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道公司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及殘值率如何確定
索道公司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及殘值率是會計政策選用的問題,可以在會計准則允許的范圍內,選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以下內容引自資料,供參考: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
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相等。計
算公式如下:
年折折舊率= ×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採用年限平均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比較簡便,但它也存在著一些明顯
的局限性。首先,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是不同的。一般來
講;固定資產在其使用前期工作效率相對較高,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多;而
在其使用後期,工作效率一般呈下降趨勢,因而,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就逐漸
減少。年限平均法不予考慮,明顯是不合理的。其次,固定資產在不同的使用
年限發生的維修費用也不一樣。固定資產的維修費用將隨著其使用時間的延長
而不斷增加,而年限平均法也沒有考慮這一因素。
當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相同時,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這時採用年
限平均法計算折舊是合理的。但是,如果固定資產各期負荷程度不同,採用年
限平均法計算折舊時,則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計提的折舊額與
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也不相符。
2.工作量法 .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
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一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
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5-5】 甲公司的一台機器設備原價為800 000元,預計生產產一品產
量為4 000 000個,預計凈殘值率為5%,本月生產產品40 000個;假設甲公
司沒有對該機器設備計提減值准備。則該台機器設備的本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個產品折舊額=800 000×(1—5%)/4 000 000=0.19(元/個)
本月折舊額=40 000×0.19=7 600(元)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
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
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於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有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
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采
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
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平均攤銷。
【例5—6】 甲公司某項設備原價為12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預
計凈殘值率為4%;假設甲公司沒有對該機器設備計提減值准備。
甲公司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100%=4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120×40%=48(萬元)、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120—48)×40%=28.8(萬元)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120—48一28.8)×40%=17.28(萬元)
從第四年起改按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四年、第五年=(120—48—28.8—17.28—120×4%)÷2
應提的折舊額=10.56(萬元)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
額乘以一個以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
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一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例5-7】 沿用【例5—6】的資料,採用年數總和法計算的各年折舊額
如表5—2所示。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都屬於加速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使
用的早期多提折舊,後期少提折舊,其遞減的速度逐年加快,從而相對加快折
舊的速度,目的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估計使用壽命內加快得到補償。
2. 旅遊業,游覽觀光使用的索道折舊年限是多少
10年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