靈,還是人傑?/24
曠野之屋:人去了,樹回來/30
大豐民居:日常生活的切面/36
第二部分 遺址:時光如倒流
智城:城池載著歷史而來/44
摩崖石刻:刻下來的時間/50
鼓岩書院:一種傳統的遺存/54
石南海:一片不是海的海/60
霞客古渡:377年前的在路上/66
第三部分 山水:遺世而獨立
三里洋渡:不只是徐霞客眷戀/72
金蓮湖:一片湖,一座佛/82
大龍湖:找到山的重量/88
大明山:時間賦予一座山的傳說/92
第四部分 田園:炊煙在召喚
稻田:稻香的盡頭是心香/102
牛馬:不只是牲畜,還是夥伴/110
甘蔗林:從土地里長出來的糖/116
油葵花海:風景坐等時令雕刻/122
田野:園為田園,歌為牧歌/128
第五部分 鄉人:大地與歸客
農人:在土地中尋找大地/138
唐化光:做一道能歸心的茶/146
周承信:勸人以口,勸人以書/152
石蘭松:擺渡到知識的彼岸/158
黃大姐:回到故土尋找土地/164
第六部分 風土:人世的延伸
渡河公:像是自渡,也像是度人/172
茶園:一切只為茶味的初相/178
濕地:另一種水的存在/184
廟宇:寺聽佛音,湖看金蓮/190
東紅渡槽:卧波如龍,長渠如虹/196
後記 最好的風景是人/202

『貳』 紅旗渠是什麼時間由誰修建的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由林縣人民從太行山腰修建。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


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2)渡槽年限擴展閱讀


紅旗渠旅遊景點:


1、絡絲潭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坐落在青年洞西約1公里處,亦名「天橋斷」。「絡絲潭」因其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又因濁漳河有「九峽十八斷」,此處乃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接豫、冀兩省的峽谷索橋,稱「天橋斷」。


這里有漳河名勝「小三峽」,可放艇暢游而盡享潭中山水風光;有神秘莫測的「神龜洞」,可欣賞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還有凌空高懸的「鐵索橋」等古跡名勝。冬季有數十米冰簾懸掛河南河北兩岸,譜寫出10億年前絡絲潭岩石形成史。


2、青年洞


提及紅旗渠,不能不說的還有青年洞。紅旗渠要從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懸崖絕壁上穿過,必須鑿通一條長達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堅硬如鋼的石英砂石,一錘下去,只能留下一個斑點。


正是在這種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撐下,民工們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將山洞鑿通。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員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優秀青年,故將此隧洞取名為青年洞。

『叄』 南水比調通水即失敗一文是什麼時期發表在網上的作者是誰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即失敗

作者: 馬可安
一、該死的流量

南水北調遠預定於2014年汛後通水。「汛後通水」後來換成「即將通水」,從夏天嚷嚷到現在,九月底就宣布全工程驗收,已具備通水條件。然後再無下文。直到突然新華社報道,12月12日14點32分渠首閘門打開,算是正式通水了。其實正式通水前渠道早就灌滿水,叫做充水不叫通水。充水和通水一字之差,差在哪裡呢?充水是水灌進去後各級閘門關閉,水不能流動。通水是水在流動。所以差別在水的流動。我們來看看渠首閘門打開以後,水有沒有在流動,流動得有多快。從各方報道,我得出結論,水流非常緩慢,證實工程完全失敗了。

視頻中在3:20處,5:40處和7:25處分別見到在渠首乾渠中漂浮的大黃鴨。從3:20處大黃鴨距離橋頭二十幾米,到7:25處大黃鴨飄到橋底下,時間間隔是245秒,漂移距離估計為25米。算出平均水流速度為每秒0.1米,也就是每秒十厘米。

我們估算一下,每秒0.1米的水速,水的流量是多少。渠道截面是梯形,渠底是25米寬,邊坡是1:2,也就是每高一米,寬度在每側增加2米,兩側共增加4米的寬度。渠道灌滿水有8米深,尚有一點深度沒有完全灌滿,算7米深。那麼渠道的水截面下底寬25米,上面寬39米。梯形截面是上底加下底平均後乘以高度,32X7=224平方米。乘以水流速度0.1米每秒。輸水量是每秒22.4立方米。離設計指標每秒350立方還差得遠呢!其他媒體報道水流量為每秒100立方。可是央視睜眼說瞎話,採用事先准備好的背書稿,說每秒水流量350立方米,水速超過每秒一米多。這是自欺欺人。全國人民看到大黃鴨,都清清楚楚知道真正的水流速度是多少。央視的背書稿,小學生都騙不過。

