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境評估手續有效期多少
1.根據環評法,建設項目環評批准後五年內沒有開工建設的,開工前應報內原批准環評容的環保部門審核。
2.項目建設過程中,若建設地點、規模等發生變化,應重新辦理環評手續。
3.編制環評應委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建議直接找原來的那家環評單位。或者重新找也可以。只要環評單位的業務范圍可以承接就可以了。環評編制費用的問題,當然要雙方協商,在按照國家規定測算出的環評費用基礎上,可上下浮動些。
Ⅱ 環評批復的有效期我們是做加工塑料製品企業的。2014年做過環評了。想問一下環評有效期幾年
環評在五年之內都有效的。因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
Ⅲ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有效時間是多久
一般情況下,在項目完全建成、試生產前和未進行驗收前,是可用的。但,最好咨詢批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環評部門的意見,畢竟,人家說的最具效力。
Ⅳ 環評報告多久做一次驗收 環評驗收一般多長時間
環評的驗收流程基本上是先做環評報告,然後得到環保局的環評回復後開始施工建設,然後試生產,接著做完三廢監測,如果合格的話就可以申請驗收了。通常來說,環評的驗收只是做一次就好了,但是如果企業有新、改、擴、遷建項目的話,環評是要重新申請驗收的。
環評驗收的時間是要視情況而定,環評報告表和環評報告書所需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一般是在收到你的試生產申請之後20個工作日內驗收完畢;不過如果你的資料不全的,可能讓你補材料,這樣日期重新開始計,一般如果滿足驗收條件的話,也需要1~2個月左右。可以分期驗收、或者達不到驗收要求的可以申請延期驗收。
法規相關規定:
根據《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20條第2款:
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
根據《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22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申請之日起30日內,完成驗收。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7條:
建設項目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8條: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接到試生產申請之日起30日內,組織或委託下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申請試生產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檢查,並做出審查決定。
對環境保護設施已建成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已按規定要求落實的,同意試生產申請;對環境保護設施或其他環境保護措施未按規定建成或落實的,不予同意,並說明理由。逾期未做出決定的,視為同意。(前面在建設項目重新審核時有類似規定)
試生產申請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建設單位方可進行試生產。
三、環保驗收的程序:(熟悉建設項目試生產環境保護的有關規定)
1、試生產申請與審查:
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18條)
(1)試生產申請:建設項目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由國家環保部負責審批的非核設施建設項目,由項目所在地省級政府環保部門受理申請,並將審查決定報國家環保部備案。核設施項目試運行前,建設單位應向國家環保部報批首次裝料階段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可進行試運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7條)
(2)試生產審查: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自接到試生產申請之日起30日內,組織或委託下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申請試生產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現場檢查,並做出審查決定。
對環境保護設施已建成及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已按規定要求落實的,同意試生產申請;對環境保護設施或其他環境保護措施未按規定建成或落實的,不予同意,並說明理由。逾期未做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試生產申請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建設單位方可進行試生產。(《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第8條)
(3)試生產環境監測:《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19條: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
2、環保驗收的申請:
(1)時間:建設項目竣工後;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
(2)程序:環境保護部《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督檢查和竣工環保驗收管理規程(試行)》的通知(環發[2009]150號)
建設項目依法進入試生產後,建設單位應及時委託有相應資質的驗收監測或調查單位開展驗收監測或調查工作。驗收監測或調查單位應在國家規定期限內完成驗收監測或調查工作,及時了解驗收監測或調查期間發現的重大環境問題和環境違法行為,並書面報告環境保護部。
驗收監測或調查報告編制完成後,由建設單位向環境保護部提交驗收申請。對於驗收申請材料完整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部予以受理,並出具受理回執;對於驗收申請材料不完整的建設項目,不予受理,並當場一次性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
Ⅳ 環評批復有有效期嗎
1.根據環評法,建設項目環評批准後五年內沒有開工建設的,開工前應報原批准環版評的環保部門審核。
2.項目權建設過程中,若建設地點、規模等發生變化,應重新辦理環評手續。
根據你的情況,項目規模發生變化,屬於重新辦理環評手續的范圍。建議你首先去環保部門咨詢,該如何開展下一步工作。
3.編制環評應委託有資質的環評單位。建議直接找原來的那家環評單位。或者重新找也可以。只要環評單位的業務范圍可以承接就可以了。環評編制費用的問題,當然要雙方協商,在按照國家規定測算出的環評費用基礎上,可上下浮動些。
Ⅵ 環評報告用不用幾年後在審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內之日起超過五年容,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
也就是說環評批復有效期為五年;一般環評報告批復文件最後一條會有時間期限要求。
Ⅶ 環評批復有效期
環評是終身制的,來除非建設自地點,工藝,產品,生產規模等發生重大改變。
但是你當初批復的是5種產品,目前只建設一個,您這工期拉的也太長了,這種情況肯定沒驗收,沒驗收第一個產品怎麼投入生產的呢? 具體和當地環保部門協商吧。
Ⅷ 環評批復有效期多長,詳細說明
根據抄《環境影響評價導則-總則》中的內容: 1、環評批復是同意項目建設需按環評內容中規定的各項措施和建議進行施工運營,本身沒有有效期的說法; 2、環評報告本身是存在有效期的,其時限范圍是從批復蓋章的時間開始的未來5年內,如果超過5年項目還未建設,那麼就需要重新做環評(意味著新的環評就有新的批復,原批復不再作為環評程序最終文件,但依然有效)
Ⅸ 環評批復有有效期嗎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導則-總則》中的內容:
1、環評批復是同意項目建設需按環評內容中版規定的各項措施權和建議進行施工運營,本身沒有有效期的說法;
2、環評報告本身是存在有效期的,其時限范圍是從批復蓋章的時間開始的未來5年內,如果超過5年項目還未建設,那麼就需要重新做環評(意味著新的環評就有新的批復,原批復不再作為環評程序最終文件,但依然有效)
Ⅹ 環評審批報告有效期幾年
環評審批報告有效期五年。超過五年決定項目開工建設的,應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准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10)企業環評報告有效期擴展閱讀
2018年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通過生態環境領域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的落實,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管理的效能大幅提升;拉動有效投資,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說,除跨省、跨流域建設項目,部分新建規模化石化、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項目由生態環境部審批外,絕大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都下放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
生態環境部最大限度減少環評審批,大幅減少編報告書的建設項目數量,將登記表由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2018年上半年,全國備案項目環評412864個,佔全國項目環評總數的八成。也就是說,80%的項目環評無需審批。
崔書紅表示,對需環評而沒有經過環評就開工的「未批先建」行為,法律處罰和對相關人員處分是相當嚴厲的。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意見》嚴格禁止「一刀切」,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不分違法合法的『一刀切』行為。任何一起這種行為,影響都是極其惡劣的。對個別地方出現的問題,要堅決進行糾正。