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1、平均年限法年折抄舊率=(1-預計凈殘值襲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
2、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3、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4、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⑵ 用平均年限法怎麼算固定資產年折舊率
平均年限折舊法:
年折舊率=(1―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月折舊率
⑶ 年限平均法第二年怎麼算折舊額
2013年應提折舊 = ( 200 - 10)/ 10 = 19 萬
2013年12年31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 200 - 19 = 181 萬
181萬 > 160萬 應計提減值准回備21萬,此時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160萬,折舊年答限為9年,殘值仍為10萬。
2014年應提折舊 = (160 - 10)/ 9 = 16.67萬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使您滿意。
⑷ 一個會計問題,年限平均法的年折舊率計算。
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殘值+清理費用)/預計使用年限內
=(30000-5000+2000)/11=2454.55元
固定資產年容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00%=2454.55/30000*100%=8.18%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年折舊額/12=204.55元
固定資產月折舊率=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2=8.18%/12=0.68%
⑸ 怎樣用平均年限法的計算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方復法:
一、制 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
年折舊率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年折舊率 ÷ 12
二、 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 1 - 預計凈殘值率 )/ 預計總工作量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三、 雙倍余額遞減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2÷ 預計使用壽命(年)× 100%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凈值 × 年折舊率 ÷ 12
四、 年數總合法(加速折舊法)
年折舊率 = 尚可使用壽命/ 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合 × 100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預計凈殘值 )× 年折舊率 ÷ 12
一般企業使用較多的是直線法。企業計提折舊可以個別計提,也可分類計提。
擴展文件; 《會計資料大全》
⑹ 平均年限法的折舊率如何計算
平均年限法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折舊年限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月折版舊額=固定資產價值*月折舊率權。
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適用於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計提折舊額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下列因素:固定資產的原值、預計使用年限、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時所取得的殘余價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項清理費用。
(6)年限平均法年折舊率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即是指固定資產清理時剩下的殘料或零部件等變價收入。固定資產清理費用是指清理固定資產時發生的耗費。固定資產殘余價值收入扣除清理費用後的凈額即固定資產凈殘值。
在實際工作中,為了反映固定資產在一定時間內的損耗程度便於計算折舊,每月計提的折舊額一般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值乘以月折舊率計算。
擴展文件; 《平均年限法會計資料大全》
⑺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平均法
1=100%,即固定資產原值
減:減去。
殘值回率*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
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答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例如你的固定資產是48000元。預計使用壽命是10年,殘值率是3%,那月折舊額=48000*(1-0。03)/12*10=388。月折舊率=1*(1-0。03)/12*10=0。00808,這個1就代表固定資產的價值。公式算的就是月折舊率或是年折舊率。
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按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舊的方法。按此計算方法所計算的每年的折舊額是相同的,因此,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適用於各個時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的固定資產折舊。
⑻ 折舊率年限平均法計算公式
(一)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1-預計殘值率)/ 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二)工作量法的固定資產折舊額計算方法:
按照行駛里程計算折舊:
單位里程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 總行駛里程
按照工作小時計算折舊:
每工作小時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總工作小時
按照台班計算折舊:
每台班折舊額=原值(1-預計殘值率)/總行駛里程
(三)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帳面凈值×月折舊率
實行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固定資產,應當在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攤銷。
(四)年數總和法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方法: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8)年限平均法年折舊率擴展閱讀:
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電子設備和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以及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器具、工具、傢具等,為5年;
殘值率一般為5%。(內資企業5%,外資企業10%)殘值率是固定資產的殘值率。殘值就是固定資產報廢的時候的價值。
比如固定資產的入帳價值為10000元,殘值率為5%,那麼固定資產報廢時的殘值就是500元。
如果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公式:
折舊率=(買入價-殘值)/(買入價*折舊年限) OR
折舊率=(1-殘值率)/折舊年限=折舊費/固定資本價值原值
殘值率=殘值/買入價
年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
月折舊額=買入價X(1-殘值率)/折舊年限/12
⑼ 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
其實這些都是麻煩抄事,最簡單就是求出月折舊額就行了
月折舊額=10051.80×(1-5%)/(12×5)=159.1535
這樣實際折舊總額= 159.1535×60=9549.21
凈殘值=10051.80×5%=502.59
兩者合計=502.59+9549.1535=10051.80
其實你在月折舊率和折舊額中的除法運算是不精確的,實際按照你給予的演算法年折舊額=10051.80×19%=1909.6520
並不是158.96×12=1907.7600 你這樣舍來捨去時不準確的
相差就是你的凈殘值
計提折舊的會計分錄是對的。
⑽ 平均年限法幾年怎麼算固定資產折舊
平均年限法是指抄按固定資襲產的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是最簡單、最普遍的折舊方法,又稱「直線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適用於各個時期使用情況大致相同的固定資產折舊。
平均年限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築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