通水五天後,央視再公布一個視頻,透露五天總共放水2100萬立方。據此計算,放水量為平均每秒48立方,可見我的估算很准。以2100萬立方水算,水流僅僅流出77公里而已。可是央視把大黃鴨撈起來,汽車運到焦作再扔到渠道里,冒稱水已經流到焦作。笑話!又,第一天報道放水量為每秒100立方。假如取信這個數字,第一天就放了864萬立方的水,2100萬剩下1236萬在後面四天放,平均只有每秒35立方。可見下游水流不暢,被迫把渠首閘的放水量削減到每秒35立方米。

二、該死的設計:沉沙和冰凍沒有被考慮

我們再仔細看視頻,從1:40處開始,鏡頭轉向閘門處的水面。我們可以看到,開啟的閘門確實激起一些浪花,可是水並沒有澎湃洶涌地一瀉而下,而只是在原地打圈,激起的浪花在左右徘徊,原地轉起一些漩渦,而沒有明顯地往前漂移。這說明閘門只是在水深處開啟一條縫而已,沒有充分打開。充分打開的閘門會讓水一瀉而下,勢不可擋。而在水深處開一條縫放水,在水面上就只能看到一些漩渦。須知,渠首大壩裡面的水位在160米,外面渠道里水只到147米不到,十三米的水落差,足可以讓水以每秒16米的速度沖出閘門。別說每秒350的設計流量,閘門完全打開,每秒2800立方的放水量都可以達到。我們看到過大壩泄洪閘開閘的那種萬馬奔騰的氣勢。

可是南水北調渠道是一千幾百公里長的一條細長的水道,下游水流不暢,上游兇猛放水的結果,不可能讓下流的水流得更快,只可能讓上游的水滿溢出渠道。因此,渠首開閘,不是想開多大就開多大的,只能開一點點,看下游的水流得是否通暢來決定。如果下游的水流得很暢通,水位下降,閘門可以再開大一點,否則,上游的水快溢滿了,閘門就得趕快關小一點,以免水溢出來。我們看到,盡管渠首的閘門只開一點點,可是水位已經非常滿,說明下游水流不通暢,水流量只有那麼一點點,閘門不可以再開大了。這不但印證了南水北調真實的水流量遠遠達不到設計指標,並且證明,工程的指揮者和控制者完全了解這個事實,才會操縱渠首閘門僅僅開啟一條小縫,而不是更大。我認為各地紛紛報道大黃鴨用來估算水速,可以沒有一家媒體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說估算出的水速是多少,這也是根據上級明確指示,不予報道具體的水速,免得引起全國人民質疑。未必是記者們統統忘記算水速了。

為什麼水速和輸水量遠遠達不到設計指標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設計,每年平均輸水量要達到95億立方米。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3600秒,平均流量要達到每秒300立方。工程設計指標是每秒設計流量350立方,加大流量每秒430立方。現在我們看,根據大黃鴨漂流速度,水速僅僅每秒10厘米,流量每秒二十幾立方而已。為什麼比設計指標差那麼多呢?

輸水工程,水速非常重要,這不但是因為水流量等於水的截面積乘以水速,因此正比於水速。並且因水速和輸水工程兩大危害直接相關,一是泥沙沉積,二是冬季結冰。水裡都有泥沙,水流得慢,泥沙便沉積下來,淤塞通道,讓水流得更慢,最終因淤滿污泥,毀了工程。

其次是水從相對溫暖的湖北丹江口,往寒冷的北方流,冬季會結冰。水結冰時通常表面先結冰,形成封閉空間,下面的水再在封閉空間里結冰,水結冰體積會脹大10%,會脹壞渠道,涵洞,渡槽,破壞力非常大。南水北調的設計者們原先的設想是丹江口的水帶著余溫,如果水量足夠大,水速足夠快,那麼水來不及完全冷卻結冰就流完南水北調渠道全程,到了北京水從地下管道走,地下的溫度相對暖和一點。那麼結冰的問題就不大。可是如果原設計的水速為每秒2米,實際只有每秒十幾厘米,水流慢十倍,就有足夠時間冷卻結冰,問題很大!

三、比較業余的計算竟然揭穿把戲

水在輸水通道靠天然水位落差自然流動的速度,有個估算公式,叫曼寧公式:四、沒事,就五千億

北方諸省市嚴重缺水,都眼巴巴等著南水北調那每年95億噸水救急。這幾天看報道,如何使用這95億噸水的算盤珠子打得噼啪響。甚至有說可以回補地下水的,有說可以弄水上公園,搞城市綠化的等等。都在做南水北調夢。可是若是沒有每年95億噸水呢?若只有五億噸呢?

如果水沒有那麼多,各省市都要為水眼紅爭起來。原計劃河南分配38億噸,河北35億噸,天津10億噸,北京12億噸。如果沒有95億噸,河南是不是把水全部截下自己用,還是全部輸給北京,自己一滴水拿不到?河北和天津怎麼辦?這個水不夠分,怎麼樣分配是個大難題。南水北調保證每年95億噸,最終只有五億噸六億噸,喝不到水的各種罵娘聲音都會聽得到,怎麼辦?誰負責?

比沒有水更可怕的是錢的問題。工程施工加上後期維護運行,要花費五千億元人民幣。這錢不是中央政府一筆拿出來的。他們拿不出那麼多錢。中央財政只提供了不到四百億。其餘都是來自銀行貸款和建設基金。貸款是要還的,基金是用水各方籌集,也是要靠用水的效益來返還。也就是說,90%的工程費用,是欠了一大筆水債,最終用水者償還這筆巨債,誰用得多,誰還得多,折算到水價里。問題是水沒有那麼多,怎樣折算到水價里呢?實際調水量只有幾億噸,而不是95億噸。每年還本付息就要五百億元,折算到五億噸調來的水,一噸要一百元,誰用得起?誰願意用?乾脆都不要這水,工程閑置不用。可是債還是要還。水沒有用到,南水北調的水費卻要照付。肚子要氣飽!

由此牽涉到銀行壞帳問題。各銀行向南水北調工程提供大筆貸款,因為有國家擔保。這些貸款都是要從用水的效益來償還的。如果工程產生不了調水效益,水費收不上來,誰來還這筆貸款。銀行的貸款,都來自普通老百姓存戶。這些存戶的錢被借出去了,收不回來了,那麼誰來償還這些蒙在鼓裡的存戶們的損失呢?南水北調的失敗,會產生無數筆這樣的可怕的爛帳。這比沒有水用,更可怕得多。

南水北調已經通水。到底有多少水能流到北方四個省市,這水怎麼分,這債怎麼還。這個蓋子是捂不住的。因為每家每戶都得用水。這是時候當局把真實數字告訴老百姓的時候了。首先,大家都應該問問,大黃鴨到哪裡了,大黃鴨告訴我們的水流速度,水流量是多少!

『肆』 香港特別行政區設立時間

1997.7.1

1999.12.20

{紅旗渠}世界第八大奇跡之一

人工天河——紅旗渠,是六、七十年代林州(原林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跡。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牆高4.3米,寬8米,長70.6公里,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嶺分為3條乾渠,南北縱橫,貫穿於林州腹地。一乾渠長39.7公里,二乾渠長47.6公里,三乾渠長10.9公里。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長304.1公里;支渠51條,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長697.3公里,合計總長1525.6公里,加農渠總長度達4013.6公里。沿渠共建有「長藤結瓜」式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計興利庫容6000餘立方米。利用紅旗渠居高臨下的自然落差,興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5座,已成為「引、蓄、提、灌、排、電、景」相結合的大型灌區。

紅旗渠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參加修渠的幹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原糧,1.5公斤蔬菜,在艱難的施工條件下,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沒有經濟、物料自己籌,不會技術干中學,知難而進,堅持苦幹10個春秋,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硬是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共挖砌土石壘築成寬2米、高3米的牆,可以縱貫祖國南北,把廣州和哈爾濱連起來。

紅旗渠的建成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成為我國水利建設上的一面旗幟。七十年代初,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建渠以來,先後有世界五大洲1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300多名友人前來參觀訪問。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央有關部、委負責同志陪同外國元首也先後到林縣參觀視察,紅旗渠享譽海內外,被國際友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卡爾·馬克思(1818—1883),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

『伍』 河道護岸工程的折舊年限是幾年

一、堤、壩、閘建築物
1、大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堤、 壩、閘 80
2、中小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的堤、壩、閘 50
3、土、土石混合等當地材料堤壩 50
4、混凝土、瀝青等防滲的土、土石、堆石、砌石等當地材料堤壩 50
5、中小型涵洞 40
6、木結構、尼龍等半永久閘、壩 10
7、泥沙淤積嚴重水庫的堤、壩、閘及附屬設施 30
二、溢洪設施
1、大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溢洪道 50
2、中小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溢洪道 40
3、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護砌溢洪道 30
4、漿砌塊石溢洪設施 20
三、泄洪、放水管道建築物
1、大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管、洞 50
2、中小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管、洞 40
3、無襯砌管、洞 40
4、漿砌石管、洞 30
5、磚砌管、洞 20
四、引水、灌排渠(河)道、管道
(一)大型
1、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引水渠道 80
2、一般砌護引水、灌排渠(河)道 50
3、混凝土、瀝青等護砌、防滲渠(河)道 40
4、跌水、渡槽、倒吸虹等建築物 50
(二)中大型
1、一般砌護引水、灌排渠道 40
2、混凝土、瀝青等護砌、防滲渠道 30
3、塑料等非永久性防滲渠道 25
4、跌水、渡槽、倒吸虹、節制閘、分水閘等渠系建築物 30
(三)輸、排水管網
1、陶管、混凝土、石棉水泥管網 40
2、鋼管、鑄鐵管網 30
3、塑料管 20
五、水井
1、深進 20
2、淺進 15
六、河道整治工程
1、砌石、堆石護岸 25
2、丁壩、順壩等控導工程

『陸』 紅旗渠的開創歷時多少時間

紅旗渠工程於抄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柒』 南水北調中線保定段,瀑河水庫什麼時間開工

保定市境內南水北抄調中線上的漕河渡槽、西黑山分水口,保滄乾渠最大的地上建築物——調壓塔等重點工程都在2014年底之前完工了已經具備通水條件。
瀑河水庫是建於1958年的水庫,位於河北省徐水縣西北18公里的瀑河鄉,是瀑河的幹流水庫,瀑河屬於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始建於1958年,上個世紀80年代陸續出現塌陷,從1994年起災害日趨嚴重,房屋出現傾斜。塌陷坑平面多為圓形,橢圓形;斷面呈坑狀、井狀、漏斗狀、壇子狀,直徑一般為2米-5米,深3米-5米。塌陷坑各自獨立,互不連接。塌陷坑總面積6萬平方米。由於壩基滲漏嚴重,每年庫水銳減,到2008年瀑河水庫已經枯竭。
南水北調工程保定段沒提瀑河水庫。

『捌』 灌區渡槽的工程等級和使用年限

這個一般在十五年左右
但是質保期那一定保證結構完好性

『玖』 紅旗渠是什麼時間建成的

1969年7月建成的。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布全市鄉鎮。

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9)渡槽年限擴展閱讀

紅旗渠旅遊景點:

1、絡絲潭風景區

絡絲潭風景區坐落在青年洞西約1公里處,亦名「天橋斷」。「絡絲潭」因其潭深一絡蠶絲而得名,又因濁漳河有「九峽十八斷」,此處乃一較大斷嶄跌水,上有連接豫、冀兩省的峽谷索橋,稱「天橋斷」。

這里有漳河名勝「小三峽」,可放艇暢游而盡享潭中山水風光;有神秘莫測的「神龜洞」,可欣賞神龜救民的美麗傳說;還有凌空高懸的「鐵索橋」等古跡名勝。冬季有數十米冰簾懸掛河南河北兩岸,譜寫出10億年前絡絲潭岩石形成史。

2、青年洞

提及紅旗渠,不能不說的還有青年洞。紅旗渠要從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懸崖絕壁上穿過,必須鑿通一條長達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堅硬如鋼的石英砂石,一錘下去,只能留下一個斑點。

正是在這種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撐下,民工們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將山洞鑿通。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員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優秀青年,故將此隧洞取名為青年洞。

閱讀全文

與渡槽年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徽二手塔吊轉讓信息 瀏覽:413
土地買賣使用權協議 瀏覽:543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識競賽 瀏覽:484
戶照的有效期 瀏覽:738
汽車駕駛證有效期滿了怎麼辦 瀏覽:851
馬鞍山市浩宇機械公司 瀏覽:139
馬鞍山寶龍華庭地基 瀏覽:324
著作權歸什麼部門管 瀏覽:84
上帝創造世界聖經故事 瀏覽:170
呼市工商局到萬達廣場坐幾路車 瀏覽:58
馬鞍山朝暉花園 瀏覽:55
創造者錦綸廣東 瀏覽:268
馬鞍山紋綉 瀏覽:399
蕪湖合並馬鞍山是 瀏覽:485
嗨氏畫師版權問題 瀏覽:982
馬鞍山一銅陵動車 瀏覽:550
商標相似是不是侵權 瀏覽:676
借款糾紛二審答辯狀 瀏覽:990
馬鞍山甜醅 瀏覽:441
lol皮膚龍年限定皮膚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